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5079发布日期:2020-06-20 17:25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衣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衣夹。



背景技术:

以往,用作防止晾晒物品等或者被子等在晾晒时掉落而进行夹持的紧固件,已知的有衣夹。其原理为通过按压夹持片的把持部,使夹持部的部分张开,而且当松开手时被固定。有多种设计和颜色可用于固定晾晒物品等,以防止将它们挂在晾衣绳或者晾衣杆等上晾晒时发生掉落。而且,衣夹在各种各样的功能上进行了设计。例如,有在使用衣夹时,为了容易夹住晾晒物品等而进行了设计的晒衣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外观设计授权第117354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夹持部的张口(张开最大时的张口)相对较小,因此在用衣夹夹持厚的晾晒物品等时不方便。

于是,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把持把持部的情况时,夹持部较大程度地张开的衣夹。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在第一个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衣夹,其具备:一对夹持片,其经由支轴部相互可旋转地连结,各所述夹持片的一端形成把持部、且另一端形成夹持部;以及施力单元,其设置在所述一对夹持片之间,以使所述一对夹持片的所述夹持部彼此成为抵接的闭合状态的方式而施力;其中,所述一对夹持片的所述把持部在所述一对夹持片的所述夹持部离得最远的张开位置处,其端部彼此抵接;当从所述支轴部的轴方向观察时,所述把持部的所述端部的内侧表面在向外侧张开的方向上倾斜。

由此,衣夹的夹持片的夹持部的前端彼此较大程度地张开,因此,即使是厚的晾晒物品等也能够夹持。进一步,由于在将晾晒物品等置入衣夹时,前端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通过使衣夹的前端较大程度地张开,能够容易地将夹持部置入晾晒物品等中。

在第二个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如第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衣夹,其中,所述施力单元为线弹簧,当从所述支轴部的轴方向观察时,其从所述支轴部向所述把持部一侧延伸的部位形成为非圆形的凸状部。

由此,在将衣夹悬挂于链条上时,链条位于凸状部附近,能够稳定地悬挂。

在第三个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如第一或者第二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衣夹,其中,所述一对夹持片分别具有第一圆弧状部和第二圆弧状部,所述第二圆弧状部在所述支轴部的轴方向上从两侧夹持对方侧的所述第一圆弧状部;当从所述支轴部的轴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圆弧状部的外形比所述第二圆弧状部的外形大。

由此,衣夹的夹持片彼此能够坚固地可旋转地连结,不易简单地分离。

在第四个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如第一至第三个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衣夹,其中,所述把持部的外侧表面具有朝向内侧表面凹陷的凹部。

由此,容易用手指捏住把持部。

在第五个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衣夹,其具备:一对夹持片,其经由支轴部相互可旋转地连结,各所述夹持片的一端形成把持部、且另一端形成夹持部;以及施力单元,其设置在所述一对夹持片之间,以使所述一对夹持片的所述夹持部彼此成为抵接的闭合状态的方式而施力;其中,当从所述支轴部的轴方向观察时,所述施力单元从所述支轴部向所述把持部一侧延伸的部位形成为非圆形,且在所述夹持部一侧形成为凸状部;所述一对夹持片分别具有第一圆弧状部和第二圆弧状部,所述第二圆弧状部在所述支轴部的轴方向上从两侧夹持对方侧的所述第一圆弧状部;当从所述支轴部的轴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圆弧状部的外形比所述第二圆弧状部的外形大;所述把持部的外侧表面具有朝向内侧表面凹陷的凹部。

由此,衣夹的夹持片的夹持部的前端彼此较大程度地张开,因此,即使是厚的晾晒物品等也能够夹持。进一步,由于在将晾晒物品等置入衣夹时,前端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通过使衣夹的前端较大程度地张开,能够容易地将夹持部置入晾晒物品等中。另外,在将衣夹悬挂于链条上时,链条位于凸状部附近,能够稳定地悬挂。进一步,衣夹的夹持片彼此能够坚固地可旋转地连结,不易简单地分离。而且,容易用手指捏住把持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衣夹的一对夹持片的把持部在一对夹持片的夹持部离得最远的张开位置处,其端部彼此抵接;当从支轴部的轴方向观察时,由于把持部的端部的内侧表面在向外侧张开的方向上倾斜,因此,夹持部能够较大程度地张开。由此,可以起到如下效果,即,可以容易地夹持厚的晾晒物品等,而且还可以容易地将晾晒物品等置入衣夹中。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衣夹的闭合状态的立体图,图1(b)是表示衣夹的张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夹持片的主视图,图2(b)是表示夹持片的左视图,图2(c)是表示夹持片的右视图,图2(d)是表示夹持片的后视图,图2(e)是表示夹持片的俯视图,图2(f)是表示夹持片的仰视图。

图3(a)是表示夹持片的主视图,图3(b)是表示夹持片的左视图,图3(c)是表示夹持片的右视图,图3(d)是表示夹持片的后视图,图3(e)是表示夹持片的俯视图,图3(f)是表示夹持片的仰视图。

图4是表示用于说明线弹簧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利用主视图说明衣夹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利用俯视图说明衣夹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利用主视图说明衣夹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利用俯视图说明衣夹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利用主视图说明衣夹的比较例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利用平面图说明衣夹的比较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易于观察,有时对两个以上的存在同一属性的部位仅标注一部分附图标记。

参照图1(a)、图1(b),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图2(f),图3(a)、图3(b)、图3(c)、图3(d)、图3(e)、图3(f),对衣夹1进行说明。图1(a)是表示衣夹1的闭合状态的立体图。图1(b)是表示衣夹1的张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夹持片3的主视图,图2(b)是表示夹持片3的左视图,图2(c)是表示夹持片3的右视图,图2(d)是表示夹持片3的后视图,图2(e)是表示夹持片3的俯视图,图2(f)是表示夹持片3的仰视图。

图3(a)是表示夹持片5的主视图,图3(b)是表示夹持片5的左视图,图3(c)是表示夹持片5的右视图,图3(d)是表示夹持片5的后视图,图3(e)是表示夹持片5的俯视图,图3(f)是表示夹持片5的仰视图。

如图1(a)所示,衣夹1具备一对夹持片3和夹持片5,该一对夹持片经由支轴部9、支轴部15(支轴部9、支轴部15可旋转地连结,形成可旋转的机构)相互可旋转地连结,该一对夹持片的一端分别形成把持部3a和把持部5a,且另一端分别形成夹持部3b和夹持部5b。在此,夹持片3和夹持片5为相同的形状,但为了容易理解说明,分别标注不同的附图标记。

进一步,衣夹1还具备施力单元(例如,线弹簧7),该施力单元设置在一对夹持片3和夹持片5之间,该施力单元施力以使一对夹持片3和夹持片5的夹持部3b和夹持部5b彼此成为抵接的闭合状态的方式而施力。

夹持片3的把持部3a和夹持片5的把持部5a在夹持片3的夹持部3b和夹持片5的夹持部5b离得最远的张开位置处,其端部3c和端部5c彼此抵接。在本说明书中,“抵接”包括伴随弹性变形而实现的方式。而且,当从可旋转地连结的支轴部9、支轴部15的轴ax的方向(当轴ax为在空间中定义的直线的情况时,该轴ax为能看到的点的方向)观察时,把持部3a的端部3c的内侧表面在向外侧张开的方向上倾斜。进一步,当从可旋转地连结的支轴部9、支轴部15的轴ax的方向观察时,把持部5a的端部5c的内侧表面在向外侧张开的方向上倾斜。

即,端部3c的内侧表面和端部5c的内侧表面是指,最初以所规定的角度呈锥状张开,但在抵接时成为相互平行,使得内侧表面彼此接触(面接触)。更具体而言,夹持片3的把持部3a和夹持片5的把持部5a是指,以越朝向端部则端部3c的内侧表面和端部5c的内侧表面越以相互离开的方式朝向外侧薄壁化(被切削)。以下,将这样的夹持片3的把持部3a和夹持片5的把持部5a在相互相对的一侧(内侧),在朝向端部相互离开的方向上薄壁化的结构也称为“端部倾斜结构”。

通过具有这样的端部倾斜结构,衣夹的夹持片3的夹持部3b、夹持片5的夹持部5b的前端彼此较大程度地张开,因此,即使是厚的晾晒物品等也能够夹持。进一步,由于在将晾晒物品等置入衣夹1中时,前端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通过使衣夹1的前端较大程度地张开,能够容易地将晾晒物品等置入夹持部3b、夹持部5b之间。

本实施方式的衣夹1可以经由链条21、链条23悬挂于衣架等(省略图示)上而使用,另外,也可以用于单独夹持晾晒物品等,还可以用于其他用途(例如夹子)。

衣夹1的夹持片3和夹持片5的材料可以使用塑料、木材、不锈钢等。另外,施力单元(线弹簧7等)的材料使用钢等。

此外,作为塑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聚丙烯等的聚烯烃树脂、聚苯乙烯树脂、abs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

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一对夹持片3和夹持片5分别具有:第一圆弧状部9a和第一圆弧状部15a;以及第二圆弧状部9b和第二圆弧状部9c、第二圆弧状部15b和第二圆弧状部15c,其中,在可旋转地连结的支轴部9、支轴部15的轴ax的方向上,第二圆弧状部9b和第二圆弧状部9c从两侧夹持对方侧的第一圆弧状部15a、且第二圆弧状部15b和第二圆弧状部15c从两侧夹持对方侧的第一圆弧状部9a。

即,如图2所示,在夹持片3的把持部3a与夹持部3b之间形成有从夹持片3向背面侧突出的第一圆弧状部9a、第二圆弧状部9b、第二圆弧状部9c。而且,在第二圆弧状部9b和第二圆弧状部9c之间形成有间隔9d。该间隔9d的底部的部分以与第一圆弧状部15a可旋转地嵌合的方式形成为凹状的圆弧状部。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夹持片5的把持部5a与夹持部5b之间形成有从夹持片5向背面侧突出的第一圆弧状部15a、第二圆弧状部15b、第二圆弧状部15c。而且,在第二圆弧状部15b和第二圆弧状部15c之间形成有间隔15d。该间隔15d的底部的部分以与第一圆弧状部9a可旋转地嵌合的方式形成为凹状的圆弧状部。

而且,在夹持片3和夹持片5可旋转地结合时,间隔9d的部分与第一圆弧状部15a可旋转地嵌合,间隔15d的部分与第一圆弧状部9a可旋转地嵌合。在此,关于嵌合的程度,为了使夹持片3和夹持片5旋转而空出适当的间隙。另外,如果间隙过大,则产生晃动,旋转不稳定,因此形成为稳定且顺利地进行旋转的适当的微小间隙。

另外,当从可旋转地连结的支轴部9、支轴部15的轴ax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圆弧状部9a和第一圆弧状部15a形成为外形大于第二圆弧状部9b、第二圆弧状部9c、第二圆弧状部15b、第二圆弧状部15c。由此,衣夹1的夹持片3和夹持片5彼此坚固地可旋转地连结,不容易分离。特别是,即使将诸如扭转方向等的力传递到衣夹1,也具有不容易分离的效果。

如图1~图3所示,衣夹1的夹持片3的把持部3a的外侧表面具有朝向内侧表面凹陷的凹部3d。进一步,衣夹1的夹持片5的把持部5a的外侧表面具有朝向内侧表面凹陷的凹部5d。该凹部3d和凹部5d与手指的形状一致。即,指尖形状的凸状部分与凹部3d和凹部5d一致。由此,容易用手指捏住把持部3a、把持部5a。

图4是表示用于说明线弹簧7的说明图。如图4所示,施力单元为线弹簧7,当从可旋转地连结的支轴部9、支轴部15的轴ax的方向观察时,其从可旋转地连结的支轴部9、支轴部15向把持部3a和把持部5a侧延伸的部位形成为非圆形的凸状部7a。由此,在将衣夹1悬挂于链条21上时,链条21位于线弹簧7的中心的凸状部7a附近,从而可以稳定地悬挂。

具体而言,线弹簧7具备:凸状部7a,其非圆形的部分为曲率大的曲线部分;以及与该凸状部7a连接的部位7b和部位7c。部位7b和部位7c由曲率比凸状部7a小的曲线或者直线形成。由此,当衣夹1处于悬挂状态时,例如即使链条21最初碰到作为曲率小的曲线或者直线的部位7b或者部位7c,也会从该部位7b或者部位7c移动,最终停在作为曲率大的曲线部分的凸状部7a。另外,线弹簧7的端部7f、端部7g分别嵌入槽部13和槽部19中,对夹持片3、夹持片5彼此施力,其中,槽部13形成于夹持片3、槽部19形成于夹持片5。此外,当衣夹1的夹持部3b和夹持部5b相互处于张开状态时,线弹簧7的鼓出部7d、鼓出部7e构成为进入狭缝11和狭缝17中,其中,狭缝11形成于夹持片3、狭缝17形成于夹持片5。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衣夹1具备:一对夹持片3和夹持片5,该一对夹持片经由支轴部9、支轴部15相互可旋转地连结,该一对夹持片的一端分别形成把持部3a和把持部5a,且另一端分别形成夹持部3b和夹持部5b;以及施力单元(线弹簧7等),其设置在一对夹持片3和夹持片5之间,以使一对夹持片3和夹持片5的夹持部3b和夹持部5b彼此成为抵接的闭合状态的方式而施力。当从连结的支轴部9、支轴部15的轴方向观察时,施力单元(线弹簧7等)从支轴部9、支轴部15向把持部3a和把持部5a侧延伸的部位形成为非圆形的凸状部。一对夹持片3和夹持片5分别具有第一圆弧状部9a和第一圆弧状部15a;以及第二圆弧状部9b和第二圆弧状部9c、第二圆弧状部15b和第二圆弧状部15c,其中,在支轴部9、支轴部15的轴ax的方向上,第二圆弧状部9b和第二圆弧状部9c从两侧夹持对方侧的第一圆弧状部15a、且第二圆弧状部15b和第二圆弧状部15c从两侧夹持对方侧的第一圆弧状部9a。当从支轴部9、支承部15的轴ax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圆弧状部9a、第一圆弧状部15a的外形大于第二圆弧状部9b、第二圆弧状部9c、第二圆弧状部15b、第二圆弧状部15c,把持部3a和把持部5a的外侧表面具有朝向内侧表面凹陷的凹部3d和凹部5d。

由此,衣夹1的夹持片3、夹持片5的夹持部3b、夹持部5b的前端彼此较大程度地张开,因此,即使是厚的晾晒物品等也能够夹持。进一步,由于在将晾晒物品等置入衣夹1中时,前端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通过使衣夹1的前端较大程度地张开,能够容易地将晾晒物品等置入夹持部3b、夹持部5b中。另外,悬挂衣夹1时,链条21位于施力单元(线弹簧7等)的凸状部附近,从而可以稳定地悬挂。进一步,衣夹1的夹持片3和夹持片5彼此坚固地可旋转地连结,不容易分离。而且,容易用手指捏住把持部3a、把持部5a。进一步,作为协同效果,例如为了使衣夹1的夹持部3b与夹持部5b之间较大程度地张开,需要相应的把持力,由于把持部3a、把持部5a容易用手指捏住,所以即使对把持部3a和把持部5a施加相应的把持力,也能够稳定地捏住。另外,由于支轴部9和支轴部15坚固地连结,所以即使对把持部3a和把持部5a施加相应的把持力,衣夹1也不会容易地分离等。

接着,参照图5~图8对衣夹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表示衣夹1经由线弹簧7悬挂于链条21和链条23上的状态。在此,例如链条23也可以安装在带衣夹的衣架等(省略图示)上。在该状态下,夹持片3的把持部3a一端和夹持片5的把持部5a一端的距离d1例如为38.4mm。从支轴部9、支轴部15一端到把持部3a的距离d2例如为14.3mm。进一步,夹持片3、夹持片5的长度d3例如为61mm。而且,把持部3a、把持部5a闭合时的衣夹1的高度d4例如为59.1mm。夹持部3b和夹持部5b的前端之间的距离d5例如为8.1mm。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容易理解,用具体的数值进行了表示,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数值。

图6是表示从图5的箭头ar1方向观察时,衣夹1的夹持部3b、夹持部5b处于闭合状态的示图。

当从可旋转地连结的支轴部9、支轴部15的轴ax的方向观察时,把持部3a的端部3c的内侧表面在向外侧张开的方向上倾斜。进一步,当从可旋转地连结的支轴部9、支轴部15的轴ax的方向观察时,把持部5a的端部5c的内侧表面在向外侧张开的方向上倾斜。在端部3c上进一步形成有凹陷部3e。另外,在端部5c上进一步形成有凹陷部5e。凹陷部3e和凹陷部5e延伸至上缘,在俯视时(从图5的箭头ar1方向观察的示图)可以观察到。凹陷部3e、凹陷部5e形成为在把持部3a、把持部5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凹陷最深。

如图1和图7所示,由于夹持片3和夹持片5的外侧表面具备朝向内侧表面的凹部3d和凹部5d,因此,捏住该凹部3d和凹部5d能够使衣夹1的夹持部3b和夹持部5b处于最大的张开状态。即,把持部3a的端部3c与把持部5a的端部5c抵接的状态。此时,夹持部3b的接触面(形成有与晾晒物品等接触的凹痕等)与夹持部5b的接触面所成的角度a1为51度,接触面的端部与接触面的端部的宽度d6例如为21.5mm。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相对较宽的张开角度a1,而且能够实现相对较宽的张开宽度d6。

此外,实现上述张开角度a1及张开宽度d6时的把持部3a和把持部5a张开时的衣夹1的高度d7例如为60.4mm。把持部3a和把持部5a之间的距离d8为7.2mm。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容易理解,用具体的数值进行了表示,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数值。

图8是表示从图7的箭头ar2方向观察衣夹1时,衣夹1的夹持部3b和夹持部5b处于张开状态的示图。在把持部3a的端部3c上进一步形成有凹陷部3e。另外,在把持部5a的端部5c上进一步形成有凹陷部5e。链条21收纳于该凹陷部3e和凹陷部5e之间,从而使得两端能够抵接(伴随弯曲的抵接)。

由此,由于把持部3a和把持部5a能够旋转与链条21的粗细相应的量,所以夹持部3b和夹持部5b的张口进一步变大。而且,即使为厚的晾晒物品等也可以夹持。特别是由于形成有凹陷部5e,因此,在衣夹1经由链条21悬吊的状态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张开衣夹1的夹持部3b、夹持部5b。进一步,由于将衣夹置入晾晒物品等时,前端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通过使衣夹1的前端较大程度地张开,能够容易地将夹持部3b和夹持部5b置入晾晒物品等中。

在此,把持部3a、把持部5a的宽度d10例如为19mm。夹持部3b、夹持部5b的宽度d9例如为16mm。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容易理解,用具体的数值进行了表示,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数值。

关于以上的实施方式,为了使该实施方式的内容更加明确,进一步公开了以下的比较例。

<比较例>

如图9所示,比较例相对于本实施方式,主要不同点在于比较例不具有端部倾斜结构,而且不具有凹陷部3e和凹陷部5e。

具体而言,比较例的衣夹51具备一对夹持片53和夹持片55,该一对夹持片53和夹持片55经由支轴部59、65(支轴部59和支轴部65可旋转地连结形成旋转机构)相互可旋转地连结,而且该一对夹持片的一端分别形成把持部53a和把持部55a、另一端分别形成夹持部53b和夹持部55b。在此,夹持片53和夹持片55为相同的形状,但为了容易理解说明,分别标注不同的符号。

还具备施力单元(例如,线弹簧57),其设置在一对夹持片53和夹持片55之间,该施力单元以使夹持部53b和夹持部55b彼此成为抵接的闭合状态而施力。在一对夹持部53b和夹持部55b离得最远的张开位置处,其端部53c和端部55c彼此抵接。

在此,在比较例中,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由于不具有上述的端部倾斜结构,因此形成为把持部53a的角部与把持部55a的角部的抵接,且夹持部53b和夹持部55b不怎么张开。具体而言,在比较例中,张开宽度d11为19mm,张开角度a2为45度。

与此相对,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具有上述的端部倾斜结构,使得在端部3c的内侧表面与端部5c的内侧表面之间实现面接触,因此张开宽度d6为21.5mm,张开角度a1为51度。由此可知,具有端部倾斜结构的情况(本实施方式)与比较例相比,能够有效地增加张开角度和张开宽度。

另外,如图10所示,在比较例中,由于不具有凹陷部3e和凹陷部5e,因此把持部53a的角部与把持部55a的角部的抵接容易被链条21所妨碍。与此相对,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具有凹陷部3e和凹陷部5e,使得链条21容易被收纳于凹陷部3e和凹陷部5e之间的空间中(参照图8),把持部3a的端部3c和把持部5a的端部5c的抵接不易被链条21所妨碍。因此,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具有链条21的情况时,也能够实现如上所述的比较宽的张开角度和张开宽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陷部3e和凹陷部5e形成为,当把持部3a的端部3c与把持部5a的端部5c抵接时链条21被收纳。换言之,凹陷部3e和凹陷部5e形成为,即使在存在链条21的情况时,把持部3a的端部3c和把持部5a的端部5c也能够抵接。然而,在变形例中,凹陷部3e和凹陷部5e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的形式,即,当把持部3a的端部3c与把持部5a的端部5c抵接时,仅收纳链条21的一部分。在该情况时,在存在链条21的情况时,尽管把持部3a的端部3c与把持部5a的端部5c不能抵接(即,不伴随接触而成为接近的关系),然而与不具有凹陷部3e和凹陷部5e的情况相比,仍能够实现较宽的张开角度和张开宽度。另外,在具有凹陷部3e和凹陷部5e的情况时,也可以省略上述的端部倾斜结构。

此外,这里由于不具有端部倾斜结构,所以作为确保夹持部53b和夹持部55b的宽度d11为21.5mm的方法,可以考虑将夹持部53b和夹持部55b延伸约4mm,但这样存在所使用的树脂材料增加的问题。另外,虽然可以考虑使支轴部59和支轴部65的位置向把持部53a和把持部55a的方向偏移,但这样存在把持力增大约20%的问题(这是因为,如果将衣夹51的全长设为约60mm,则根据力点、支点、作用点的关系,从3:2(36mm:24mm)变更为8:7(32mm:28mm)。由该比较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具有适于相对较宽地张开夹持部3b和夹持部5b的结构。

以上,尽管对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全部或者两个以上进行组合。

例如,当从可旋转地连结的支轴部9、支轴部15的轴ax的方向观察时,也可以使衣夹1的夹持部3b的前端附近在向外侧张开的方向上倾斜。进一步,当从可旋转地连结的支轴部9、支轴部15的轴ax的方向观察时,也可以使夹持部5b的前端附近在向外侧张开的方向上倾斜。

由此,衣夹1的夹持片3的夹持部3b与夹持片5的夹持部5b的前端彼此能够进一步较大程度地张开,因此,即使是厚的晾晒物品等也能够夹持。进一步,由于在将晾晒物品等置入衣夹1中时,衣夹1的前端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通过使衣夹1的前端较大程度地张开,能够容易地将晾晒物品等置入夹持部3b、夹持部5b之间。

附图标记说明

1衣夹

2夹持片

3a把持部

3b夹持部

3c端部

3d凹部

3e凹陷部

5夹持片

5a把持部

5b夹持部

5c端部

5d凹部

5e凹陷部

7线弹簧

9支轴部

15支轴部

21链条

23链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