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立领压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3860发布日期:2020-04-24 21:5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立领压烫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机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旋转立领压烫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的发展,人们不仅仅对衣服的质量有所要求,而且更注重衣服的外观,为了提高衣服生产之后的美观性,需要使用压烫机对衣服进行压烫处理,压烫机不仅可以将衣物熨烫的更加平整,而且可将烫画经热转印烫在衣物上,增加衣物的美观性。

但是,传统的压烫机的熨烫方式已经很难达服装企业对品质的要求和外观的统一性,以及现代自动化生产线对生产效率的追求,更有甚者因为对机器操作的不熟悉造成机器对人有所伤害。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旋转立领压烫机以便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立领压烫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传统的压烫机的熨烫方式已经很难达服装企业对品质的要求和外观的统一性,且使用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立领压烫机,包括机架、面板、中间加压机构和光电防护安全装置,所述机架的下方安装有旋转机构,且机架的后上方安装有后上方管架,所述后上方管架的内侧设置有控制箱,且后上方管架上方的前端安装有上顶罩,所述面板安装在上顶罩的前侧,且上顶罩的后侧安装有中后模支架,所述后上方管架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中间罩壳,且中间罩壳的下方连接有护栏方管,所述旋转机构的上方安装有夹持机构,所述中间加压机构安装在后上方管架的顶部,且中间加压机构的内部安装有中间加压气缸,所述中间加压气缸的下端连接有导向柱,且导向柱的外侧连接有直线轴承,所述导向柱的后侧设置有接近开关,所述后上方管架顶部的前侧面安装有后压烫机构,且后上方管架前侧的中部安装有前片压烫机构,所述光电防护安全装置设置在中间罩壳的内侧,所述后压烫机构的内部安装有推拉气缸,且推拉气缸的下端连接有后方管,所述后方管的下方安装有后模夹板。

优选的,所述中间罩壳与后上方管架通过螺栓固定,且中间罩壳关于后上方管架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中间旋转套组件、旋转气缸、缓冲油缸、下模支撑和中间轴立柱结合件,且中间旋转套组件外侧安装有下模支撑,并且中间旋转套组件的下端连接设置有中间轴立柱结合件,同时中间旋转套组件和中间轴立柱结合件之间分别连接有旋转气缸和缓冲油缸。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支撑、夹紧气缸和旋转压片,且夹持支撑的上侧安装有夹紧气缸,并且夹紧气缸的顶端连接有旋转压片,同时旋转压片与夹持支撑构成转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前片压烫机构包括前片连接板、调节支架、带导向气缸和角度调节气缸,且前片连接板的外侧安装有调节支架,并且调节支架的外侧连接有角度调节气缸,同时角度调节气缸的下端安装有带导向气缸,所述角度调节气缸与带导向气缸和调节支架均为铰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后方管与后上方管架构成转动结构,且后方管和后上方管架均与推拉气缸为铰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旋转立领压烫机,

(1)本装置由于其机构设计与控制系统合理性,使其在工作的过程压模与受压模之间充分接触使其加工衣服拥有更好品质与效果,且两个产品工位同时工作使其效率大大的提高;

(2)设置有中间罩壳和光电防护安全装置,工作时人站在外侧与正在工作机器隔离,通过中间罩壳与光电防护安全装置的配合使用,减少人员误伤,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架和后上方管架连接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架和旋转机构连接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0、后上方管架;111、面板;112、控制箱;113、中间罩壳;114、护栏方管;115、上顶罩;116、中后模支架;2、旋转机构;210、中间旋转套组件;211、旋转气缸;212、缓冲油缸;213、下模支撑;214、中间轴立柱结合件;3、夹持机构;310、夹持支撑;311、夹紧气缸;312、旋转压片;4、中间加压机构;410、中间加压气缸;411、导向柱;412、直线轴承;413、接近开关;5、前片压烫机构;510、前片连接板;511、调节支架;512、带导向气缸;513、角度调节气缸;6、后压烫机构;610、后方管;611、推拉气缸;612、后模夹板;7、光电防护安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旋转立领压烫机,包括机架1、后上方管架110、面板111、控制箱112、中间罩壳113、护栏方管114、上顶罩115、中后模支架116、旋转机构2、中间旋转套组件210、旋转气缸211、缓冲油缸212、下模支撑213、中间轴立柱结合件214、夹持机构3、夹持支撑310、夹紧气缸311、旋转压片312、中间加压机构4、中间加压气缸410、导向柱411、直线轴承412、接近开关413、前片压烫机构5、前片连接板510、调节支架511、带导向气缸512、角度调节气缸513、后压烫机构6、后方管610、推拉气缸611、后模夹板612和光电防护安全装置7,机架1的下方安装有旋转机构2,且机架1的后上方安装有后上方管架110,后上方管架110的内侧设置有控制箱112,且后上方管架110上方的前端安装有上顶罩115,面板111安装在上顶罩115的前侧,且上顶罩115的后侧安装有中后模支架116,后上方管架110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中间罩壳113,且中间罩壳113的下方连接有护栏方管114,旋转机构2的上方安装有夹持机构3,中间加压机构4安装在后上方管架110的顶部,且中间加压机构4的内部安装有中间加压气缸410,中间加压气缸410的下端连接有导向柱411,且导向柱411的外侧连接有直线轴承412,导向柱411的后侧设置有接近开关413,后上方管架110顶部的前侧面安装有后压烫机构6,且后上方管架110前侧的中部安装有前片压烫机构5,光电防护安全装置7设置在中间罩壳113的内侧,后压烫机构6的内部安装有推拉气缸611,且推拉气缸611的下端连接有后方管610,后方管610的下方安装有后模夹板612。

本例中中间罩壳113与后上方管架110通过螺栓固定,且中间罩壳113关于后上方管架110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此设计可方便对中间罩壳113进行安装,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旋转机构2包括中间旋转套组件210、旋转气缸211、缓冲油缸212、下模支撑213和中间轴立柱结合件214,且中间旋转套组件210外侧安装有下模支撑213,并且中间旋转套组件210的下端连接设置有中间轴立柱结合件214,同时中间旋转套组件210和中间轴立柱结合件214之间分别连接有旋转气缸211和缓冲油缸212,通过旋转机构2调节衣物的位置,便于对衣物进行固定和压烫;

夹持机构3包括夹持支撑310、夹紧气缸311和旋转压片312,且夹持支撑310的上侧安装有夹紧气缸311,并且夹紧气缸311的顶端连接有旋转压片312,同时旋转压片312与夹持支撑310构成转动机构,通过夹持机构3实现衣物的固定;

前片压烫机构5包括前片连接板510、调节支架511、带导向气缸512和角度调节气缸513,且前片连接板510的外侧安装有调节支架511,并且调节支架511的外侧连接有角度调节气缸513,同时角度调节气缸513的下端安装有带导向气缸512,角度调节气缸513与带导向气缸512和调节支架511均为铰接连接,便于对前片压烫机构5的位置及其角度进行调整,方便对衣物的不同位置进行压烫;

后方管610与后上方管架110构成转动结构,且后方管610和后上方管架110均与推拉气缸611为铰接连接,可调节后压烫机构6的位置,使得后压烫机构6与衣物紧密贴合。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旋转立领压烫机时,首先,使用者先将图1所示的整个装置平稳的放置到工作区域内,将衣物摆放到压烫机模具外侧,打开图2所示的夹紧气缸311,夹紧气缸311带动旋转压片312在夹持支撑310的上端转动,使得旋转压片312对模具上的衣物进行固定,而模具与其夹持机构3设置有2组,可实现对一组衣物进行压烫的同时,对另一组衣物进行固定;

衣物固定完毕之后,便可将图2-3所示的旋转气缸211打开,旋转气缸211带动中间旋转套组件210转动,而缓冲油缸212可对旋转机构2的旋转进行缓冲,可缓慢的对旋转机构2的旋转角度进行调整,中间旋转套组件210外侧的下模支撑213转动,同时带动上方安装的夹持机构3及其夹持固定的衣物进行转动,衣物转动至前片压烫机构5和后压烫机构6的位置时,当旋转机构2带动中间旋转套组件210通过接近开关413输出信号确定其到位后,便可控制夹持机构3解除对衣物的固定,接着便可控制中间加压机构4向下进行加压工作,即打开中间加压气缸410,中间加压气缸410控制导向柱411下移向衣物的方向进行移动加压,从而对模具进行定位压烫,当中间加压机构4向上提升到一定高度时通过信号输出,可控制前片压烫机构5和后压烫机构6同时对衣物进行压烫工作,将带导向气缸512打开,带导向气缸512带动前片压烫机构5向衣物的方向贴合,对衣物进行压烫,而打开角度调节气缸513,角度调节气缸513可带动调节支架511在前片连接板510上进行转动,对整个前片压烫机构5的角度进行调节,与模具平面形成角度便于避开衣料上的纽扣,同时推拉气缸611打开,推拉气缸611带动后方管610转动,从而带动后模夹板612贴近衣物,对衣物进行压烫,方便的完成衣物的压烫工作,接着根据上述步骤,使用夹持机构3将衣物夹紧,并通过旋转机构2带动衣物进行转动,将另一组衣物移动至前片压烫机构5和后压烫机构6的位置,压烫完毕的衣物通过手工进行卸料,依次完成衣物的压烫,所有的信号输入输出均与机架1上控制箱112里的控制系统进行连接,图1所示的安装的中间罩壳113和中间罩壳113内侧安装的光电防护安全装置7可对操作人员进行防护,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