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烫纺织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36637发布日期:2021-09-07 19:41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烫纺织品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免烫功能的纺织品。


背景技术:

2.当今社会,由于较快的生活节奏,人们对于休闲服装的要求,除了舒适之外,也要求其具有更整洁的外观,同时还要满足洗可穿性,为忙碌的生活带来便利。市场上常用的免烫纺织品一般会使用n-羟甲基酰胺类树脂进行加工,整理后的纺织品除了存在撕破强力下降严重、黄变的问题外,日常服用过程中还会逐渐释放甲醛,长期接触可能对人体带来伤害。此外,多元羧酸类如btca也成为研究热点,但存在成本高、对纺织品的强力损伤较大等问题。因此开发低成本、低甲醛甚至无甲醛的免烫纺织品会更加受人们青睐。
3.目前,也有很多关于免烫纺织品的整理方法的研究。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0810216779.5中公开了一种全棉防皱纺织品的加工方法。通过添加超低甲醛免烫树脂双官能团的变性n-羟甲基酰胺、催化剂、强力保护剂、柔软剂以及渗透剂等,对纺织品进行浸轧烘干定型。虽然加工后纺织品的免烫性能得到提高,甲醛释放量大幅降低,但是或多或少还会有甲醛释放,而且还会发生黄变。
4.再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710623761.6中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全面免烫纺织品的整理方法,通过使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溶胶-凝胶技术和高温汽蒸处理的免烫整理技术,将纺织品放置于改性的二氧化钛水溶胶和防缩防皱树脂组成的多功能整理液浸轧烘干,赋予纺织品免烫性能的同时,还赋予抗紫外、抗菌、自清洁等多功能效果。但这样的加工方式较为复杂,费时较长,不利于工厂大批量连续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方法简单易行,不会出现黄变,无甲醛释放且免烫性能较为优越的纺织品。
6.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的纺织品,纤维上覆盖有弹性树脂,所述弹性树脂中含有成分a、成分b和成分c,其中,成分a为脂肪族异氰酸酯和/或芳香族异氰酸酯,成分b为聚醚类、聚酯类和聚碳酸酯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成分c为氨基甲酸酯类、丙烯酸酯类、环氧类和硅氧烷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7.本发明的纤维构造物生产方法简单易行,通过纺织品表面上添加含有具有抗黄变的成分a、柔软性好的成分b以及具有架桥效果的成分c的弹性树脂,所得纺织品不但免烫性能好,而且耐黄变,没有甲醛释放。
具体实施方式
8.本发明的纺织品,其纤维上覆盖有弹性树脂,这里的弹性树脂是指具有弹性特性
的一类树脂,附着在纱线或织物上时,可以赋予纱线或织物良好的弹性回复性。即附着有弹性树脂的纱线或织物被施加一定外力时,会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形变迅速回复。本发明的弹性树脂中含有成分a、成分b和成分c。
9.成分a为脂肪族异氰酸酯和/或芳香族异氰酸酯。这里的脂肪族异氰酸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的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环己基甲烷-4,4
’-
二异氰酸酯(hmdi)、2,2,4-三甲基己二异氰酸酯(tmdi)、2,4,4-三甲基己二异氰酸酯(tmhdi)、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四甲基间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xdi)、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hdu)、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htdi)、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chdi)、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xdi)等。芳香族类异氰酸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的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1,5-萘二异氰酸酯(ndi)、1,4-苯二异氰酸酯(ppdi)、二甲基联苯二异氰酸酯(todi)等。
10.本发明中,芳香族类异氰酸酯虽然活性比脂肪族类异氰酸酯更高,与成分b和成分c反应较快,但由于其所包含存在自由胺基,与水反应或者由于其所包含的氨酯键光解会生成芳香胺,而芳香胺与氧作用会生成醌类物质,有可能会出现黄变的问题。而脂肪族异氰酸酯基本不含有芳香基团,具有良好的抗黄变性能,因此作为成分a的优选。
11.成分b为聚醚类、聚酯类和聚碳酸酯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聚醚类化合物中含有-0-的醚键,可以列举的如聚丙二醇(ppg)、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g)、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等。聚酯类化合物中含有-coo-的酯基基团,可以列举的如聚己二酸一缩二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酯多元醇(726)、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二元醇(756)等。 聚碳酸酯类化合物中含有-ocoo-的碳酸酯基基团,可以列举的如1,6-己二醇碳酸脂二醇、聚碳酸亚己二醇酯二醇、聚碳酸亚丁二醇酯二醇、聚碳酸亚丙酯二醇等。
12.本发明中,考虑到聚醚类化合物中由于含较多极性酯键,易与成分c之间形成氢键,增加两成分间的作用力;同时分子链柔顺性较高,与聚酯类化合物、聚碳酸酯类化合物相比,更能提高纺织品的柔软性,因此,作为成分b的优选。
13.成分c为氨基甲酸酯类、丙烯酸酯类、环氧类和硅氧烷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是指主链含有重复单元结构为氨基甲酸酯(-nhcoo-)的一类化合物;聚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是指主链含有重复单元结构为丙烯酸酯(-ch2chcoo-)的一类化合物;环氧类化合物是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hc(o)ch-)的一类化合物;硅氧烷类化合物是指主链含有硅氧烷基(-si-o-si-)的一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不但成膜性好,而且对纺织品附着能力强,可以提高洗涤耐久性。另外,这些化合物的分子量较大,可以沉积在纤维间,阻止分子链的滑移,提高纺织品的弹性回复能力。
14.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与成分b反应后可形成易于拉伸变形的柔性分子链,同时也能够与成分a发生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立体结构,使得被拉伸的分子链易于回复,从而具有优异的弹性回复性能。另一方面,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中含有的氨基甲酸酯结构,能够与织物上的活性基团,如-oh、-nh2、-cooh等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共价交联键,与纤维牢固粘接,对纤维有很好的粘附性,提高纺织品的洗涤耐久性,因此,作为成分c的优选。
15.本发明的成分b和成分c可以来自于不同物质,也可以来自于同一物质。来自于同一物质可以列举的如聚醚型聚氨酯、聚酯型聚氨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聚醚型聚氨酯改性聚硅氧烷等。
16.本发明中,优选含有上述纤维的单根纱线根据jis l 1095:2010 a法伸长5%后的伸长弹性率在80%以上。
17.本发明中,优选根据aatcc 124标准测得本发明纺织品外观平整度为3.0级以上。
18.形成本发明免烫纺织品的纤维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粘胶、铜氨、醋酯等再生纤维,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醛、聚氨酯等合成纤维,单独或混纺而成的机织物、针织物或非织造布。
19.本发明的纺织品的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在轧车上,利用树脂整理液对待加工品在速度为1~10m/min、压力为0.1~0.4mpa条件下进行浸轧加工,接着在温度为80~150℃的定型机中干燥0.5~5分钟,使树脂整理液均匀连续地成膜,附着在纤维表面,最后在温度为130~190℃的定型机中烘培0.5~3分钟,得产品,其中,树脂整理液中含有由成分a、成分b和成分c组成的弹性树脂,成分a、成分b和成分c的摩尔比为0.1~0.5:0.5~5:0.5~4。弹性树脂的用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优选为20~150g/l。
20.这里的树脂中除了成分a、成分b和成分c以外,还可以含有如催化剂、亲水扩链剂、封端剂、中和剂、硅烷偶联剂和有机溶剂的一种或几种,种类不限定。这里的催化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叔胺类催化剂,如三亚乙基二胺、三乙胺、n,n-二甲基环己胺等;可以是酸类催化剂;如有磷酸、苯甲酰氯等;也可以是有机锡类,如有辛酸亚锡、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等。这里的亲水扩链剂没有特别限定,如二羟甲基丙酸等。这里的封端剂没有特别限定,如饱和亚硫酸氢钠等。这里的中和剂没有特别限定,如三乙胺等。这里的硅烷偶联剂没有特别限定,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这里的有机溶剂没有特别限定,如丙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二甲基甲酰胺等。
21.当然,本发明的加工方法不限于上述浸轧,采用纺织后整理加工中常用手段如涂层加工、浸渍等方式将整理液付与到纺织品上,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22.下面结合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3.本发明所涉及的各参数测定方法如下:(1)家庭洗涤法根据gb 8629-2001法洗涤5回。
24.(2)纱线的伸长弹性率根据jis l 1095:2010 a法。
25.(3)纺织品的外观平整度根据aatcc 124-2012法。
26.(4)弹性树脂具体成分的确定剪取10
㎝×
10

大小的样布1块,用红外光谱仪对样布用反射法进行连续扫描。测定波长范围400~4000cm-1
,扫面分辨率4cm-1
,对样布表面不同的位置进行扫描得到谱图。如果谱图上在1266cm-1
和/或1235cm-1
左右处出现吸收谱带,即判定含有成分a;如果在1250cm-1
和/或1110 cm-1
附近出现具有强而宽的-c-o-c-特征吸收峰,即判定有成分b;如果在834 cm-1
和/或1000-1150 cm-1
和/或1730 cm-1
和/或2500-3600 cm-1
附近出现特征吸收峰,即判定含有成分c。
27.实施例1选用由45
s
聚酯纤维短纤纱形成的平纹机织坯布(克重120g/m2、经纬向密度133根/
inch*72根/inch)作为待加工品,在轧车上,将待加工品放入树脂整理液在轧辊压力0.3mpa、速度2.50m/min的条件下进行浸轧加工,接着在130℃的条件下干燥2分钟,最后在170℃的条件下定型1分钟,其中,树脂整理液中含有由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聚丙二醇以及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组成的弹性树脂,弹性树脂的用量为20g/l,得到本发明的免烫纺织品。具体参数见表1。
28.实施例2弹性树脂的用量为60g/l,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免烫纺织品。具体参数见表1。
29.实施例3将树脂整理液中的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更换为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其余同实施例2,得到本发明的免烫纺织品。具体参数见表1。
30.实施例4将树脂整理液中的聚丙二醇更换为聚己二酸多元醇,其余同实施例2,得到本发明的免烫纺织品。具体参数见表1。
31.实施例5将树脂整理液中的聚丙二醇更换为聚碳酸亚丙酯二醇,其余同实施例2,得到本发明的免烫纺织品。具体参数见表1。
32.实施例6将树脂整理液中的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更换为丙烯酸酯类树脂,其余同实施例2,得到本发明的免烫纺织品。具体参数见表1。
33.实施例7将树脂整理液中的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更换为环氧类树脂,其余同实施例2,得到本发明的免烫纺织品。具体参数见表1。
34.实施例8将树脂整理液中的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更换为硅氧烷类树脂,其余同实施例2,得到本发明的免烫纺织品。具体参数见表1。
35.比较例1树脂整理液中未包含脂肪族类异氰酸酯,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免烫纺织品。具体参数见表1。
36.比较例2树脂整理液中未包含聚醚类,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免烫纺织品,具体参数见表1。
37.比较例3树脂整理液中未包含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免烫纺织品,具体参数见表1。
38.表1
根据上表,(1)由实施例2和实施例1可知,同等条件下,弹性树脂用量60g/l得到的纺织品与弹性树脂用量20g/l得到的纺织品相比,前者的经纬向纱线弹性回复率和外观平整度均优于后者。
39.(2)由实施例2和实施例3可知,同等条件下,使用含有脂肪族异氰酸酯的树脂整理液加工所得纺织品与使用含有芳香族异氰酸酯的树脂整理液加工所得纺织品相比,前者的经纬向纱线弹性回复率和外观平整度均优于后者。
40.(3)由实施例2和实施例4可知,同等条件下,使用含有聚丙二醇的树脂整理液加工所得纺织品与使用含有聚己二酸多元醇的树脂整理液加工所得纺织品相比,前者的经纬向纱线弹性回复率和外观平整度均略优于后者。
41.(4)由实施例2和实施例6可知,同等条件下,使用含有氨基甲酸酯的树脂整理液加工所得纺织品与使用含有丙烯酸酯的树脂整理液加工所得纺织品相比,前者的经纬向纱线
弹性回复率和外观平整度均优于后者。
42.(5)由比较例1和实施例1可知,同等条件下,不含脂肪族异氰酸酯的树脂整理液加工所得纺织品与含脂肪族异氰酸酯的树脂整理液加工所得纺织品相比,两者的经纬向纱线弹性回复率差不多,但前者的外观平整度差。
43.(6)由比较例2和实施例1可知,同等条件下,不含聚丙二醇的树脂整理液加工所得纺织品与含聚丙二醇的树脂整理液加工所得纺织品相比,前者经纬向纱线弹性回复率略不及后者,外观平整度也很差。
44.(7)由比较例3和实施例1可知,同等条件下,不含氨基甲酸酯的树脂整理液加工所得纺织品与含氨基甲酸酯的树脂整理液加工所得纺织品相比,前者经纬向纱线弹性回复率和外观平整度都很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