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绞纱的绞纱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0840发布日期:2020-08-05 01:55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绞纱的绞纱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染色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绞纱的绞纱染色机。



背景技术:

绞纱染色机是一种在绞纱生产加工过程中对绞纱进行染色的设备。

现有的绞纱染色机一般包括用于盛放染液的染色箱以及用于放置绞纱的容纳箱,容纳箱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绞纱的载纱管,当工作人员需要对绞纱进行染色时,工作人员将成卷的绞纱挂设在载纱管上,将绞纱挂满载纱管之后,再通过吊挂设备将容纳箱吊起,将其放置进染色箱中,在染色箱中注有染液,将容纳箱密封在染色箱中,使绞纱浸泡在染液中一段时间,对绞纱进行染色。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将绞纱悬挂在载纱管上之后,将容纳箱放进染色箱内进行浸泡即可染色,操作比较简单,绞纱是挂设在载纱管上,当将容纳箱放进染料中之后,绞纱容易在染料中飘动,绞纱之间相互干扰容易出现交缠,在绞纱交缠的位置染色容易出现不完全的现象,对绞纱整体的染色效果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绞纱的绞纱染色机,其优点是将绞纱套在两个载纱管上,调节两个载纱管的距离对绞纱进行张紧,从而减少绞纱在染液中发生飘动,而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使得绞纱整体染色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安装绞纱的绞纱染色机,包括放置绞纱的矩形容纳箱,容纳箱的前面开设有开口,容纳箱内设置有用于挂设绞纱的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包括沿容纳箱的长度方向布设的上下两个载纱管,载纱管的两端与容纳箱的侧壁存有间隙,容纳箱的顶壁上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固接在靠近容纳箱顶壁的载纱管上,容纳箱底壁上竖直设置有长度可调的支撑杆,支撑杆一端固接在靠近容纳箱底壁的载纱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对绞纱进行染色时,先将环状的绞纱从两个载纱管的端部套进去,当两个载纱管上挂满绞纱时,减小支撑杆的总长度,增大了两个载纱管之间的距离,从而对绞纱起到拉紧的作用,使得绞纱处于紧绷的状态,当工作人员通过吊挂设备将容纳箱放进染色箱时,由于绞纱处于紧绷的状态,从而减少了绞纱在染液中发生飘动,而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使得绞纱整体染色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包括中部的丝杆,位于丝杆两端并与丝杆螺纹连接的套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转动丝杆,调节支撑杆的总长度,操作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载纱管上套设有吸水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绞纱与吸水件的周面接触,吸水件通过吸收染色箱中的染液,从而对绞纱与吸水件接触的部分进行浸染,从而达到提高绞纱整体染色效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组件沿容纳槽的宽度方向滑移连接在容纳箱上,容纳箱的顶壁与底壁均开设有截面为t形的滑道,滑道内设置有与滑道滑移配合的滑条,固定杆与支撑杆分别固接在两个滑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沿容纳箱的宽度方向拉动两个载纱管,进而使载纱管从容纳箱中抽拉出来,再将绞纱套在两个载纱管上,便于工作人员将绞纱套进两个载纱管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载纱管之间设置有将两个载纱管连接成一个整体的伸缩杆,伸缩杆包括杆体与套设在杆体上的套杆,并与其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伸缩杆将两个载纱管连接成一个整体,两个载纱管在被抽拉出来的过程中,不会发生错位情况,并且便于工作人员在调节支撑杆的总长度时,实现两个载纱管对绞纱进行张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箱的底壁上设置有限制滑条滑移的锁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容纳箱在被吊挂设备吊起的过程中,产生晃动,而使安装组件从容纳箱中滑移出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固接在滑条上并沿滑条的长度方向布设的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之间沿容纳箱的长度方向布设有卡条,卡条的一端铰接在容纳箱的底壁上,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卡条的卡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将绞纱挂设在安装组件上后,推动安装组件沿滑道的长度方向进入到容纳箱内,然后转动卡条,使其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进行将卡条与卡接件卡接配合,从而将卡条固定在容纳箱的底壁上,限制滑条在滑道中的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件包括固接在容纳箱的底壁上的连接,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弹性板,弹性板相对的两个面均设置有凸条,两凸条之间的距离小于卡条的端面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转动卡条时,使卡条与凸块抵触,然后继续转动卡条,使得弹性板变形,进而使卡条位于两个弹性板之间,将卡条固定在容纳箱的底壁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将绞纱套在两个载纱管上,调节两个载纱管的距离对绞纱进行张紧,从而减少绞纱在染液中发生飘动,而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使得绞纱整体染色效果更好;

2.绞纱与吸水件的周面接触,吸水件通过吸收染色箱中的染液,从而对绞纱与吸水件接触的部分进行浸染,从而达到提高绞纱整体染色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染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容纳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安装组件滑出容纳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染色箱;2、容纳箱;3、开口;4、安装组件;41、载纱管;42、固定杆;43、支撑杆;431、丝杆;432、套筒;433、拨杆;44、伸缩杆;441、杆体;442、套杆;5、滑道;6、滑条;7、锁定组件;71、限位块;72、卡条;73、卡接件;731、连接板;732、弹性板;733、凸条;8、吸水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安装绞纱的绞纱染色机,包括用于盛放染液的染色箱1以及用于放置绞纱的矩形容纳箱2,容纳箱2的前面开设有开口3。

参照图2和图3,容纳箱2内设置有用于挂设绞纱的安装组件4,安装组件4沿容纳箱2的宽度方向布设有若干个,安装组件4包括沿容纳箱2的长度方向布设的载纱管41,载纱管41为上下两个,载纱管41的两端与容纳箱2的侧壁存有一定距离,容纳箱2的顶壁上竖直设置有固定杆42,固定杆42远离容纳箱2顶壁的一端固接在靠近容纳箱2顶壁的载纱管41上,并位于载纱管41的中部。容纳箱2底壁上竖直设置有长度可调的支撑杆43,支撑杆43远离容纳箱2底壁的一端固接在靠近容纳箱2底壁的载纱管41上,支撑杆43与固定杆42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参照图4,支撑杆43包括中部的丝杆431以及位于丝杆431两端的套筒432,丝杆431从中部到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套筒432套设在丝杆431上并与丝杆431螺纹连接,丝杆431的周面上固接有拨杆433,通过驱使拨杆433绕丝杆431的轴线转动,达到旋拧丝杆431,从而对支撑杆43的总长度进行调节。

当工作人员需要对绞纱进行染色时,先将环状的绞纱从两个载纱管41的端部套进去,当两个载纱管41上挂满绞纱时,工作人员通过转动丝杆431,减小支撑杆43的总长度,增大了两个载纱管41之间的距离,从而对绞纱起到拉紧的作用,使得绞纱处于紧绷的状态,当工作人员通过吊挂设备将容纳箱2放进染色箱1时,由于绞纱处于紧绷的状态,从而减少了绞纱在染液中发生飘动,而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使得绞纱整体染色效果更好。

参照图3,为了进一步提高绞纱的整体染色效果,故在载纱管41的周面上套设有圆柱状的吸水件8,例如海绵、棉布等,绞纱与吸水件8的周面接触,吸水件8通过吸收染色箱中的染液,从而对绞纱与吸水件8接触的部分进行浸染,从而达到提高绞纱整体染色效果的目的。

参照图3,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将绞纱套进两个载纱管41上,故安装组件4沿容纳箱2的宽度方向滑移连接在容纳箱2上,容纳箱2的顶壁与底壁均开设有滑道5,滑道5的截面为t形,两条滑道5内均设置有与滑道5滑移配合的滑条6,固定杆42与支撑杆43的端部分别固接在滑条6上;这样工作人员可沿容纳箱2的宽度方向拉动两个载纱管41,进而使载纱管41从容纳箱2中抽拉出来,再将绞纱套在两个载纱管41上。

参照图3,为了将载纱管41抽拉出来时,每个安装组件4上的两个载纱管41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故在两个载纱管41之间竖直设置有两个伸缩杆44,两个伸缩杆44靠近载纱管41的两端,伸缩杆44的两端分别固接在两个载纱管41上,伸缩杆44包括杆体441与套设在杆体441上的套杆442,套杆442滑移连接在杆体441上。通过伸缩杆44将两个载纱管41连接成一个整体,两个载纱管41在被抽拉出来的过程中,不会发生错位情况,并且便于工作人员在调节支撑杆43的总长度时,实现两个载纱管41对绞纱进行张紧。

参照图2和图5,为了避免容纳箱2在被吊挂设备吊起的过程中,产生晃动,而使安装组件4从容纳箱2中滑移出来,故在容纳箱2的底壁上设置有限制滑条6滑移的锁定组件7,锁定组件7包括固接在滑条6上的两个限位块71,两个限位块71沿滑条6的长度方向布设并位于容纳箱2上方,两个限位块71之间设置有圆柱状的卡条72,卡条72沿容纳箱2的长度方向布设,卡条72的一端铰接在容纳箱2的底壁上,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卡条72的卡接件73。

参照图5和图6,卡接件73包括固接在容纳箱2(参考图2)底壁上的连接板731,连接板731上垂直固接有两个相互平行弹性板732,弹性板732相对的两个面均固接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凸条733,两凸条733之间的距离小于卡条72的端面直径。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作人员需要对绞纱进行染色时,可沿容纳箱2的宽度方向拉动载纱管41,使载纱管41从容纳箱2中抽拉出来,再将绞纱套在两个载纱管41上,工作人员通过转动丝杆431,减小支撑杆43的总长度,增大了两个载纱管41之间的距离,从而对绞纱起到拉紧的作用,使得绞纱处于紧绷的状态,最后将载纱管41推入到容纳箱2内,然后转动卡条72,使其位于两个限位块71之间,进行将卡条72,使卡条72位于两个弹性板732之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