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纺织印染机械的隔纱板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8306发布日期:2020-06-30 20:12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纺织印染机械的隔纱板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纺织印染机械的隔纱板盘。



背景技术:

中国的纺织机械行业在最近这些年发展最为迅速,目前中国已拥有全球约55%的纺织机和23%的纺纱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纺织机械工业将面临着国内外两个市场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纺织机械行业应发扬自身优势并不断地开拓创新,才能确保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市场。

隔纱板盘是印染机械中的元件,上开设有通孔,通过外力带动隔纱板盘转动将隔纱板盘上的染液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均匀的喷洒在待印染物上,但传统的隔纱板盘与外部机械的连接处一般无法设置孔洞,而离心力向外,从而导致隔纱板盘连接处的底部印染颜色较浅或印染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纺织印染机械的隔纱板盘,旨在解决传统的隔纱板盘与外部机械的连接处一般无法设置孔洞,而离心力向外,从而导致隔纱板盘连接处的底部印染颜色较浅或印染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纺织印染机械的隔纱板盘,包括隔纱板盘本体、塑料套、连接杆、底盘、漏网和螺栓,所述塑料套套设于所述隔纱板盘本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隔纱板盘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塑料套,并与所述隔纱板盘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底盘位于所述隔纱板盘本体底部,所述底盘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隔纱板盘本体底部螺接,所述漏网固定连接于所述底盘的底部,所述塑料套上还开设有多个漏液孔,多个所述漏液孔之间通过连接槽相连通,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塑料套连接处还开设有贯穿孔。

优选的,所述隔纱板盘本体呈圆盘状结构,所述隔纱板盘本体外表面上还开设有多个所述漏液孔,且所述隔纱板盘本体上开设的所述漏液孔与所述塑料套上开设的所述漏液孔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隔纱板盘本体的中间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连接杆通过该圆形通孔贯穿所述隔纱板盘本体,并与所述隔纱板盘本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呈圆形管状结构,所述隔纱板盘本体的顶部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隔纱板盘本体的转动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塑料套连接处开设的所述贯穿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贯穿孔环绕所述连接杆等距排列,并与所述连接杆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隔纱板盘本体的底部还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螺纹孔与四个所述螺栓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底盘呈圆环状结构,所述底盘内腔直径等于所述隔纱板盘本体中间开设的圆形通孔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漏网呈网状结构,所述漏网的网孔直径不大于一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纺织印染机械的隔纱板盘,通过设置隔纱板盘本体、连接杆、贯穿孔、底盘和漏网,贯穿孔开设于连接杆与隔纱板盘本体的连接处,贯穿孔与连接杆的内部相连通,当向隔纱板盘本体上倾倒染液时,染液能够通过贯穿孔进入连接杆内部,底盘通过螺栓螺接于连接杆底部,底盘的中间设有漏网,当染液进入连接杆内部后,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到漏网上,并在离心力作用下通过漏网分割,均匀的溅射在连接杆底部的待印染物上,从而避免了连接杆底部的待印染物无法印染或印染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隔纱板盘本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1、隔纱板盘本体;12、塑料套;13、漏液孔;14、连接槽;15、连接杆;16、贯穿孔;17、螺纹孔;18、底盘;19、漏网;2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纺织印染机械的隔纱板盘,包括隔纱板盘本体11、塑料套12、连接杆15、底盘18、漏网19和螺栓20,塑料套12套设于隔纱板盘本体11的外表面,并与隔纱板盘本体11固定连接,连接杆15贯穿塑料套12,并与隔纱板盘本体11固定连接,底盘18位于隔纱板盘本体11底部,底盘18通过螺栓20与隔纱板盘本体11底部螺接,漏网19固定连接于底盘18的底部,塑料套12上还开设有多个漏液孔13,多个漏液孔13之间通过连接槽14相连通,连接杆15与塑料套12连接处还开设有贯穿孔16。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将连接杆15通过顶部螺纹与动力机械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将染液均匀的倒在隔纱板盘本体11上的塑料套12上,然后打开动力机械,通过动力机械转动带动连接杆15转动从而带动与连接杆15固定连接的隔纱板盘本体11转动,隔纱板盘本体11转动时,通过离心力作用将染液通过漏液孔13均匀的喷洒在待印染物上,连接杆15与隔纱板盘本体11的连接处开设有贯穿孔16,贯穿孔16与连接杆15的内部相连通,当向隔纱板盘本体11上倾倒染液时,染液能够通过贯穿孔16进入连接杆15内部,连接杆15底部的隔纱板盘本体11上开设有螺纹孔17,底盘18通过螺栓20与螺纹孔17螺接,底盘18的中间设有漏网19,当染液进入连接杆15内部后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到漏网19上,并在离心力作用通过漏网19分割,均匀的溅射在待印染物上,从而避免了连接杆15底部的待印染物无法印染或印染效果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印染物印染后的产品的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纱板盘本体11上套设有用于保护隔纱板盘本体11的塑料套12,塑料套12和隔纱板盘本体11的中间均开设有圆形通孔,塑料套12和隔纱板盘本体11外表面还设有多个漏液孔13,多个漏液孔13之间通过连接槽14相连通,圆形通孔内部设有连接杆15,连接杆15呈圆管状结构,连接杆15的顶部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使用时,将连接杆15通过顶部螺纹与动力机械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将染液均匀的倒在隔纱板盘本体11上的塑料套12上,然后打开动力机械,通过动力机械转动带动连接杆15转动从而带动与连接杆15固定连接的隔纱板盘本体11转动,隔纱板盘本体11转动时,通过离心力作用将染液通过漏液孔13均匀的喷洒在待印染物上,连接杆15与隔纱板盘本体11的连接处开设有贯穿孔16,贯穿孔16与连接杆15的内部相连通,当向隔纱板盘本体11上倾倒染液时,染液能够通过贯穿孔16进入连接杆15内部,连接杆15底部的隔纱板盘本体11上开设有螺纹孔17,底盘18通过螺栓20与螺纹孔17螺接,底盘18的中间设有漏网19,当染液进入连接杆15内部后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到漏网19上,并在离心力作用通过漏网19分割,均匀的溅射在待印染物上,从而避免了连接杆15底部的待印染物无法印染或印染效果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隔纱板盘本体11呈圆盘状结构,隔纱板盘本体11外表面上还开设有多个漏液孔13,且隔纱板盘本体11上开设的漏液孔13与塑料套12上开设的漏液孔13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纱板盘本体11呈圆盘状结构,隔纱板盘本体11外表面上还开设有多个漏液孔13,且隔纱板盘本体11上开设的漏液孔13与塑料套12上开设的漏液孔13一一对应,使塑料套12上的染液能够通过隔纱板盘本体11上开设的漏液孔13流落到隔纱板盘本体11底部,对隔纱板盘本体11底部的待印染材料进行印染工作。

进一步的,隔纱板盘本体11的中间开设有圆形通孔,连接杆15通过该圆形通孔贯穿隔纱板盘本体11,并与隔纱板盘本体1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纱板盘本体11的中间开设有圆形通孔,连接杆15通过该圆形通孔贯穿隔纱板盘本体11,并与隔纱板盘本体11固定连接,设置连接杆15用于与动力设备相连接,通过动力设备转动带动隔纱板盘本体11转动,使隔纱板盘本体11顶部的塑料套12上的染液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散射到待印染物上。

进一步的,连接杆15呈圆形管状结构,隔纱板盘本体11的顶部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内螺纹的延伸方向与隔纱板盘本体11的转动方向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杆15呈圆形管状结构,隔纱板盘本体11的顶部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内螺纹的延伸方向与隔纱板盘本体11的转动方向相同,使连接杆15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动力装置螺接越来越紧密,避免了连接杆15从动力装置上脱落。

进一步的,连接杆15和塑料套12连接处开设的贯穿孔1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贯穿孔16环绕连接杆15等距排列,并与连接杆15内部相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杆15和塑料套12连接处开设的贯穿孔1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贯穿孔16环绕连接杆15等距排列,并与连接杆15内部相连通,使塑料套12上的染液能够通过贯穿孔16流入连接杆15内部,对连接杆15底部的待印染物进行印染,避免了连接杆15底部的待印染物无法印染的问题。

进一步的,隔纱板盘本体11的底部还开设有螺纹孔17,螺纹孔1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螺纹孔17与四个螺栓20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纱板盘本体11的底部还开设有螺纹孔17,螺纹孔1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螺纹孔17与四个螺栓20一一对应,设置螺纹孔17用于与螺栓20螺接,通过螺栓20将底盘18固定在隔纱板盘本体11的底部。

进一步的,底盘18呈圆环状结构,底盘18内腔直径等于隔纱板盘本体11中间开设的圆形通孔的内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盘18呈圆环状结构,底盘18内腔直径等于隔纱板盘本体11中间开设的圆形通孔的内径,使染液能够通过连接杆15落在底盘18内部。

进一步的,漏网19呈网状结构,漏网19的网孔直径不大于一毫米。

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栓20呈网状结构,螺栓20的网孔直径不大于一毫米,使落入底盘18内部的染液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透过漏网19,对漏网19底部的待印染物进行印染工作,漏网19的网孔较小能够避免染液直接落在待印染物上,造成印染颜色不均匀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