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花圆机的提花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02492发布日期:2019-12-13 19:32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花圆机的提花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花圆机的提花机构。



背景技术:

提花圆机是由选针机构控制织针处于编织、不编织和集圈等不同位置,以形成不同的花色组织。机械选针机构应用最广,主要有竖滚筒式、圆齿片式、纹板滚筒式和提花轮式等。各种选针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各有特点,但其功能均为贮存和传递花纹信息,使织针按预定顺序进行工作。

公开号为cn102286840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针织提花圆机挺针机构,包括针筒与选针器,针筒的各个针槽内由上至下插有织针、挺针片和提花片,挺针片上端与织针连接,挺针片片踵嵌入提花片的u型槽内,提花片与选针器有效接触,所述挺针片靠针槽侧与针槽上壁的下方对应处有一凸部,该凸部在提花片被压进针筒内进而带动挺针片片踵埋入针槽时,刚好顶在针槽上壁。采用本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挺针机构能使挺针片不上、下蹿动,从而使织针不上、下蹿动,进而使织物整体质量更易于控制,减小了提花针织圆机挺针片动作状态存在的不确定性。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此种圆机中的提花片下端会设有一个支脚,这个支脚勾设在针筒下侧的限位槽中,在选针器压动提花片时,提花片将会以支脚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由于支脚可能在竖直方向上窜动,使得支脚转动时与限位槽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导致选针器在推动提花片时阻力也较大,提花片磨损较为严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花圆机的提花机构,能够减小选针器压动提花片时的阻力,降低提花片片脚磨损程度,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提花圆机的提花机构,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针筒、若干间隔设置在针筒上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嵌设有依次连接的提花片、中间针以及织针,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选针器,所述提花片下端设置有边沿呈圆弧形的限位块,所述针筒下侧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嵌入的限位环槽,所述提花片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选针器配合的片脚,所述提花片上且位于所述片脚和所述限位块之间开设有嵌槽,多个所述嵌槽中均嵌设有圈型弹簧,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选针器上方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均与所述中间针和所述织针配合的三角座,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提花片复位的回位三角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筒转动时,三角座将会驱使中间针以及织针运动,而当需要选针时,选针器上的刀头将会抵触在片脚上,此时提花片将会以限位块为转动中心,朝向安装槽槽底运动,此时由于限位块的边沿呈圆弧状,其外侧与限位环槽内壁线接触,转动时限位块所受到阻力较小,且圈型弹簧能够通过嵌槽对提花片在竖直方向上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其发生偏移,随后回位三角块能够使得提花片复位,在选针过程中,提花片转动时所受阻力较小,使得刀头能够较为轻易地推动片脚,从而降低了片脚磨损程度,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花片远离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中间针嵌入的凹槽,所述凹槽远离所述限位块一端相对两侧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抵触在所述中间针上的抵触块,所述抵触块的边沿呈圆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选针器将提花片压入时,提花片远离限位块的一端转动,抵触块抵触在中间针上从而驱使其随之转动,且三角座在驱使中间针与织针运动时,中间针将会在凹槽内滑动,且中间针无论在转动或者滑动时,圆弧形的抵触块与中间针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减小磨损的同时,也使得两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互不干涉,减小撞针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花片远离所述针筒的一侧设置有回位块,所述回位三角块上开设有供所述回位块嵌入的环形回位槽,所述提花片与所述回位三角块之间存在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筒在转动时,回位块将会在环形回位槽内运动,此时将会驱使提花片运动,且当提花片转动时,提花片与回位三角块之间的间隙能够防止两者碰撞,能够减小提花片形变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角座通过中间支座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中间针远离所述针筒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针踵,所述织针远离所述针筒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针踵,所述三角座上开设有分别供所述第一针踵和所述第二针踵嵌入的第一导槽、第二导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针踵在第二导槽内运动时从而带动织针运动,第一针踵将会在第一导槽内运动,当选针器压动提花片时,中间针将会带动第一针踵脱离第一导槽,当回位三角块驱使提花片复位时,第一针踵也将重新嵌入至第一导槽中,完成编织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针靠近所述织针的一端设置有边沿呈圆弧形的第一卡块,所述织针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卡块嵌入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块远离所述提花片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卡槽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提花片驱使中间针转动时,将会使得第一卡块在第一卡槽内转动,圆弧形设置后将会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且第一卡块将会填充其与第一卡槽内壁之间的间隙,从而便于中间针转动,方便第一针踵脱离第一导槽,优化选针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织针靠近所述中间针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中间针上开设有供第二卡块嵌入的第二卡槽,所述织针与所述中间针之间的接触面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中间针与织针联动时,第一卡块抵紧在第一卡槽的内壁上,且第二卡块抵紧在第二卡槽的内壁上,且织针与中间针的接触面倾斜设置有,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抵紧面的横截面面积增大,第二卡块与第二卡槽抵紧面的横截面面积也增大,从而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减小在编织过程中两者脱离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支座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呈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第一固定螺栓,不仅能在竖直方向上对中间支座形成支撑力,在水平方向上也能对中间支座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能够使得中间支座能够保持在水平方向上与针筒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针踵、第二针踵能够较为稳定地保持在第一导槽、第二导槽内,提高编织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中间支座下侧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导向柱嵌入的第一导向槽,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限位凸环,所述中间支座下侧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凸环嵌入的限位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中间支座时,先将第一导向柱嵌入至第一导向槽中,滑动中间支座使得限位凸环嵌入至限位凹槽内,并抵紧在限位凹槽的内壁上,此时拧入第一固定螺栓,第一导向柱、限位凸环能分别在径向与周向对中间支座形成定位作用,使得多个中间支座安装完毕后能够完整且较好地将针筒包围,且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选针器通过选针支座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设置第二导向柱,所述选针支座下侧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导向柱嵌入的第二导向槽,所述选针支座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中穿设有螺纹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选针支座安装至机架上时,使得第二导向柱嵌入至第二导向槽内,并将第二固定螺栓穿过腰型孔后拧入至机架上,滑动选针支座从而调节选针器上的刀头与压脚之间的间距后,再将第二固定螺栓拧紧,从而固定选针支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上开设有防松环槽,所述选针支座上螺纹连接有伸入所述腰型孔内且嵌入在所述防松环槽中的防松螺栓。

在不断压入提花片的过程中,选针器在受到反作用力时,可能使得第二固定螺栓松动,导致刀头与片脚之间接触不好,可能增加损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松螺栓拧入后,将会嵌入至防松环槽中,从而起到对第二固定螺栓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限位块的边沿呈圆弧状,其外侧与限位环槽内壁线接触,转动时限位块所受到阻力较小,且圈型弹簧能够通过嵌槽对提花片在竖直方向上起到限位作用,在选针过程中,提花片转动时所受阻力较小,使得刀头能够较为轻易地推动片脚,从而降低了片脚磨损程度,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

2.能够较好的固定选针支座,减小在编织过程中选针器松动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提花片上的片脚的磨损程度,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其中一组提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提花片、中间针、织针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针筒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部放大图;

图7是选针支座与中间支座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图4中c部放大图;

图9是回位三角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d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00、机架;110、针筒;111、安装槽;120、提花片;121、限位块;122、限位环槽;123、片脚;124、嵌槽;125、圈型弹簧;126、凹槽;127、抵触块;128、回位块;130、中间针;131、第一卡块;132、第一卡槽;133、第一针踵;140、织针;141、第二卡块;142、第二卡槽;143、第二针踵;200、选针支座;210、选针器;220、第二导向柱;230、第二导向槽;240、腰型孔;241、第二固定螺栓;242、防松环槽;243、防松螺栓;300、底座;310、回位三角块;320、环形回位槽;330、限位凸环;331、限位槽;340、中间支座;341、第一导向柱;342、第一导向槽;343、第一固定螺栓;344、三角座;345、第一导槽;346、第二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提花圆机的提花机构,参照图1、图2、图3,包括机架100、转动连接在机架100上的针筒110、若干间隔开设在针筒110上的安装槽111,每一个安装槽111中嵌设有依次连接的提花片120、中间针130以及织针140,提花片120下端一体设置有限位块121,限位块121的边沿呈圆弧形,针筒110下侧开设有供限位块121嵌入的限位环槽122(如图5所示)。提花片120远离针筒110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片脚123,多个提花片120为一组,同一组内的多个提花片120上的片脚12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均不相同。片脚123与限位块121之间开设有嵌槽124,若干个提花片120上的嵌槽124均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嵌槽124中嵌入有圈型弹簧125(如图6所示)。

参照图2、图7,机架100上设置有选针支座200,选针支座200上通过螺栓固定有选针器210,选针器210的刀头与片脚123配合,机架100上沿径向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第二导向柱220,选针支座200下侧开设有第二导向槽230,同时选针支座200上沿径向开设有腰型孔240,腰型孔240内穿设有第二固定螺栓241,第二固定螺栓241螺纹连接在机架100上,从而将选针支座200固定在机架100上。选针支座200上螺纹连接有防松螺栓243,第二固定螺栓241上开设有防松环槽242,此时防松螺栓243的一端伸入至腰型孔240内并嵌入在防松环槽242中,对第二固定螺栓241在竖直方向上起到限位作用。

参照图4、图8、图9,提花片120远离限位块121的一端开设有凹槽126,凹槽126远离限位块121一端相对两侧的内壁上均一体设置有抵触块127,且抵触块127的边沿呈圆弧形,中间针130插入至凹槽126内,且抵触块127将会抵触在中间针130两侧。机架100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底座300,底座300呈环形且位于选针器210上方,同时针筒110位于底座300中心。提花片120远离限位块121的一端上一体设置有回位块128,回位块128位于其远离针筒110的一侧,底座300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回位三角块310,回位三角块310上开设有供回位块128嵌入的环形回位槽320,环形回位槽320的开口方向朝下设置,回位块128自下而上嵌入至环形回位槽320中,同时提花片120顶端与回位三角块310之间存在间隙,便于提花片120转动。

参照图4、图10,中间针130与织针140卡接配合,中间针130靠近织针140的一端一体设置有边沿呈圆弧形的第一卡块131,同时织针140上开设有供第一卡块131嵌入的第一卡槽132,且第一卡块131远离提花片120的一侧与第一卡槽132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织针140靠近中间针130的一端一体设置有第二卡块141,同时中间针130上开设有供第二卡块141嵌入的第二卡槽142。第一卡块131与第二卡块141均嵌入时,织针140与中间针130之间的接触面呈倾斜。且提花片120、中间针130与安装槽111槽底之间均存在间隙。

参照图7,底座300上且位于回位三角块310外侧一体设置有限位凸环330,底座300上设置有中间支座340,底座300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导向柱341,同时中间支座340下侧开设有供第一导向柱341嵌入的第一导向槽342,中间支座340下侧开设有供限位凸环330嵌入的限位槽331,中间支座340通过第一固定螺栓343固定在底座300上,且第一固定螺栓343倾斜设置。中间针130远离针筒110的一侧上一体设置有第一针踵133,同时织针140远离针筒110的一侧上一体设置有第二针踵143,中间支座340上通过螺栓固定有三角座344,三角座344上开设有分别供第一针踵133和第二针踵143嵌入的第一导槽345、第二导槽346,工作时第一针踵133与第二针踵143分别在第一导槽345、第二导槽346中运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针筒110在转动时,中间针130与织针140通过第一导槽345和第二导槽346的作用下运动,当选针器210的刀头抵触在片脚123上时,提花片120将会以限位块121为转动点,在限位环槽122内转动,提花片120靠近安装槽111槽底一侧运动,转动时圈型弹簧125对提花片120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同时由于限位块121直接插接在限位环槽122中,故限位块121与限位环槽122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较小,选针器210能够较轻松得将提花片120压入。

运动后的提花片120将会通过凹槽126两侧的抵触块127驱使中间针130转动,此时第一卡块131在第一卡槽132内转动,第二卡块141将会脱离第二卡槽142,且第二针踵143将会脱离第二导槽346,从而使得中间针130脱离三角座344的导向。此时回位块128在环形回位槽320中运动,回位三角块310将会驱使提花片120复位,此时第二针踵143将会嵌入至第二导槽346中,织针140与中间针130将会在三角座344的作用下运动,由于织针140与中间针130之间的接触面呈倾斜,故两者受力处的截面积较大,连接强度较高,同时中间针130将会在凹槽126内滑动,提花片120不会随之运动。在整个编织过程中,选针器210的刀头按压片脚123时,限位块121所受阻力较小,从而便于选针器210驱使提花片120运动,降低了片脚123磨损程度,提高了设备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