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电控箱的安装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1660发布日期:2020-06-02 20:10阅读:7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电控箱的安装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缝纫机电控箱,特别是一种缝纫机电控箱的安装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随着缝纫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电控装置成为缝纫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缝纫机大多应用了电动机来驱动,并通过电控装置对其进行控制,随着电控装置的复杂化,通常会单独设置电控箱,专门用于安装电控装置的元器件。

目前缝纫机的电控箱普遍安装在缝纫机机壳尾部,安装方式非常复杂,先要设计与电机大小的空孔,再要根据不同的缝纫机壳体型号,设计匹配的电控箱壳体,若果有多种样式的缝纫机壳体就要一一设计对应的电控箱壳体,成本相当高。

我国专利(公告号:cn203284591u;公告日:2013-11-13)公开了一种缝纫机的电控装置,包括控制箱,电控单元安装在控制箱内,控制箱一侧设置有调速器;控制箱安装调速器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筋;电控单元置包括电控主板、控制面板、电源开关和连接端口,电控主板安装在控制箱内,控制面板、电源开关和连接端口镶嵌在控制箱的箱体上,并与电控主板电连接;控制面板和电源开关安装在控制箱的同一侧,连接端口安装在与控制面板和电源开关相对应的控制箱的一侧;控制面板上部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的下方设置有调节键;连接端口包括电源端口和功能传输端口;控制箱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座。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电控装置在安装时比较麻烦,费时费力,而且通用性差,对电控箱进行调节维修时也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缝纫机电控箱的安装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缝纫机中电控箱安装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缝纫机电控箱的安装连接结构,缝纫机电控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连接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箱体一侧用于与缝纫机机壳相铰接的铰接件,所述箱体的另一侧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用于插接固定螺栓的连接孔。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缝纫机电控箱在使用时,背挂于缝纫机的机壳上,先通过箱体一侧的铰接件将箱体的一侧铰接在缝纫机的机壳上,此时,箱体的另一侧可以绕铰接点摆动,然后将箱体摆动至箱体的背侧与缝纫机的机壳相贴靠,再通过连接部与固定螺栓配合将箱体的另一侧固定在缝纫机的机壳上,保持控制箱的稳固可靠。本技术方案中的固定螺栓可以螺接在机壳的油窗螺丝孔内,箱体两侧分布组装连接,整个组装方便快捷,简单可靠,而且通用性高,成本低。

在上述的缝纫机电控箱的安装连接结构中,所述铰接件为竖向设置的铰接套筒,缝纫机的机壳一端固连有后罩盖,所述后罩盖上具有铰接轴,所述铰接套筒的一侧具有沿铰接套筒高度方向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铰接套筒的直径,所述铰接套筒采用可形变材料制成且所述铰接轴能够穿过开口活动插接在所述铰接套筒内。

后罩盖上设置铰接轴,铰接轴的直径与铰接套筒的直径相配合,铰接轴通过铰接套筒的开口时挤压铰接套筒形变,开口撑开,然后,铰接轴卡入铰接套筒内,铰接套筒套在铰接轴外且两者可以相对转动;使得箱体另一侧能够摆动至贴靠在缝纫机机壳外侧面,通过连接部和固定螺栓配合实现固定连接。

作为替代方案,铰接轴与铰接套筒的位置可以互换。

在上述的缝纫机电控箱的安装连接结构中,所述箱体呈长方体,所述铰接套筒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上下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连接部位于所述箱体侧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另一个连接部位于所述箱体下端靠近侧边的位置。

这样箱体的一侧铰接在缝纫机的后罩盖上,另一侧靠近上端通过连接部和固定螺栓配合固连在缝纫机机壳上形成一个连接点,另一侧下端位置通过另一个连接部和固定螺栓配合固连在缝纫机机壳上也形成一个连接点;而且位于下端的连接部和固定螺栓对箱体还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防止箱体该侧向下摆动,减少铰接件的受力。一侧的连接点与另一侧的两个连接点形成三角形受力分布,从而保证箱体固定的稳固性。

在上述的缝纫机电控箱的安装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箱体之间设有加强筋板,所述连接部上的连接孔为腰型孔,所述连接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箱体的横向宽度方向相一致。

本技术方案中连接部中插接在固定螺栓可以利用原机壳上的油窗螺丝孔,也可以专门在机壳上加工相配合的螺丝孔;将连接孔设置为腰型孔,便于对安装位置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提高通用性。

在上述的缝纫机电控箱的安装连接结构中,所述后罩盖朝向所述箱体的一侧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箱体的左侧面相抵靠,所述箱体的侧面还设有台阶槽,所述后罩盖的侧边沿嵌设在所述台阶槽内且所述延伸部侧面与所述箱体的侧面相平齐;所述铰接轴位于所述延伸部的外端,所述铰接套筒固设在所述箱体前侧和左侧相交的棱边位置。

本技术方案中以箱体上具有铰接套筒的一侧为左侧,相反方向的另一侧为右侧,以箱体朝向机壳安装面的一侧为背侧,相反方向的另一侧为前侧。

在上述的缝纫机电控箱的安装连接结构中,所述箱体的背侧设有纵横交错分布的加强筋条;缝纫机的机壳上还固设有与所述箱体的背侧相抵靠的限位凸柱。加强筋条不仅起到加强支撑箱体强度的作用,还能够使箱体安装在缝纫机的机壳上时,使箱体背侧与机壳之间留有缝隙,便于气流流通,从而辅助散热,提升电控箱的散热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控箱通过箱体一侧的铰接件铰接在缝纫机的机壳上,另一侧通过插接在连接部上的固定螺栓固定在缝纫机的机壳上,从而保持控制箱的稳固可靠,固定螺栓可以螺接在机壳的油窗螺丝孔内,整个组装方便快捷,简单可靠,而且通用性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控箱安装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控箱与缝纫机安装连接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控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台阶槽;2、铰接件;21、铰接套筒;21a、开口;3、连接部;31、连接孔;5、机壳;6、后罩盖;61、延伸部;61a、铰接轴;7、加强筋板;8、加强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缝纫机包括机壳5,缝纫机电控箱包括箱体1,本安装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箱体1一侧用于与缝纫机机壳5相铰接的铰接件2,箱体1的另一侧具有连接部3,连接部3上开设有用于插接固定螺栓的连接孔31。具体来说,铰接件2为竖向设置的铰接套筒21,机壳5一端固连有后罩盖6,后罩盖6上具有铰接轴61a,铰接轴61a的直径与铰接套筒21的直径相配合,铰接套筒21的一侧具有沿铰接套筒21高度方向的开口21a,开口21a的宽度小于铰接套筒21的直径,铰接套筒21采用可形变材料制成且铰接轴61a能够穿过开口21a活动插接在铰接套筒21内。

本缝纫机电控箱在使用时,背挂于缝纫机的机壳5上,先通过箱体1一侧的铰接件2将箱体1的一侧铰接在缝纫机的机壳5上,安装时,铰接轴61a通过铰接套筒21的开口21a时挤压铰接套筒21形变,开口21a撑开,然后,铰接轴61a卡入铰接套筒21内,铰接套筒21套在铰接轴61a外且两者可以相对转动;使得箱体1另一侧能够摆动至贴靠在缝纫机机壳5外侧面,然后再通过连接部3与固定螺栓配合将箱体1的另一侧固定在缝纫机的机壳5上,保持控制箱的稳固可靠。本技术方案中的固定螺栓可以螺接在机壳5的油窗螺丝孔内,箱体1两侧分布组装连接,整个组装方便快捷,简单可靠,而且通用性高,成本低。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箱体1呈长方体,铰接套筒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上下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铰接套筒21的数量优选为两个,连接部3的数量也为两个,其中一个连接部3位于箱体1侧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另一个连接部3位于箱体1下端靠近侧边的位置;连接部3与箱体1之间设有加强筋板7,连接部3上的连接孔31为腰型孔,连接孔31的长度方向与箱体1的横向宽度方向相一致。箱体1的一侧铰接在缝纫机的后罩盖6上,另一侧靠近上端通过连接部3和固定螺栓配合固连在缝纫机机壳5上形成一个连接点,另一侧下端位置通过另一个连接部3和固定螺栓配合固连在缝纫机机壳5上也形成一个连接点;而且位于下端的连接部3和固定螺栓对箱体1还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防止箱体1该侧向下摆动,减少铰接件2的受力。一侧的连接点与另一侧的两个连接点形成三角形受力分布,从而保证箱体1固定的稳固性;本实施例中将连接孔31设置为腰型孔,便于对安装位置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提高通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以箱体1上具有铰接套筒21的一侧为左侧,相反方向的另一侧为右侧,以箱体1朝向机壳5安装面的一侧为背侧,相反方向的另一侧为前侧。后罩盖6朝向箱体1的一侧具有延伸部61,延伸部61与箱体1的左侧面相抵靠,箱体1的侧面还设有台阶槽11,后罩盖6的侧边沿嵌设在台阶槽11内且延伸部61侧面与箱体1的侧面相平齐;铰接轴61a位于延伸部61的外端,铰接套筒21固设在箱体1前侧和左侧相交的棱边位置;箱体1的背侧设有纵横交错分布的加强筋条8;缝纫机的机壳5上还固设有与箱体1的背侧相抵靠的限位凸柱。加强筋条8不仅起到加强支撑箱体1强度的作用,还能够使箱体1安装在缝纫机的机壳5上时,使箱体1背侧与机壳5之间留有缝隙,便于气流流通,从而辅助散热,提升电控箱的散热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箱体;11、台阶槽;2、铰接件;21、铰接套筒;21a、开口;3、连接部;31、连接孔;5、机壳;6、后罩盖;61、延伸部;61a、铰接轴;7、加强筋板;8、加强筋条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