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手工压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0663发布日期:2020-09-11 21:40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料手工压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布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布料手工压褶装置。



背景技术:

压褶是一种工艺,指在布料,服装,灯饰,相册或玻璃,甚至钢铁上通过设备压制出褶皱,服装压褶指在服装的布料上进行压褶制作,以制造出具有褶皱效果的工艺,压褶后会具有更加美观的效果,使服装更为畅销,更加时尚,针对某些细小的褶皱或高质量的褶皱,需要通过手工压褶。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布料手工压褶装置,在使用时,仅仅通过压条对布料进行压褶,压条内部的加热丝产生加热作用,单个的加热效果,导致加热速度缓慢,影响压褶的速度和效果;

2、现有的布料手工压褶装置,将布料压制在两个压板之间时,需要使用者手动维持该装置的闭合状态,增加了使用者的强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若布料需要压褶的位置在布料的中间处,因该装置未设有布料的放置区,导致布料堆积,缩小了可压褶的范围,且不利于放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布料手工压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布料手工压褶装置,具有加热效果好,辅助闭合,使用时强度低,具有布料放置区,扩大压褶的范围和便于放置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布料手工压褶装置,包括第一手柄,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手柄下方的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的端面分别焊接有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的底面安装有内部中空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面等距安装有多个内部中空的压条,所述第一压板的底面右端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手柄的端面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面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端和所述第二压板焊接固定;

所述连接板的底面等距开设有多个通槽,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加热丝,所述压条所述压条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加热丝。

作为本发明一种布料手工压褶装置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倒三角板状结构,且所述支撑板的长度和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的宽度相同。

作为本发明一种布料手工压褶装置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间距和所述凹槽的宽度相同。

作为本发明一种布料手工压褶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的外侧壁均粘接固定有套筒,所述第一压板、所述第二压板和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壁粘接固定有隔离层。

作为本发明一种布料手工压褶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压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等距安装有多个压条,所述第二压板的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压板的所述连接板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一压板的多个所述压条和所述第二压板的多个所述压条相互咬合。

作为本发明一种布料手工压褶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压板的前后表面对称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端面安装有固定件,所述第一压板的前表面左端开设有安装槽。

作为本发明一种布料手工压褶装置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为工字型结构,所述安装槽的后端外侧壁为弹性结构,且所述固定件的后端和所述安装槽相适配。

作为本发明一种布料手工压褶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丝和所述第二加热丝均呈蛇形分别排列在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压条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一种布料手工压褶装置优选的,所述压条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所述通槽的长度和宽度。

作为本发明一种布料手工压褶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板的所述压条和所述第二压板的所述压条结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先给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通电,两者通电后产生热量,分别对连接板和压条初次传导热量,且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均呈蛇形分别排列在连接板和压条的内部,充分利用了连接板和压条内部的空间,提高加热效率,逐个通槽将连接板以及第一加热丝产生的热量传导给逐个压条,给予压条二次的加热效果,利于压条的快速加热,提高压褶的速度和效果。

2、将需压褶的位置置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两个连接板上,将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相互靠近握紧,使得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也相互压制,配合连接板和压条完成压褶的作业,之后转动固定槽内的连接条至垂直位置,因固定件的后端和安装槽相适配,进而将固定件插入第一压板的安装槽内,此时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处于闭合状态,无需使用者长时间保持握紧状,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3、把布料逐渐塞入向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将多余的布料通过第二压板和固定块之间的空隙塞入支撑板的内部,若布料过多,可继续塞入凹槽的内部,便于多余布料的放置,减少布料的堆积,且扩大可压褶的范围,因支撑板为倒三角板状结构,对该装置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方便放置。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支撑板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局部连接条、固定件和连接板的安装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连接板、通槽和第一加热丝的安装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支撑板和第二加热丝立体连接图;

图中:1、第一手柄;2、第二手柄;3、套筒;4、第一压板;5、凹槽;6、连接板;7、压条;8、第二压板;9、固定槽;10、连接条;11、固定件;12、固定块;13、隔离层;14、支撑板;15、安装槽;16、通槽;17、第一加热丝;18、第二加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支撑板的立体图;

一种布料手工压褶装置,包括第一手柄1,以及转动连接在第一手柄1下方的第二手柄2,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的端面分别焊接有第一压板4和第二压板8,第一压板4的底面安装有内部中空的连接板6,连接板6的底面等距安装有多个内部中空的压条7,第一压板4的底面右端开设有凹槽5,第一手柄1的端面焊接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的底面焊接有支撑板14,支撑板14的左端和第二压板8焊接固定;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连接板、通槽和第一加热丝的安装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支撑板和第二加热丝立体连接图;

连接板6的底面等距开设有多个通槽16,连接板6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加热丝17,压条7压条7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加热丝18。

本实施方案中:把布料逐渐塞入向第一压板4和第二压板8之间,将多余的布料通过第二压板8和固定块12之间的空隙塞入支撑板14的内部,若布料过多,可继续塞入凹槽5的内部,便于多余布料的放置,减少布料的堆积,且扩大可压褶的范围,因支撑板14为倒三角板状结构,对该装置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方便放置,将需压褶的位置置于第一压板4和第二压板8的两个连接板6上,先给第一加热丝17和第二加热丝18通电,两者通电后产生热量,分别对连接板6和压条7初次传导热量,且第一加热丝17和第二加热丝18均呈蛇形分别排列在连接板6和压条7的内部,充分利用了连接板6和压条7内部的空间,提高加热效率,逐个通槽16将连接板6以及第一加热丝17产生的热量传导给逐个压条7,给予压条7二次的加热效果,利于压条7的快速加热,提高压褶的速度和效果,将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相互靠近握紧,套筒3为硅胶材质,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用于增大使用者手部和两个手柄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施力,且提高手部的舒适度,使得第一压板4和第二压板8也相互压制,配合连接板6和压条7完成压褶的作业,之后转动固定槽9内的连接条10至垂直位置,因固定件11的后端和安装槽15相适配,进而将固定件11插入第一压板4的安装槽15内,此时第一压板4和第二压板8处于闭合状态,无需使用者长时间保持握紧状,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压褶结束后,可将固定件11卸下,将两压板处于张开状,即可取出布料,隔离层13为隔热塑料材质,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降低使用者烫伤的几率,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支撑板的立体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板14为倒三角板状结构,且支撑板14的长度和第一压板4和第二压板8的宽度相同。

本实施例中:因支撑板14的底面宽度大于其顶部宽度,使其本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支撑性,可存放多余布料的同时,可支撑起整个压褶装置,且达到便于放置的目的。

如图1所示;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块12和第二压板8之间的间距和凹槽5的宽度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二压板8通过固定块12和第一手柄1固定,便于通过间距将多余的

布料放入支撑板14的内部,且可在凹槽5的内部继续存放布料,扩大存放布料的空间。

如图1所示;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的外侧壁均粘接固定有套筒3,第一压板4、第二压板8和固定块12的外侧壁粘接固定有隔离层13。

本实施例中:套筒3为硅胶材质,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用于增大使用者手部和

两个手柄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施力,且提高手部的舒适度,隔离层13为隔热塑料材质,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降低使用者烫伤的几率,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压板8的上表面固定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上表面等距安装有多个压条7,第二压板8的连接板6和第一压板4的连接板6位置对应,且第一压板4的多个压条7和第二压板8的多个压条7相互咬合。

本实施例中:相互咬合的多个压条7,利于不了褶皱的形成。

如图1和图3所示;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局部连接条、固定件和连接板的安装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压板8的前后表面对称开设有固定槽9,固定槽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条10,连接条10的端面安装有固定件11,第一压板4的前表面左端开设有安装槽15。

本实施例中:连接条10、固定件11和安装槽15的配合,便于使得第一压板4和第二压板8处于闭合状,方便收纳和压褶。

如图3所示;

图3为本发明中的局部连接条、固定件和连接板的安装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件11为工字型结构,安装槽15的后端外侧壁为弹性结构,且固定件11的后端和安装槽15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弹性结构为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固定件11从安装槽15内抽出或安装。

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为本发明中的连接板、通槽和第一加热丝的安装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支撑板和第二加热丝立体连接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丝17和第二加热丝18均呈蛇形分别排列在连接板

6和压条7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充分利用了连接板6和压条7内部的空间,利于提高两个加热丝的加热效率。

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为本发明中的连接板、通槽和第一加热丝的安装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支撑板和第二加热丝立体连接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压条7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通槽16的长度和宽度。

本实施例中:利于压条7通过通槽16全方位的接受来自第一加热丝17和连接板6的热量。

如图1所示;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压板4的压条7和第二压板8的压条7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压板4的压条7和第二压板8的压条7的相互配合,使布料产生褶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