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256239发布日期:2020-09-18 13:4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布,尤其涉及一种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滤布是由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织造而成的过滤介质,主要用于固液分离、工业除尘以及烟气过滤等。

目前,工业滤布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某些应用领域,例如特殊过滤设备,例如压滤机中,其滤液采用挤压的方式进行过滤,从而使得特殊过滤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工业滤布受到的压力和拉力较大,因此需要工业滤布具备较高的抗拉强度,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弹性,以具备较高的抗拉伸性能和抗延展性能。

然而,在现有的工业滤布中,大多采用具有抗拉伸性能和抗延展性能的纤维构成的纱线织造构成单层结构或多层复合结构,然而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单层结构过滤效果较差,且局部区域极易因出现薄弱环节而导致无法长期使用,若采用多层结构,层与层之间因连接不紧密而易出现薄弱环节而影响了整体的抗拉伸性能和抗延展性能。

此外,通常情况下,为了提升工业滤布的抗拉伸性能和抗延展性能,通常经纬纱线密度较密,织物覆盖系数较大,但也导致滤孔较小而影响了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及其制备方法,结构简单,且可较好地避免局部区域出现薄弱环节而影响了抗拉伸性能和抗延展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包括:

用于形成滤布表层的表层纬纱;

用于形成滤布里层的里层纬纱;

用于形成滤布中间层的n组纬纱,其中,所述n为正整数;

经纱,按设定的织造规律分别与表层纬纱、中间层纬纱和里层纬纱相互交织形成所述滤布表层、所述滤布中间层和所述滤布里层;

所述经纱在所述滤布表层、所述滤布中间层以及所述滤布里层之间来回穿梭,并在所述滤布中间层与所述滤布表层的连接处以及所述滤布里层的连接处相互交叉互换,以及在所述滤布中间层的间隔处交叉互换,以将所述滤布表层和所述滤布里层之间的空间分割成多个用于插入过滤部件的管状通道;其中,各根经纱根据各自的起始位置按照表层、中间层、里层和中间层的顺序作为循环进行穿梭。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中至少有部分分别为用于抗延展的第一纱线和用于抗拉伸的第二纱线;其中,所述第一纱线的初始模量小于第二纱线的初始模量;第一纱线的断裂伸长率大于第二纱线的断裂伸长率;其中,所述第一纱线在3%的定伸长内的回弹率大于85%;所述第二纱线的初始模量大于6n/tex;所述第二纱线的断裂强度大于0.5n/tex。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纱线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pbt)、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纤维(ptt)、聚氨基甲酸酯纤维(pu)、聚酯纤维(pet)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所述第二纱线包括:碳纤维(cf)、聚酯纤维(pet)、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ppt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和聚酰胺纤维(pa)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还包括:聚苯硫醚纤维(pps)、聚四氟乙烯纤维(ptfe)、聚苯硫醚纤维(pps)和聚醚醚酮(peek)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滤布表层、滤布里层和滤布中间层的覆盖系数为1600~2700;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中至少有一个包括:由多个异形纤维构成的纤维纱;其中,所述异形纤维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丫形、五角形、三叶形、四叶形、五叶形、扇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使相邻的两个过滤部件相连的连接件;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套设在一过滤部件上的第一套环、套设在相邻的一过滤部件上的第二套环、用于连接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连接轴;其中,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均开设有用于套设过滤部件的通孔、环设于所述通孔内并用于紧密接触所述过滤部件的柔性部件;并且,所述通孔的大小从外侧至朝向套设所述过滤部件的内侧逐渐增大。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相连且可套设在过滤部件上的拉簧。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滤布中的滤孔的孔径在5um以下的占80%以上;所述滤布中的在测定压力125pa下,所述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的透气度为10~30mm/s。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管状通道的宽度介于1~10cm;并且,相邻的两层中的管状通道内设置的过滤部件的材质不同。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提供的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结构简单,且可较好地避免局部区域出现薄弱环节而影响了抗拉伸性能和抗延展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方式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的一个循环的剖面示意图;

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连接各过滤部件时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连接件相互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工业滤布1、滤布表层11、表层纬纱111、中间层纬纱121、里层纬纱131、滤布中间层14、滤布里层13、管状通道14、过滤部件15、第一套环16、磁环164、柔性部件165、通孔166、连接件17、连接轴171、卡槽172、头部173、转轴174、拉簧18、第二套环19、经纱21、经纱22、经纱23、容器3、容器本体31、筛网32、腔体311、密封槽312、内接螺纹313、外接螺纹314、凸环315、定位块316、弹性件317、抵持件318、定位环31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以用于污水处理或饮用水过滤处理的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为例阐述本发明的构思。

实施方式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例如一种工业滤布1,其主要是由经纱、用于形成滤布表层11的表层纬纱、用于形成滤布里层13的里层纬纱以及用于形成滤布中间层14的多组纬纱等构成。

经纱(参考图2中的经纱21、经纱22和经纱23)按设定的织造规律分别与表层纬纱、中间层纬纱和里层纬纱(参考图2中的表层纬纱111、中间层纬纱121和里层纬纱131)相互交织形成滤布表层11、滤布中间层14和滤布里层13。

其中,经纱在滤布表层11、滤布中间层14以及滤布里层13之间来回穿梭,并在滤布中间层14与滤布表层11的连接处以及滤布里层13的连接处相互交叉互换,以及在滤布中间层14的间隔处交叉互换,以将滤布表层11和滤布里层13之间的空间分割成多个用于插入过滤部件的管状通道14;其中,各根经纱根据各自的起始位置按照表层、中间层、里层和中间层的顺序作为循环进行穿梭。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本实施方式中的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1通过三层纬纱分别与对应的经纱构成独立的滤布表层11、滤布中间层14和滤布里层13,同时,通过各组经纱或部分经纱在滤布表层11、滤布中间层14和滤布里层13之间穿梭,使得滤布中间层14与滤布表层11和滤布里层13连为一体,并将滤布表层11和滤布里层13之间的空间分割成多个管状通道14,并通过经纱在连接处以及间隔处的相互交叉互换形成可插入过滤部件15且独立的管状通道14。并且由于构成各层的经纱可采用同一织机制造,因此其张力可保持一致,从而使得每根经纱的收缩率的差异较小,且分别为各层的一部分,进而使得表层、中间层和里层之间形成一整体,不易出现薄弱环节,由于在受到外力冲击或横向拉伸时,各层之间均受到拉力的作用时,受力均匀而不易因层与层之间的连接不紧密而出现薄弱环节,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工业滤布结构简单,且可较好地避免局部区域出现薄弱环节而影响了抗拉伸性能和抗延展性能,提高了抗拉伸性能和抗延展性能。在此,值得说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高性能仅指代相对现有技术中的工业滤布,具备较好的抗拉伸性能和抗延展性能,对此不再作赘述。

此外,该滤布通过在多个管状通道14,对滤液进行多次分割,可增加滤布的过滤效果,增强滤布的抗压性能。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经纱和纬纱中至少有部分分别为用于抗延展的第一纱线和用于抗拉伸的第二纱线;其中,第一纱线的初始模量小于第二纱线的初始模量;第一纱线的断裂伸长率大于第二纱线的断裂伸长率。其中,第一纱线在3%的定伸长内的回弹率大于85%;通过上述性能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的配合,使得工业滤布的抗拉伸性能主要取决于第二纱线,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滤布因部分纱线的断裂强度较低而导致抗拉伸性能较差的缺陷,使得滤布在受力时,主要取决于第二纱线的抗拉性能,同时借助第一纱线的高弹性回复率,使得滤布在受力冲击或拉伸时,具备较好的回弹性,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具有较好的抗延展性。

此外,作为优选的方式,本实例例中的第二纱线的初始模量大于6n/tex;第二纱线的断裂强度大于0.5n/tex,具备较高的抗拉伸性能。其中,当第一纱线的初始模量小于0.6n/tex,断裂伸长率大于18%时,具备较高的抗延展性能。

显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也可采用同一种类纱线,其抗拉伸性能和抗延展性能满足上述条件即可,在此,不再作赘述。

为了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第一纱线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pbt)、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纤维(ptt)、聚氨基甲酸酯纤维(pu)、聚酯纤维(pet)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构成;第二纱线可以由碳纤维(cf)、聚酯纤维(pet)、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ppt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和聚酰胺纤维(pa)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构成。因此,通过高弹性模量的第一纱线和高拉伸模量的第二纱线之间的相互配合,借助二纱线使得工业滤布具备较高的抗拉性能,同时借助第二纱线使得工业滤布同时具备较高的弹性,从而提升了抗延展性能。此外,通过第一纱线的高弹性,可使得滤布在长期受力的情况下,其滤孔不会产生较大的扩张,而具备良好的过滤性能,可长期重复使用。

详细地,本实施方式中的经纱可优选采用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等距间隔排列的方式进行设置;同时,纬纱也可采用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间隔排列的方式进行设置,以使得该工业滤布无论是在经向受力还是纬向受力均能具备较好的抗拉性能和抗延展性能。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还包括:聚苯硫醚纤维(pps)、聚四氟乙烯纤维(ptfe)、聚苯硫醚纤维(pps)和聚醚醚酮(peek)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通过在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中掺杂这些纤维加捻成纤维,使得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还具备较高的耐高温和耐腐蚀的作用,从而使得形成的滤布在具备较高的抗拉伸性能和抗延展性能的同时,还具备较好的耐高温和耐腐蚀性能。

另外,该滤布可通过在管状通道14内插入过滤部件15的方式,使得滤布自身具备过滤功能,例如插入吸附剂或离子交换剂等材料,因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中,管状通道14的截面不限于圆形,也可以为椭圆形、扁平形等其他的管状形状。

另外,由于各根经纱均是按照同一循环进行穿梭的,因此无论采用何种组织结构,均可保证各独立的管状通道14均匀分布,且大小一致,便于过滤部件15的填充和设置。

作为优选的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管状通道14的宽度介于1~10cm。以满足不同的过滤部件15的装配需求。并且,本实施例中的中间层为优选为单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滤布表层11、滤布里层13和滤布中间层14的覆盖系数为1600~2700,并且,经纱和纬纱中至少有一个包括:由多个异形纤维构成的纤维纱;其中,异形纤维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丫形、五角形、三叶形、四叶形、五叶形、扇形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

通过经纱中异形纤维与异形纤维或非异形纤维之间的相互配合支撑,可在保证滤布强度的情况下,使得具有异形纤维的经纱或纬纱能够产生较多的孔隙,并且使得经纱和纬纱进行相互交织后,即使经纱和纬纱之间的排列较为紧密,但与传统的滤布相比,在同等的经纬纱密度下,其孔隙数量较多,且大多呈不规则性的分布,通常小于1μm~20μm,因此,其可以在过滤颗粒的同时,借助孔隙的数量优势,提升了滤布的透气度,即提升过滤效果,不易产生堵塞。

通过该滤布的孔径设置以及上述结构参数,使得滤布在初期过滤时,滤液中5um以上颗粒不能有效地通过滤布,可以起到初步过滤的作用。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滤布采用多层结构,单层滤布中孔径在5um以下的占80%以上的过滤效果,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单层滤布的孔径在5um以下的占90%以上的过滤效果性能相同,因此可在简化工艺结构,保证过滤效果的同时,增大单位时间内的透水率。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工业滤布1的透气度优选为10~30mm/s,以在不影响过滤效果的同时,保证过滤效率。

另外,作为优选的方式,在一个组织循环内,本实施例中的表层和里层的经纬纱线密度相同,而中间层经纬纱线密度为表层和里层的经纬纱线密度的1~1/4倍。并且,在一个组织循环内,中间层中各经纱的长度相同。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经纱和纬纱不限于使用上次参数的纱线,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具备高抗延展性能和/或高抗拉伸性能的纱线即可,在此不再作赘述。

此外,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1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各根经纱根据各自的起始位置按照表层、中间层、里层和中间层的顺序作为循环进行穿梭,分别与表层纬纱、中间层纬纱和里层纬纱相互交织形成滤布表层、滤布中间层和滤布里层;其中,经纱在滤布表层、滤布中间层以及滤布里层之间来回穿梭,并在滤布中间层与滤布表层的连接处以及滤布里层的连接处相互交叉互换,以及在滤布中间层的间隔处交叉互换,以将滤布表层和滤布里层之间的空间分割成多个用于插入过滤部件的管状通道。

并且,在步骤1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01:采用具有抗延展和/或抗拉伸性能的纱线作为经纱;

步骤02:采用具有抗延展和/或抗拉伸性能的纱线作为纬纱,其中,经纱和纬纱中至少包括一具备抗延展性能的纱线和一抗拉伸性能的纱线或一同时具备抗延展性能和抗拉伸性能的纱线。

步骤03:将具备抗延展的纱线和具备抗拉伸性能的纱线在经向和纬向等距间隔排列设置。其中,该等距间隔设置可以为1:1的间隔设置方式,也可以为1:2或其他倍数的间隔设置方式。

另外,作为优选的方式,为了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在保证工业滤布的抗延展性能和具备抗拉伸性能发同时,平衡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合理控制工业滤布的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的工业滤布的经纱和纬纱的线密度优选为60~1000dex;所述经纱和纬纱的滤布的捻度为200~800t/m;所述滤孔的平均孔径优选在1~20um。工业滤布的经向密度优选为60~200根/英寸;经向密度优选为60~200根/英寸。

实施方式二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该实施方式是对上述实施方式一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中间层为双层或多层的间隔构造,以搭配不同类型的过滤部件15,满足不同滤液的过滤要求。其中,各根经纱可在中间层按上述循环规律在管状通道14的间隔处多次交叉互换,以形成双层和多层的间隔构造。

另外,当中间层为双层以上的间隔构造;其中,相邻的两层中的管状通道内设置的过滤部件的材质不同,因此,通过该工业滤布对液体过滤时,借助不同层的管状通道内的过滤部件15,对滤液中不同的物质进行过滤,使得滤液可有效且充分的过滤。此外,通过不同材质的过滤部件15对滤液中的不同物质进行吸附或交换,以便于对滤液中不同的物质进行交换和回收。例如:钠型树脂,在过滤时钠型树脂放出na+与滤液中的ca2+、mg2+等阳离子交换吸附,以对ca、mg等金属进行吸附和回收,降低滤液中水的硬度,例如饮用水的软化处理或石膏水的软化处理。

如图4所示,该工业滤布仅以三层结构为例作说明,第一层采用的是活性炭过滤材质的过滤部件,第二层采用的是阳离子树脂构成的过滤部件,第三层采用的阴离子树脂构成的过滤部件,以实现不同功能的过滤。

详细地,作为优选的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工业滤布的各管状通道有部分被涂覆有放水涂层以形成隔水区,并形成可使滤液依次流经各管状通道的流体通道。从而可延长相同体积的滤液在工业滤布中的过滤长度和过滤时间,以提高净化效果。

此外,当相邻的两层中的管状通道内设置的过滤部件的材质不同时,可使得不同材质的过滤部件均依次位于该流体通道内,从而使得滤液按照流体通道的流向经过各过滤部件,以使得滤液能与不同的过滤部件进行接触,实现多功能的过滤,例如不同离子的过滤,满足不同净化工艺的需求。

下面结合图4作简要的说明,当上述工业滤布的坯布在织造完成后,将坯布滤布放置于与过滤部件15形状相类似的模具上,通过模具将放水涂层涂覆于隔水区所在的区域并干燥冷却,其中。隔水区如图4的a1区域以及图3中a1区域和b1区域所示,而中间层中的过滤区如图4所示的a2区域以及图4中a2区域和b2区域所示。当滤液从滤布的表层渗透进入中间层后,在管状通道14a中流经过滤部件15a后,通过从渗透区a2进入管状通道14b后,流经过滤部件15b后,在通过渗透区b2进入管状通道14c后,流过过滤部件15c后,从滤布的里层渗透至外部。

实施方式三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该实施方式是对上述实施方式一或二中一优选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单轴多臂织机进行织造,其中,经纬纱密度按照下表1中参数织造得到坯布,再将坯布进行精炼、热定型、干燥,然后进行后整理加工处理,例如在压力1.5mpa下进行轧光处理得到滤布成品。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精炼温度优选为90℃。热定型的温度优选为130℃~180℃。工业滤布的滤孔的平均孔径介于1~20um之间;经纬密度优选为90~150根/英寸,经纱和纬纱的线密度优选为60~200dtex。

然后对生产出的滤布成品随机在不同的位置三处取5块规格为5cm*5cm的样品,并放入过滤设备中进行测试,观察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1的滤液情况,并进行统计计算各项参数,如下表1。其中,a表示滤液清澈、无污染,b表示滤液清澈、轻微污染,c表示滤液浑浊、明显污染,d表示滤液浑浊、污染严重。其中,a表示滤液中固体含量为0~0.5%(不包含0.5%);b表示滤液中固体含量为0.5~2.0%(不包含2.0%);c表示滤液中固体含量0~10.0%(不包含10.0%);d表示滤液中固体含量大于等于10.0%。其中,滤液中的固体含量可通过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1过滤后,进行称重并烘干得到固体含量后进行计算。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如下计算公式通过得到滤布的覆盖系数:

其中:nw:织物的经向密度(根/英寸);dw:织物中经向长丝的细度(dtex);nf:织物的纬向密度(根/英寸);df:织物中纬向长丝的细度(dtex)。

此外,滤布成品在过滤前,根据jisl1096-2010标准进行测试;

另外,滤布成品在过滤后,在织物强力测定仪上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并取平均值进行计算,其中,测试温度20℃,相对湿度65%。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面结合一些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在单织轴多臂织机上,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经纱,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一;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五叶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二,其中,纬纱一和纬纱二的配比为3:1。按照下表1中的经纬纱线密度(表层和里层采用90*72根/英寸;中间层采用45*36根/英寸),采用12片综框进行织造得到坯布,再将坯布进行精炼、热定型、干燥,然后进行后整理加工处理,例如在压力1.5mpa下进行轧光处理得到滤布成品。其中,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均为平纹组织,三层之间采用互相交换的连接方式。

通过下表1可知:实施例1提供的滤布的表层和里层的孔径5um以下的比例占80%以上;覆盖系数为1620;透气度为13.7mm/s;过滤效果等级为c;经向断裂强力约为3197n;纬向断裂强力约为2661n。

实施例2

在单织轴多臂织机上,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经纱,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一;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五叶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二,其中,纬纱一和纬纱二的配比为3:1。按照下表1中的经纬纱线密度(表层和里层采用106*100根/英寸;中间层采用53*50根/英寸),采用12片综框进行织造得到坯布,再将坯布进行精炼、热定型、干燥,然后进行后整理加工处理,例如在压力1.5mpa下进行轧光处理得到滤布成品。其中,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均为平纹组织,三层之间采用互相交换的连接方式。

通过下表1可知:实施例2提供的滤布的表层和里层的孔径5um以下的比例占82%以上;覆盖系数为2060;透气度为12.3mm/s;过滤效果等级为c;经向断裂强力约为3766n;纬向断裂强力约为3005n。

实施例3

在单织轴多臂织机上,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经纱,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一;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五叶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二,其中,纬纱一和纬纱二的配比为3:1。按照下表1中的经纬纱线密度(表层和里层采用120*120根/英寸;中间层采用60*60根/英寸),采用12片综框进行织造得到坯布,再将坯布进行精炼、热定型、干燥,然后进行后整理加工处理,例如在压力1.5mpa下进行轧光处理得到滤布成品。其中,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均为平纹组织,三层之间采用互相交换的连接方式。

通过下表1可知:实施例3提供的滤布的表层和里层的孔径5um以下的比例占83%以上;覆盖系数为2400;透气度为11.5mm/s;过滤效果等级为c;经向断裂强力约为4261n;纬向断裂强力约为3415n。

实施例4

在单织轴多臂织机上,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经纱,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一;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五叶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二,其中,纬纱一和纬纱二的配比为2:1。按照下表1中的经纬纱线密度(表层和里层采用120*120根/英寸;中间层采用60*60根/英寸),采用12片综框进行织造得到坯布,再将坯布进行精炼、热定型、干燥,然后进行后整理加工处理,例如在压力1.5mpa下进行轧光处理得到滤布成品。其中,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均为平纹组织,三层之间采用互相交换的连接方式。

通过下表1可知:实施例4提供的滤布的表层和里层的孔径5um以下的比例占85%以上;覆盖系数为2400;透气度为13.2mm/s;过滤效果等级为b;经向断裂强力约为4257n;纬向断裂强力约为3471n。

实施例5

在单织轴多臂织机上,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经纱,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一;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五叶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二,其中,纬纱一和纬纱二的配比为1:1。按照下表1中的经纬纱线密度(表层和里层采用120*120根/英寸;中间层采用60*60根/英寸),采用12片综框进行织造得到坯布,再将坯布进行精炼、热定型、干燥,然后进行后整理加工处理,例如在压力1.5mpa下进行轧光处理得到滤布成品。其中,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均为平纹组织,三层之间采用互相交换的连接方式。

通过下表1可知:实施例5提供的滤布的表层和里层的孔径5um以下的比例占90%以上;覆盖系数为2400;透气度为13.9mm/s;过滤效果等级为a;经向断裂强力约为4263n;纬向断裂强力约为3556n。

实施例6

在单织轴多臂织机上,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经纱,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一;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五叶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二,其中,纬纱一和纬纱二的配比为1:2。按照下表1中的经纬纱线密度(表层和里层采用120*120根/英寸;中间层采用60*60根/英寸),采用12片综框进行织造得到坯布,再将坯布进行精炼、热定型、干燥,然后进行后整理加工处理,例如在压力1.5mpa下进行轧光处理得到滤布成品。其中,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均为平纹组织,三层之间采用互相交换的连接方式。

通过下表1可知:实施例6提供的滤布的表层和里层的孔径5um以下的比例占93%以上;覆盖系数为2400;透气度为15.6mm/s;过滤效果等级为a;经向断裂强力约为4265n;纬向断裂强力约为3611n。

实施例7

在单织轴多臂织机上,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经纱,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一;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五叶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二,其中,纬纱一和纬纱二的配比为1:2。按照下表1中的经纬纱线密度(表层和里层采用149*118根/英寸;中间层采用74*59根/英寸),采用12片综框进行织造得到坯布,再将坯布进行精炼、热定型、干燥,然后进行后整理加工处理,例如在压力1.5mpa下进行轧光处理得到滤布成品。其中,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均为平纹组织,三层之间采用互相交换的连接方式。

通过下表1可知:实施例7提供的滤布的表层和里层的孔径5um以下的比例占91%以上;覆盖系数为2670;透气度为11.3mm/s;过滤效果等级为a;经向断裂强力约为5823n;纬向断裂强力约为3951n。

实施例8

在单织轴多臂织机上,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经纱,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pbt/pet的弹性纤维纱作为纬纱一;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五叶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二,其中,纬纱一和纬纱二的配比为1:2。按照下表1中的经纬纱线密度(表层和里层采用149*118根/英寸;中间层采用74*59根/英寸),采用12片综框进行织造得到坯布,再将坯布进行精炼、热定型、干燥,然后进行后整理加工处理,例如在压力1.5mpa下进行轧光处理得到滤布成品。其中,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均为平纹组织,三层之间采用互相交换的连接方式。

通过下表1可知:实施例8提供的滤布的表层和里层的孔径5um以下的比例占93%以上;覆盖系数为2670;透气度为12.6mm/s;过滤效果等级为a;经向断裂强力约为5813n;纬向断裂强力约为3012n。

实施例9

在单织轴多臂织机上,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pbt/pet弹性纤维纱作为经纱,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pbt/pet的弹性纤维纱作为纬纱一;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五叶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其中,纬纱一和纬纱二的配比为1:2。按照下表1中的经纬纱线密度(表层和里层采用149*118根/英寸;中间层采用74*59根/英寸),采用12片综框进行织造得到坯布,再将坯布进行精炼、热定型、干燥,然后进行后整理加工处理,例如在压力1.5mpa下进行轧光处理得到滤布成品。其中,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均为平纹组织,三层之间采用互相交换的连接方式。

通过下表1可知:实施例9提供的滤布的表层和里层的孔径5um以下的比例占96%以上;覆盖系数为2670;透气度为15.3mm/s;过滤效果等级为a;经向断裂强力约为4833n;纬向断裂强力约为3002n。

实施例10

在单织轴多臂织机上,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五叶形且规格为110dtex-ppta(poly-p-phenyleneterephthamid,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的纱线作为经纱;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pbt/pet的弹性纤维纱作为纬纱一;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五叶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二。其中,纬纱一和纬纱二的配比为1:2。

按照下表1中的经纬纱线密度(表层和里层采用149*118根/英寸;中间层采用74*59根/英寸),采用12片综框进行织造得到坯布,再将坯布进行精炼、热定型、干燥,然后进行后整理加工处理,例如在压力1.5mpa下进行轧光处理得到滤布成品。其中,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均为平纹组织,三层之间采用互相交换的连接方式。

通过下表1可知:实施例10提供的滤布的表层和里层的孔径5um以下的比例占92%以上;覆盖系数为2670;透气度为15.1mm/s;过滤效果等级为a;经向断裂强力约为16921n;纬向断裂强力约为3826n。

实施例11

在单织轴多臂织机上,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五叶形且规格为110dtex-ppta(poly-p-phenyleneterephthamid,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的纱线作为经纱;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pbt/pet的弹性纤维纱作为纬纱一;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五叶形且规格为110dtex-ppta(poly-p-phenyleneterephthamid,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的纱线作为纬纱二。其中,纬纱一和纬纱二的配比为1:2。按照下表1中的经纬纱线密度(表层和里层采用149*118根/英寸;中间层采用74*59根/英寸),采用12片综框进行织造得到坯布,再将坯布进行精炼、热定型、干燥,然后进行后整理加工处理,例如在压力1.5mpa下进行轧光处理得到滤布成品。其中,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均为平纹组织,三层之间采用互相交换的连接方式。

通过下表1可知:实施例11提供的滤布的表层和里层的孔径5um以下的比例占95%以上;覆盖系数为2670;透气度为14.9mm/s;过滤效果等级为a;经向断裂强力约为17725n;纬向断裂强力约为7023n。其中,本实施例优选采用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ppta),且其规格可优选kevlar29纤维,其断裂伸长率为3.6%,断裂强度为2.03n/tex,比模量为49n/tex,以使得形成的纱线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能和抗延展性。

实施例12

在单织轴多臂织机上,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经纱;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按照下表1中的经纬纱线密度(表层和里层采用90*72根/英寸;中间层采用45*36根/英寸),采用12片综框进行织造得到坯布,再将坯布进行精炼、热定型、干燥,然后进行后整理加工处理,例如在压力1.5mpa下进行轧光处理得到滤布成品。其中,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均为平纹组织,三层之间采用互相交换的连接方式。

通过下表1可知:实施例12提供的滤布的表层和里层的孔径5um以下的比例占78%以上;覆盖系数为1620;透气度为10.5mm/s;过滤效果等级为c;经向断裂强力约为2925n;纬向断裂强力约为1941n。

实施例13

在单织轴多臂织机上,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经纱;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按照下表1中的经纬纱线密度(表层和里层采用149*118根/英寸;中间层采用74*59根/英寸),采用12片综框进行织造得到坯布,再将坯布进行精炼、热定型、干燥,然后进行后整理加工处理,例如在压力1.5mpa下进行轧光处理得到滤布成品。其中,表层、中间层和里层均为平纹组织,三层之间采用互相交换的连接方式。

通过下表1可知:实施例13提供的滤布的表层和里层的孔径5um以下的比例占90%以上;覆盖系数为2670;透气度为5.3mm/s;过滤效果等级为a;经向断裂强力约为5275n;纬向断裂强力约为3827n。

对比例14

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经纱;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按照下表1中的经纬纱线密度(采用90*72根/英寸),采用12片综框进行织造得到独立的单层坯布,再将坯布进行精炼、热定型、干燥,然后进行后整理加工处理,例如在压力1.5mpa下进行轧光处理得到滤布成品,并通过缝合的方式形成多层结构的滤布。其中,滤布的各层组织为平纹组织。

通过下表1可知:实施例14提供的滤布的孔径5um以下的比例占75%以上;覆盖系数为1620;透气度为7.1mm/s;过滤效果等级为d;经向断裂强力约为2636n;纬向断裂强力约为1916n。

对比例15

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经纱;采用单束纤维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规格为100dtex-pet的纱线作为纬纱。按照下表1中的经纬纱线密度(采用90*72根/英寸),采用12片综框进行织造得到的单层坯布,再将坯布进行精炼、热定型、干燥,然后进行后整理加工处理,例如在压力1.5mpa下进行轧光处理得到滤布成品。其中,单层滤布的组织为平纹组织。

通过下表1可知:实施例14提供的滤布的孔径5um以下的比例占75%以上;覆盖系数为1620;透气度为12.3mm/s;过滤效果等级为d;经向断裂强力约为1267n;纬向断裂强力约为1018n。

综上可知:通过实施例1至实施例3可知:当经纱和纬纱的采用的材质和配比相同时,随着经纬纱线密度的增大,其断裂强力不断增大。并且,根据实施例1与对比例13可知;当纱线采用截面为异形截面时,其断裂强力有显著的提升。根据实施例1和对比例15可知:本申请中的滤布的断裂强力可不受中间层的经纬纱线密度的影响而出现弱环而导致断裂强力逐渐降低。

通过实施例4至实施例6可知:随着纬纱中异形截面纤维构成的纱线的配比的增大,其断裂强力有小幅提升。

通过实施例7至实施例9可知:当经纬纱线密度和织物覆盖系数相同时,随着弹性纤维构成的纱线占据的配比的增大,断裂强度略微有下降。

通过实施例9至实施例10可知:当经纱部分采用超高断裂强度的纱线,例如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ppta)纤维构成的具有抗拉伸性能是纱线进行织造时,可显著提升经向的断裂强力,使得滤布在经向上具有较高的抗拉性能。而滤布的纬纱采用抗拉伸的pet纤维构成的第一纱线和抗延展性的pbt/pet弹性纤维构成的的第二纱线的配合,也具备较好的抗拉性能和抗延伸性能,但是相比采用超高断裂强度的经纱,其纬向断裂强力与经向断裂强力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差距。

通过实施例10和实施例11对比可知:采用高弹性的纱线,例如抗延展性的pbt/pet弹性纤维构成的纱线作为第一纱线,与采用超高断裂强度的纱线,例如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ppta)构成的具有抗拉伸性能的纱线作为第二纱线进行配合,使得滤布在纬向上仍具有较高的断裂强力,即具备较好的抗拉性能,同时由于第一纱线的断裂伸长率大于第二纱线的断裂伸长率,因此,滤布在纬向上的断裂强力主要取决于第二纱线,因此通过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的配合,可大大提升滤布的抗拉性能,同时还具备较高的抗延展性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ppta)还可以采用碳纤维(cf)或聚酯纤维(pet)、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ppt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和聚酰胺纤维(pa)等代替。并且,pbt/pet弹性纤维也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pbt)、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纤维(ptt)、聚氨基甲酸酯纤维(pu)、聚酯纤维(pet)等代替,例如:采用的聚酰胺纤维(pa),其断裂伸长率为25~55%,断裂强度为0.38~0.62,初始模量为0.17~2.65,以使得形成的纱线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能和抗延展性能。在此不再作赘述。

另外,通过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与对比例11可知:当滤布的组织结构参数相同时,随着覆盖系数的增大,透气度有所下降,但是孔径在5um以下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过滤效果也逐渐变高。并且,当采用异形纤维构成的纱线进行织造的滤布,相对未采用异形纤维构成的纱线织造的滤布,在同一覆盖系数下,其透气度较高,且孔径在5um以下比例更大,大于百分之八十,且过滤效果更佳。

通过实施例12和对比例14可知,采用多层结构的滤布,在同一覆盖系数下,其孔径在5um以下比例更大,过滤效果更佳。

通过实施例4至实施例6可知,在同一覆盖系数下,随着异形纤维构成的纱线所占的比例的增大,孔径在5um以下比例变大,且透气度增大,同时过滤效果并没有下降,反而从b级上升至a级。

通过实施例7至实施例8可知,在同一覆盖系数下,当采用异形纤维构成的纱线和弹性纤维构成的纱线进行织造的滤布,相对单独采用异形纤维构成的纱线织造的滤布,其透气度更好,孔径在5um以下所占的比例更高,有利于在保证过滤效果的同时,提升过滤效率。

并且,通过实施例8至实施例9可知,随着弹性纤维构成的纱线所占比例的增大,其透气度更好,孔径在5um以下所占的比例更高,有利于在保证过滤效果的同时,提升过滤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从实施例1至对比例15可知,多层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对单层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使用周期长,而采用弹性纤维构成的纱线和异形纤维构成的纱线织造的纱线相对使用周期更长,因此可知,通过弹性纤维构成的纱线和异形纤维构成的纱线之间的相互配合,即在弹性纤维构成的纱线的弹性作用下,使得滤布长期保持有效的微微张紧状态,可使得滤布在长期使用时,以避免有部分区域的滤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待过滤液体的冲击而导致部分区域的滤孔变大以致于滤布破损而无法有效过滤,不得不及时更换。

由上以及下表1可知:当本实施例中的工业滤布的表层和里层的经纬纱密度大于90*72,且覆盖系数大于1600,中间层的经纬纱密度大于45*46,且覆盖系数大于800时,其经向断裂强力大于3000,纬向断裂强力大于2600,具备较高的抗拉伸性能和抗延展性能以及过滤性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1至12以及对比例13至15中采用的pet纤维优选为高强低伸型,其断裂伸长率为18~28%,断裂强度为0.53~0.62n/tex,初始模量为6.17~7.94n/tex,以使得形成的纱线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能和抗延展性能。

表1

实施方式四

如图5至图9所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本实施方式是对上述任意一实施方式提及的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1的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还包括:用于使相邻的两个过滤部件15相连的连接件17;其中,连接件17包括:套设在一过滤部件15上的第一套环16、套设在相邻的一过滤部件15上的第二套环19、用于连接第一套环16和第二套环19的连接轴171;其中,第一套环16和第二套环19均开设有用于套设过滤部件15的通孔166、环设于通孔166内并用于紧密接触过滤部件15的柔性部件165;并且,通孔166的大小从外侧至朝向套设过滤部件15的内侧逐渐增大。通过该结构使得用户可将第一套环16和第二套环19紧密套设在过滤部件15上的同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第一套环16和第二套环19在过滤部件15上的位置。并且,通过连接件17使得相邻的两个过滤部件15连接在一起,不仅可使得各过滤部件15联结为一体,还可使得过滤部件15与工业滤布形成一整体,因而当工业滤布受到经纱方向施加的拉力时,或滤液的冲击时,可提升工业滤布在受力时的抗拉伸性能和抗延展性能。其中,柔性部件165可以为橡胶圈、泡沫圈或金属弹片等。

另外,通过该连接件17,可方便各过滤部件的位置的布置和调节,方便过滤部件与工业滤布之间的装配和拆卸。

连接件17还包括: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套环16和第二套环19相连且可套设在过滤部件15上的拉簧18。通过该拉簧18可使得第一套环16和第二套环19始终处于张紧状态,而不易从过滤部件15上脱离。

此外,第一套环16和第二套环19的外侧具有一向内侧凹陷形成的环状凹槽162,用于卡合连接连接轴171;其中。连接轴171具有与第一套环16或第二套环19的环状凹槽162的内壁可形成卡合连接的卡槽172。其中,卡槽172的一端壁可用于与第一套环16或第二套环19的环状凹槽162的内壁相抵持。

此外,第一套环16和第二套环19上可具备磁性,例如本身可以为磁环,或也可以内设有磁环,而本实施方法优选采用第一套环16和第二套环19的套环本体161在通孔166的内侧壁开设有放置磁环164的环形槽,以使得连接轴171可在磁性作用下自动被吸合至与第一套环16和第二套环19连接的位置,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通过磁环164自动将连接轴171的卡槽172吸合至卡合环状凹槽162的内壁的位置,或通过手动的方式实现,从而方便相邻的两个过滤部件15之间的连接和拆卸。

另外,为了方便连接轴171相邻的两个套环之间的连接的,环状凹槽162上可开设有用于连接件17插入的转轴孔163,其中,连接轴171的尾部设有用于插入该转轴孔163的转轴174,连接轴171的头部173为可在各层之间穿插的尖部,便于在工业滤布的管道通道内穿插,以连接相邻的管状通道中设置的过滤部件15上的第一套环16或第二套环19。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头部173为可被磁性吸附的金属体,以更加精准地实现卡槽172和套环本体164之间的卡合,方便相邻的两个过滤部件之间的连接,尤其是便于在相邻的两个管状通道内通过第一套环或第二套环连接过滤部件时,无须精准的连接可实现相邻的两个第一套环或第二套环之间的卡合连接。

实施方式五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本实施方式是对上述任意一实施方式提及的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1的进一步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滤布表层11和/或滤布里层13可优选为导电层。

通过将滤布表层11和/或滤布里层13设置为导电层,可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静电现象,以避免在管道干燥的环境中因静电放电,因接触粉尘而易出现爆炸的现象。

具体地,可以通过在滤布表层11和滤布里层13涂布导电涂层或将滤布表层11和滤布里层13中的纬纱采用导电纤维构成,或由表面镀有导电涂层的纱线构成,以实现上述导电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优选采用滤布表层11和滤布里层13设置为导电层。例如,将滤布表层11和滤布里层13的表面涂覆导电涂层,使得将抗延展抗拉伸高性能工业滤布1放置于过滤装置中对液体进行过滤时,可将滤布表层11和滤布里层13分别作为电极,从而当管状通道14插入离子交换棒等过滤部件15后,可进行离子交换,以便于部分离子,如贵金属离子的回收利用。

因而,鉴于可应用于所公开的原理的许多可能的实施方案,应认识到,上述实施方案仅是示例,且不应当视为范围上的限制。因此,我们保留本文所公开的主题的所有权利,包括要求保护本文所公开的主题的任意和全部组合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在下面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之内的所有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