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针织物防掉毛处理方法及掉毛量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65050发布日期:2020-03-24 21:24阅读:4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棉针织物防掉毛处理方法及掉毛量测试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针织物防掉毛处理方法及掉毛量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棉织物因其良好的吸湿透气性能,而倍受消费者的喜爱,但在服用过程中摩擦使棉织物上的短纤维脱落而粘附到肌肤上让人产生不适,目前棉织物掉毛质量问题成为印染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棉织物的掉毛质量受棉花品质、纺纱工艺、染整工艺多方面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棉织物的表面光洁度,在现代的染整加工生产中,都采用烧毛及蚀毛处理,蚀毛不仅可以去除烧毛不净残留的无序短毛羽使其表面达到光洁,还可以使织物达到柔软、膨松的独特性能。但由此又带来了新的问题,蚀毛过程中纤维素酶对纤维产生催化降解,导致纤维减量造成纤维强力损失生成大量短纤毛,这些自由态的纤毛依附在织物上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去除不净,而导致服用过程中掉毛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棉针织物防掉毛处理方法及掉毛量测试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棉针织物防掉毛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棉针织物染整加工工艺中,蚀毛处理时选用抛光酶进行酵洗处理,所述抛光酶的用量为棉针织物重量的0.15-0.3%。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抛光酶酵洗处理时,用hac调节ph值为5-5.5,55℃处理45min。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棉针织物染整加工工艺中加入亲水处理,所述亲水处理包括柔软处理和水洗处理,所述柔软处理采用的柔软剂为硅油,硅油的用量为2-8g/l(硅油/水),所述硅油包括亲水性硅油与非亲水性硅油。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硅油为亲水硅油。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硅油用量为2g/l。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柔软处理温度为30℃,时间为20min。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洗毛处理方法为以50-60米/min的车速喷淋洗毛。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洗毛处理时至少经过4个水箱进行喷淋洗毛。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棉针织物掉毛量测试方法,将棉针织物直向裁剪后的试样放置温度20℃,相对湿度65%环境内调湿两小时后再进行测试,调湿后的试样置于贴有砂纸的载样台上,铺平加压固定试样两端;将标准白色棉布用三级水完全浸透后轧去多余水份,再平放于泡沫垫片上并扣上圆形磨盘拧紧,再在磨盘加1.0kg的负载码,圆形磨盘与动力设备连接,调节动力设备参数为动程为200mm,运行速度30次/min,驱动圆形磨盘沿着试样往复运动(标准白色棉布与试样接触),往复10次进行掉毛量测试,测试结束后根据标准白色棉布上的掉毛量在湿态,d65光源下与掉毛评级卡对比,确定掉毛级别。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标准白色棉布轧去多余水份的带液量为1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抛光酶进行蚀毛处理,同时通过优化工艺,蚀毛处理时尽可能地只作用到织物表面直立的纤维,而不损伤纱线主体部分的纤维,从而减少了棉针织物的掉毛量。

2.本发明采用亲水处理,通过优化工艺及加强水洗让自由态的短毛纤脱落于水中,对棉针织物掉毛质量问题有明显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掉毛评级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施例1

材料20s*20s100%棉针织毛圈布(卫衣布)普通纱;

棉染整加工工艺流程为:

烧毛→煮漂→水洗、酸洗→蚀毛→碱洗、水洗→染色→过酸→皂洗→亲水(柔软→水洗)→定型→预缩→成品。

其中蚀毛处理为:织物经煮漂水洗后在缸内用抛光酶进行酵洗处理,蚀毛处方及工艺参数:抛光酶tf-1611用量对织物重0.15%,用hac调节ph值为5-5.5,55℃处理45min。

实施例2

材料20s*20s100%棉针织毛圈布(卫衣布)普通纱;

棉染整加工工艺流程为:

烧毛→煮漂→水洗、酸洗→蚀毛→碱洗、水洗→染色→过酸→皂洗→亲水(柔软→水洗)→定型→预缩→成品。

其中蚀毛处理为:织物经煮漂水洗后在缸内用抛光酶进行酵洗处理,蚀毛处方及工艺参数:抛光酶tf-1611用量对织物重0.3%,用hac调节ph值为5-5.5,55℃处理45min。

对比例1

材料20s*20s100%棉针织毛圈布(卫衣布)普通纱;

棉染整加工工艺流程为:

烧毛→煮漂→水洗、酸洗→蚀毛→碱洗、水洗→染色→过酸→皂洗→亲水(柔软→水洗)→定型→预缩→成品。

其中蚀毛处理为:织物经煮漂水洗后在缸内用抛光酶进行酵洗处理,蚀毛处方及工艺参数:抛光酶tf-1611用量对织物重0.4%,用hac调节ph值为5-5.5,55℃处理90min。

对实施例1-2和对照例1的中蚀毛处理前后的卫衣布进行掉毛量测试评级。掉毛测试方法:将棉针织物直向裁剪后的试样放置温度20℃,相对湿度65%环境内调湿两小时后再进行测试,调湿后的试样置于贴有砂纸的载样台上,铺平加压固定试样两端;将标准白色棉布用三级水完全浸透后轧去多余水份(带液量控制100%),再平放于泡沫垫片上并扣上圆形磨盘拧紧,再在磨盘加1.0kg的负载码,圆形磨盘与动力设备连接,调节动力设备参数为动程为200mm,运行速度30次/min,驱动圆形磨盘沿着试样往复运动,往复10次进行掉毛量测试,测试结束后根据标准白色棉布上的掉毛量在湿态,d65光源下与掉毛评级卡对比(如图1所示),确定掉毛级别,掉毛量由多到少分为1-5级,1级最差,5级最好。其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3

材料20s*20s100%棉针织毛圈布(卫衣布)普通纱;

棉染整加工工艺流程为:

烧毛→煮漂→水洗、酸洗→蚀毛→碱洗、水洗→染色→过酸→皂洗→亲水(柔软→水洗)→定型→预缩→成品。

其中,蚀毛处理为:织物经煮漂水洗后在缸内用抛光酶进行酵洗处理,蚀毛处方及工艺参数:抛光酶tf-1611用量对织物重0.15%,用hac调节ph值为5-5.5,55℃处理45min。

亲水处理为:皂洗后出缸前进行亲水处理,先用使用量为2g/l亲水性硅油30℃下处理20min,再经洗毛处理,洗毛以50-60米/min的车速充分喷淋洗毛,至少经有4个水箱水洗来加强水洗。

实施例4

材料20s*20s100%棉针织毛圈布(卫衣布)普通纱;

棉染整加工工艺流程为:

烧毛→煮漂→水洗、酸洗→蚀毛→碱洗、水洗→染色→过酸→皂洗→亲水(柔软→水洗)→定型→预缩→成品。

其中,蚀毛处理为:织物经煮漂水洗后在缸内用抛光酶进行酵洗处理,蚀毛处方及工艺参数:抛光酶tf-1611用量对织物重0.15%,用hac调节ph值为5-5.5,55℃处理45min。

亲水处理为:皂洗后出缸前进行亲水处理,先用使用量为2g/l非亲水性硅油30℃下处理20min,再经洗毛处理,洗毛以50-60米/min的车速充分喷淋洗毛,至少经有4个水箱水洗来加强水洗。

实施例5

材料20s*20s100%棉针织毛圈布(卫衣布)普通纱;

棉染整加工工艺流程为:

烧毛→煮漂→水洗、酸洗→蚀毛→碱洗、水洗→染色→过酸→皂洗→亲水(柔软→水洗)→定型→预缩→成品。

其中,蚀毛处理为:织物经煮漂水洗后在缸内用抛光酶进行酵洗处理,蚀毛处方及工艺参数:抛光酶tf-1611用量对织物重0.15%,用hac调节ph值为5-5.5,55℃处理45min。

亲水处理为:皂洗后出缸前进行亲水处理,先用使用量为8g/l亲水性硅油30℃下处理20min,再经洗毛处理,洗毛以50-60米/min的车速充分喷淋洗毛,至少经有4个水箱水洗来加强水洗。

对照例2

材料20s*20s100%棉针织毛圈布(卫衣布)普通纱;

棉染整加工工艺流程为:

烧毛→煮漂→水洗、酸洗→蚀毛→碱洗、水洗→染色→过酸→皂洗→亲水(柔软→水洗)→定型→预缩→成品。

其中,蚀毛处理为:织物经煮漂水洗后在缸内用抛光酶进行酵洗处理,蚀毛处方及工艺参数:抛光酶tf-1611用量对织物重0.15%,用hac调节ph值为5-5.5,55℃处理45min。

亲水处理为:皂洗后出缸前进行亲水处理,先用使用量为8g/l非亲水性硅油30℃下处理20min,再经洗毛处理,洗毛以50-60米/min的车速充分喷淋洗毛,至少经有4个水箱水洗来加强水洗。

对实施例3-6中亲水处理后的卫衣布进行掉毛量测试评级。掉毛测试方法:将棉针织物直向裁剪后的试样放置温度20℃,相对湿度65%环境内调湿两小时后再进行测试,调湿后的试样置于贴有砂纸的载样台上,铺平加压固定试样两端;将标准白色棉布用三级水完全浸透后轧去多余水份(带液量控制100%),再平放于泡沫垫片上并扣上圆形磨盘拧紧,再在磨盘加1.0kg的负载码,圆形磨盘与动力设备连接,调节动力设备参数为动程为200mm,运行速度30次/min,驱动圆形磨盘沿着试样往复运动,往复10次进行掉毛量测试,测试结束后根据标准白色棉布上的掉毛量在湿态,d65光源下与掉毛评级卡对比(如图1所示),确定掉毛级别,掉毛量由多到少分为1-5级,1级最差,5级最好。其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知,在出缸前进行本发明提供的亲水处理方法,尤其采用亲水基硅油,且硅油的使用量为2g/l(硅油/水)时,对掉毛质量问题有明显改善。

尽管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所作的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