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机机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73926发布日期:2019-12-21 02:36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机机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织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织机机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绒布织机主要织丝绒,门幅较窄,从侧面便可操作。平绒喷气织机门幅较宽,从侧面操作难度较大。同时平绒经纱为棉织物,易起毛,粘连等问题,因此在织造过程中为方便挡纱工操作,需设计一种新型机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机机架结构,该机架结构紧凑,无挡车死角,操作方便,开机织布效率高。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织机机架结构,包括织机主机部分,织机主机部分的前端依次连有前脚踏部分和机外卷布部分,织机主机部分的后端依次连有中操作连接部分、后机架部分和后脚踏架,织机主机部分包括主机垫板,两个主机垫板通过多个主机垫板横梁固连,主机垫板的上端设有织机主机体;

前脚踏部分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连接在主机垫板的前端,两个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前脚踏板,机外卷布部分包括卷布支座,卷布支座连在第一连接板的前端,两个卷布支座的上端连有防护支架;

中操作连接部分包括第一上连接纵梁和第一下连接纵梁,第一上连接纵梁连接在织机主机体上部的后端,第一下连接纵梁连接在主机垫板下部的后端;

后机架部分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在第一上连接纵梁和第一下连接纵梁的后端,后脚踏架与第二连接板的下部连接;两个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多个后机架横梁连接固定,两个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上地经输送机构、中起绒控制机构和下绒经输送机构;

优选的,所述主机垫板呈长方形板状,主机垫板的中部的下端开设有观察槽口;主机垫板横梁有多个,多个主机垫板横梁均通过螺栓与主机垫板连接;两个主机垫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绒布传送导辊组件。

优选的,所述织机主机体包括两个主机板,两个主机板之间通过多个主机板横梁连接固定,主机板通过螺栓与主机垫板连接;

两个主机板之间设置有打纬钢筘、开口综框、第二绒布传送导辊组件和绒经停经架。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呈长方形板状,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与主机垫板、卷布支座连接;

前脚踏板呈u形板状,前脚踏板螺栓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板的上端;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三绒布传送导辊组件。

优选的,所述卷布支座包括两个卷布下支板,两个卷布下支板之间通过第一卷布横梁连接,卷布下支板上连接有卷布上支板,两个卷布上支板通过第二卷布横梁连接;

两个卷布下支板之间设置有卷布辊;防护支架连接在卷布辊后上方的卷布上支板上,防护支架通过螺栓与卷布上支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上连接纵梁和第一下连接纵梁均呈方形柱状,第一上连接纵梁的上端设置有地经停经架;

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下墙板,第二下墙板的上端依次连接第二中墙板和第二上墙板,第二中墙板的上部与第一上连接纵梁相连,第一下连接纵梁与第二下墙板相连。

优选的,所述上地经输送机构设置在两个第二上墙板之间,上地经输送机构包括地经织轴、地经固定导辊和地经张力导辊,地经织轴、地经固定导辊和地经张力导辊分别通过两边的支座与第二上墙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起绒控制机构设置在两个第二中墙板之间,中起绒控制机构包括起绒控制辊、起绒压辊和起绒平稳杆,起绒控制辊、起绒压辊和起绒平稳杆分别通过两边的支座与第二中墙板连接;下绒经输送机构包括绒经织轴、绒经固定导辊和绒经张力导辊,绒经织轴通过两边的支座与第二下墙板连接,绒经固定导辊和绒经张力导辊设置在第二中墙板的后端。

优选的,所述后脚踏架包括两个脚踏支杆,脚踏支杆通过螺栓与第二连接板连接,两个脚踏支杆之间连接有后脚踏板,后脚踏板为方形钢板,后脚踏板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块。

本发明的目的还提供一种绒布喷气织机。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绒布喷气织机,包括上述织机机架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织机机架结构中设置了机前操作区、机中操作区和机后操作区;机前操作区,即前脚踏部分所在的区域。挡车工站在这个位置可以处理织口、开口综框前后的经纱纬纱故障;机外卷布部分装有防护支架,保证操作的安全性。u形板状的前脚踏板可更好的保护工人的脚部,防止工人的脚部在伸入到工作区域,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能。

机中操作区,即操作连接部分所在的区域。本发明中,由于设置了主机垫板,使得织机机架的整机高度增加很多。挡车工可以在中区从经纱下部很方便的进入,到达需要操作的位置,幅宽方向长度不受限制,可以处理距离开口综框后部稍远的位置、停经架处、起绒控制部分的经纱故障。避免了经纱位置较低无法进入到达故障区域从远处处理的困难,从远处处理会扒开经纱过大造成抽绒、细密路等织造疵点,而且从远处处理时间较长影响开机效率,车间挡车工人用工人数增加。

机后操作区,即后脚踏架所在的区域。挡车工站在这个位置可以处理地经织轴、绒经织轴、固定导辊、张力导辊、以及绒经起绒控制后部的经纱问题。地经固定导辊、张力导辊距离开口综框相对较近,可以保证开口清晰,减少和避免以棉纤维为主又不浆纱的平绒织物品种经纱的相互粘连。通过这种机架结构布局,织机结构紧凑,无挡车死角,操作方便,经过实验验证达到开机效率高,挡车操作方便的绒布织机织造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织机机架结构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2是织机机架结构整体结构等轴测示意图。

图3是织机机架结构整体结构前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机机架结构,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图3,一种织机机架结构,包括织机主机部分1,织机主机部分1的前端依次连有前脚踏部分2和机外卷布部分3,织机主机部分1的后端依次连有中操作连接部分4、后机架部分5和后脚踏架6。

织机主机部分1包括主机垫板11,两个主机垫板11通过多个主机垫板横梁12固连,主机垫板11的上端设有织机主机体13。前脚踏部分2包括第一连接板21,第一连接板21连接在主机垫板11的前端,两个第一连接板21上设有前脚踏板22。

机外卷布部分3包括卷布支座31,卷布支座31连在第一连接板21的前端,两个卷布支座31的上端连有防护支架32。中操作连接部分4包括第一上连接纵梁41和第一下连接纵梁42,第一上连接纵梁41连接在织机主机体13上部的后端,第一下连接纵梁42连接在主机垫板11下部的后端。

后机架部分5包括第二连接板51,第二连接板51连接在第一上连接纵梁41和第一下连接纵梁42的后端,后脚踏架6与第二连接板51的下部连接;两个第二连接板51之间通过多个后机架横梁52连接固定,两个第二连接板51之间设置有上地经输送机构7、中起绒控制机构8和下绒经输送机构9。

主机垫板11呈长方形板状,主机垫板11的中部的下端开设有观察槽口111;主机垫板横梁12有多个,多个主机垫板横梁12均通过螺栓与主机垫板11连接;两个主机垫板11之间设置有第一绒布传送导辊组件14。

织机主机体13包括两个主机板131,两个主机板131之间通过多个主机板横梁132连接固定,主机板131通过螺栓与主机垫板11连接。

两个主机板131之间设置有打纬钢筘133、开口综框134、第二绒布传送导辊组件135和绒经停经架136。第一连接板21呈长方形板状,第一连接板21通过螺栓与主机垫板11、卷布支座31连接。

前脚踏板22呈u形板状,前脚踏板22螺栓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板21的上端;两个第一连接板21之间设置有第三绒布传送导辊组件23。卷布支座31包括两个卷布下支板311,两个卷布下支板311之间通过第一卷布横梁312连接,卷布下支板311上连接有卷布上支板312,两个卷布上支板312通过第二卷布横梁313连接。

两个卷布下支板311之间设置有卷布辊33;防护支架32连接在卷布辊33后上方的卷布上支板312上,防护支架32通过螺栓与卷布上支板312连接。第一上连接纵梁41和第一下连接纵梁42均呈方形柱状,第一上连接纵梁41的上端设置有地经停经架43。

第二连接板51包括第二下墙板511,第二下墙板511的上端依次连接第二中墙板12和第二上墙板513,第二中墙板512的上部与第一上连接纵梁41相连,第一下连接纵梁42与第二下墙板511相连。

上地经输送机构7设置在两个第二上墙板513之间,上地经输送机构7包括地经织轴71、地经固定导辊72和地经张力导辊73,地经织轴71、地经固定导辊72和地经张力导辊73分别通过两边的支座与第二上墙板513连接。

中起绒控制机构8设置在两个第二中墙板512之间,中起绒控制机构8包括起绒控制辊81、起绒压辊82和起绒平稳杆83,起绒控制辊81、起绒压辊82和起绒平稳杆83分别通过两边的支座与第二中墙板512连接。

下绒经输送机构9包括绒经织轴91、绒经固定导辊92和绒经张力导辊93,绒经织轴91通过两边的支座与第二下墙板511连接,绒经固定导辊92和绒经张力导辊93设置在第二中墙板512的后端。

后脚踏架6包括两个脚踏支杆61,脚踏支杆61通过螺栓与第二连接板51连接,两个脚踏支杆61之间连接有后脚踏板62,后脚踏板62为方形钢板,后脚踏板62上设置有多个防滑块。

实施例2

该绒布织机机架的织机主机部分1、前脚踏部分2、机外卷布部分3、操作连接部分4、后机架部分5和后脚踏架6的六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

地经经纱101从地经织轴72、地经固定导辊72、地经张力导辊73和地经停经架43后到达开口综框134。731

绒经经纱102从绒经织轴91、绒经固定导辊92和绒经张力导辊93、起绒压辊82、起绒控制辊81、起绒平稳杆83和绒经停经架136后到达开口综框134。

从开口综框前134经过的地经经纱101、绒经经纱102与纬纱交织,经过打纬钢筘133后在织口形成绒布,经过机外卷布部分3将绒布卷绕到卷布辊33上。

本发明中,在织造挡车操作时形成三个操作区,机前操作区、机中操作区和机后操作区;机前操作区,即前脚踏部分2所在的区域。挡车工站在这个位置可以处理织口、开口综框前后的经纱纬纱故障;机外卷布部分3装有防护支架32,保证操作的安全性。u形板状的前脚踏板22可更好的保护工人的脚部,防止工人的脚部在伸入到工作区域,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能。

机中操作区,即操作连接部分4所在的区域。本发明中,由于设置了主机垫板11,使得织机机架的整机高度增加很多。挡车工可以在中区从经纱下部很方便的进入,到达需要操作的位置,幅宽方向长度不受限制,可以处理距离开口综框后部稍远的位置、停经架处、起绒控制部分的经纱故障。避免了经纱位置较低无法进入到达故障区域从远处处理的困难,从远处处理会扒开经纱过大造成抽绒、细密路等织造疵点,而且从远处处理时间较长影响开机效率,车间挡车工人用工人数增加。

机后操作区,即后脚踏架6所在的区域。挡车工站在这个位置可以处理地经织轴73、绒经织轴91、固定导辊、张力导辊、以及绒经起绒控制后部的经纱问题。

地经固定导辊、张力导辊距离开口综框相对较近,可以保证开口清晰,减少和避免以棉纤维为主又不浆纱的平绒织物品种经纱的相互粘连。

通过这种机架结构布局,织机结构紧凑,无挡车死角,操作方便,经过实验验证达到开机效率高,挡车操作方便的绒布织机织造要求。

实施例3

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织机机架结构,还提出一种使用上述织机机架结构的绒布喷气织机,使用织机机架结构的喷气织机,可更稳定安全的织布,并且工作过程中工人操作更方便安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