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编织装置应用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3339发布日期:2020-09-11 23:1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编织装置应用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编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编织装置应用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工厂用的编织机有立式编织机和卧式编织机;都是由多个拨盘在上组件中齿轮互相啮合围城一个不可分离圆环;拨盘的相对旋转带动锭子沿上盘的“8”字跑道移动,锭子相互交错,形成编织品,编出的产品由收线装置牵出;按客户要求长度循环沿直线编织,只有始端和末端。在利用立式圆环结构的编织机编织碳纤维产品时,利用液压缸将与其固定着的模具推入至圆环结构的编织机内,从而将碳纤维线编织在模具上,最终形成编织产品。

目前,由于模具的一端仅是被液压缸上的夹具固定,在编织较为细长的碳纤维产品时,模具在编织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导致编织成型的产品质量不佳,因此需要在编织机一侧设置用于对模具进行支撑的装置,如图1所示,现有的支撑装置只能对同一直径的模具进行支撑,当需要对不同直径的模具进行支撑时,需要调节支撑装置的高度,保证模具与圆环保证同轴度,操作较为不便,并且由于模具上编织了一层碳纤维,其厚度发生变化,无法对编织后的模具进行有效支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编织装置应用的辅助装置,能够对具有变径段的模具持续性进行夹持,保证模具在编织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碳纤维编织装置应用的辅助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高度能够调节的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圆周外壁上设有若干限位杆、活动杆,限位杆、活动杆均沿支撑筒的轴向呈阵列分布在支撑筒上,所述限位杆固定在支撑筒内,活动杆能够沿着支撑筒的径向方向移动;所述支撑筒内还设有数量与限位杆数量相同的夹持板,所述限位杆和活动杆均与夹持板铰接,并且夹持板与支撑筒中轴线形成的夹角大小能够调节,所述活动杆上还设有第一弹性件,并且第一弹性件位于支撑筒内;所述支撑筒的圆周外壁上还设有数量与限位杆数量相同的支撑杆,限位杆、活动杆、支撑杆依次位于支撑筒的同一轴向方向,所述支撑杆位于支撑筒内的末端上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到支撑筒中轴线的距离与夹持板到支撑筒的最短距离相同,所述支撑杆与活动杆之间还设有联动杆,联动杆能够带动支撑杆与活动杆一起沿着支撑筒的径向方向移动。

传统的立式圆环编织机模具支撑装置通常只能针对直径保持不变的模具进行支撑,当模具上的某段直径增大或者减小时,需要关闭编织机后,从重新调节支撑装置的高度,保证支撑装置能够对增大或者减小段进行有效支撑,并且传统的支撑装置只能对模具的下表面进行支撑,支撑效果不佳,并且当模具的直径发生变化时,支撑装置的高度也要跟着发生变化,而本技术方案在对具有不同直径段的模具进行支撑时,由于夹持板倾斜设置在夹持筒内,即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两个夹持板形成八字结构,当编织有碳纤维的模具从环形编织机内移出时,模具端伸入至支撑筒内,并且作用于夹持板,迫使夹持板绕着与限位杆的铰接处朝着支撑筒内壁方向转动,改变夹持板与支撑筒中轴线之间形成夹角的大小,同时在活动杆上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压迫夹持板夹持住模具,从而限制模具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由于夹持板为倾斜状态,保证模具的稳定性的同时能够让模具顺利在支撑筒内移动;当模具某段上的直径增大时,模具直径增加段移动至夹持板处时,对夹持板产生沿着支撑内壁方向的挤压力,迫使支撑夹持板朝着支撑筒内壁方向移动,最终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迫使夹持板夹持住模具,实现对模具变径段进行夹持,并且在夹持的过程中无需停机操作,提高了对产品的编织效率;本技术方案为了提高对模具的稳定效果,因此在支撑筒内设置有支撑杆,一方面利用支撑杆上的滚轮提高对模具径向方向的夹持力度,另一方面能够进行减小对模具轴向方向阻力,保证模具能够顺利在支撑筒内移动,并且由于支撑杆与活动杆之间设有联动杆,当模具的变径段迫使夹持板朝外发生倾斜时,活动杆在支撑筒径向方向移动时,联动杆能够带动支撑杆同步移动,并且保证移动的距离一致,从而使得支撑杆也能够顺利过渡至模具的变径段,继续模具变径段进行夹持。

传统的支撑装置在对已经编织这碳纤维的模具进行支撑时,由于编织之前模具的直径与编织之后的模具直径存在一定的变化,因此,传统的支撑装置在调节支撑装置的高度时,通常是根据未编织的模具直径来调节支撑装置的高度,对支撑装置位置的定位,而编织之后的模具其厚度增大,直径变大,因此,该支撑装置的位置必然与编织之后模具不匹配,导致模具的支撑处朝上发生偏移,从而造成模具整体发生偏斜,导致碳纤维编织在模具上的走线发生改变,而本技术方案由于使用时,只需要将支撑筒的中轴线与编织机的圆心对正,利用倾斜设夹持板能够对不同直径的模具进行自动进行夹持,无需频繁调节支撑筒的高度,同时模具发生偏斜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顶部还设有两根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顶部设有横板,横板与支撑腿组成冂字结构,所述横板上设有竖杆,竖杆一端竖直贯穿在横板上,另一端与支撑筒的圆周外壁连接。所述竖杆上还设有两个限位螺母,并且横板位于两个限位螺母之间。

设置的竖杆用于调节支撑筒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保证在安装本装置时,能够快速将支撑筒的中轴线与圆环编织机的中轴线在同一高度,满足不同规定的环形编织机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筒的外周外壁上还设有与竖杆匹配的轴承,竖杆与轴承连接,所述竖杆上还设有凸环,凸环上设有锁紧杆,锁紧杆通过;螺纹与凸环竖直连接,旋转锁紧杆,锁紧杆能够朝着支撑筒的圆周外壁方向移动。

设置的轴承便于调节支撑筒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将其旋转至与环形编织机的圆心对正,避免了长期时候之后,支撑筒位置发生自行移动之后不便进行快速调节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上还设有两个第一定位螺母,第一定位螺母能够将限位杆固定在支撑筒上;所述活动杆上还设有第二定位螺母,第二定位螺母位于支撑筒的外侧。

由于夹持板在对变径的模具夹持的过程中,夹持板是绕着与限位杆的铰接处朝着支撑筒内壁进行转动的,因此,可以利用第一定位螺母和第二定位螺母分别在限位杆和活动杆的不同位置,来调节夹持板初始位置时与支撑筒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大小,工作前,可以根据模具变径段直径的大小,来调节夹持板的倾斜角度,保证夹持板能够对不同直径的模具进行径向方向上的夹持。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杆上还设有固定杆,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贯穿联动杆后与支撑筒的圆周外壁连接。

设置的固定杆用于对联动杆起一定的导向作用,保证活动杆朝上移动时,联动杆能够在固定杆上移动,从而带动另一端上的支撑杆跟着一起联动,避免联动杆发生偏斜,无法顺利带动支撑杆与活动杆移动相同的长度,从而保证了支撑杆上的滚轮也能够顺利对模具变径端进行夹持。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上还设有凸起和第二弹性件,凸起位于支撑筒内,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凸起与支撑筒的内壁之间。

设置的凸起用于安置第二弹性件,保证第二弹性件弹簧对支撑杆产生沿支撑筒径向方向的弹力,配合第一弹性件,通过对模具在径向方向上的夹持力。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编织装置应用的辅助装置,在对具有变径段的模具进行夹持时,模具的变径段作用于夹持板,迫使夹持板朝外扩张,从而实现自动对模具变径段径向方向的夹持,从而保证了环形编织机在推动模具移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细长模具跨度较长造成模具的晃动;

2、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编织装置应用的辅助装置,设置的联动杆能够带动支撑杆与活动杆同步移动,保证了活动杆与滚轮移动的距离保证一致,保证滚轮也能够对模具变径段进行快速夹持;

3、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编织装置应用的辅助装置,设置的夹持板初始位置的倾斜角度可以进行调节,满足对不同直径的模具进行夹持;

4、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编织装置应用的辅助装置,不仅适用于对未缠绕有碳纤维的模具进行夹持,同时还能够对已经编织这碳纤维的模具进行夹持,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只需要一次性将支撑筒与圆环编织机对正,后续无需根据模具的直径来调节支撑筒的高度,提高了对编织时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传统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另一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筒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基座,2-支撑腿,3-限位螺母,4-横板,5-竖杆,7-第一定位螺母,8-第一弹性件,10-变径模具,11-限位杆,12-支撑筒,13-固定杆,14-支撑杆,16-夹持板,17-第二定位螺母,18-联动杆,19-滚轮,21-活动杆,22-凸环,23-锁紧杆,24-轴承,25-第二弹性件,26-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编织装置应用的辅助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设有高度能够调节的支撑筒12,所述支撑筒12的圆周外壁上设有若干限位杆11、活动杆21,限位杆11、活动杆21均沿支撑筒12的轴向呈阵列分布在支撑筒12上,所述限位杆11固定在支撑筒12内,活动杆21能够沿着支撑筒12的径向方向移动;所述支撑筒12内还设有数量与限位杆11数量相同的夹持板16,所述限位杆11和活动杆21均与夹持板16铰接,并且夹持板16与支撑筒12中轴线形成的夹角大小能够调节,所述活动杆21上还设有第一弹性件8,并且第一弹性件8位于支撑筒12内;所述支撑筒12的圆周外壁上还设有数量与限位杆11数量相同的支撑杆14,限位杆11、活动杆21、支撑杆14依次位于支撑筒12的同一轴向方向,所述支撑杆14位于支撑筒12内的末端上设有滚轮19,所述滚轮19到支撑筒12中轴线的距离与夹持板16到支撑筒12的最短距离相同,所述支撑杆14与活动杆21之间还设有联动杆18,联动杆18能够带动支撑杆14与活动杆21一起沿着支撑筒12的径向方向移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在基础上,所述基座1的顶部还设有两根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的顶部设有横板4,横板4与支撑腿2组成冂字结构,所述横板4上设有竖杆5,竖杆5一端竖直贯穿在横板4上,另一端与支撑筒12的圆周外壁连接。所述竖杆5上还设有两个限位螺母3,并且横板4位于两个限位螺母3之间。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支撑筒12的外周外壁上还设有与竖杆5匹配的轴承24,竖杆5与轴承24连接,所述竖杆5上还设有凸环22,凸环22上设有锁紧杆23,锁紧杆23通过;螺纹与凸环22竖直连接,旋转锁紧杆23,锁紧杆23能够朝着支撑筒12的圆周外壁方向移动。所述限位杆11上还设有两个第一定位螺母7,第一定位螺母7能够将限位杆11固定在支撑筒12上。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活动杆21上还设有第二定位螺母17,第二定位螺母17位于支撑筒12的外侧。所述联动杆18上还设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贯穿联动杆18后与支撑筒12的圆周外壁连接。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杆14上还设有凸起26和第二弹性件25,凸起26位于支撑筒12内,所述第二弹性件25位于凸起26与支撑筒12的内壁之间。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