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5123发布日期:2020-06-20 17:2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长袖上衣的袖子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一般包括拉小侧、烫大侧、車大侧、开介英和袖侧纽门、钉介英和袖侧纽等步骤,在进行烫大侧工序时,部分服装会根据要求将大侧裁片进行折叠;传统的加工过程中,大侧裁片都是通过工作人员手工进行折叠的,折叠效率低,且尺寸难以把控,折叠后的大侧裁片稳定性差,废品率高。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装置,可自动完成大侧裁片的折叠工作,省时省力,提高了折叠后的大侧裁片的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装置,包括工作台和控制装置,还包括固设于工作台上的折叠面板、设置于折叠面板前侧的第一折叠机构、设置于折叠面板后侧的第三折叠机构以及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构和第三折叠机构之间的第二折叠机构;所述第一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板和带动第一折叠板相对于折叠面板作垂直上下运动和水平前后运动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二折叠机构包括第二折叠板和带动第二折叠板相对于折叠面板作水平左右运动的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三折叠机构包括第三折叠板和带动第三折叠板作水平前后运动的第三驱动部件;当第一折叠板压紧大侧裁片时,第二折叠板的下表面以及第三折叠板的下表面高于第一折叠板的上表面。

所述的折叠装置中,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气缸的伸出杆与第一折叠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一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伸出杆与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三驱动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垂直,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的折叠装置中,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包括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伸出杆与第二折叠板连接,所述第三气缸固定于折叠面板的底部,所述第三气缸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的折叠装置中,所述第三驱动部件包括第三固定板、第四气缸以及推板,所述推板固定于第三折叠板后侧的底部,所述第四气缸固定于折叠面板的底部,所述第四气缸的伸出杆与推板连接,所述第四气缸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固定于第四气缸的底部,所述第三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折叠装置中,还包括定型机构和回拉机构,所述定型机构位于折叠面板的前方,所述定型机构包括定型部件和第四驱动部件,所述第四驱动部件固定于工作台上,所述定型部件设置于第四驱动部件的顶部,第四驱动部件带动定型部件作垂直上下运动;所述回拉机构包括导轨和第五驱动部件,所述导轨固定于工作台上,位于第二驱动部件的下方,第二驱动部件可在导轨上前后滑动;所述第五驱动部件固定于工作台台面的底部,第五驱动部件带动折叠面板作水平前后运动,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开设有活动槽。

所述的折叠装置中,所述定型部件包括压板和发热板,所述第四驱动部件包括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固定于工作台上,第五气缸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五气缸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五气缸的伸出杆分别与压板的两端连接,第五气缸带动压板作垂直上下运动,所述发热板固定设置于压板的下方。

所述的折叠装置中,所述第五驱动部件包括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固定设置于工作台台面的底部,所述折叠面板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第六气缸的伸出杆与连接杆连接,所述第六气缸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的折叠装置中,所述第一折叠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板、第七气缸和第四固定板,所述定位板设置于第一折叠板的一端,所述第七气缸的伸出杆与定位板连接,第七气缸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第七气缸带动定位板作水平前后运动,所述第七气缸通过所述第四固定板与第二驱动部件固定连接。

所述的折叠装置中,还包括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吹风管、进气管以及吹风元件;所述吹风管设置于第三折叠板的顶部,所述吹风元件设置于工作台上,所述吹风元件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与吹风元件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与吹风管连接;所述吹风管上均匀地开设有若干吹风孔,所述吹风孔朝向第一折叠板。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通过第一折叠机构、第二折叠机构和第三折叠机构完成大侧裁片的折叠工作,折叠效率高,减少人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采用折叠装置进行折叠,便于把握折叠尺寸,折叠后的大侧裁片的稳定性高,从而提高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折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除去工作台后的折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除去工作台后的折叠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除去工作台后的折叠装置的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大侧裁片折叠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大侧裁片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吹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a部分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工作台、2-折叠面板、21-连接杆、31-第一折叠板、32-第一气缸、33-第二气缸、34-第一固定板、35-第二固定板、41-第二折叠板、42-第三气缸、51-第三折叠板、52-第四气缸、53-推板、61-压板、62-发热板、63-第五气缸、71-第六气缸、72-导轨、81-定位板、82-第七气缸、83-第四固定板、91-左侧突出部、92-上侧突出部、93-开缝、101-吹风管、102-进气管、103-吹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包括工作台1和控制装置,还包括固设于工作台1上的折叠面板2、设置于折叠面板2前侧的第一折叠机构、设置于折叠面板2后侧的第三折叠机构以及设置于第一折叠机构和第三折叠机构之间的第二折叠机构;所述第一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板31和带动第一折叠板31相对于折叠面板2作垂直上下运动和水平前后运动的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二折叠机构包括第二折叠板41和带动第二折叠板41相对于折叠面板2作水平左右运动的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三折叠机构包括第三折叠板51和带动第三折叠板51作水平前后运动的第三驱动部件;当第一折叠板31压紧大侧裁片时,第二折叠板41的下表面以及第三折叠板51的下表面高于第一折叠板31的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折叠板31向下运动并压紧大侧裁片时,所述第二折叠板41的下表面与第一折叠板31的上表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为1毫米,所述第三折叠板51的下表面与第一折叠板31的上表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为1毫米。

为了直观描述大侧裁片折叠前后的情况,请参阅图5和图6,图5为大侧裁片折叠前的结构,将大侧裁片放置于折叠面板2上时,大侧裁片的左侧突出部91靠近第二折叠机构,大侧裁片的上侧突出部92靠近第一折叠机构;左侧突出部91与上侧突出部92的连接处设置有开缝93,开缝93的右端与第一折叠板31的左端在同一直线上,开缝93下侧的大侧裁片位于第三折叠板51上;图6为大侧裁片折叠后的结构,可见大侧裁片顶部的左侧和顶侧均进行了折叠,即进行了两次折叠。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待折叠的大侧裁片放置于折叠面板2上,部分大侧裁片位于第三折叠板51上;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驱动部件工作,第一驱动部件带动第一折叠板31先向大侧裁片方向移动,再向下运动压紧大侧裁片;由于大侧裁片顶部开设有开缝93,开缝93的右端与第一折叠板31的左端位于同一直线上,即第一折叠板31未压紧大侧裁片的开缝端,因此,大侧裁片被压紧后,开缝端的布料会轻微向上翘起。

控制装置再控制第二驱动部件工作,第二驱动部件带动第二折叠板41向大侧裁片方向运动,第二折叠板41与开缝端的布料接触,带动布料往第一折叠板31方向折叠,开缝93上侧的布料完全翻转至第一折叠板31上方;控制装置再控制第一驱动部件工作,第一驱动部件先带动第一折叠板31远离折叠面板2,再带动第一折叠板31向上运动,然后带动第一折叠板31向折叠面板2方向运动,再向下运动压住大侧裁片,完成大侧裁片的第一次折叠。

控制装置再控制第二驱动部件工作,第二驱动部件带动第二折叠板41返回原位置;控制装置再控制第三驱动部件运动,第三驱动部件带动第三折叠板51以及第三折叠板51上的大侧裁片往第一折叠板31方向运动;由于位于第三折叠板51上的大侧裁片的质量较小,且第三折叠板51向第一折叠板31方向移动的速度较快,位于第三折叠板51上的大侧裁片会存在一个向第一折叠板31方向翻转的趋势;当第三折叠板51活动至第一折叠板31的后端时,由于第三折叠板51的下表面高于第一折叠板31的上表面,位于第三折叠板51上的大侧裁片会完全翻转并覆盖住第一折叠板31,第一折叠板31与大侧裁片的接触位置为大侧裁片第二次的折叠位置,实现大侧裁片的第二次折叠,最后第三驱动部件带动第三折叠板51返回原位置;第三折叠板51返回原位置后,可通过人手按压第一折叠板31的后端,加深第二次折叠位置的折痕,提高折叠效果,最后第一驱动部件带动第一折叠板31返回原位置,人工取下大侧裁片,完成大侧裁片的折叠工作。

本发明提供的折叠装置,可自动完成大侧裁片的两次折叠工作,即完成了大侧裁片缝纫前的准备工作,提高折叠效率,减少人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第一折叠机构、第二折叠机构和第三折叠机构的配合实现折叠,便于把握折叠尺寸,提高折叠后的大侧裁片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良品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叠机构可以包括一个或两个,当仅有一个第二折叠机构时,第二折叠机构设置于折叠面板2的左侧,折叠前,将大侧裁片的左侧突出部91靠近第二折叠机构;当第二折叠机构包括两个时,两个所述第二折叠机构分别设置于折叠面板2的左侧和右侧,便于进行大侧裁片的折叠工作;对于不同的服装,大侧裁片的折叠要求不同,设置两个第二折叠机构,可提高折叠装置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第一气缸32、第二气缸33、第一固定板34和第二固定板35,所述第一气缸32的伸出杆与第一折叠板31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34与第一气缸3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33的伸出杆与第一固定板34连接,所述第二气缸33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板35与第三驱动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32和第二气缸33垂直,所述第一气缸32与第二气缸33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第一气缸32带动第一折叠板31相对于折叠面板2作垂直上下运动,第二气缸33带动第一气缸32和第一折叠板31相对于折叠面板2作水平前后运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包括第三气缸42,所述第三气缸42的伸出杆与第二折叠板41连接,所述第三气缸42固定于折叠面板2的底部,所述第三气缸42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第三气缸42带动第二折叠板41相对于折叠面板2作水平左右运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3和图4,所述第三驱动部件包括第三固定板、第四气缸52以及推板53,所述推板53固定于第三折叠板51后侧的底部,所述第四气缸52固定于折叠面板2的底部,所述第四气缸52的伸出杆与推板53连接,所述第四气缸52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固定于第四气缸52的底部,所述第三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35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定型机构和回拉机构,所述定型机构位于折叠面板2的前方,所述定型机构包括定型部件和第四驱动部件,所述第四驱动部件固定于工作台1上,所述定型部件设置于第四驱动部件的顶部,第四驱动部件带动定型部件作垂直上下运动;所述回拉机构包括导轨72和第五驱动部件,所述导轨72固定于工作台1上,位于第二驱动部件的下方,第二驱动部件可在导轨72上前后滑动;所述第五驱动部件固定于工作台1台面的底部,第五驱动部件带动折叠面板2作水平前后运动,所述工作台1的上表面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为折叠面板2、第一折叠机构、第二折叠机构和第三折叠机构的水平前后运动提供活动空间,所述活动槽还为第一折叠机构的垂直上下运动提供活动空间。

增加定型机构,进一步提高折叠后的大侧裁片的稳定性,回拉机构与定型机构配合,实现大侧裁片的烫压定型;当第三折叠板51活动至第一折叠板31的位置后,第三折叠板51上的大侧裁片完全翻转覆盖第一折叠板31,控制装置先控制第一驱动部件带动第一折叠板31向远离折叠面板2的方向移动,再控制第五驱动部件工作,第五驱动部件带动折叠面板2向定型机构方向运动;当折叠面板2活动至定型机构的下方时,第四驱动部件带动定型部件向下运动,定型部件对大侧裁片进行按压定型;而后第三驱动部件带动第三折叠板51返回原位置,最后第四驱动部件带动定型部件返回原位置,人工取下大侧裁片,完成大侧裁片的定型工作。

进一步地,请参阅2至图4,所述定型部件包括压板61和发热板62,所述第四驱动部件包括第五气缸63,所述第五气缸63固定于工作台1上,第五气缸63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五气缸63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五气缸63的伸出杆分别与压板61的两端连接,第五气缸63带动压板61作垂直上下运动,所述发热板62固定设置于压板61的下方;通过发热板62对折叠后的大侧裁片进行烫压,便于折叠位置的定型,提高折叠后的大侧裁片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板61通过螺丝与发热板62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第五驱动部件包括第六气缸71,所述第六气缸71固定设置于工作台1台面的底部,所述折叠面板2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杆21,所述第六气缸71的伸出杆与连接杆21连接,所述第六气缸71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当第六气缸71工作时,第六气缸71带动折叠面板2、第一折叠机构、第二折叠机构和第三折叠机构向定型机构的下方运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第一折叠板3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板81、第七气缸82和第四固定板83,所述定位板81设置于第一折叠板31的一端,所述第七气缸82的伸出杆与定位板81连接,第七气缸82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第七气缸82带动定位板81作水平前后运动,所述第七气缸82通过所述第四固定板83与第二驱动部件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第三气缸42的底部设置有第五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83与第五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板83与第五固定板垂直。

设置定位机构,当放置大侧裁片于折叠面板2上时,便于实现大侧裁片的定位,提高折叠尺寸的精确度;当第二折叠板41需要向第一折叠板31方向移动时,第七气缸82带动定位板81远离折叠板,避免定位板81的存在影响大侧裁片的折叠工作;当两次折叠完成后,第七气缸82带动定位板81复位,为下一次的折叠工作作准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吹风管101、进气管102以及吹风元件;所述吹风管101设置于第三折叠板51的顶部,所述吹风元件设置于工作台1上,所述吹风元件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进气管102的进气端与吹风元件连接,所述进气管102的出气端与吹风管101连接;所述吹风管101上均匀地开设有若干吹风孔103,所述吹风孔103朝向第一折叠板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吹风元件为现有技术中可实现空气输出的吹风元件,如鼓风机。

设置吹风机构,便于实现大侧裁片的翻转动作;当第三驱动部件带动第三折叠板51往第一折叠板31方向移动,控制装置控制吹风元件启动,吹风元件输出的风沿着进气管102输入至吹风管101中,并由吹风管101上开设的吹风孔103吹出,吹风孔103输出的风的方向朝向第一折叠板31,加大大侧裁片向第一折叠板31方向翻转的趋势,可实现大侧裁片的有效翻转。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