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绒布织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气绒布织机积极松绒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绒布织机,多为有梭织机,并且有梭织机的绒经控制系统为消极式,在织造绒布的过程中绒经分别在上下层与纬纱交织,绒经在上下两层布之间穿梭,所以绒经张力在一次循环中非常不稳定,此种情况对于绒布的高速织造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气绒布织机积极松绒装置,该积极松绒装置可对绒经起到积极起绒的作用,使绒布织机织造的绒布起绒质量更好,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喷气绒布织机积极松绒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机壳,所述两个第一机壳之间设置有第一松绒辊和第二松绒辊,第一松绒辊的端部和第二松绒辊的端部均通过松绒机构与第一机壳相连;
松绒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组件、从动齿轮、第一松绒摆臂和第二松绒摆臂,第一主动轮组件设置在第一机壳的侧端并且与从动齿轮相连接,从动齿轮通过第一齿轮转动组件连接在第一机壳的内侧,从动齿轮外侧的第一齿轮转动组件上连接有第一松绒凸轮和第二松绒凸轮;
第一松绒摆臂和第二松绒摆臂通过第一摇杆轴连接在第一机壳上,第二松绒摆臂位于第一松绒摆臂和第一机壳之间,第一松绒辊与第一松绒摆臂连接,第一松绒摆臂的中部侧端通过第一张力调节组件与第一机壳相连,第一松绒摆臂的通过第一滚轮与第一松绒凸轮相接;
第二松绒辊与第二松绒摆臂连接,第二松绒摆臂的中部侧端通过第二张力调节组件与第一机壳相连,第二松绒摆臂通过第二滚轮与第二松绒凸轮相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动轮组件包括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第一齿轮传动轴与设置在喷气绒布织机内的齿轮动力机构相连,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的半径值小于从动齿轮的半径值。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转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撑轴,第一齿轮撑轴与第一机壳固连,第一齿轮撑轴上套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上套有第一轴套,从动齿轮、第一松绒凸轮和第二松绒凸轮套在第一轴套上,第一松绒凸轮和第二松绒凸轮的半径值均小于从动齿轮的半径值。
优选的,所述第二松绒凸轮位于第一松绒凸轮和第一机壳之间,第一松绒凸轮和第二松绒凸轮均为渐变式凸轮,渐变式凸轮包括内基圆轮部,内基圆轮部的外端连接有外凸块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松绒摆臂包括第一下支板,第一下支板的下部通过轴承与第一摇杆轴转动连接;
第一下支板的上部的内端面上开设有第一松绒辊定位孔,第一松绒辊的端部定位连接在第一松绒辊定位孔内;
第一下支板的上部的侧端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板,第一滚轮通过销轴连接在两个第一夹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张力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张力弹簧和第一张力调节板,第一张力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松绒摆臂相连,第一张力弹簧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弹簧支杆与第一张力调节板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松绒摆臂包括第二下支板,第二下支板的下部通过轴承与第一摇杆轴转动连接;
第二下支板的上部的左侧端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夹板,第二滚轮通过轴销连接在两个第二夹板之间;
第二下支板的上部的右侧端连接有第二斜支板,第二斜支板的端部上开设有第二松绒辊定位孔,第二松绒辊的端部定位连接在第二松绒辊定位孔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张力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张力弹簧,第二张力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松绒摆臂相连,第二张力弹簧的另一端挂接在第一弹簧支杆上;所述第一弹簧支杆为圆柱杆,第一弹簧支杆上设置有用于挂接第一张力弹簧和第二张力弹簧的第一挂接凹槽和第二挂接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张力调节板呈扇形板状,第一张力调节板由窄端部和宽端部组成,第一张力调节板的窄端部通过第一调节板定位杆与第一机壳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张力调节板的宽端部上开设第一弧形调节槽,第一弧形调节槽内设置有第一板体限位杆,第一板体限位杆与第一机壳固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喷气绒布织机积极松绒装置中,齿轮动力机构工作后,齿轮动力机构通过第一齿轮传动轴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转动后带动第一松绒凸轮和第二松绒凸轮转动,此时的第一松绒凸轮的外凸块部和第二松绒凸轮的外凸块部关于第一齿轮撑轴镜像对称设置。在第一松绒摆臂和第二松绒摆臂摆动的过程中,第一张力弹簧拉紧第一松绒摆臂,使得第一滚轮能够紧贴着第一松绒凸轮,第二张力弹簧拉紧第二松绒摆臂,使得第二滚轮能够紧贴着第二松绒凸轮。第一松绒摆臂和第二松绒摆臂在靠近和远离的单次过程中,会完成对第一松绒摆臂和第二松绒摆臂上的绒经的一次撑拉。在第一松绒摆臂和第二松绒摆臂在多次的靠近和远离的动作中,对经过第一松绒摆臂和第二松绒摆臂的绒经进行持续性的撑拉。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喷气绒布织机积极松绒装置,与织机的开口装置相互配合运动,达到积极式起绒的目的,使绒布织机织造的绒布起绒质量更好,更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喷气绒布织机积极松绒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机壳和松绒机构连接结构等轴测示意图。
图3是第一机壳和松绒机构连接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是第一张力调节组件和第一松绒摆臂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松绒凸轮和第一齿轮转动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喷气绒布织机积极松绒装置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7是第一张力弹簧和第一弹簧支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一松绒摆臂、第二松绒摆臂和绒经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图8,一种喷气绒布织机积极松绒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机壳1,所述两个第一机壳1之间设置有第一松绒辊11和第二松绒辊12,第一松绒辊11的端部和第二松绒辊12的端部均通过松绒机构2与第一机壳1相连。本实用新型中的松绒机构2有两组,两组松绒机构2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机壳1上。
松绒机构2包括第一主动轮组件21、从动齿轮22、第一松绒摆臂23和第二松绒摆臂24,第一主动轮组件2设置在第一机壳1的侧端并且与从动齿轮22相连接,从动齿轮22通过第一齿轮转动组件3连接在第一机壳1的内侧。
从动齿轮22外侧的第一齿轮转动组件3上连接有第一松绒凸轮4和第二松绒凸轮5。
第一松绒摆臂23和第二松绒摆臂24通过第一摇杆轴25连接在第一齿轮转动组件3侧端的第一机壳1上,第二松绒摆臂24位于第一松绒摆臂23和第一机壳1之间,第一松绒辊11与第一松绒摆臂23连接,第一松绒摆臂23的中部侧端通过第一张力调节组件6与第一机壳1相连,第一松绒摆臂23的通过第一滚轮231与第一松绒凸轮4相接。
第二松绒辊12与第二松绒摆臂24连接,第二松绒摆臂24的中部侧端通过第二张力调节组件7与第一机壳1相连,第二松绒摆臂24通过第二滚轮241与第二松绒凸轮5相接。
第一主动轮组件21包括主动齿轮211,主动齿轮211通过第一齿轮传动轴212与设置在喷气绒布织机内的齿轮动力机构相连,主动齿轮211与从动齿轮22啮合,主动齿轮211的半径值小于从动齿轮22的半径值。
第一齿轮转动组件3包括第一齿轮撑轴31,第一齿轮撑轴31与第一机壳1固连,第一齿轮撑轴31上套有第一轴承32,第一轴承上套有第一轴套33,从动齿轮22、第一松绒凸轮4和第二松绒凸轮5套在第一轴套33上,第一松绒凸轮4和第二松绒凸轮5的半径值均小于从动齿轮22的半径值。
第二松绒凸轮5位于第一松绒凸轮4和第一机壳1之间,第一松绒凸轮4和第二松绒凸轮5均为渐变式凸轮,渐变式凸轮包括内基圆轮部,内基圆轮部的外端连接有外凸块部。
第一松绒摆臂23包括第一下支板232,第一下支板232的下部通过轴承与第一摇杆轴25转动连接。
第一下支板232的上部的内端面上开设有第一松绒辊定位孔233,第一松绒辊11的端部定位连接在第一松绒辊定位孔233内。
第一下支板232的上部的侧端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板234,第一滚轮231通过销轴连接在两个第一夹板234之间。
第一张力调节组件6包括第一张力弹簧61和第一张力调节板62,第一张力弹簧61的一端与第一松绒摆臂23相连,即第一张力弹簧61的一端与第一下支板232相连。第一张力弹簧6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弹簧支杆63与第一张力调节板62相连。
第一张力调节板62呈扇形板状,第一张力调节板62由窄端部和宽端部组成,第一张力调节板62的窄端部通过第一调节板定位杆与第一机壳1转动连接。
第一张力调节板62的宽端部上开设第一弧形调节槽64,第一弧形调节槽64内设置有第一板体限位杆65,第一板体限位杆与第一机壳1固连。
第二松绒摆臂24包括第二下支板242,第二下支板242的下部通过轴承与第一摇杆轴25转动连接。
第二下支板242的上部的左侧端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夹板243,第二滚轮241通过轴销连接在两个第二夹板243之间。
第二下支板242的上部的右侧端连接有第二斜支板244,第二斜支板244的端部上开设有第二松绒辊定位孔245,第二松绒辊12的端部定位连接在第二松绒辊定位孔245内。
第二张力调节组件7包括第二张力弹簧71,第二张力弹簧71的一端与第二松绒摆臂24相连,第二张力弹簧71的另一端挂接在第一弹簧支杆63上。
所述第一弹簧支杆63为圆柱杆,第一弹簧支杆63上设置有用于挂接第一张力弹簧61和第二张力弹簧71的第一挂接凹槽和第二挂接凹槽。
第一夹板234呈长方形板状,第一滚轮231内端的两个第一夹板234内设置有第一夹板连接块,第一夹板连接块通过螺栓与第一夹板234固连。第二夹板243呈长方形板状,第二滚轮241内端的两个第二夹板243内设置有第二夹板连接块,第二夹板连接块通过螺栓与第二夹板243固连。
实施例2
上述喷气绒布织机积极松绒装置中,齿轮动力机构工作后,齿轮动力机构通过第一齿轮传动轴212带动主动齿轮211转动。主动齿轮211带动从动齿轮22转动,从动齿轮22转动后带动第一松绒凸轮4和第二松绒凸轮5转动,此时的第一松绒凸轮4的外凸块部和第二松绒凸轮5的外凸块部关于第一齿轮撑轴31镜像对称设置,第一松绒凸轮与第二松绒凸轮成180°安装固定,即第一松绒凸轮4的外凸块部的中部顶点与第二松绒凸轮5的外凸块部的中部顶点的夹角为180°。
当第一松绒凸轮4通过第一松绒摆臂23带动第一松绒辊11向右侧移动时,第二松绒凸轮5通过第二松绒摆臂24带动第二松绒辊12向左侧摆动,此时第一松绒摆臂23和第二松绒摆臂24相互靠近。
当第一松绒凸轮4通过第一松绒摆臂23带动第一松绒辊11向左侧移动时,第二松绒凸轮5通过第二松绒摆臂24带动第二松绒辊12向右侧摆动,此时第一松绒摆臂23和第二松绒摆臂24相互远离。
在第一松绒摆臂23和第二松绒摆臂24摆动的过程中,第一张力弹簧61拉紧第一松绒摆臂23,使得第一滚轮231能够紧贴着第一松绒凸轮4,第二张力弹簧71拉紧第二松绒摆臂24,使得第二滚轮241能够紧贴着第二松绒凸轮5。
第一松绒摆臂23和第二松绒摆臂24在靠近和远离的单次过程中,会完成对第一松绒摆臂23和第二松绒摆臂24上的绒经9的一次撑拉。在第一松绒摆臂23和第二松绒摆臂24在多次的靠近和远离的动作中,对经过第一松绒摆臂23和第二松绒摆臂24的绒经9进行持续性的撑拉。
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喷气绒布织机积极松绒装置,与织机的开口装置相互配合运动,达到积极式起绒的目的,使绒布织机织造的绒布起绒质量更好,更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