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机用断线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73929发布日期:2019-12-21 02:36阅读:7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机用断线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织机用断线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机械是把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加工成为纺织品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设备,广义的纺织机械还包括生产化学纤维的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是纺织工业的生产手段和物质基础,其技术水平、质量和制造成本,直接关系到纺织工业的发展。

原有的纺织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断线的现象,这种情况需要工作人员用肉眼观察,一般发现的较晚,导致机器出现空针运转,损坏机体的部分零件,降低机体的工作效率和使用效率,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织机用断线检测方法,实现了对断线现象的及时检测判断,并且及时通知到工作人员续线,间接提高了机体的工作效率和使用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织机用断线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s100:识别织机的操作人员;

步骤s200:实时检测是否出现断线;

步骤s300:在出现断线的时候及时停止织机的运作并及时通知操作人员续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步骤s100的设置有效公开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何进行织机操作人员的身份识别,并且在完成识别后通过步骤s200、步骤s300的设置有效实现了断线的检测并且在完成检测后及时通知操作人员进行续线操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一种织机用断线检测方法,步骤s1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构建存储有织机编号以及对应编号织机不同日期的操作人员信息的第一数据库,定义操作人员信息包括操作人员的手机号、操作人员的姓名笔画数;

步骤s120:以织机编号和当前日期作为查询对象,于第一数据库中查询出对应日期织机所匹配的操作人员并获取操作人员的信息;

步骤s130:基于操作人员的信息构建织机的开启密码;

步骤s140:完成解密启动织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步骤s110、步骤s120、步骤s130的结合设置有效公开了开启织机的加密,避免外人开启织机,提高了织机应用的安全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一种织机用断线检测方法,步骤s13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31:基于对应织机所匹配的操作人员手机号作为查询对象通过手机追踪器确定操作人员所在位置;

步骤s132:若操作人员所在位置和预设织机位置之间距离达到预设的距离值时,以操作人员姓名笔画数和当天日期的尾数之和作为操作人员往返开启织机的次数,以当天日期的奇偶性调节是先开启对应织机的开关还是进行往返织机的操作,若当天日期为奇数,则先开启织机的开关再进行往返织机的操作,若当天日期为偶数,则先进行往返织机的操作再开启织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步骤s131以及步骤s132的结合设置有效公开了实际操作人员如何进行密码的破解,上述密码的设置增加了外人破解织机进行操作的难度,提高了织机使用时的安全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一种织机用断线检测方法,在步骤s130和步骤s140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3a:构建存储有织机总负责人手机号的第二数据库;

步骤s13b:若存在连续三次解密失败,同时发送随机验证码至织机总负责人以及操作人员,由织机总负责人选择是否将发送至其手机的验证码信息转发至操作人员手机,若当天日期的尾数为奇数,则发送织机总负责人的随机验证码在前,发送至操作人员的随机验证码在后,反之,若当天日期的尾数为偶数,则发送织机总负责人的随机验证码在后,发送至操作人员的随机验证码在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步骤s13a以及步骤s13b的设置有效公开了在连续三次解密失败的时候,如何方便操作人员在这个情况下进行密码的破解。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130还包括步骤s13a:若操作人员所在位置和预设织机位置之间距离未达到预设的距离值,则通过短信发送器发送对应织机所在位置至操作人员的手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步骤s13a的设置考虑到了在操作人员未及时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及时通过发送短信引导操作人员至现场织机所在位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一种织机用断线检测方法,步骤s200包括:

步骤s210:通过光电检测装置对纱线进行检测并输出光电检测信号;

步骤s220:通过光电检测信号的对比分析判断是否出现断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步骤s210以及步骤s220的设置有效公开了断线的具体检测是如何实现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3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0:在出现断线的第一时间停止织机的工作;

步骤s320:进行声光提醒的同时通过短信发送提醒操作人员;

步骤s330:加载续线的操作于发送至操作人员的短信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s310、步骤s320、步骤s330的结合设置有效公开了在织机需要续线的时候及时通知到操作人员,以便于引起操作人员的注意尽快操作起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330包括:

步骤s331:构建存储有操作人员续线操作过程中犯错的步骤以及发生次数的第三数据库;

步骤s332:以操作人员作为查询对象于第三数据库获取对应操作人员犯错步骤以及相应的次数,并选择犯错次数超过预设次数的步骤进行标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步骤s331、步骤s332的结合设置有效公开了在操作人员经常犯错的时候如何在短信中进行提醒。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有效考虑织机开启的安全性问题,避免外人随意开启织机;

2.实现了对断线的自动化检测以及自动化提醒,提高了工作人员续线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织机用断线检测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步骤s100的具体步骤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步骤s130的具体步骤示意图。

图4是设置于在步骤s130和步骤s140之间的步骤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步骤s200的具体步骤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步骤s300的具体步骤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步骤s330的具体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织机用断线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00:识别织机的操作人员;步骤s200:实时检测是否出现断线;步骤s300:在出现断线的时候及时停止织机的运作并及时通知操作人员续线。

如图2所示,具体考虑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身份识别,步骤s100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0:构建存储有织机编号以及对应编号织机不同日期的操作人员信息的第一数据库,定义操作人员信息包括操作人员的手机号、操作人员的姓名笔画数;步骤s120:以织机编号和当前日期作为查询对象,于第一数据库中查询出对应日期织机所匹配的操作人员并获取操作人员的信息;步骤s130:基于操作人员的信息构建织机的开启密码;步骤s140:完成解密启动织机。

如图3所示,进一步考虑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何构建织机的开启密码,步骤s130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31:基于对应织机所匹配的操作人员手机号作为查询对象通过手机追踪器确定操作人员所在位置;步骤s132:若操作人员所在位置和预设织机位置之间距离达到预设的距离值时,以操作人员姓名笔画数和当天日期的尾数之和作为操作人员往返开启织机的次数,以当天日期的奇偶性调节是先开启对应织机的开关还是进行往返织机的操作,若当天日期为奇数,则先开启织机的开关再进行往返织机的操作,若当天日期为偶数,则先进行往返织机的操作再开启织机。

如图4所示,此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操作人员多次失败破解织机的开启密码的情况,在步骤s130和步骤s140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3a:构建存储有织机总负责人手机号的第二数据库;步骤s13b:若存在连续三次解密失败,同时发送随机验证码至织机总负责人以及操作人员,由织机总负责人选择是否将发送至其手机的验证码信息转发至操作人员手机,若当天日期的尾数为奇数,则发送织机总负责人的随机验证码在前,发送至操作人员的随机验证码在后,反之,若当天日期的尾数为偶数,则发送织机总负责人的随机验证码在后,发送至操作人员的随机验证码在前。

步骤s130还包括步骤s13a:若操作人员所在位置和预设织机位置之间距离未达到预设的距离值,则通过短信发送器发送对应织机所在位置至操作人员的手机。

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考虑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针对纱线断线情况的检测,步骤s200包括:步骤s210:通过光电检测装置对纱线进行检测并输出光电检测信号;步骤s220:通过光电检测信号的对比分析判断是否出现断线,此处所提及的光电检测装置包括光电检测单元、处理单元、主控单元,此处光电检测单元优选为二象限光电管,细线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会造成二象限光电管所接收的光强产生由强到弱再到强的变化,导致二象限光电探测器光电流变化,差动的电流经处理电路处理进行判断。

如图6所示,此外考虑到在出现断线情况时的处理方案,步骤s300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10:在出现断线的第一时间停止织机的工作;步骤s320:进行声光提醒的同时通过短信发送提醒操作人员;步骤s330:加载续线的操作于发送至操作人员的短信中,此处所指声光提醒中的光亮提醒通过发光二极管实现,声音提醒通过扬声器实现。

如图7所示,进一步考虑到在通知操作人员的时候能够让操作人员做好准备,步骤s330包括:步骤s331:构建存储有操作人员续线操作过程中犯错的步骤以及发生次数的第三数据库;步骤s332:以操作人员作为查询对象于第三数据库获取对应操作人员犯错步骤以及相应的次数,并选择犯错次数超过预设次数的步骤进行标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