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5798发布日期:2020-08-05 01:17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间隔织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隔织物、尤其是间隔针织物,其具有两个通常基本上为平面的织物层并且具有连接织物层的间隔线,其中,构成织物层的线仅由非金属材料制成。非金属材料优选是塑料,其中,线也可由玻璃、碳、玄武岩或天然纤维制成。然而重要的是,在织物层中的线不由金属构成,其中,在织物层中的线优选是环圈线。



背景技术:

为了使间隔线能够将织物层相互连接,所述间隔线当然以可连接的方式加入织物层中。在间隔针织物形式的间隔织物中,所述间隔线例如可以以环圈形式加入织物层中。但作为替代方案也可能的是,间隔线或间隔线的一部分缠绕织物层的线。然而,所述间隔线不负责织物层的构造,从而所述间隔线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不被视为织物层的一部分。尤其是,所述织物层在去除间隔线之后或在移除间隔线时分别剩下基本上二维的、相互联结的织物结构。

间隔织物并且尤其是间隔针织物的特点在于轻的、透气的结构,其中,间隔织物通过在两个织物层之间延伸的间隔线而通常沿其厚度方向具有弹性。基于该特性,间隔针织物通常在床垫、软体家具、衣物或鞋履中设置作为柔软的、有弹性的并且允许空气循环的层。由de9016062u1已知这样的同种类的间隔针织物。

除了这种在消费领域的传统应用之外,间隔织物并且尤其是间隔针织物通常也作为技术织物而用于高度专业化的应用情况。即,间隔针织物也用于汽车领域、例如用于在座椅套之下的调温座椅,其中,间隔针织物由于其缓冲特性和非常良好的复位性能(尽管总体上低的单位面积重量)而允许良好的形状适配。间隔针织物也用于车辆的内护板,其中,甚至通过引入局部的薄弱部位而可以使用在安全气囊上。但间隔针织物的应用可能性不限于通风和/或弹性支撑领域。所以例如由wo2012/139142a1已知,间隔针织物在铁路枕木中用于将混凝土主体与枕木基底连接,其中,所述间隔针织物在制造枕木主体时部分地嵌入到混凝土主体以及枕木基底中,并且因此允许特别可靠地、持久地连接这两个元件。

另外已知的应用情况是提供加热或传感功能,为此,将丝并且尤其是绞合线(litze)加入到织物构造中。由de19903070a1、de102008034937a1和de102009013250b3已知相应的设计。

根据de102015114778a1提供用于加热目的的间隔针织物,在该间隔针织物中,平面的针织物层的能传导的线由设有能传导的涂层的塑料多丝纱线构成。所述多丝纱线具有如下优点:尽管各个丝具有能传导的且尤其是金属的涂层,该多丝纱线仍可相对良好地运动,并且因此在编织过程中可被加工。所述能传导的线设置在两个平面的针织物层中的通常朝向使用者的一个针织物层中。

由de102006038612a1进一步已知设置用于加热目的的间隔针织物,与de102015114778a1不同,该间隔针织物代替被涂层的塑料的多丝纱线而包含一定份额的由金属构成的导体线。其中,这样的金属线构造为多丝绞合线。补充地规定,这样的绞合线也可设置用于间隔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扩展间隔织物的使用可能性并且提供具有新的功能性的间隔针织物。

本发明的主题和所述任务的解决方案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织物。

从同种类的间隔织物出发,根据本发明规定,间隔线的至少一部分由金属纱线构成,其中,所有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的重量关于间隔织物的总重量在40%到96%之间。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所有纱线称为金属纱线,该金属纱线具有至少一个金属芯或金属套并且优选完全由金属构成。然而,金属份额为至少60%、优选至少70%。

在此,本发明从如下认知出发,即通过使用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可实现沿间隔线方向的定向的热传输和电流传输,然而织物本身通过其不传导的或仅不良传导的非金属材料的制造而热隔离且电隔离地作用。

当电气部件应在壳体中被冷却时,这种间隔织物则正好是有利的。例如当具有欧姆电阻的蓄电池、马达和其他电气部件被放置在壳体中时,可在这种安装情况下将间隔织物用于热传递。可选地,可在织物层上设置粘接剂、膏糊或类似物,以用于更好的固定和/或触通,在此则也可以通过间隔线实现厚度补偿或厚度适配。由于生产波动,不同的间隙量可由间隔针织物以特别有利的方式来补偿,其中,由于小的单位面积重量,通常也可相较于已知的设计实现重量节约。该热传导尽管总体上通风的构造但刚好对于上述应用目的是足够的。

最后也可考虑如下应用,在该应用中通过间隔织物的通风还进一步改善冷却,从而则除了在厚度上传导热之外也通过对流或冷却空气流进行冷却。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足够量的热传导而规定,所有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的重量关于间隔织物的总重量的比值在40%到96%之间。由此很清楚的是,所述间隔线占间隔织物的主要重量份额或决定性地确定间隔织物的总重量。由此,一方面可在织物层中实现特别轻的构造,但沿厚度方向获得良好的热传递。特别优选的是,所有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的重量相对于间隔织物的总重量在60%到90%。

作为金属纱线原则上考虑所有种类的纱线。在此,特别优选的是金属丝,但也可考虑具有绞合线或捻线的设计,其分别由多个单独的金属丝构成。丝就此而论理解为线形的物体,其不由单独的子元件组装在一起,并且因此具有单独限制的横截面。所述丝例如具有矩形的或圆形的横截面轮廓。

所述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通常具有在0.03mm到0.3mm之间的直径,尤其是在0.05mm和0.1mm之间的直径。在这样的直径范围中,一方面保证可在通常的材料的范围内实现足够的热和/或电传导,并且另一方面在间隔针织物中例如在形成环圈的范围中产生的金属纱线弯曲不会导致材料的断裂。优选地,将铜或铜合金设置作为用于金属纱线的材料,其中,尤其是黄铜被证明是特别有利的。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铜合金,其中,锌的重量份额可达到40%。

在本发明优选的进一步构造中,除了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之外还设置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间隔线。该间隔线构成间隔线的第二部分,其中,间隔线的第二部分优选由塑料构成的单丝构成。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包括的是,代替单线使用由塑料构成的多丝纱线,其相较于具有相同纤度的单丝明显更柔软并且更可运动。代替塑料也可考虑由玻璃、碳、玄武岩或天然纤维构成的纱线例如作为单丝或多丝。

通过结合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间隔线,与在仅使用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的情况下相比,使间隔织物具有更大程度的弹性。如果例如从外部施加压力到织物层上,则这将导致间隔线的弯曲。由于金属的轻微的塑性可变形性,这通常导致间隔织物的持久的塑性变形。使用附加的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间隔线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塑性变形。

除此之外,也可通过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与非金属材料构成的间隔线的比值有针对性地设定间隔织物的电和/或热传导性。优选地,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的数量与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间隔线的数量的比值处于1:5到5:1之间,优选在1:2到2:1之间。当使用两个铺设导轨用于构成间隔线时,这样的比值在例如编织间隔织物时可特别简单地被设定。所述铺设导轨包含多个铺线器(fadenlegern),其通常构造为孔针。第一铺设轨道在此设置用于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并且第二铺设轨道用于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间隔线。1:1的比值则例如可由此实现,其方式是:两个铺设轨道的所有挑线杆被相应的间隔线铺设。在2:1的比值情况下,则相应地,用于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的铺设轨道的挑线杆被全部铺设,而在用于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间隔线的铺设轨道中,仅每第二个挑线杆被铺设。由于两个铺设轨道,也可以称为用于形成间隔线的二线系统。

可在间隔针织物中根据选择的编织模板分别设置一线或二线系统以用于形成织物层。在此,则相应地对于每个织物层以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线铺设一个或两个铺设轨道。当对每个织物层只使用一个铺设轨道时,对于根据本发明的间隔织物原则上就足够了,但可通过在第二铺设轨道中结合第二线而鉴于所要求的强度值或延展值影响织物层的构造。这同样也相应地适用于铺设用于织物层的铺设轨道。总体上间隔织物通常因此能够以四线、五线和六线系统制造,在此也允许除此之外的线系统。

可设置塑料、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作为用于间隔线和织物层的线的材料,但也使用其他的塑料、例如聚烯烃、聚酰胺或类似物。由塑料构成的间隔线的纤度在20dtex(分特)和950dtex之间,优选在40dtex和240dtex之间。而形成织物层的环圈线具有在从20dtex到180dtex的范围内的纤度,优选具有在从30dtex到80dtex的范围内的纤度。

950dtex的值在此对于作为材料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对应于大约0.3mm的直径。在使用具有这样的纤度等级的间隔线时,间隔线的第二部分的直径大约对应于金属丝的最大直径。除此之外,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的直径和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间隔线的直径也可相互之间有差别。这尤其对于如下情况是有利的:相较于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间隔线的数量使用更多数量的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由此可确保,通过使用相应较细的金属纱线,进一步通过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间隔线施加足够的弹性复位力到间隔织物上。

间隔线的粗度也可是优化的结果。即例如随着金属纱线粗度的增加,用通常的机器加工金属纱线变得越来越困难。此外,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间隔线的复位力随着增加的直径而变小。

但相反也可能的是,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间隔线相较于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更细地实施。这通常用于设定间隔织物的热和/或电传导性。因此,除了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的数量与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间隔线的数量的比值之外,各单独的间隔线彼此间的粗度或纤度构成一个重要变量,通过该变量可设定电和/或热传导性。

所述金属纱线可原则上在没有进一步处理或改型的情况下直接用于间隔线。然而,在优选的进一步构成中,由金属构成的间隔线具有覆层,其缠绕金属纱线并且优选由热和/或电传导性的材料构成。由此,可在基本上由铜构成包覆层的情况下例如实现长期的腐蚀防护,同时不显著影响热和/或电传导性。就此而论,锌被证实为特别有利于覆层。

但原则上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使用不传导电和/或热的或仅不良地传导的材料作为覆层,只要还能保证有效的腐蚀防护即可。

除了涂层之外,尤其证实涂漆也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可不在高的费用支出的情况下采用涂漆。除此之外,借助覆层可在选择合适的材料的情况下,例如在编织机中在制造过程期间也改善金属纱线的操作性能。

附图说明

以下根据仅示出一个实施例的附图阐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以间隔针织物形式的间隔织物,

图2示出根据图1的间隔针织物的详细视图,

图3a至3d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间隔针织物在间隔线的不同铺设种类的情况下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间隔针织物形式的间隔织物,其具有两个织物层1和连接各织物层1的间隔线2a、2b。由图1并且尤其是图2的详细视图已经看出,间隔线2a、2b被不同地设计。间隔线的第一部分2a由金属纱线构成,其中在此使用由黄铜构成的金属丝。然而原则上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设计方式。即也可尤其使用金属捻线亦或金属绞合线。除此之外,可使用铜和不同种类的铜合金作为材料。

间隔线的第二部分2b不由金属纱线构成,而是由塑料的单丝构成。与金属纱线不同,由塑料构成的单丝由于挠度而产生高得多的复位力,使得该间隔织物与只具有由金属构成的间隔线2a的设计相比实现间隔针织物的明显更具弹性的特性。通常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作为塑料,但也考虑其他典型的材料,例如不同的聚烯烃、聚酰胺和类似物。

在图2示出的构成织物层1的环圈线3也仅由塑料构成,其中,在该材料中可采用与用于由塑料构成的间隔线2b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因此,织物层1也暂时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构成。因此根据本发明,所述金属纱线只用于间隔线2a,使得沿间隔针织物的厚度方向或沿织物层1相互间的方向产生高的热和/或电传导性。而仅由塑料的环圈线平面式构成织物层1几乎导致沿横向方向的热隔离和/或电隔离。

尽管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2a的数量与合并在一起的所有间隔线和环圈线相比是相对低的,但这些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2a通过其高的密度决定性地确定间隔针织物的总重量。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间隔针织物例如具有一定份额的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2a,在该间隔针织物中所有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2a的重量占间隔针织物的总重量的90%。

该间隔针织物的重量在此可一方面通过间隔线的数量并且另一方面通过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2a的粗度来确定。在图2中示出的设计中作为金属纱线使用的金属丝具有0.2mm的直径。用于由塑料构成的间隔线2b的塑料单丝的纤度为240dtex。所述织物层1的环圈线3具有76dtex的纤度。然而这些数值仅仅是示例性的例子,所以例如也允许减小金属纱线的直径并且同时提高环圈线3和/或由塑料构成的间隔线2b的纤度,因而总体上金属纱线的重量份额减小。

如上所述,通过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2a与由塑料构成的间隔线2b的比值可有针对性地设定间隔织物的电和/或热传导性以及弹性特性。这在编织过程中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对于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2a和对于由塑料构成的间隔线2b使用两个不同的铺设轨道。这些铺设轨道具有多个相邻设置的挑线杆,其中每个挑线杆引导单独的线。因此可能的是,不是每个挑线杆都被线铺设,即例如可只在每第二个挑线杆处设置纱线。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2a与由塑料构成的间隔线2b的比值1:1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两个铺设轨道的每个挑线杆被相应的金属纱线或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构成的单丝铺设。这样的设计在图3a中示意性地示出。作为替代方案,在保持相同的比值的情况下也可能的是,在用于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2a的铺设轨道中和在用于由塑料构成的间隔线2b的铺设轨道中交替地仅每第二个挑线杆被铺设,使得各单独的间隔线2a、2b交替地以一定的相互间的间距设置。

图3b至图3d示出与上述不同的设计方式。即例如在图3b中示出的间隔针织物中仅每第二个挑线杆被由塑料构成的间隔线2b铺设,而用于由金属纱线构成的间隔线2a的铺设轨道的挑线杆被全部铺设。

与此相反的铺设在图3c中示出,其中,在此仅每第二个挑线杆被金属纱线铺设。

根据图3d,其涉及其中用于间隔线3a、3b的两个铺设轨道被全部铺设的设计。但是所使用的用于由金属构成的间隔线2a的金属纱线的粗度明显比由塑料构成的间隔线2b的粗度大,使得鉴于重量实现与在数值上减小由塑料构成的间隔线2b的情况下相似的效果。

示意性针对间隔针织物示出的铺设模板原则上也可用于其他的间隔织物并且不限于间隔针织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