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口罩编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041113发布日期:2020-08-28 18:07阅读:1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织口罩编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针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织口罩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传染病发病率的日益增高,以及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口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必备物品,以至于人们不仅仅追求口罩的功能性,而越来越多地关注口罩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我们知道,梭织面料是把经纱和纬纱相互垂直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织物,具有布面平整、硬挺等特点,所以用梭织面料制成的口罩结构较为立体和硬挺,美观性较强,能更好地适应面部结构,比如在贴合面部的同时给鼻子和嘴巴留出足够的空间,但是缺点是伸缩性差,长时间佩戴的舒适度较差。而针织面料则是用织针将纱线或长丝构成线圈,再把线圈相互串套而成,其具有较佳的弹性和柔软度,所以用针织面料制成的口罩佩戴起来更为舒适,但是由于其松垮的特点,美观性较差,并且难以适应面部结构,要么整个口罩都松松垮垮的,要么鼻子和嘴巴都被捂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针织口罩编织方法,其能够织出立体、美观、舒适的针织口罩,满足人们更高的佩戴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针织口罩编织方法,包括:一体成型地依次织出第一耳带、口罩主体、第二耳带;在编织口罩主体中部时采用引返处理对口罩主体的上下两侧进行收省。

首先,本方法能够一体成型地织出整个口罩,避免了裁剪和缝合等操作带来的痕迹,提高了美观度和舒适度,并且本方法主要针对及适用于普通的自动编织机,而非特殊的一体成型编织机。其次,本方法通过在口罩主体的中部上下两侧进行收省,具体为收省掉形如三角形的一部分,使得口罩主体形成一个中部向前拱起的结构,以自然贴合鼻子,并给嘴巴留出活动的空间,同时不影响其他部分贴合面部,从而达到了立体、美观又舒适的效果。要说明的是,为了编织工艺的简化和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所述第一耳带和第二耳带在编织的时候,均为先织出分开的上下两根耳带,最后在通过简单的缝合操作连接成半环状的耳带。当然,也可以直接一体成型地织出半环状的耳带,但是会增加工艺的复杂度,影响整体的加工效率。

作为本发明优选,所述编织方法包括:在编织口罩主体左右两侧时采用引返处理对口罩主体的上下两侧进行收省。

作为本发明优选,所述口罩主体上侧边的中部采用空转组织,所述编织方法包括:在所述空转组织的至少一端进行留洞处理。

作为本发明优选,所述编织方法包括:于所述留洞处理处向所述空转组织内插入鼻梁条。

作为本发明优选,所述口罩主体于编织方向上的中部采用鼓包组织。

作为本发明优选,所述编织方法包括:织出一片里层,与所述口罩主体中部的上下两侧边套口缝合,在编织所述里层中部时采用引返处理对里层的上下两侧进行收省。

作为本发明优选,所述里层于纵向上的中部采用双层组织。

作为本发明优选,所述双层组织为空转组织,所述编织方法包括:于所述空转组织内插入固定条。

作为本发明优选,所述第一带耳和第二带耳采用三平组织。

作为本发明优选,所述口罩主体的左右两侧边采用罗纹组织。

本发明的优点是:

1、能够织出立体、美观、舒适的针织口罩,满足人们更高的佩戴需求。

2、通过组织的变化来适应鼻梁条的安装,加工更为高效,同时美观度更高。

3、鼓包组织的运用更加提升了口罩的立体感及与面部结构的适应性。

4、里层与口罩主体之间可置入防护层,以满足特殊时期的防护需求。

5、里层中部的双层组织及插入的固定条进一步提高了口罩向前拱起的硬挺度,给嘴巴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使得讲话、呼吸更加自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针织口罩编织方法实施例1的线圈走向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针织口罩编织方法实施例2的线圈走向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针织口罩编织方法实施例3的线圈走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针织口罩编织方法,包括:一体成型地依次织出第一耳带、口罩主体、第二耳带;在编织口罩主体中部时采用引返处理对口罩主体的上下两侧进行收省。

如图1所示,由于口罩结构的对称性,图中仅示出了一半的结构,并且附图仅为说明原理,未画出实际线圈行数;编织方向为从右往左,当然可以从未示出的那一端的耳带开始编织,即编织方向从左往右,图中带箭头的线条代表编织过程中线圈的走向。为了编织工艺的简化和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在织第一耳带和第二耳带时,均是先织出上下分开的两根耳带,最后在通过简单的缝合操作连接成半环状的耳带。当然,也可以直接一体成型地织出半环状的耳带,但是会增加工艺的复杂度,影响整体的加工效率,在此不做赘述。编织耳带时优选采用三平组织,三平组织为实心的双层结构,兼具结构强度和伸缩弹性,契合对耳带的性能需求。

一侧的耳带织完后,衔接编织口罩主体,口罩主体上下两侧边采用常规的收减针织出斜边,即为了使口罩主体形成中部较宽而左右两边较窄的结构,以更适应脸部结构。其中,口罩主体上侧边的两端依旧采用三平组织,即耳带在口罩主体上的延伸,而口罩主体上侧边的中部,即衔接两端三平组织的部分,则采用空转组织,如图中a处所示,并在空转组织与三平组织衔接的一端进行留洞处理,所述留洞处理也是在整体的编织过程中进行的,并非后期再加工,所述留洞处理意为在织物此处留洞,而空转组织为空心的双层结构,通过留洞处理留出了向空转组织内插入鼻梁条的入口,设计巧妙,省去了后期再加工带来的工作量,也避免了加工痕迹对美观度的影响。具体的,留洞处理包括在空转组织的里层上进行挑洞处理以直接在里层表面留洞,或者使里层部分与表层不相连接而在里层与表层连接处留洞。另外,空转组织两端的三平组织则为了限制空转组织的长度,即限制鼻梁条的活动空间,确保鼻梁条一直处于适当的位置,同时空转组织两端的三平组织也与耳带的组织相同,衔接更为流畅美观,并且能够确保口罩上侧边的收紧强度,满足口罩佩戴时密封性的要求。同理,口罩主体的下侧边也采用三平组织,与下方的耳带完美衔接,并确保了口罩下侧边的收紧强度。当然,同样为双层组织的空转组织也具有可靠的收紧强度。所以,整个口罩主体上侧边均可采用空转组织,但是这样会给鼻梁条过多的活动空间,不利于维持鼻梁条的准确位置,为此,我们需要在整个空转组织两侧的适当位置均进行挑洞处理,挑洞处理会使得空转组织的两层结构在该处连接,从而起到限制鼻梁条活动空间的目的。同理,整个口罩主体的下侧边,以及两侧的耳带均可采用空转组织。

另外,口罩主体的左右两侧采用了1*1罗纹组织,如图中b处所示,以使两侧的收缩弹性更佳,确保口罩佩戴时的密封性。

当编织到口罩主体中部时,采用图1中所示的引返处理,对口罩主体的上下两侧同时进行收省,最终在上下两侧均收省掉图中虚线框所示的三角形部分,使得成品的口罩主体中部具有一个自然向前拱起的结构,以自然贴合鼻子,并给嘴巴留出活动的空间,讲话、呼吸更加自如,同时不影响其他部分贴合面部,从而达到了立体、美观又舒适的效果。当然,由于口罩结构的对称性,所述引返处理需要进行左右对称的两次。

织完口罩主体后,衔接编织另一侧的耳带。整体编织完成后,再将两侧的上下分开的耳带缝合连接,即完成了整个针织口罩的编织。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口罩主体的立体感,可以在口罩主体贴合脸部的位置再进行一次引返处理,即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引返处理区域靠近口罩左右两侧的位置,也进引返行处理,同样的,该引返处理也需要进行对称的两次。如此处理后的口罩主体,其向前拱起的弧度更为自然流畅,立体效果和美观度更佳。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在编织口罩主体中间处时,即在两侧的引返处理部分之间织入的鼓包组织,如图中c处所示,鼓包组织为微微隆起的组织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口罩中间处的结构强度,或者说硬挺度,以进一步提高口罩向前拱起的立体感。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另外织出一片里层,并与口罩主体中部的上下两侧边套口缝合,使得整个口罩形成两端开口的双层结构,主要是为了能在特殊时期置入防护层,以满足更高的防护需求,同时防护层便于更换。目前,一次性防护口罩的生产过程中,次品率最高的工序为耳带的连接,如果仅生产一次性口罩主体,其生产成本会得到较大的降低,所以采用本方法织出的口罩来配合防护口罩主体的使用,整体的使用成本也会更低。

另外,为了避免里层捂住嘴巴,也可以采用对口罩主体编织时相同的引返处理,使得里层也具有向前拱起的结构,如此也更能使里层贴合口罩主体,确保了两者对防护层的夹紧效果,避免防护层的脱出。甚至,可以在里层的中部织入横向的双层组织,以提高该处的硬挺度,确保里层向前撑开,给嘴巴留出活动的空间。所述双层组织包括空转组织、四平空转组织等,其中四平空转组织为双层连接的结构,其自身就具有较佳的硬挺度,而空转组织则是空心的双层结构,我们可以在该处的空转组织中置入与鼻梁条相同的固定条,进一步确保里层能稳定向前撑开,给嘴巴留出活动的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该具体实施方式是基于本发明整体构思下的一种实现方式,而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