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波轮洗衣机的喷淋结构及波轮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7743发布日期:2020-07-29 03:20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波轮洗衣机的喷淋结构及波轮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波轮洗衣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波轮洗衣机的喷淋结构及波轮洗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波轮洗衣机在洗涤过程中比较耗水,故大多数波轮洗衣机的生产厂商采用循环泵实现对循环水的喷淋,达到节省用水的目的。实现循环水的喷淋过程为:使用循环泵将水从波轮洗衣机的桶体内部抽出,在循环泵的作用下,水流经循环管从桶体上部的喷淋口流入桶体内部,实现洗涤过程中的水循环,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在利用循环泵实现喷淋效果时,衣物产生的毛絮会堵塞循环泵,导致循环泵不能正常工作,无法对循环水进行喷淋,达不到节省用水的目的;即使有小的毛絮能够通过循环泵到达喷淋口,小的毛絮也会堵塞喷淋口,使得循环水无法进入桶体内,造成水在喷淋口积聚,影响洗衣机的正常使用,从而难以实现喷淋的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与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波轮洗衣机的喷淋结构及波轮洗衣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在使用循环水实现循环水的喷淋时,循环泵容易抽入毛絮,堵塞住循环泵或者喷淋口,难以实现循环水的喷淋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波轮洗衣机的喷淋结构,其中,包括:依次连接的桶体、过滤件、循环泵、循环管以及下平衡环;所述过滤件用于对从所述桶体流入所述循环泵的水进行过滤;所述循环泵上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在所述过滤件上,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循环管相连接,所述循环泵用于将过滤后的水抽入所述下平衡环中;所述下平衡环与所述桶体的桶口相连通,所述下平衡环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多个进水孔用于将过滤后的水引入所述桶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桶体的底部开设有卡持槽,所述卡持槽的槽底开设有排水孔;所述过滤件包括过滤件本体和卡持件,所述卡持件与所述过滤件本体一体设置,所述过滤件本体与所述卡持槽相适配,所述过滤件本体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过滤孔与所述排水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卡持件设置有多个,所述卡持件卡持在所述卡持槽和排水孔之间,所述卡持件用于将所述过滤件本体固定在所述卡持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下平衡环为环形结构,所述下平衡环包括一体设置的连接管、导流件以及进水槽,所述连接管、导流件以及进水槽设置在所述下平衡环的上端;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循环管相连接,所述连接管用于将过滤后的水从循环管中引流到导流件中;所述进水槽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分布在所述进水槽上,所述进水孔与所述桶体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槽包括槽底以及设置在所述槽底一侧的侧壁,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下平衡环的外环;所述槽底设置在所述桶体的桶口上方,所述进水孔设置在所述槽底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槽上还设置有阻流壁,所述阻流壁与所述侧壁相对设置,所述阻流壁位于所述下平衡环的内环;所述阻流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用于将过滤后的水引入桶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均为扇形,所述第一导流件与所述第二导流件一体设置且呈阶梯状;所述第一导流件上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隔离柱;当过滤后的水处于喷淋状态时,过滤后的水从所述多个隔离柱之间的间隙中流入所述第二导流件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件上设置有多个错列分布的隔离板,当过滤后的水从所述第一导流件流入所述第二导流件时,过滤后的水从所述隔离板之间的间隙流入所述进水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桶体的下端,所述循环管通过管卡固定在所述桶体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波轮洗衣机,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波轮洗衣机的喷淋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波轮洗衣机的喷淋结构及波轮洗衣机,包括:依次连接的桶体、过滤件、循环泵、循环管以及下平衡环;所述过滤件用于对从所述桶体流入所述循环泵的水进行过滤;所述循环泵上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在所述过滤件上,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循环管相连接,所述循环泵用于将过滤后的水抽入所述下平衡环中;所述下平衡环与所述桶体的桶口相连通,所述下平衡环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多个进水孔用于将过滤后的水引入所述桶体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桶体与循环泵之间设置过滤件,防止了毛絮进入循环泵造成循环泵堵塞,从而影响循环泵对循环水的喷淋作用;又通过在下平衡环上设置了多个进水孔,不会造成毛絮堵塞进水孔,使得过滤后的水从进水孔进入桶体内,实现了对循环水的喷淋效果,节省了洗涤用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波轮洗衣机的喷淋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波轮洗衣机的喷淋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桶体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过滤件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过滤件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平衡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标注说明:1、桶体;11、卡持槽;111、排水孔;2、过滤件;21、过滤件本体;211、过滤孔;22、卡持件;23、卡管件;3、循环泵;31、进水口;32、出水口;4、循环管;5、下平衡环;51、连接管;52、导流件;521、隔离柱;522、隔离板;53、进水槽;531、槽底;532、侧壁;533、阻流壁;534、隔离件;535、进水孔;6、上平衡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波轮洗衣机的喷淋结构及波轮洗衣机,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波轮洗衣机的喷淋结构,所述用于波轮洗衣机的喷淋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桶体1、过滤件2、循环泵3、循环管4以及下平衡环5;所述循环泵3位于桶体1的底端,所述过滤件2安装在桶底与循环泵3的连接部分,所述循环泵3的进水口31与过滤件2和桶体1相连接,出水口32与循环管4连接;所述下平衡环5位于所述桶体1的顶端,所述循环管4设置在桶体1的侧壁上,循环管4通过管卡固定在桶体1外壁上,循环管4分别与循环泵3和下平衡环5相连接,保障了循环泵3与下平衡环5之间的连通,能够实现通过循环泵3将过滤后的水引入下平衡环5中。

在进行喷淋时,循环泵3运行,桶体1内的水先从桶底流出,经过过滤件2过滤,将比较粗的部分毛絮留存在桶体1内,过滤后的水被抽入循环泵3中,之后被输送至循环管4中,通过循环管4将过滤后的水从桶底引入桶口上方,进入设置在桶口上方的下平衡环5中。在下平衡环5中,过滤后的水流经进水孔535,由于进水孔535的孔径较小,可实现对水的第二次过滤,将进入下平衡环5的细小毛絮留存在下平衡环5中,第二次过滤的水经过进水孔535流入桶内。在洗涤过程中,在循环泵3的作用下,水又再次经过过滤件2进入循环泵3中,之后被抽入到循环管4中,通过循环管4到达下平衡环5中,依次循环,实现水经过滤后被循环使用,同时实现循环水喷淋进桶内,进行多次洗涤使用,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件2用于对从桶体1内流入循环泵3的水进行第一次过滤,之后循环泵3将过滤后的水抽出,并利用循环管4将过滤后的水引入下平衡环5中;进水孔535用于对从循环泵3流入下平衡环5的水进行第二次过滤,经过两次过滤保证了经过滤后的毛絮不再进入桶体1内,减少了桶内毛絮的残留,同时,毛絮也不会造成对进水孔535的堵塞,保障了在洗涤过程中喷淋结构能够发挥作用,在洗干净衣物的同时,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进一步地,对于过滤到的毛絮,用户可手动清理,也可利用洗衣机的自动清理功能进行清理,及时将残留的毛絮排出,使得桶内的毛絮不断减少,洗涤完成的衣物上不会残留毛絮,保证了洗涤过程的高效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2包括过滤件本体21与多个卡持件22,所述过滤件本体21与卡持件22一体设置,如图4所示,过滤件本体21为圆形,在过滤件本体21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211,多个过滤孔211在过滤件本体21上均匀分布。

如图5所示,所述多个卡持件22为长条状,均匀分布在多个过滤孔211的间隙中,所述多个卡持件22的一端向过滤件本体21的中心靠拢,另一端分布在过滤件本体21的圆周方向上,在过滤件本体21的圆周方向上分布的多个卡持件22能够将所述过滤件本体21卡持在桶体1上。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卡持件22围成的中心区域上还形成了呈六角棱状分布的卡管件23,所述卡管件23与所述卡持件22和过滤件本体21一体连接,共同组成过滤件2。卡管件23和所述排水泵的进水口31相卡持,同时卡管件23将经过滤孔211过滤的水汇聚,引流到排水泵的进水口31中。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桶体1的底部开设有卡持槽11,所述卡持槽11的槽底开设有排水孔111,所述循环泵3的进水口31穿过所述排水孔111通向桶体1内部。在安装所述过滤件2时,所述卡管件23与循环泵3的进水口31相卡持,所述卡持件22卡持在所述卡持槽11中,所述卡持件本体设置在桶体1内部,实现了过滤件2与循环泵3和桶体1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桶体1与排水泵之间,以便于对过滤件2进行拆卸清洗,保证过滤件2上不会残留毛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下平衡环5为环形结构,多个进水孔535均匀分布在下平衡环5上,组成环状喷淋结构。所述下平衡环5包括一体连接的连接管51、导流件52以及进水槽53,所述连接管51与所述循环管4相连接,连接管51设置在所述下平衡环5的外端面上,所述导流件52与连接管51同侧设置,所述导流件52呈扇形,所述进水槽53为环形,所述进水槽53与所述导流件52一体连接。具体地,所述进水孔535均匀分布在所述进水槽53上,所述进水槽53位于所述桶体1桶口的上方,所述进水孔535与桶体1内部相连通。

在喷淋状态时,所述循环管4将过滤后的水输送至连接管51中,再由连接管51进入导流件52中,之后由导流件52分流进入进水槽53中,进水槽53上设置有进水孔535,过滤后的水经过进水孔535时,从进水孔535流下,进入到桶内,实现对过滤后的循环水的环形喷淋。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槽53包括槽底531以及位于槽底531一侧的侧壁532,所述槽底531为环形,靠近桶口侧壁532的一侧为槽底531的外侧(即处于下平衡环的外环部位,已知的是下平衡环为环形,有内环和外环之分,直径较大且靠近桶体外侧的为外环,直径较小且靠近桶体内侧的为内环),与桶口侧壁532背离的一侧为槽底531的内侧。所述槽底531位于桶口的上端,所述侧壁532围绕在所述槽底531的外侧,且位于桶口的上端,所述进水孔535开设在槽底531上,过滤后的水从进水孔535垂直向下流入桶体1内,进水孔535的设置能够实现对过滤后的水进一步进行过滤,将进入进水槽53的细小毛絮阻流在进水孔535的外围。可以理解的,所述槽底531的内侧与所述桶体1内部相连通,过滤后的水可以从槽底531内侧部位直接流入桶内,不会在进水槽53中造成水堆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槽底531的内侧设置一个侧壁532,使得过滤后的水从进水孔535流入桶内。

为实现对水的进一步过滤,在本实用新型中将进水孔535的直径设置为较小直径。但由于槽底531内侧直接与桶体1内部相连通,进入进水槽53的水流过快,不利于通过进水孔535更好地实现对水的进一步过滤,因而,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槽底531的内侧还设置有阻流壁533,所述阻流壁533与所述侧壁532相对设置,位于槽底531的上端。所述阻流壁533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引流槽,所述引流槽控制了水流入桶体1内的速度,方便进水孔535对水的过滤;在进水槽53中的水过多时,水会通过引流槽喷射进桶内,实现环形喷淋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阻流壁533和侧壁532之间还设置有多个隔离件534,用于将多个进水孔535以及多个引流槽隔离,实现对循环水的进一步过滤,保证流入桶体1内的水未掺杂大量的毛絮。

为方便对毛絮的清理,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52上还设置有隔离柱521和隔离板522,对流入导流件52的水先进行过滤,使较大的毛絮残留在导流件52中,方便对毛絮的清洁,之后通过导流件52再将二次过滤的水分流到进水槽53中。

具体地,所述导流件52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导流件52和第二导流件52,所述第一导流件52与第二导流件52均为扇形,且呈阶梯状排列,多个隔离柱521设置在第一导流件52上,多个隔离板522设置在第二导流件52上,多个隔离柱521均匀排列在扇形边缘,多个隔离板522错开均匀排列在第二导流件52上。在喷淋状态时,从循环管4进入第一导流件52的水从多个隔离柱521的间隙中流入到第二导流件52中,再从多个隔离板522的间隙中流入进水槽53中,再流经进水槽53中的进水孔535和引流槽,之后进入桶内。由此可见,在喷淋过程中实现了对水的多次过滤,经过过滤件2为一次过滤,经过隔离柱521为二次过滤,经过隔离板522为三次过滤,经过进水孔535为四次过滤,经过层层过滤,使得进入桶体1的水中不再掺杂毛絮,不会使得喷淋系统阻塞,影响其正常使用,也保证衣物的洗涤干净,不会残留毛絮在衣物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平衡环5上还设置有上平衡环6,所述下平衡环5与上平衡环6固定连接,使得两者之间形成密闭的腔体,用于容纳过滤后的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波轮洗衣机,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波轮洗衣机的喷淋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波轮洗衣机的喷淋结构及波轮洗衣机,包括:依次连接的桶体、过滤件、循环泵、循环管以及下平衡环;所述过滤件用于对从所述桶体流入所述循环泵的水进行过滤;所述循环泵上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在所述过滤件上,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循环管相连接,所述循环泵用于将过滤后的水抽入所述下平衡环中;所述下平衡环与所述桶体的桶口相连通,所述下平衡环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多个进水孔用于将过滤后的水引入所述桶体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桶体与循环泵之间设置过滤件,防止了毛絮进入循环泵,而造成循环泵堵塞,影响循环水的形成;又通过在下平衡环上设置了多个隔离柱、隔离板、进水孔以及引流槽,实现了对进入下平衡环的水的层层过滤,方便用户对毛絮进行清理,不会造成毛絮堵塞进水孔以及引流槽,使得过滤后的水从进水孔进入桶体内,实现了对循环水的喷淋,一方面节省了用水,另一方面使得毛絮不会粘黏在衣物上,使得衣物洗涤干净。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