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印染品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1495发布日期:2020-09-18 20:4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印染品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染设备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印染品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印染行业中,对布料的染色、印花以及涂层等操作,都需要在一定高温环境下进行,因此在完成大体印染工艺后,需要对布料进行及时冷却操作,否则布料上的染料以及助剂会因为长时间高温原因导致变质。

另一方面,现有的冷却装置大多采用机内底部和/或顶部风冷冷却的方式,该方式存在冷却风扇距离布料太远、风冷效率低的问题,所以市场上急需一种冷却风扇位置适宜且灵活可调的新型冷却装置。

专利公告号为cn207933660u,公告日为2018.10.0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纺织印染冷却装置,包括基座,基座顶部设有冷却箱,基座顶部于冷却箱一侧设有水箱,冷却箱内壁一侧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一辊轮,冷却箱内壁另一侧一侧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二辊轮,冷却箱顶部和底部均设有风机,冷却箱内部设有散热层,散热层于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下方均设有散热腔,冷却箱内壁于散热层下方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三辊轮,水箱顶部设有输水管,输水管上设有水泵,输水管一端贯穿水箱顶部壳体延伸至水箱底部。

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冷却装置存在风机距离布料较远、冷却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纺织印染品的冷却装置,其能通过在冷却箱体内设置安装柱、安装环、安装板、旋转风机单元以及插接柱单元的方式,达到对布料进行高强度风冷冷却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对倾斜输送中的布料风冷冷却结构合理有效,风冷强度大且灵活可调,风冷结构的角度以及高度调节方便,以及垂直于布料的风冷方式强度大、冷却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织印染品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体,设置在所述冷却箱体内上方两侧位置处的两个输送辊,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却箱体内下方中部位置处并用于张紧布料的压辊,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箱体内顶面中部位置处的安装柱,套接设置在所述安装柱上的安装环,设置在所述安装环外侧面上的安装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侧面上两侧位置处并用于向两侧的所述布料进行吹风冷却的两个旋转风机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柱和所述安装环上并用于固定所述旋转风机单元竖向高度的插接柱单元。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装柱为长方体柱体,所述安装环为矩形环体,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插接柱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柱的相对两侧位置处。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旋转风机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侧面上的固定筒体,插接设置所述固定筒体上的插入圆柱,设置在所述插入圆柱露出端上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上并用于向倾斜着的所述布料进行吹风冷却操作的叶片。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旋转风机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入圆柱环面中部位置处的弹性圈,设置在所述固定筒体的筒体壁上的螺孔,以及设置在所述螺孔上并通过向内压紧所述弹性圈方式以用于夹紧固定已经完成角度旋转调节的所述插入圆柱的螺栓。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旋转风机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入圆柱环面上靠近插入内侧端位置处并通过在所述螺栓内侧进行环向凸出限位方式以用于卡合固定所述插入圆柱的突出环。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旋转风机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侧面上方中部位置处并用于对两个所述驱动电机上的连接导线进行套接固定的导线环,所述冷却箱体上层箱体壁上设有用于所述连接导线向外穿出的箱体导线孔。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插接柱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柱上的柱体孔,设置在所述安装环上的环体孔,以及插接设置在所述柱体孔和所述环体孔上并用于卡合固定所述安装环的插入柱。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若干个所述柱体孔在所述安装柱上按线性排列方式均匀间隔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插接柱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入柱插入端上的弹性块,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柱体孔横向两侧内侧面上并通过向内相对凸起进而夹紧所述弹性块方式以用于对所述插入柱进行防滑出操作的一对凸起柱,所述弹性块竖向两条棱边为方便所述凸起柱滑过的倒角边,所述凸起柱的夹紧端形状为球面。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插入柱上套接设有握持套,所述弹性块的厚度尺寸为所述柱体孔深度尺寸的20-30%。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却箱体内设置安装柱、安装环、安装板、旋转风机单元以及插接柱单元的方式,达到对布料进行高强度风冷冷却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对倾斜输送中的布料风冷冷却结构合理有效,风冷强度大且灵活可调,风冷结构的角度以及高度调节方便,以及垂直于布料的风冷方式强度大、冷却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风机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栓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插接柱单元在侧视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凸起柱在俯视角度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2、3、4以及附图5所示,一种纺织印染品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体11,设置在所述冷却箱体11内上方两侧位置处的两个输送辊12,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却箱体11内下方中部位置处并用于张紧布料13的压辊1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箱体11内顶面中部位置处的安装柱1,套接设置在所述安装柱1上的安装环2,设置在所述安装环2外侧面上的安装板3,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侧面上两侧位置处并用于向两侧的所述布料13进行吹风冷却的两个旋转风机单元4,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柱1和所述安装环2上并用于固定所述旋转风机单元4竖向高度的插接柱单元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环2可以在所述安装柱1上进行竖向的滑动,并通过所述插接柱单元5进行滑动后固定,而所述旋转风机单元4在所述安装板3上又具有竖向旋转功能,当需要增大冷却效率时,将所述旋转风机单元4的吹风方向与所述布料13垂直即可,反之倾斜吹风时则强度相对较低、吹风面相对较大,因此所述旋转风机单元4的旋转功能使得整个吹风冷却动作具有强度灵活可调的优点。

所述安装柱1为长方体柱体,所述安装环2为矩形环体,所述安装板3和所述插接柱单元5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柱1的相对两侧位置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柱1与所述安装环2插接后,避免所述安装环2旋转即可,保证两个所述旋转风机单元4位于所述布料13的中轴线位置处。

所述旋转风机单元4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侧面上的固定筒体401,插接设置所述固定筒体401上的插入圆柱402,设置在所述插入圆柱402露出端上的驱动电机403,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403上并用于向倾斜着的所述布料13进行吹风冷却操作的叶片404。所述旋转风机单元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入圆柱402环面中部位置处的弹性圈405,设置在所述固定筒体401的筒体壁上的螺孔406,以及设置在所述螺孔406上并通过向内压紧所述弹性圈405方式以用于夹紧固定已经完成角度旋转调节的所述插入圆柱402的螺栓407。所述旋转风机单元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入圆柱402环面上靠近插入内侧端位置处并通过在所述螺栓407内侧进行环向凸出限位方式以用于卡合固定所述插入圆柱402的突出环408。所述旋转风机单元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侧面上方中部位置处并用于对两个所述驱动电机403上的连接导线进行套接固定的导线环409,所述冷却箱体11上层箱体壁上设有用于所述连接导线向外穿出的箱体导线孔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风机单元4的使用方法及优点如下。

第一,所述驱动电机403以及叶片404均为现有风扇结构,与外部电源按现有连线方式进行通电连接。

第二,所述插入圆柱402在所述固定筒体401上可以任意旋转,使得所述叶片404可以吹出垂直或倾斜于所述布料13的各个方向上的风,最终靠所述螺栓407的向内夹紧作用,实现旋转后的固定效果。

第三,所述弹性圈405用于所述螺栓407压紧固定,避免所述螺栓407在硬质的所述插入圆柱402上发生打滑的问题,所述突出环408则用于在所述螺栓407松开但未掉落时,若所述插入圆柱402向外滑出,则可以进行轴向的限位作用,避免所述插入圆柱402连带所述驱动电机403以及叶片404掉落在所述布料13上。

所述插接柱单元5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柱1上的柱体孔501,设置在所述安装环2上的环体孔502,以及插接设置在所述柱体孔501和所述环体孔502上并用于卡合固定所述安装环2的插入柱503。若干个所述柱体孔501在所述安装柱1上按线性排列方式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插接柱单元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入柱503插入端上的弹性块504,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柱体孔501横向两侧内侧面上并通过向内相对凸起进而夹紧所述弹性块504方式以用于对所述插入柱503进行防滑出操作的一对凸起柱505,所述弹性块504竖向两条棱边为方便所述凸起柱505滑过的倒角边,所述凸起柱505的夹紧端形状为球面。所述插入柱503上套接设有握持套,所述弹性块504的厚度尺寸为所述柱体孔501深度尺寸的20-30%。

在本实施例中,竖向多个所述柱体孔501可以保证所述安装环2可以在多个高度进行灵活固定,横向两侧的两个所述凸起柱505对所述弹性块504的夹紧动作,可以避免所述插入柱503轻易滑出的问题,最终所述安装环2连带所述驱动电机403和所述叶片404,可以对所述布料13进行远近可调的吹风操作,即需要大力高强度吹风时,所述安装环2卡合固定在相对下端的所述柱体孔501上,然后所述叶片404再正对所述布料13吹风即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