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结构织物及其织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53270发布日期:2020-07-29 03:0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结构织物及其织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结构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属于三维立体织物及其织造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损伤容限和抗分层能力,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防护等领域。随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其提出更高的承载-结构-功能一体化要求,同一部件为同时满足多种功能,就需要多种织物结构同时存在。而将两种及以上织物结构之间仅靠基体粘接,所成型的复合材料部件必然会出现整体性差、分层处易破坏等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可以满足多种功能同时整体性良好的织物结构。专利“一种新结构立体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公告号cn103061003b)、“新结构立体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公告号cn103061004b)、“一种新结构立体织物及编织方法”(公告号cn103088546b)分别介绍的是三维多向结构和浅交弯联结构、三向正交结构和浅交弯联结构、三维多向结构和三向正交结构组合成形的立体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但是这三个专利织物结构均是水平方向的累加,无法满足厚度方向的多层多功能的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织物无法满足厚度方向的多层次多功能要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结构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结构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复合结构织物包括经纱、纬纱、x向纱、y向纱和法向纱,经纱、纬纱相互交织,x向、y向沿织物宽度和长度方向伸直,法向纱将各结构单元连接成整体结构。

经纱、纬纱构成角联锁结构,x向纱、y向纱和法向纱构成正交结构,法向纱与其他纱线相互交织。

为了实现不同功能需求法向纱贯穿织物层数可调,法向纱可以贯穿于织物厚度,也可以分区域部分贯穿连接。

根据设计要求,角联锁结构单元和正交结构单元多层次有序叠加成整体结构。

上述复合结构织物可以满足承载-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需求。

本申请复合结构织物的织造方法,在现有角联锁和正交织造技术的基础上,增加单根法向纱开口和送纱控制系统,使单根法向纱按照设计要求调整其运动行程,形成不同连接层数的复合结构织物。

进一步复合结构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顺序相接的如下步骤:

(1)初始排纱:在三维织机经纱纱锭上排列m行n列的经纱;在y向纱纱锭上排列m’行n’列的y向纱;在y向纱左右两侧各排列一列法向纱总计n’-1列,各结构单元数量总合为n;

(2)开口运动:在开口装置驱动下,角联锁区域相邻经纱上下相对运动,形成梭口;正交区域法向纱相对运动,上层法向纱达到第a层梭口位置,下层法向纱达到第b层梭口位置,y向纱形成梭口;

(3)引纬运动:在经纱和y向纱形成的梭口中,由引纬装置逐层引入纬纱,引纬完成后,打纬装置向织口平移,打紧纬纱,形成复合结构;

(4)送纱运动:在法向纱送纱系统驱动下,法向纱分别送出不等量的纱线长度;

(5)二次开口运动:在开口装置驱动下,角联锁区域相邻经纱上下相对运动,再次形成梭口;正交区域法向纱相对运动,上层法向纱达到第c层梭口位置,下层法向纱达到第d层梭口位置,y向纱形成梭口;

(6)二次引纬运动:在经纱和y向纱形成的梭口中,按步骤(3)的方式分别在每层梭口中再次引入纬纱,引纬完成后,打纬装置向织口平移,打紧纬纱,形成复合结构;

(7)送纱运动:再次在法向纱送纱系统驱动下,法向纱分别送出不等量的纱线长度;

(8)重复所述工艺步骤(2)~(7)至织物目标长度,即得多层次复合结构织物。

上述步骤(2)和(5)中,正交区域法向纱相对运动,达到指定经纱层位置,可根据设计需求来设定。

本发明运用法向纱将各结构有序叠加成为整体织物结构,使得复合结构织物具有功能及力学性能分层设计的特点。本发明织造方法是在现有角联锁和正交织造技术的基础上,增加单根法向纱开口和送纱控制系统,使得单根法向纱贯穿位置可控,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角联锁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正交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法向纱连接正交厚度的复合结构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法向纱贯穿厚度的复合结构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法向纱可变连接厚度的复合结构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角联锁结构+正交+角联锁结构复合结构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经纱,2为纬纱,3为x向纱,4为y向纱,5为法向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下述各例中,复合结构织物,包括相互交织的经纱1、纬纱2、x向纱3、y向纱4、法向纱5,经纱1在织物内部上下运动,与纬纱2形成交织;x向纱3、y向纱4、法向纱5相互垂直,法向纱5将x向纱3和y向纱4捆绑固定,同时法向纱5将角联锁和正交结构连接成整体。

本发明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下面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研制宽度为400mm复合结构织物,经纱和y向纱为碳纤维3k×2合股,纬纱和x向纱为碳纤维3k×4合股,法向纱为碳纤维3k×单股,经纱层数为4层、y向纱3层,织物经密为80根/10cm,纬密为30根/10cm,织物结构为4层角联锁和3层正交组成,由法向纱贯穿织物厚度连接成整体。

织物工艺参数设计:

(1)经纱列数320列,y向纱列数320列,法向纱列数319列,角联锁结构和正交结构数量为2;

(2)经纱层数4层,y向纱层数3层,梭口层数8层。

具体实施步骤:

1)初始排纱:在经纱纱锭排布4行×320列经纱,在y向纱纱锭排布3行×320列y向纱,在y向纱左右两侧排布法向纱总计319列;

2)开口运动:在开口装置驱动下,角联锁区域相邻经纱上下相对运动,形成5层梭口;正交区域法向纱相对运动,上层法向纱达到第1层梭口位置,下层法向纱达到第8层梭口底层,形成4层梭口;

3)引纬运动:在8层梭口中,由引纬装置逐层引入纬纱,引纬完成后,打纬装置向织口平移,打紧纬纱,形成整体结构;

4)送纱运动:在法向纱送纱系统驱动下,法向纱送出等量的纱线长度;

5)重复所述工艺步骤2)~3)至织物目标长度,即得多层次复合结构三维机织物。

上述步骤2)中,正交区域法向纱相对运动,上层法向纱达到第1层梭口位置,下层法向纱达到第8层梭口底层。可根据设计需要,上层法向纱达到第5层梭口层,下层法向纱达到第8层梭口底层,形成仅连接角联锁和正交结构的整体织物。

实施例2

研制宽度为400mm复杂织物,经纱和y向纱为碳纤维3k×2合股,纬纱和x向纱为碳纤维3k×4合股,法向纱为碳纤维3k×单股,经纱层数为4层、y向纱3层,织物经密为80根/10cm,纬密为30根/10cm,织物结构为4层角联锁和3层正交组合,由法向纱部分贯穿厚度,部分区域连接3、5层的整体结构。

织物工艺参数设计:

(1)经纱列数320列,y向纱列数320列,法向纱列数319列,2.5d角联锁结构和正交结构数量为2;

(2)经纱层数4层,y向纱层数3层,梭口层数8层。

具体实施步骤:

1)初始排纱:在经纱纱锭排布4行×320列经纱,在y向纱纱锭排布3行×320列y向纱,在y向纱左右两侧排布法向纱总计319列;

2)开口运动:在开口装置驱动下,角联锁区域相邻经纱上下相对运动,形成5层梭口;正交区域法向纱相对运动,上层法向纱部分达到第1层梭口位置,部分达到第3层梭口位置,部分达到第5层梭口位置,下层法向纱达到第8层梭口底层,形成8层梭口;

3)引纬运动:在8层梭口中,由引纬装置逐层引入纬纱,引纬完成后,打纬装置向织口平移,打紧纬纱,形成整体结构;

4)送纱运动:在法向纱送纱系统驱动下,根据贯穿厚度不同,法向纱送出不等量的纱线长度;

5)二次开口运动:在开口装置驱动下,角联锁区域相邻经纱上下相对运动,再次形成5层梭口;正交区域法向纱相对运动,上层法向纱部分达到第1层梭口位置,部分达到第3层梭口位置,部分达到第5层梭口位置,下层法向纱达到第8层梭口底层,再次形成8层梭口;6)二次引纬运动:在8层梭口中,按步骤3)的方式分别在每层梭口中再次引入纬纱,引纬完成后,打纬装置向织口平移,打紧纬纱,形成整体结构;

7)送纱运动:再次在法向纱送纱系统驱动下,法向纱送出不等量的纱线长度;

8)重复所述工艺步骤2)~7)至织物目标长度,即得多层次复合结构织物。

上述步骤2)和5)中,正交区域法向纱相对运动,上层法向纱部分达到第1层梭口位置,部分达到第3层梭口位置,部分达到第5层梭口位置,下层法向纱达到第8层梭口底层。

实施例3

研制宽度为400mm复杂织物,经纱和y向纱为碳纤维3k×2合股,纬纱和x向纱为碳纤维3k×4合股,法向纱为碳纤维3k×单股,经纱层数为6层、y向纱3层,织物经密为80根/10cm,纬密为30根/10cm,织物结构为3层角联锁+3层正交组合+3层角联锁,由法向纱连接上下两部分角联锁结构,形成整体织物。

织物工艺参数设计:

(1)经纱列数320列,y向纱列数320列,法向纱列数319列,角联锁结构单元和正交结构数量为3;

(2)经纱层数6层,y向纱层数3层,梭口层数10层。

具体实施步骤:

1)初始排纱:在第1个角联锁区域经纱纱锭排布3行×320列经纱,在正交区域y向纱纱锭排布3层×320列y向纱,在第2个角联锁区域经纱纱锭排布3行×320列经纱,法向纱纱锭排布319列法向纱;

2)开口运动:在开口装置驱动下,角联锁区域相邻经纱上下相对运动,形成4层+4层梭口;正交区域法向纱相对运动,上层法向纱达到第4层梭口上层位置,下层法向纱达到第7层梭口下层,形成4层梭口;

3)引纬运动:在10层梭口中,由引纬装置逐层引入纬纱,引纬完成后,打纬装置向织口平移,打紧纬纱,形成整体结构;

4)送纱运动:在法向纱送纱系统驱动下,法向纱送出等量的纱线长度;

5)二次开口运动:在开口装置驱动下,角联锁区域相邻经纱上下相对运动,再次形成4层+4层梭口;正交区域法向纱相对运动,上层法向纱达到第4层梭口上层位置,下层法向纱达到第7层梭口下层,再次形成4层梭口;

6)二次引纬运动:在10层梭口中,按步骤3)的方式分别在每层梭口中再次引入纬纱,引纬完成后,打纬装置向织口平移,打紧纬纱,形成整体结构;

7)送纱运动:再次在法向纱送纱系统驱动下,法向纱送出等量的纱线长度;

8)重复所述工艺步骤2)~7)至织物目标长度,即得复合结构织物。

上述步骤2)和5)中,正交区域法向纱相对运动,上层法向纱达到第4层梭口上层位置,下层法向纱达到第7层梭口下层。可根据设计需要,上层法向纱达到第1层梭口层,下层法向纱达到第10层梭口底层,形成贯穿厚度整体织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