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09234发布日期:2020-07-07 14:4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衣物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常见的直排式干衣机都是通过筒后方的风扇将空气吸入至加热炉中,加热炉中出来的热空气流入滚筒内,在桶内与湿负载发生热交换,带走水蒸气,水蒸气通过置于滚筒后壁上的出风口排出。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干衣机滚筒内的负载较多或满负载的情况下,大量的衣服缠绕和挤压,会使筒内间隙变小,衣物与空气不能完全接触,导致接近加热炉即筒口的衣物反复受热,吸收衣服上的水分子,待空气循环到处于筒后方的衣物位置时,空气温度已经降低,干燥效果也降低;而且市面上常见的直排式干衣机的进风口基本都在干衣机下方,滚筒转动的同时,衣服会堆在滚筒中间,当放入大件负载,比如床单时,干燥均匀度会很差,滚筒中心位置的衣服不容易干,衣物仍然含有水分;同时干衣机持续加热,会导致筒口的衣服过于干燥,对衣物造成损伤。

有鉴如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用于解决在衣物较多时干燥均匀度较差,前后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筒体;

加热模块,对进入所述筒体内的空气加热;

多个进风风道,每个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加热模块相连,出风端与所述筒体相连,且每个所述进风风道的出风端对应于所述筒体的不同位置;

多个风机,分设在所述进风风道内,与所述进风风道一一对应设置;

控制模块,在衣物烘干过程中,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多个风机交替运行,所述加热模块产生的热风经所述多个进风风道交替通入所述筒体内。

进一步可优选的,所述多个进风风道具有2n个,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将2n个进风风道分为n组,每组有两个进风风道,且这两个进风风道的出风端沿筒体相对立设置,控制模块控制每组进风风道交替向筒体内通入热风。

进一步可优选的,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筒体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的任一侧壁上开设进风口,所述加热模块设置于所述箱体与所述筒体之间并位于所述进风口处。

进一步可优选的,所述多个进风风道包括第一进风风道和第二进风风道,所述第一进风风道中设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二进风风道中设有第二风机;

所述筒体包括筒口和与所述筒口相对设置的筒底,所述第一进风风道的出风端位于所述筒口的边缘,所述第二进风风道的出风端位于所述筒底处。

进一步可优选的,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多个出风风道,所述多个出风风道的进风端位于所述筒体的不同位置。

进一步可优选的,所述出风风道包括第一出风风道和第二出风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风道的进风端位于所述筒口的边缘,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进风端位于所述筒底处。

进一步可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道内设有控制所述第一出风风道通断的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风道内设有控制所述第二风道通断的第二控制阀,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闭;

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所述第二控制阀打开时,所述第一进风风道、所述筒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之间形成第一进出风风路;所述第一控制阀打开,所述第二控制阀关闭时,所述第二进风风道、所述筒体和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形成第二进出风风路;

衣物烘干过程中,所述第一进出风风路和所述第二进出风风路交替进出风。

进一步可优选的,所述第一进风风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进风风道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相连通。

进一步可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出风端分别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的出风端,所述第二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出风端。

进一步可优选的,所述多个进风风道的出风端分别设置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的温度值和湿度值来确定所述加热模块产生的热风进入所述筒体内的路径。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在衣物烘干过程中,从筒体的不同位置将热风交替输送进入筒体内。

进一步可优选的,衣物烘干过程中,设定第一进风风道的出风端检测的温度值为t1,第二进风风道的出风端检测的温度值为t2,湿度值为ζ;

当热风首先经第一进风风道进入所述筒体内时,若t1-t2≤第一预设温度时,通过比较ζ与预设湿度的大小来确定是否改变热风进入所述筒体内的路径。

进一步可优选的,ζ>预设湿度时,控制热风经第二进风风道进入所述筒体内。

进一步可优选的,当热风经第二风道进入所述筒体内后,若t2-t1>第二预设温度,且维持第一预设时间,则停止加热。

进一步可优选的,当ζ≤预设湿度时,热风继续经第一进风风道进入所述筒体内,并维持第二预设时间后停止加热。

进一步可优选的,在衣物烘干过程中,当t1>第三预设温度,或者t2>第三预设温度,停止加热并通入冷风,直至t1<第四预设温度,且t2<第四预设温度,继续向筒内通入热风进行衣物烘干。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交替进出风方式,使热空气通过滚筒口后两个方向进风,实现交替加热,即使是满负载的情况下,也可以让前后负载达到一致的加热效果,以此来提高负载的干燥均匀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衣物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衣物处理设备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衣物处理设备的后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

其中:

1、筒体;11、筒口;12、筒底;13、门体;131、铰链;21、第一进风风道;211、第一进风风道的出风端;22、第二进风风道;212、第二进风风道的出风端;3、加热模块;41、第一风机;42、第二风机;51、第一出风风道;52、第二出风风道;511、第一控制阀;521、第二控制阀。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接触”、“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可选自干衣机,或带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本实施例中以干衣机为例对本实施例进行解释说明,但不能因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要求保护的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设备既包括洗干一体机,也包括干衣机,还包括其它具有烘干功能的设备。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好的解释说明,本实施例以干衣机为例进行详细阐述,但不能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干衣机包括用来烘干衣物的筒体1,对进入筒体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模块3,多个进风风道,每个进风风道的进风端与加热模块3相连,出风端与筒体1相连,且每个进风风道的出风端分设于筒体1的不同位置,每个进风风道中分别设置风机。本实施例的干衣机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在衣物烘干过程中对多个风机实施控制,使多个风机交替运行,加热模块3产生的热风就会经多个进风风道交替通入筒体1内。本实施例采用交替进风方式,使热空气通过筒体1不同方向进风,实现在不同方向上对衣物进行交替烘干,使筒体1内的衣物无论处于什么位置都能充分受热,即使筒体1处于满负载的情况下,也可以让负载达到一致的加热效果,从而提高负载的干燥均匀度。

进一步优选的,为了进一步保证多个送风风道向筒体1内交替送风时筒体1内衣物烘干的均匀性,优选洗衣机包括2n个送风风道,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将这2n个送风风道分为n组,每组为两个送风风道,且这两个送风风道的出风端沿筒体1相对立设置,控制模块控制每组进风风道交替向筒体1内通入热风。这样可以保证筒体1内所有位置的衣物都能得到烘干,从而更加保证衣物烘干的均匀性。

进一步优选的,干衣机包括箱体,筒体1设置在箱体内,在箱体的任一侧壁上开设进风口,加热模块3设置于箱体与筒体1之间并位于进风口处,加热模块3对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进行加热,当任一进风风道内的风机启动后,带动加热后的空气由该进风风道进入筒体1内对筒体1内的衣物进行烘干。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在进风口处设置管道,加热模块3位于该管道内,多个进风风道分别与该管道相连通。本实施例的加热模块3的加热方式包括但不限于pct加热、电阻加热、电弧加热、感应加热、电子束加热、介电加热、等离子体加热、红外加热等,优选pct加热。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个进风风道包括第一进风风道21和第二进风风道22,第一进风风道21中设有第一风机41,第二进风风道22中设有第二风机42;筒体1包括筒口11和与筒口11相对设置的筒底12,用户通过筒口11投放衣物,筒体1还包括用于开合筒口11的门体13,门体13通过铰链131设置在筒口11上。筒底12设有用来驱动筒体1转动的驱动电机,如图1-3所示,第二进风风道的出风端211位于筒口11的边缘,第二进风风道的出风端212位于筒底12处。在衣物烘干过程中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交替运行,使得第一进风风道21和第二进风风道22交替向筒体1内通入热风,使热空气通过筒口11和筒底12两个方向进风,实现交替加热,从而实现筒口11和筒底12的负载达到一致的烘干效果。本实施例的干衣机可以是滚筒式的干衣机,也可为波轮式的干衣机。当选自滚筒式干衣机时,通过前后交替通热风实现筒体1内前后衣物烘干的均匀性;当选自波轮式干衣机时,通过上下交替桶热风实现筒体1上下衣物烘干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的干衣机上设置至少一个出风风道,当设置一个出风风道时,无论哪个进风风道通热风,筒体1内产生的湿热空气均经同一个出风风道排出湿热空气。本实施例的干衣机优选设置多个出风风道,多个出风风道的进风端位于筒体1的不同位置,且多个出风风道与进风风道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所示,当干衣机上设置两个进风风道时,在干衣机上设置两个出风风道,即第一出风风道51和第二出风风道52,当第一进风风道21和第二进风风道的出风端212分别位于筒口11附近和筒底12处时,第一出风风道51的进风端位于筒口11的边缘,第二出风风道52的进风端位于筒底12处。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所示,第一出风道内设有控制第一出风风道51通断的第一控制阀511,第二进风风道22内设有控制第二进风风道22通断的第二控制阀521,控制模块控制第一控制阀511和第二控制阀521的开闭;当控制模块控制第一控制阀511关闭,第二控制阀521打开时,第一进风风道21、筒体1和第二出风风道52之间形成第一进出风风路;当控制模块控制第一控制阀511打开,第二控制阀521关闭时,第二进风风道22、筒体1和第一出风风道51形成第二进风风道22进出风风路;衣物烘干过程中,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第一风机41和第二风机42的开闭,以及第一控制阀511和第二控制阀521的通断从而实现第一进出风风路和第二进出风风路交替进出风。在衣物烘干过程中当从筒口11通入干燥热风时,湿热空气从筒底12排出,或者从筒底12通入干燥热风,湿热空气从筒口11排出。本实施例通过如此设置在衣物烘干过程中筒体1的空气实现对流,从而有效提高了烘干效率,实现更好的烘干效果。

具体的,当第一进出风风路导通时,即控制第二控制阀521将第二出风风道52的通路打开,第一控制阀511将第一出风风路的通路断开,第一进风风道21、筒体1和第二出风风道52之间畅通,此时控制加热模块3加热,控制第一进风风道21内的第一风机41启动,加热后的空气经第一进风风道21进入筒体1内,湿热筒体1内产生的湿热空气经第二出风风道52排出。

当第二进风风道22进出风风路导通时,即控制第一控制阀511将第一出风风道51的通路打开,第二控制阀521将第二出风风路的通路断开,第二进风风道22、筒体1和第一出风风道51之间畅通,此时控制加热模块3加热,控制第二进风风道22内的第二风机42启动,加热后的空气经第二进风风道22进入筒体1内,湿热筒体1内产生的湿热空气经第一出风风道51排出。

进一步优选的,第二进风风道的出风端211与第一出风风道51相连通,第二进风风道的出风端212与第二出风风道52相连通,从而可以减少对筒体1开口,同时优化管道布局,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和美观。

关于本实施例的干衣机的出风风道的设置形式,一种可实施方式为,出风风道中设有冷凝器,出风风道的出风端与位于箱体侧壁的进风口相连。筒体1内的湿热空气进入出风风道后经冷凝器冷凝形成干燥的冷空气,经出风风道的出风端由进风口吹过加热模块3,经加热模块3加热形成干燥热空气,然后由任一进风风道进入筒体1中,如此循环,实现空气循环利用。当干衣机设置两个出风风道时,两个出风风道中均设置冷凝器。

本实施例的干衣机的出风风道的另一种可实施方式为,如图1所示,出风风道的出风端之间与外界连通,从而使得干衣机整体结构简洁,降低制造成本,此时控制出风风道通断的控制阀设置在出风道的出风端。当干衣机设置两个出风风道时,第一出风风道51和第二出风风道52的出风端分别与外界相连通,第一控制阀511位于第一出风风道51的出风端,第二控制阀521位于第二出风风道52的出风端。

进一步可优选的,多个进风风道的出风端分别设置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的温度值和湿度值来确定加热模块3产生的热风进入筒体1内的路径,从而实现本实施例干衣机的智能控制。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上述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在衣物烘干过程中,从筒体的不同位置将热风交替输送进入筒体内,从而保证筒体内衣物烘干的均匀性。

进一步可优选的,如图4所示的流程图,衣物烘干过程中,设定第一进风风道的出风端检测的温度值为t1,第二进风风道的出风端检测的温度值为t2,湿度值为ζ;当热风经第一进风风道进入筒体内时,湿热空气经第一出风风道排出,若t1-t2≤第一预设温度时,通过比较ζ与预设湿度和第二进风风道预设湿度的大小来确定是否改变热风进入筒体内的路径。当ζ≥预设湿度值时,控制热风经第二进风风道进入筒体内,湿热空气经第二出风风道排出。当热风转换路径经第二风道进入所述筒体内后,若t2-t1>第二预设温度,且维持第一预设时间,则停止加热;若t1-t2≤第一预设温度时,且ζ<预设湿度时,热风经第一进风风道进入筒体内,维持第二进风风道进热风第二预设时间后停止加热。

本实施例的第一预设温度是进出风口交换点的温差,既可为温度点值也可为一温度范围,当进出口温差为第一预设温度时,筒内接近进风口位置的衣物温度较高,可判断衣物相对干燥,而远离进风口的位置的衣物温度相对较低,可判断衣物相对湿润,所以在此时需要切换热风路径。但当桶内为少负载、负载处于干燥或接近干燥状态,或空桶的情况,直接切换路径会对衣物和洗涤桶造成损伤,因此还需判断第二进风风道的出风端的湿度值与预设湿度值的大小来确定是否需要切换热风路径。本实施例的预设湿度是略大于烘干状态的湿度值,无论是空筒或少量负载,略大于干燥状态的湿度值可以防止衣服过干燥,此时在切换路径后继续加热运行一段时间即可保证衣物完全烘干。本实施例的预设湿度值既可为湿度点值也可为一湿度范围,当第二进风风道出风端的湿度值ζ>预设湿度时,筒内无论是多负载还是少负载均具较高的含水量,因此切换热风路径不会出现因衣物过干而对衣物造成损伤的情况。当第二进风风道出风端的湿度值ζ≤预设湿度时,说明桶内为少负载、负载处于干燥或接近干燥状态,或空桶的情况,此时不能切换热风路径,继续加热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如继续加热3min即可停止加热,防止桶内负载过干燥。

本实施例的第二预设温度是接近判干点的温差,且第一预设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第二预设温度既可为温度点值也可为一温度范围,当切换热风路径后,进出口温差为第二预设温度时,此时筒口和筒底的衣物处于接近烘干状态,此时再继续加热运行第一预设时间,例如继续通热风3min,即可保证衣物完全烘干。然后停止加热,向筒体内通冷风,降低衣物表面温度。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预设温度、第二预设温度及预设湿度值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是同样的数值,而是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筒的大小、ptc加热功率,进风风速等。例如,额定容量6kg,加热功率700w的干衣机,第一预设温度在12~15℃之间,第二预设温度在5~8℃之间,预设湿度为40%左右。

进一步可优选的,当t1>第三预设温度,或者t2>第三预设温度,停止加热,向筒体内通入冷风,直至t1<第四预设温度,且t2<第四预设温度,此为高温保护,避免筒体内温度过高对衣物造成损坏。其中第三预设温度为进行高温保护的临界温度,若继续烘干会对衣物和筒体造成损伤。优选第三预设温度为66℃,当t1≥66℃,或者t2≥66℃时,停止加热,向筒内通入冷风,通入冷风时可通过两个进风风道同时通入冷风,或任选其中一个进风风道通入冷风,或者仅选择出风端温度大于等于66℃的进风风道口通入冷风;第四预设温度为衣物处理设备进行烘干程序的安全温度阈值,优选第四预设温度为50℃,当t1≤50℃,且t2≤50℃时,筒内温度降低到安全温度,继续向筒体内通入热风进行后续的烘干操作。

进一步的可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干衣机在烘干衣物过程中最多进行一次热风路径的转换,这是因为,为了获得一个稳定的温湿度值,一般在切换热风路径3分钟后才开始进行检测,而多次切换热风路径会让整体加热时间变长,并且多次转换持续加热容易让衣服过干燥而对衣物造成损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