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挂式加热主机和包括悬挂式加热主机的干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干衣机大多数为滚筒式干衣机或柜式干衣机,滚筒式干衣机占用空间相对较小但衣物在干燥时较难舒展因此容易起皱,柜式干衣机占用空间相对较大但衣物可以以悬挂方式进行烘干所以不会起皱。因此,使用衣架放置衣物的悬挂式干衣机较为大众所接受,这不仅不改变日常晾晒衣物的习惯,衣物干燥后不会产生皱褶情况,并且这种挂晾形式能使热风与衣物接触充分,干燥效率较高。
此外,现有的柜式干衣机一般为落地式结构,主要包括壳体和风机,壳体的底部设有一支撑架,风机的输出风量通过发热件加热送往壳体,以实现对衣物的风干或烘干效果。但是,这种落地式干衣机上重下轻,容易发生意外的碰撞而倾倒,且不易拆装,不便收纳。悬挂式干衣机由于占地面积小、简单便携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然而悬挂式干衣机在跌落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衣物直接覆盖加热主机的情况,导致热量无法有效耗散,发生衣服燃烧等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挂式加热主机和包括悬挂式加热主机的干衣机,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挂式加热主机,该悬挂式加热主机包括:
主机主体,所述主机主体内部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进气口、风扇、加热模块和出风口,所述风扇将空气从所述进气口抽进所述主机主体内部,经所述加热模块加热后通过所述出风口离开所述主机主体;
防水盖,所述防水盖被配置为阻挡水从所述出风口直接进入所述主机主体内部,并且经由支撑件与所述主机主体连接,其中在所述防水盖和所述主机主体之间存在允许空气流动的间隙;以及
跌落装置,所述跌落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悬挂式加热主机跌落时切断所述悬挂式加热主机的电源。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在所述防水盖的与所述出风口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被配置为引导从所述出风口流出的气流的流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防水盖的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为凸起形状,并且在所述防水盖的四周设置有蓄水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支撑件为中空件,一端与所述防水盖四周设置的蓄水槽连通,并且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或者与集水袋连通。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在所述主机主体还设置有pcba以控制所述风扇和加热模块的电力供给,其中所述pcba被固定于所述主机主体内部的所述风扇和进气口之间的侧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加热模块为ptc加热模块或电热丝。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ptc加热模块由镀锌外压板、不锈钢波纹状弹簧片、镀锌内压板、单层铝散热件、ptc发热片、双层铝散热件、镀镍铜电极端子和pps高温塑胶电极护套构成。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跌落装置从所述悬挂式加热主机的底面突出,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悬挂式加热主机跌落时首先与地面接触以切断所述悬挂式加热主机的电力供给。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跌落装置包括加速度传感器、信息处理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所述悬挂式加热主机的加速度给所述信息处理电路,当所述信息处理电路处理得到的加速度大于等于预定值时,所述控制电路发送信号给所述pcba以切断所述悬挂式加热主机的电力供给。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衣机,所述干衣机包括:罩部件、上支撑件、下支撑件、根据签署第一方面及其具体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挂式加热主机和挂钩,其中
所述罩部件限定一空间,并且所述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分别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空间的顶部和底部以支撑所述罩部件;
所述挂钩可拆卸地与所述上支撑件连接以用于悬挂所述干衣机;
所述悬挂式加热主机被支撑于所述下支撑件并用于产生热。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悬挂式加热主机包括:主机主体,所述主机主体内部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进气口、风扇、加热模块和出风口,所述风扇将空气从所述进气口抽进所述主机主体内部,经所述加热模块加热后通过所述出风口离开所述主机主体;防水盖,被配置为阻挡水从所述出风口直接进入所述主机主体内部,并且经由支撑件与所述主机主体连接;以及跌落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悬挂式加热主机跌落时切断所述悬挂式加热主机的电源。通过本公开的加热主机能够有效避免悬挂式加热主机跌落后内部电路被烧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加热主机的整体视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悬挂式加热主机的剖视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跌落装置的框图;以及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包含悬挂式加热主机的干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公开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公开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方面。
应当注意,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悬挂式”是与落地式相对的概念,其是指在使用时悬挂在门、墙等位置处,而非直接放置在地上。
首先,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悬挂式加热主机100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悬挂式加热主机100包括防水盖101、支撑件102和主机主体103。
主机主体103为长方体形状、正方体形状、圆柱体形状或者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并且用于产生热以通过所产生的热来干燥诸如衣物之类的物品。主机主体103所产生的热通过稍后描述的出风口1035进入到放置有诸如衣物之类的物品的空间中,以通过所产生的热对这些物品进行干燥。也就是说,在使用时,出风口1035被置于放置有诸如衣物之类的物品的空间中。
为了防止湿衣物等物品的水(水滴等)经由出风口直接滴落到主机主体103内部,在主机主体103的设置有出风口1035的一侧设置有防水盖101,防水盖101覆盖主机主体103的出风口1035的至少一部分,以防止或者减少水进入到主机主体103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防水盖101被设置在主机主体103的出风口1035的正上方。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支撑件102来将防水盖101支撑于主机主体103,从而将防水盖101组装到主机主体103。在主机主体103为长方体的情况下,支撑件102可以被设置在四角处,并且在主机主体103为圆柱体的情况下,支撑件102可以以均匀的间隔设置在主机主体103的周边。
支撑件102可以被设置为圆柱体形或者立方体形,并且其一端可以被设置为螺纹状态,从而通过螺纹紧固到主机主体103。可替代地,其端部可以被设置为中空的圆柱形,并且防水盖101和主机主体103上设置有对应的圆孔,以将支撑件102插入到圆孔中实现支撑固定。应当理解,支撑件102的形状和固定方式不限于所列出的这些方式,而是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只要这些方式能够实现对防水盖101的支撑即可。
一般而言,为了更好地防止水的进入,防水盖101在垂直于出风口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大于出风口所占据的面积,并且防水盖101被设置在出风口的正上方。此外,为了进一步地减少水的进入,防水盖101被设置为凸起形状,以使得滴落到防水盖101上的水滴沿着弧面向周边流动,防止水的蓄积。
一般而言,悬挂式加热主机100被设置在干衣机罩中,为了防止滴落的水滴直接流向干衣机罩中,可以在防水盖101四周设置蓄水槽以用于收集从防水盖101中央流向四周的水。在这种情况下,蓄水槽可以是凹槽,或者可以是四周设置的凸起形成的蓄水槽。
另外,为了将蓄积的水引导到干衣机外部,支撑件102可以被设置为中空的形式,并且上端与蓄水槽连通,下端沿着支撑件102流到干衣机外部或者主机主体103中设置的集水袋中。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来自出风口1035的热发散到设置衣服等物品的空间中,在防水盖101和主机主体103(或吹风口)之间应设置有供热气流动的通道。也就是说所,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支撑件102以防水盖101和主机主体103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与主机主体103连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衣物之类的物品的干燥,来自吹风口1035的热气需要均匀地进入放置有衣服的空间中,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防水盖101的与出风口1035相对的一侧(靠近出风口1035的一侧)设置有导风板(1011,参见图2),导风板将加热后的空气导向四周以实现均匀散热。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防水盖101和支撑件102可以被一体地形成,并且导风板可以被设置为单独的部分。
以上,参考附图描述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悬挂式加热主机100的整体结构。接下来,参考图2描述主机主体103的细节,以更清楚地知晓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悬挂式加热主机100的工作原理。
在图2中,与图1中相同的标记指示与图1中相同的部件。并且在图2中,附图标记1011指示导风板、附图标记1031指示进气口、附图标记1032指示pcba、附图标记1033指示风扇、1034指示加热模块并且1035指示出风口。另外,附图标记104指示跌落装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主机主体103内部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进气口1031、风扇1033、加热模块1034和出风口1035。空气从进气口1031进入主机主体103内部,之后,在经过加热模块1034时,被加热模块1034加热,并且经加热的空气经由出风口1035流出主机主体103。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风扇1033是使得空气流动的动力装置。也就是说,空气在风扇1033的作用下依次经过进气口1031、风扇1033、加热模块1034和出风口1035,从而以热空气的形式对衣服等物品进行加热干燥。
进气口1031被设置在主机主体103的底部,并且被设置成网状或者孔状,以便于空气的进入。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异物直接进入主机主体103内部,进气口1031与主机主体103内部不直接连通,而是通过弯曲的通道进入到主机主体103内部,如此,能够防止固体异物的直接进入。如图2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进气口1031被设置成栅格形状,并且进气道被设置成“l”形。
pcba1032指示电路板,其用于控制风扇1033的供电(开关)、转速以及加热模块1034的供电(开关),并且可以根据稍后描述的跌落装置104的状态来控制风扇1033和加热模块1034的电力供给。在本公开实施例中,pcba1032被固定在主机主体103内部的侧壁上,并且处于风扇1033和进气口1031之间。如此,一方面能够减少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利用空气的流动来冷却pcba1032。
风扇1033用于在主机主体103内部产生负压,如此能够将空气抽到主机主体103内部。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风扇1033的旋转中心可以与主机主体103的中心轴重合,并且通过旋转将空气吹向加热模块1034。如上所述,风扇1033的开关、旋转速度等可以通过pcba1032来进行调整。
加热模块1034例如可以是ptc加热模块,ptc加热模块一般由镀锌外压板、不锈钢波纹状弹簧片、镀锌内压板、单层铝散热件、ptc发热片、双层铝散热件、镀镍铜电极端子和pps高温塑胶电极护套构成。可替代地,加热模块1034可以是电热丝。应当理解,加热模块1034不限于ptc加热模块和电热丝,而是可以采用任何能够对空气进行加热的装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加热模块1034对主机主体103的损坏,加热模块1034和风扇1033可以通过同一耐热支架支撑在主机主体103内部。可替代地,加热模块1034和风扇1033可以通过单独的支架支撑在主机主体103内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加热模块1034可以被设置在主机主体103的整个横截面中,以对流经的空气进行良好的加热。在这种情况下,加热模块1034应具有透气性以使得空气能够流过。可替代地,加热模块1034可以沿着主机主体103内部空腔的周边布置,以防止对空气流动的阻挡。
出风口1035被设置在主机主体103的顶端,并且出风口1035可以被设置成栅格状、孔状等等。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出风口1035和进气口1031处可以安装网状物,以防止异物的进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果在悬挂式加热主机100使用过程中使用不当,偶尔会从高处跌落到地面。而如果悬挂式加热主机100在开机状态下与底面碰撞,容易造成内部电路短路,从而进一步烧毁内部器件,例如加热模块1034和风扇1033。
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悬挂式加热主机100还包括跌落装置104,跌落装置104被安装在主机主体103的底部并且从主机主体103底部突出。也就是说所,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悬挂式加热主机100跌落时,设置于主机主体103的底部的跌落装置104首先与底面接触。当跌落装置104与地面接触而产生变形之后,例如能够切断悬挂式加热主机100的电源,具体地,能够切断加热模块1034、风扇1033以及未示出的显示装置的电源,从而防止可能危险的发生。
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跌落装置104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例如,如图3所示,跌落装置104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1041,加速度传感器1041连接有信息处理电路1042,信息处理电路1042的处理信息由控制电路1043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加速度传感器1041采集悬挂式加热主机100的加速度给信息处理电路1042,当信息处理电路1042处理得到的加速度大于等于预定值(例如,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时,控制电路1043发送信号给pcba1032以切断电源,从而保护悬挂式加热主机100跌落后内部电路不被烧坏。
在这种情况下,跌落装置104可以被安装在主机主体103的内部或者任何合适的位置处。
以上,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悬挂式加热主机100。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悬挂式加热主机100能够应用于悬挂式干衣机等器件中,以对其中晾晒的衣物进行干燥。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悬挂式加热主机100的跌落装置104在悬挂式加热主机100跌落后,能够将电源切断,从而保护悬挂式加热主机100内部电路不被进一步烧坏。
接下来,参考图4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干衣机400。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干衣机400包括罩部件401、上支撑件402、下支撑件403、主机404和挂钩405。
罩部件401用于限定挂晾衣服所需要的空间,并且在撑开的状态下例如呈六面体形状(诸如,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应当理解,罩部件401的形状不限于六面体形状,而是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圆柱形。此外,罩部件401可以设置有叠痕,以使得能够按照所设置的叠痕折叠为块状物以便于收纳。
在罩部件401所限定的空间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放置上支撑件402和下支撑件403的位置。例如,可以在罩部件401内部设置用于放置上支撑件402和下支撑件403的痕迹,以方便地将上支撑件402和下支撑件403放置就位。此外,上支撑件402和下支撑件403被可拆卸地设置于罩部件401内,并且能够在使用状态下用于支撑罩部件401。
为了便于衣物的拿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罩部件401的至少一面(例如,正面)设置有链牙4011,且两侧链牙4011通过拉链进行拉合。链牙4011可以被设置为直线形、半圆形、弧形或者其他合适的形状。
另外,为了便于拉链的拉合操作,于拉链上可以设置便于用户把持的把持部。此外,在罩部件401的外表面上可以缝制至少一个袋部分,以便于放置电源线等物品。
此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罩部件401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槽孔,以便于带部件4021和主机404穿过所设置的槽孔。另外,罩部件401还可以设置未示出的通气孔。
如上所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上支撑件402和下支撑件403被设置在罩部件401内部以支撑罩部件401。具体地,上支撑件402和下支撑件403被可拆卸地设置在罩部件401内部,并且上支撑件402和下支撑件403被设置为分离的部件,如此能够在拆卸时方便地从罩部件401内部取出上支撑件402和下支撑件403。可替代地,上支撑件402和下支撑件403可以被设置为一体的部件,也就是说,上支撑件402和下支撑件403之间可以设置额外的连接件以使得二则成为整体,如此能够更好地支撑罩部件401。
上支撑件402的一侧设置有软材料(例如编织绳、棉带)制成的带部件4021,带部件4021通过螺钉等被固定于上支撑件402,并且在安装就位时,带部件4021能够经由罩部件401上设置的槽孔穿过罩部件401而延伸到罩部件401之外。
此外,上支撑件402的与固定有带部件4021一侧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衣物支撑件4022,衣物支撑件4022例如被设置成u型结构,以用来悬挂衣服。衣物支撑件4022的强度至少应可以支撑3-5件衣服的重量,并且u型结构被设置成波纹状,以达到将支撑的衣服分开且具有一定的间隙,如此避免了多件衣服在进行烘干时堆积在一起而影响烘干效率。
此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主机404(对应于图1中的悬挂式加热主机100)被支撑于下支撑件403所设置的孔中。具体地,下支撑件403设置有孔结构,以用于卡接主机404,并且主机404能够产生热以对衣服进行烘干。在卡接的状态下,主机404的顶端和底端通过下支撑件403中设置的孔分别被置于罩部件401的内部和罩部件401的外部。如此,下支撑件403在支撑罩部件401形态的同时,充当干衣机发热主机404的支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主机404可拆卸地卡接于下支撑件403,因此能将主机404悬空不接触地面,达到更好地利用空间位置,节省占地空间。
此外,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挂钩405与带部件4021可拆卸地连接,如此可以在使用时,直接通过挂钩405将干衣机400整体挂设在门上、墙上以使得干衣机400处于离地状态。具体地,带部件4021上可以设置有槽孔,并且挂钩405可以穿过带部件4021上设置的槽孔,从而能够从带部件4021上拆卸。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包含有图1中所示的悬挂式加热主机100的干衣机能够在跌落时防止内部电路不被烧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