一种全绞纱罗面料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6157发布日期:2019-07-19 22:39阅读:10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面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绞纱罗面料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面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是用于制作服装的材料,其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关系到服装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面料提出了越来越多功能性及风格的方面的要求,因此常规的面料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纱罗组织指由地、绞两个系统经向纱线与一个系统纬向纱线构成经向纱线相互扭绞的织物组织,纱罗组织构成的织物透气性好,结构稳定,多用作夏季服装面料的织物组织。

传统技术一般是在有梭布机上使用纱罗综织造,因织机设备原因,织造出的面料经纬密都较低,且由于绞经织轴为被动送经,因此织造出的纱罗面料的透孔均匀性较差,布面疵点较多,所以传统技术织造出的纱罗面料多用于工业用布,而在服装面料上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开发出一种适用于无梭织机的纱罗织造工艺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绞纱罗面料的加工工艺,充分利用织机的双轴加工技术,提高织造工艺的稳定性和织造效率,所加工的纱罗面料具有透孔清晰、均匀,轻薄透气性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绞纱罗面料的加工工艺,包括选纱→整经→浆纱→织造→退浆→后整理,具体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纱线选择:纱线包括经向纱线、纬向纱线,经向纱线由地经和绞经组成,经向纱线、纬向纱线均选用高支棉纱线;

s2、整经:将地经纱线、绞经纱线分别整经至地经织轴、绞经织轴上,并调节好地经、绞经的经向纱线张力;

s3、浆纱:将绞经织轴的纱线通过浆纱机浆槽内的浆液,使浆液均匀披覆于纱线表面,再经由浸轧、烘干,最终完成浆纱;

s4、织造:上机时,根据具体面料品种配置综框高度,纱罗综装在第1-6页综框,根据织物组织选择2页、4页或6页综框,第15、16页综框作为地经的辅助综框,综框配置高度比正常织物织造时低1.5cm,后梁的高度较正常织物低2cm,织造时,调节好地经织轴、绞经织轴的经向纱线张力,使绞经围绕地经纽绞,并配合纬向纱线的织入交织形成面料;

s5、烧毛:调整火口火焰方向为切向烧毛,保证镂空组织的纱线强度;

s6、退浆:将完成烧毛的布料浸渍于退浆液中,浴比为1:(10~12),调节退浆液ph为6~8,温度为55~70℃,处理时间为60~100min;

s7、后整理:包括增白、定型、预缩工序,其中定型温度150℃~170℃;

所述增白工序为:向处理液中加入萤光增白剂,按照1.5℃/min的速度将处理液升温至60℃,保温15min,接着按照2℃/min速度升温至130℃,保温30min,按照2.5℃/min的速度降温至80℃,保温15min,降温至常温进行水洗;

s8、定型打卷:调节进布速度50~60m/min,控制超喂量2%~3%,控制成品门幅,完成成品打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支棉纱纱线细度较细,生产的面料更加柔软轻薄,透气性好;将地经纱线、绞经纱线分别整经至高速布机的地经织轴、绞经织轴,通过双轴织造工艺提高全绞纱罗面料的织造效率,以及纱罗面料透孔的均一性;绞经纱线线经过浆纱机上浆后,浆料均匀包覆在纱线表面,并缓慢渗透进纱线纤维内,从而提高了绞经纱线线的柔韧性和耐磨性,使得绞经围绕地经纽绞时更加顺滑柔韧,且不易绞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3步骤中纱线上浆时的上浆率为5.5%~7%,回潮率控制在8.5%~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5.5%~7%的上浆率可以使浆料比较均匀的包覆于纱线表面,不会因缺少浆料使纱线局部缺浆,也不会因为浆料过多而导致浆料聚集于纱线的局部,从而影响纱线的韧性和耐磨性,最终影响绞经与地经的纽绞织造;回潮率影响上浆纱线的强度、耐磨性及柔韧性,8.5%~9%的回潮率确保纱线的韧性及耐磨性处于最佳状态,不会使纱线过于硬挺,从而致使地经被绞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3步骤中浆液包括25~40份淀粉、4~6份pva、1~3份硅酸钠、3~5份柔软剂、0.5~0.8份润滑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淀粉作为浆液的主要成分,起到粘着剂的作用,当纱线从浆槽中过浆时,淀粉浆披覆粘着在纱线表面并逐渐向纱线内部渗透,再通过浸轧、烘干使淀粉浆液与纱线粘结固定,从而完成浆纱,并起到增加纱线耐磨度和韧性的效果;pva粘度稳定、粘着力强、浸透性好、浆膜性能优良,且不易腐蚀变质,作为第二粘着剂与淀粉起到协同效应,从而提高浆料的粘着性能;硅酸钠水解后呈碱性,可以有效促进淀粉的溶解,从而提高浆液的浸透力,少量的硅酸钠随浆料附着在纱线上,在后续对布料进行退浆时,可以起到稳定双氧水分解速率的作用,从而使退浆的过程更加稳定。

柔软剂使浆膜柔软、平滑,可以降低纱线出现脆断头现象;润滑剂可以减小浆纱的摩擦系数,增加纱线耐磨度,也能够减少静电的产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淀粉为马铃薯变性淀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马铃薯变性淀粉的淀粉颗粒大,粘着力高,使用较少的淀粉量就可以达到相同的粘着效果;在马铃薯淀粉的分子结构上通过酯化、醚化、氧化、交联等化学方法形成的马铃薯变性淀粉,其成膜性好、耐剪切力强,稳定性高,是理想的纱浆主粘着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6步骤中退浆液包括:3g/l的生物精炼酶,6g/l的双氧水、2g/l的分散剂、2g/l的双氧水稳定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物精练酶的专一性及活性高,可以提高对布料退浆的效率;双氧水氧化性强,在处理液中分解形成具有高效漂白能力的ho2-离子团;分散剂可以提高生物精练酶、双氧水等物质分子的分散效果,提高分子对纤维的渗透力,从而提高前处理效果;双氧水稳定剂可以提高双氧水分解的稳定性,避免对布料过度漂白而造成纤维损伤。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氧水稳定剂包括质量比为1:(1~2)的硅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酸钠溶于水后,在硅酸根离子的水解作用下形成氢氧根离子,从而呈现出碱性,硅酸根离子水解作用可以加速双氧水的分解,从而减少双氧水发生过度漂白而导致纤维损伤;另一方面,硅酸根离子可以吸附整理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减少重金属离子对双氧水分子的催化分解,从而起到稳定效果。

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是一种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酸性及碱性条件下均具有优良的稳定性,与阴、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好,与硅酸钠可以起到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对双氧水分解过程的稳定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散剂为螯合分散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螯合分散剂是一种高效多用途的有机螯合物,对ca2+、mg2+、fe3+等金属离子有很强的螯合作用,可以防止金属盐对纤维的二次污染,有效提高面料的白度、鲜艳度及色牢度;另一方面,螯合分散剂具有很强的浮渣分散效果,可以有效减少染整过程中沉淀物的生成及浮渣的产生,并能缓慢地溶解并清除设备内的硅垢、钙皂沉淀物,减少设备的积垢及腐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7步骤萤光增白剂包括0.08g/l的增白剂cpd、0.2g/l的增白剂cps-d。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萤光增白剂cpd适用于棉、纤维素纤维的增白处理,萤光增白剂cps-d适用于涤纶等合纤的增白处理,二者复配协同可以更好的增加面料的白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高速喷气布机双轴织造工艺,提高了全绞纱罗面料的织造效率和织造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纱罗面料透孔的均一性;

2.本发明中采用特殊的绞经浆纱工艺,以马铃薯变性淀粉为主浆的粘着剂,辅以pva作为第二粘着剂,并添加硅酸钠、柔软剂及润滑剂作为浆料助剂,有效提高了浆料的粘着力,使浆料具备很好的成膜性、耐剪切力,以及稳定性;

3.本发明中面料退浆液中采用具有高专一活性性生物精练酶,对纤维表面的浆料分解效率高,且反应条件温和,对纤维无损伤;

4.本发明中采用硅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复配形成双氧水稳定剂,形成协同稳定效应,有效提高了双氧水分解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全绞纱罗面料的加工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s1、纱线选择:纱线包括经向纱线、纬向纱线,经向纱线由地经和绞经组成,经向纱线、纬向纱线均选用高支棉纱线;

s2、整经:将地经纱线、绞经纱线分别整经至地经织轴、绞经织轴上,并调节好地经、绞经的经向纱线张力;

s3、浆纱:将绞经织轴的纱线通过浆纱机浆槽内的浆液,使浆液均匀披覆于纱线表面,再经由浸轧、烘干,最终完成浆纱。上浆率为5.5%,回潮率控制在8.5%;浆液包括25份马铃薯变性淀粉、4份pva、1份硅酸钠、3份柔软剂、0.5份润滑剂;

s4、织造:上机时,根据具体面料品种配置综框高度,纱罗综装在第1-6页综框,根据织物组织选择2页、4页或6页综框,第15、16页综框作为地经的辅助综框,综框配置高度比正常织物织造时低1.5cm,后梁的高度较正常织物低2cm,织造时,调节好地经织轴、绞经织轴的经向纱线张力,使绞经围绕地经纽绞,并配合纬向纱线的织入交织形成面料;

s5、烧毛:调整火口火焰方向为切向烧毛,保证镂空组织的纱线强度;

s6、退浆:退浆液包括3g/l的生物精炼酶,6g/l的双氧水、2g/l的螯合分散剂、2g/l的双氧水稳定剂,其中,双氧水稳定剂包括质量比为1:1的硅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

将完成烧毛的布料浸渍于退浆液中,浴比为1:10,调节退浆液ph为6,温度为55℃,处理时间为60min;

s7、后整理:包括增白、定型、预缩工序,其中定型温度150℃;

增白工序为:向处理液中加入0.08g/l的增白剂cpd、0.2g/l的增白剂cps-d,按照1.5℃/min的升温速度将处理液升温至60℃,保温15min,接着按照2℃/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30℃,保温30min,按照2.5℃/min的速度降温至80℃,保温15min,降温至常温进行水洗;

s8、定型打卷:调节进布速度50m/min,控制超喂量2%,控制成品门幅,完成成品打卷。

实施例2:一种全绞纱罗面料的加工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s1、纱线选择:纱线包括经向纱线、纬向纱线,经向纱线由地经和绞经组成,经向纱线、纬向纱线均选用高支棉纱线;

s2、整经:将地经纱线、绞经纱线分别整经至地经织轴、绞经织轴上,并调节好地经、绞经的经向纱线张力;

s3、浆纱:将绞经织轴的纱线通过浆纱机浆槽内的浆液,使浆液均匀披覆于纱线表面,再经由浸轧、烘干,最终完成浆纱。上浆率为6%,回潮率控制在8.7%;浆液包括29份马铃薯变性淀粉、4.5份pva、1.5份硅酸钠、3.5份柔软剂、0.6份润滑剂;

s4、织造:上机时,根据具体面料品种配置综框高度,纱罗综装在第1-6页综框,根据织物组织选择2页、4页或6页综框,第15、16页综框作为地经的辅助综框,综框配置高度比正常织物织造时低1.5cm,后梁的高度较正常织物低2cm,织造时,调节好地经织轴、绞经织轴的经向纱线张力,使绞经围绕地经纽绞,并配合纬向纱线的织入交织形成面料;

s5、烧毛:调整火口火焰方向为切向烧毛,保证镂空组织的纱线强度;

s6、退浆:退浆液包括3g/l的生物精炼酶,6g/l的双氧水、2g/l的螯合分散剂、2g/l的双氧水稳定剂,其中,双氧水稳定剂包括质量比为1:1的硅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

将完成烧毛的布料浸渍于退浆液中,浴比为1:10,调节退浆液ph为6.5,温度为60℃,处理时间为70min;

s7、后整理:包括增白、定型、预缩工序,其中定型温度155℃;

增白工序为:向处理液中加入0.08g/l的增白剂cpd、0.2g/l的增白剂cps-d,按照1.5℃/min的升温速度将处理液升温至60℃,保温15min,接着按照2℃/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30℃,保温30min,按照2.5℃/min的速度降温至80℃,保温15min,降温至常温进行水洗;

s8、定型打卷:调节进布速度52m/min,控制超喂量2.5%,控制成品门幅,完成成品打卷。

实施例3:一种全绞纱罗面料的加工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s1、纱线选择:纱线包括经向纱线、纬向纱线,经向纱线由地经和绞经组成,经向纱线、纬向纱线均选用高支棉纱线;

s2、整经:将地经纱线、绞经纱线分别整经至地经织轴、绞经织轴上,并调节好地经、绞经的经向纱线张力;

s3、浆纱:将绞经织轴的纱线通过浆纱机浆槽内的浆液,使浆液均匀披覆于纱线表面,再经由浸轧、烘干,最终完成浆纱。上浆率为6.5%,回潮率控制在9%;浆液包括33份马铃薯变性淀粉、5份pva、2份硅酸钠、4份柔软剂、0.7份润滑剂;

s4、织造:上机时,根据具体面料品种配置综框高度,纱罗综装在第1-6页综框,根据织物组织选择2页、4页或6页综框,第15、16页综框作为地经的辅助综框,综框配置高度比正常织物织造时低1.5cm,后梁的高度较正常织物低2cm,织造时,调节好地经织轴、绞经织轴的经向纱线张力,使绞经围绕地经纽绞,并配合纬向纱线的织入交织形成面料;

s5、烧毛:调整火口火焰方向为切向烧毛,保证镂空组织的纱线强度;

s6、退浆:退浆液包括3g/l的生物精炼酶,6g/l的双氧水、2g/l的螯合分散剂、2g/l的双氧水稳定剂,其中,双氧水稳定剂包括质量比为1:1.5的硅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

将完成烧毛的布料浸渍于退浆液中,浴比为1:11,调节退浆液ph为7,温度为65℃,处理时间为80min;

s7、后整理:包括增白、定型、预缩工序,其中定型温度160℃;

增白工序为:向处理液中加入0.08g/l的增白剂cpd、0.2g/l的增白剂cps-d,按照1.5℃/min的升温速度将处理液升温至60℃,保温15min,接着按照2℃/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30℃,保温30min,按照2.5℃/min的速度降温至80℃,保温15min,降温至常温进行水洗;

s8、定型打卷:调节进布速度54m/min,控制超喂量2.7%,控制成品门幅,完成成品打卷。

实施例4:一种全绞纱罗面料的加工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s1、纱线选择:纱线包括经向纱线、纬向纱线,经向纱线由地经和绞经组成,经向纱线、纬向纱线均选用高支棉纱线;

s2、整经:将地经纱线、绞经纱线分别整经至地经织轴、绞经织轴上,并调节好地经、绞经的经向纱线张力;

s3、浆纱:将绞经织轴的纱线通过浆纱机浆槽内的浆液,使浆液均匀披覆于纱线表面,再经由浸轧、烘干,最终完成浆纱。上浆率为7%,回潮率控制在9%;浆液包括37份马铃薯变性淀粉、5.5份pva、2.5份硅酸钠、4.5份柔软剂、0.8份润滑剂;

s4、织造:上机时,根据具体面料品种配置综框高度,纱罗综装在第1-6页综框,根据织物组织选择2页、4页或6页综框,第15、16页综框作为地经的辅助综框,综框配置高度比正常织物织造时低1.5cm,后梁的高度较正常织物低2cm,织造时,调节好地经织轴、绞经织轴的经向纱线张力,使绞经围绕地经纽绞,并配合纬向纱线的织入交织形成面料;

s5、烧毛:调整火口火焰方向为切向烧毛,保证镂空组织的纱线强度;

s6、退浆:退浆液包括3g/l的生物精炼酶,6g/l的双氧水、2g/l的螯合分散剂、2g/l的双氧水稳定剂,其中,双氧水稳定剂包括质量比为1:1.5的硅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

将完成烧毛的布料浸渍于退浆液中,浴比为1:11,调节退浆液ph为7.5,温度为70℃,处理时间为90min;

s7、后整理:包括增白、定型、预缩工序,其中定型温度165℃;

增白工序为:向处理液中加入0.08g/l的增白剂cpd、0.2g/l的增白剂cps-d,按照1.5℃/min的升温速度将处理液升温至60℃,保温15min,接着按照2℃/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30℃,保温30min,按照2.5℃/min的速度降温至80℃,保温15min,降温至常温进行水洗;

s8、定型打卷:调节进布速度56m/min,控制超喂量3%,控制成品门幅,完成成品打卷。

实施例5:一种全绞纱罗面料的加工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s1、纱线选择:纱线包括经向纱线、纬向纱线,经向纱线由地经和绞经组成,经向纱线、纬向纱线均选用高支棉纱线;

s2、整经:将地经纱线、绞经纱线分别整经至地经织轴、绞经织轴上,并调节好地经、绞经的经向纱线张力;

s3、浆纱:将绞经织轴的纱线通过浆纱机浆槽内的浆液,使浆液均匀披覆于纱线表面,再经由浸轧、烘干,最终完成浆纱。上浆率为7%,回潮率控制在9%;浆液包括40份马铃薯变性淀粉、6份pva、3份硅酸钠、5份柔软剂、0.8份润滑剂;

s4、织造:上机时,根据具体面料品种配置综框高度,纱罗综装在第1-6页综框,根据织物组织选择2页、4页或6页综框,第15、16页综框作为地经的辅助综框,综框配置高度比正常织物织造时低1.5cm,后梁的高度较正常织物低2cm,织造时,调节好地经织轴、绞经织轴的经向纱线张力,使绞经围绕地经纽绞,并配合纬向纱线的织入交织形成面料;

s5、烧毛:调整火口火焰方向为切向烧毛,保证镂空组织的纱线强度;

s6、退浆:退浆液包括3g/l的生物精炼酶,6g/l的双氧水、2g/l的螯合分散剂、2g/l的双氧水稳定剂,其中,双氧水稳定剂包括质量比为1:2的硅酸钠、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

将完成烧毛的布料浸渍于退浆液中,浴比为1:12,调节退浆液ph为8,温度为70℃,处理时间为100min;

s7、后整理:包括增白、定型、预缩工序,其中定型温度170℃;

增白工序为:向处理液中加入0.08g/l的增白剂cpd、0.2g/l的增白剂cps-d,按照1.5℃/min的升温速度将处理液升温至60℃,保温15min,接着按照2℃/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30℃,保温30min,按照2.5℃/min的速度降温至80℃,保温15min,降温至常温进行水洗;

s8、定型打卷:调节进布速度60m/min,控制超喂量3%,控制成品门幅,完成成品打卷。

本发明实施例1-5所加工的面料,具有轻薄、柔软,透气性好的优点,且布面无疵点,纱罗透孔均匀。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