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28843发布日期:2020-11-13 16:2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洗衣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洗衣机包含机体。在机体内,设置有第一洗净内桶、与第二洗净内桶。第一洗净内桶的旋转轴与第二洗净内桶的旋转轴平行。在第一洗净内桶以及第二洗净内桶的外部,设置有外侧桶。机体包含齿条与面板。外侧桶被固定在齿条。在外侧桶的上部设置有吊簧。在外侧桶的底部设置有阻尼装置。在外桶的中部设置有拉伸弹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385008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第一洗净内桶的旋转轴与第二洗净内桶的旋转轴互相平行的状态下,第一洗净内桶与第二洗净内桶沿着上下方向排列。因此,机体(箱体)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变大。另外,为了能够将洗衣机设置在各式各样的场所,因此期望将洗衣机的箱体变紧凑。

本发明是将提供能够将箱体变紧凑的洗衣机设为目的。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洗衣机包括第一洗涤槽、与第二洗涤槽。第一洗涤槽以第一旋转轴为中心被可旋转地支承。第二洗涤槽以第二旋转轴为中心被可旋转地支承。所述第二洗涤槽配置在所述第一洗涤槽的上方。所述第一旋转轴相对于水平方向的第一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相对于水平方向的第二倾斜角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包括多个洗涤槽的洗衣机的箱体变得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正视图。

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侧视图。

图3为洗衣机的剖面图。

图4为洗衣机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侧视图。

图6为洗衣机的示意图。

图7为第三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图式一边进行说明。再者,针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不重复其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以及图2,针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进行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的正视图。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的侧视图。在图1以及图2中,上下方向为与铅直面平行的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各个,为相对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另外,左右方向为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洗衣机1,在被设置成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姿势的状态下对洗涤物进行洗涤。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洗衣机1包括箱体10、第一门20、以及第二门30。

箱体10具有中空的形状。箱体10包含前面部11、一对侧面部12、背面部13、顶面部14、以及底部15。前面部11、一对侧面部12、背面部13、顶面部14、以及底部15的各个具有板形状。前面部11、一对侧面部12、背面部13、顶面部14、以及底部15的各个形成箱体10的外面。

前面部11表示在箱体10之中位于箱体10的前部的部分。一对侧面部12表示在箱体10之中位于箱体10的侧部的部分。一对侧面部12在左右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而配置。背面部13表示在箱体10之中位于箱体10的后部的部分。顶面部14表示在箱体10之中位于箱体10的上部的部分。底部15表示在箱体10之中位于箱体10的下部的部分。

第一门20以及第二门30设置在箱体10的前部。第一门20以及第二门30可旋转地安装在前面部11。第一门20以及第二门30隔开箱体10的内部与箱体10的外部。箱体10的内部表示以前面部11、一对侧面部12、背面部13包围的空间。

第一门20以及第二门30以沿着上下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第二门30配置在第一门20的上方。

洗衣机1还包括供水口40。供水口40设置在箱体10的上部。供水口40与水栓连接。从水栓放出的水经由供水口40向洗衣机1供给。

接着,参照图3,进一步针对洗衣机1进行说明。图3为洗衣机1的剖面图。

如图3所示,洗衣机1包括第一洗涤部100、与第二洗涤部200。第一洗涤部100以及第二洗涤部200的各个,能够互相独立地对洗涤物进行洗涤。第二洗涤部200配置在第一洗涤部100的上方。

首先,针对第一洗涤部100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第一洗涤部100包含第一洗涤槽110、与第一水槽120。第一洗涤槽110以及第一水槽120的各个,配置在箱体10的内部。第一洗涤槽110配置在第一水槽120的内侧。

第一洗涤槽110包含第一侧部111、第一底部112、第一开口部113。第一侧部111具有前后两端部开放的筒形状。第一底部112设置在第一侧部111的后端部。第一底部112闭塞第一侧部111的后端部。第一开口部113形成在第一侧部111的前端部。第一开口部113与第一洗涤槽100的内部、第一洗涤槽110的外部连通。第一开口部113与第一门20对向。再者,第一洗涤槽110的内部表示以第一侧部111与第一底部112包围的空间。

第一洗涤槽110还包含第一旋转轴114。第一洗涤槽110以第一旋转轴114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承。第一旋转轴114表示通过第一底部112的中心、与第一开口部113的中心的轴。

当第一门20被打开时,第一开口部113与箱体10的外部对向。其结果,用户能够经由第一开口部113将洗涤物相对于第一洗涤槽110取出、放入。

洗衣机1还包括第一驱动部130。第一驱动部130包含第一马达131、与第一输出轴132。第一输出轴132与第一洗涤槽110连接。第一输出轴132绕着第一旋转轴114的轴可旋转地支承第一洗涤槽110。第一马达131经由第一输出轴132将动力传达到第一洗涤槽110。其结果,第一洗涤槽110以第一旋转轴114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第一洗涤槽110的内部被供给有洗涤物、水以及洗剂的状态下,若藉由第一驱动部130的动力使第一洗涤槽110旋转,则洗涤物被洗涤。

洗衣机1还包括第一排水路径部140。第一排水路径部140,为用于将从第一洗涤槽110的内部排出的排水引导向洗衣机1的外部的构件。洗衣机1的外部,具体而言表示箱体10的外部。

第一排水路径部140,例如包含第一排水管、设置在第一排水管的第一排水过滤器、与第一排水阀。第一排水管与第一洗涤槽110的内部连通,并且也与洗衣机1的外部连通。

第一排水路径部140配置在第一洗涤槽110的前部的下方。

接着,针对第二洗涤部200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第二洗涤部200包含第二洗涤槽210、与第二水槽220。第二洗涤槽210以及第二水槽220的各个,配置在箱体10的内部。第二洗涤槽210配置在第二水槽220的内侧。

第二洗涤槽210包含第二侧部211、第二底部212、与第二开口部213。第二侧部211包含前后的两端部开放的筒形状。第二底部212设置在第二侧部211的后端部。第二底部212闭塞第二侧部211的后端部。第二开口部213形成在第二侧部211的前端部。第二开口部213与第二洗涤槽210的内部、第二洗涤槽210的外部连通。第二开口部213与第二门30对向。再者,第二洗涤槽210的内部表示以第二侧部211与第二底部212包围的空间。

第二洗涤槽210配置在第一洗涤槽110的上方。

第二洗涤槽210还包含第二旋转轴214。第二洗涤槽210以第二旋转轴214为中心可旋转地被支承。第二旋转轴214,表示通过第二底部212的中心、与第二开口部213的中心的轴。

若第二门30被打开,则第二开口部213与箱体10的外部对向。其结果,用户能够经由第二开口部213将洗涤物相对于第二洗涤槽210取出、放入。

洗衣机1还包括第二驱动部230。第二驱动部230包含第二马达231、与第二输出轴232。第二输出轴232与第二洗涤槽210连接。第二输出轴232绕着第二旋转轴214的轴而可旋转地支承第二洗涤槽210。第二马达231经由第二输出轴232而将动力传达到第二洗涤槽210。其结果,第二洗涤槽210以第二旋转轴214为中心进行旋转。

洗衣机1还包括第二排水路径部240。第二排水路径部240为用于将从第二洗涤槽210的内部排出的排水引导向洗衣机1的外部的构件。

第二排水路径部240,例如包含第二排水管、设置在第二排水管的第二排水过滤器、和第二排水阀。第二排水管与第二洗涤槽210的内部连通,并且也与洗衣机1的外部连通。

第二排水路径部240配置在第一洗涤槽110的后部115、与第二洗涤槽210的后部215之间(参照图4)。

再者,第一洗涤部100以及第二洗涤部200的各个,可进行清洗洗涤物的运转、冲洗运转、脱水运转、以及干燥运转。

接着,参照图4,针对第一洗涤槽110以及第二洗涤槽210进行说明。图4为洗衣机1的示意图。

图4示出第一倾斜角度θ1、与第二倾斜角度θ2。第一倾斜角度θ1表示第一旋转轴114相对于水平方向a的倾斜角度。第二倾斜角度θ2表示第二旋转轴214相对于水平方向a的倾斜角度。水平方向a与水平面平行,且表示朝向前方的方向。

再者,在图4中,将表示水平方向a的箭头的前端以基端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的方向,设为正的方向(图4中为“+”)。另外,在图4中,将表示水平方向a的箭头的前端以基端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的方向,设为负的方向(图4中为“-”)。

在第一旋转轴114以及第二旋转轴214的各个相对于水平方向a而向正的方向倾斜的情况,第一倾斜角度θ1以及第二倾斜角度θ2的各个,大于角度0°。

相对于此,在第一旋转轴114以及第二旋转轴214的各个相对于水平方向a而向负的方向倾斜的情况,第一倾斜角度θ1以及第二倾斜角度θ2的各个,小于角度0°。

如图4所示,第一倾斜角度θ1大于第二倾斜角度θ2(第一倾斜角度θ1>第二倾斜角度θ2)。因此,可将第二洗涤槽210的后部215,与第一洗涤槽110的后部115分离地配置。其结果,可在第一洗涤槽110的后部115与第二洗涤槽210的后部215之间,确保用于配置第二排水路径部240的第二空间b2。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为了确保第二空间b2,不使第二洗涤槽210整体从第一洗涤槽110分离,而仅使第二洗涤槽210的后部215从第一洗涤槽110分离。换言之,在第一实施方式,为了确保第二空间b2,从第一旋转轴114与第二旋转轴214互相平行的状态,不使第二旋转轴214相对于第一旋转轴114向上方平行移动地变更第二旋转轴214相对于第一旋转轴114的倾斜角度。因此,与使第二旋转轴214向上方平行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箱体1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h增加。其结果,可使洗衣机1的箱体10变得紧凑。

接着,参照图4,针对第一洗涤槽110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第一倾斜角度θ1,大于角度0°(第一倾斜角度θ1>角度0°)。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一倾斜角度θ1例如为角度大致8°。因此,第一洗涤槽110的第一开口部113配置成较水平方向a向上。其结果,用户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洗涤物相对于第一洗涤槽110取出、放入的第一作业。理由是因为用户通常以向下看第一洗涤槽110的方式进行第一作业。

另外,由于第一倾斜角度θ1大于角度0°,因此可使第一洗涤槽110的前部116与箱体10的底部15分离地配置。其结果,可在第一洗涤槽110的前部116与底部115之间,确保用于配置第一排水路径部140的第一空间b1。

接着,参照图4,针对第二洗涤槽210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第二倾斜角度θ2为角度0°以下(第二倾斜角度θ2≦角度0°)。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倾斜角度θ2,为角度大致0°(第二倾斜角度θ2≒0°)。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洗涤槽210的第二开口部213以朝向大致水平方向a的方式配置。其结果,用户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洗涤物相对于第二洗涤槽210取出、放入的第二作业。理由是因为用户通常以与第二洗涤槽210大致相同的高度的视线进行第二作业。

另外,在第二倾斜角度θ2为角度大致0°的情况下,第二洗涤槽210设置成大致水平。若第二洗涤槽210设置成大致水平,则能够容易地控制第二洗涤槽210的振动。因此,在洗衣机1运作时,能够抑制因第二洗涤槽210的振动造成洗衣机1的上部摇晃。其结果,在洗衣机1运作时,可使洗衣机1的姿势更稳定。

再者,在第二倾斜角度θ2小于角度0°的情况下(第二倾斜角度θ2<角度0°),第二洗涤槽210的第二开口部213配置成较水平方向a更朝向下方。此情况,第二倾斜角度θ2例如角度为-2°,第二洗涤槽210的第二侧部211较水平方向a更朝向下方倾斜。因此,在第二洗涤槽210对洗涤物进行洗涤时,第二洗涤槽210内的洗涤物因洗涤物的自身重量向前方移动而与第二门30接触。其结果,第二洗涤槽210由于能一边使洗涤物与第二门30接触,一边使其与第二洗涤槽210一起旋转,因此可有效果地清除洗涤物的脏污。

再者,在第二倾斜角度θ2为小于角度0°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二门30的内面31形成凹凸。其结果,由于能够一边使洗涤物与第二门30的凹凸接触且一边旋转,因此可藉由所谓的洗衣板效果而更有效地清除洗涤物的脏污。

再者,在第一实施方式,虽然第一洗涤槽110的第一倾斜角度θ1大于角度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第一洗涤槽110的第一倾斜角度θ1为角度0°。其结果,能够容易地控制第一洗涤槽110的振动,可抑制第一洗涤槽110的振动。此情况,第二洗涤槽210的第二倾斜角度θ2小于角度0°。此情况,第二洗涤槽210的第二倾斜角度θ2,例如设定成角度为-2°。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5以及图6,针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进行说明。图5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的侧视图。图6为洗衣机1的示意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背面部13形成为大致扁平形状。相对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在背面部13形成为具有凹凸的形状的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以下,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

如图5以及图6所示,箱体10包含第一箱体部10a、与第二箱体部10b。第一箱体部10a表示箱体10的下侧部分。第一箱体部10a收容第一洗涤槽110。第二箱体部10b表示箱体10的上侧部分。第二箱体部10b收容第二洗涤槽210。

背面部13从后方覆盖第一洗涤槽110以及第二洗涤槽210。背面部13的上侧部分,较背面部13的下侧部分向前方凹陷。

背面部13包含第一背面部13a与第二背面部13b。

第一背面部13a为背面部13的下侧部分。第一背面部13a配置在第一洗涤槽110的后方。

第二背面部13b为背面部13的上侧部分。第二背面部13b配置在第二洗涤槽210的后方。第二背面部13b位于较第一背面部13a靠前方。

背面部13还包含凹陷部13c。凹陷部13c形成在第二背面部13b中的至少一部分。凹陷部13c较第一背面部13a向前方凹陷。在第二实施方式,凹陷部13c形成在第二背面部13b的全部。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第二背面部13b的全部位于较第一背面部13a靠前方。

若凹陷部13c形成在背面部13,则第二箱体部10b的容积变得少于第一箱体部10a的容积。因此,相对于载置面d的第二箱体部10b的投影面积,小于相对于载置面d的第一箱体部10a的投影面积。其结果,由于与洗衣机1的下侧部分的尺寸相比,上侧部分的尺寸变小,因此能够稳定地设置洗衣机1。进而,能够抑制起因于洗衣机1的振动造成洗衣机1的姿势不稳定。再者,载置面d表示载置洗衣机1的面。

背面部13还包含凹陷空间c。凹陷空间c表示在位于第二背面部13b的后部的空间中,位于较第一背面部13a靠前方的部分。凹陷空间c,位于凹陷部13c的后部。相对于第二背面部13b而形成凹陷部13c,藉此生成凹陷空间c。

可在凹陷空间c配置水栓。水栓设置在壁面,将水向洗衣机1供给。因此,在凹陷空间c配置水栓,藉此可一边避免水栓与第二背面部13b接触,且一边使第一背面部13a接近壁面配置。其结果,由于可使洗衣机1接近壁面配置,因此可抑制洗衣机1的设置空间的增加。

再者,在第二实施方式,凹陷部13c形成在第二背面部13b的全部。但是,凹陷部13c也可以形成在第二背面部13b的一部分。例如,也可以在第二背面部13b之中,仅在与水栓对向的部分形成凹陷部13c。

接着,参照图6,针对用于形成凹陷空间c的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第二洗涤槽210的前后方向的尺寸β1短于第一洗涤槽110的前后方向的尺寸α1(尺寸β1<尺寸α1)。因此,第二洗涤槽210的后部215配置在较第一洗涤槽110的后部115靠前方。其结果,可将第二背面部13b配置在较第一背面部13a靠前方,而形成凹陷空间c。

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洗涤槽210的尺寸β2小于第一洗涤槽110的尺寸α2(尺寸β2<尺寸α2)。因此,第二洗涤槽210是较第一洗涤槽110更小型。其结果,可更确实地形成凹陷空间c。再者,第一洗涤槽110的尺寸α2,详细而言,是表示沿着第一旋转轴114的第一洗涤槽110的尺寸。第二洗涤槽210的尺寸β2,详细而言,是表示沿着第二旋转轴214的第二洗涤槽210的尺寸。

再者,也可以是第二洗涤槽210的尺寸β2与第一洗涤槽110的尺寸α2相同(尺寸β2=尺寸α2)。也就是,也可以是第二洗涤槽210的尺寸与第一洗涤槽110的尺寸相同。在此情况下,由于第一倾斜角度θ1大于第二倾斜角度θ2(第一倾斜角度θ1>第二倾斜角度θ2),因此可使第二洗涤槽210的尺寸β1较第一洗涤槽110的尺寸α1小(尺寸β1<尺寸α1)。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7,针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进行说明。图7为第三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的侧视图。

第三实施方式,在抑制洗衣机1的侧面的凹凸的方面,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在以下,主要说明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

如图7所示,洗衣机1还包括一对盖部50。

一对盖部50的各个,为平板状的构件。一对盖部50分别被固定在一对侧面部12。再者,盖部50也可以作为侧面部12的构件的一部分而形成在一个零件上。

一对盖部50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而互相对向。在以下,着眼于一对盖部50中的一个而进行说明。

盖部50,相对于凹陷部13c从侧方对向。盖部50从侧方覆盖凹陷空间c。盖部50的后部51,沿着第一背面部13a而往上下方向延伸。因此,从侧方观看洗衣机1,可藉由盖部50隐藏由凹陷部13c产生的背面部13的凹凸。其结果,可提升从侧方观看洗衣机1时的洗衣机1的美观。

以上,一边参照图式(图1~图7)一边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则可在各种方案中作为第四实施方式而进行实施(例如(1))。另外,可藉由适当组合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而形成各种的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删除几个构成要素。图式是为了易于理解而将各个构成要素作为主体地示意性地表示,从而图示出的各构成要素的个数等也有依图式作成的情况而与实际不同的情形。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各构成要素为一例,并不特别限定,可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1)也可以:第一旋转轴114与第二旋转轴214的各个,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水平配置,第二洗涤槽210的前后方向的尺寸β1短于第一洗涤槽110的前后方向的尺寸α1(尺寸β1<尺寸α1)(参照图6)。其结果,可将第二洗涤槽210的后部215配置在较第一洗涤槽110的后部115靠前方,而形成凹陷空间c。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可利用于洗衣机的领域。

附图标记说明

1…洗衣机;10a…第一箱体部;10b…第二箱体部;13…背面部;13a…第一背面部;13b…第二背面部;13c…凹陷部;50…盖部;110…第一洗涤槽;114…第一旋转轴;140…第一排水路径部;210…第二洗涤槽;214…第二旋转轴;240…第二排水路径部;a…水平方向;d…载置面;θ1…第一倾斜角度;θ2…第二倾斜角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