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氯乙烯人造革、制备方法和车辆与流程

文档序号:23308038发布日期:2020-12-15 11:3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氯乙烯人造革、制备方法和车辆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人造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氯乙烯人造革、制备方法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人们对汽车的依赖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于车内空气质量也更加关注。特别是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为了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很多汽车主机厂都加强了对汽车内饰气味的控制。由于加工条件和原材料的限制,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人造革普遍都有难闻的气味和对人体有害的挥发物,因此,如何降低聚氯乙烯人造革气味等级和降低有机挥发物已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氯乙烯人造革、制备方法和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聚氯乙烯人造革,包括:

基层;

聚氯乙烯发泡层,所述聚氯乙烯发泡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一侧;

聚氯乙烯致密层,所述聚氯乙烯致密层设置于所述发泡层上远离所述基层的一侧;

其中,所述聚氯乙烯发泡层由第一组分制备,所述第一组分包括:

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

增塑剂90-110重量份;

碳酸钙助剂20-30重量份;

发泡剂3-5重量份;

整泡剂0.2-1重量份;

稳定剂2-4重量份;

阻燃剂3-8重量份;

色料2-6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聚氯乙烯致密层由第二组分制备,所述第二组分包括:

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

增塑剂85-100重量份;

碳酸钙助剂10-20重量份;

稳定剂1.5-3重量份;

色料4-8重量份。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中,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所述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分中的稳定剂为钙锌稳定剂,所述第二组分中的稳定剂为环氧锌稳定剂。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聚氯乙烯人造革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基层的一侧形成聚氯乙烯发泡层;

在所述发泡层上远离所述基层的一侧形成聚氯乙烯致密层,得到所述聚氯乙烯人造革;

其中,所述聚氯乙烯发泡层由第一组分制备,所述第一组分包括:

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

增塑剂90-110重量份;

碳酸钙助剂20-30重量份;

发泡剂3-5重量份;

整泡剂0.2-1重量份;

稳定剂2-4重量份;

阻燃剂3-8重量份;

色料2-6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聚氯乙烯致密层由以下第二组分制备,所述第二组分包括:

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

增塑剂85-100重量份;

碳酸钙助剂10-20重量份;

稳定剂1.5-3重量份;

色料4-8重量份。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中,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所述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分中的稳定剂为钙锌稳定剂,所述第二组分中的稳定剂为环氧锌稳定剂。

进一步地,在形成聚氯乙烯致密层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聚氯乙烯致密层的表面涂覆聚氨酯型水性处理剂以形成处理层,并进行发泡和压花,得到所述聚氯乙烯人造革。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聚氯乙烯人造革。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聚氯乙烯人造革,包括:基层;聚氯乙烯发泡层,所述聚氯乙烯发泡层设置于所述基层的一侧;聚氯乙烯致密层,所述聚氯乙烯致密层设置于所述发泡层上远离所述基层的一侧;其中,所述聚氯乙烯发泡层由第一组分制备,所述第一组分包括: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增塑剂90-110重量份、碳酸钙助剂20-30重量份、发泡剂3-5重量份、整泡剂0.2-1重量份、稳定剂2-4重量份、阻燃剂3-8重量份和色料2-6重量份。本发明中的人造革可降低聚氯乙烯人造革的气味等级,提升汽车内饰用材的环保性和舒适性,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挥发性组分,可满足安全环保要求,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聚氯乙烯人造革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基层10;

聚氯乙烯发泡层20;

聚氯乙烯致密层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聚氯乙烯人造革。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聚氯乙烯人造革包括基层10、聚氯乙烯发泡层20和聚氯乙烯致密层30,聚氯乙烯发泡层20设置于基层10的一侧,聚氯乙烯致密层30设置于发泡层20上远离基层10的一侧;其中,基层10可以为衬底织物,聚氯乙烯发泡层20由第一组分制备,第一组分包括: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增塑剂90-110重量份、碳酸钙助剂20-30重量份、发泡剂3-5重量份、整泡剂0.2-1重量份、稳定剂2-4重量份、阻燃剂3-8重量份和色料2-6重量份。本发明中的人造革中不含有毒有害组分,可降低聚氯乙烯人造革的气味等级,将聚氯乙烯人造革应用于汽车内饰,提升汽车内饰用材的环保性和舒适性,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挥发性组分,可满足安全环保要求,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影响。另外,阻燃剂可以具有阻燃作用,整泡剂有利于聚氯乙烯发泡层20均匀发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聚氯乙烯致密层30可以由第二组分制备,第二组分可以包括: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增塑剂85-100重量份、碳酸钙助剂10-20重量份、稳定剂1.5-3重量份和色料4-8重量份。聚氯乙烯致密层30中不含有毒有害组分,可降低聚氯乙烯人造革的气味等级,将聚氯乙烯人造革应用于汽车内饰,提升汽车内饰用材的环保性和舒适性,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挥发性组分,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影响。

可选地,在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中,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其中,第一组分中的稳定剂为钙锌稳定剂,第二组分中的稳定剂为环氧锌稳定剂,比如可以为环氧基钙锌稳定剂。上述组分可降低聚氯乙烯人造革的气味等级,提升汽车内饰用材的环保性和舒适性,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挥发性组分,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影响。

可选地,在聚氯乙烯致密层30的表面可以涂覆聚氨酯型水性处理剂以形成处理层,处理层表面可以进行压花处理,得到表面具有压花的聚氯乙烯人造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聚氯乙烯人造革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

在基层的一侧形成聚氯乙烯发泡层;在发泡层上远离基层的一侧形成聚氯乙烯致密层,得到聚氯乙烯人造革;其中,聚氯乙烯发泡层由第一组分制备,第一组分包括: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增塑剂90-110重量份、碳酸钙助剂20-30重量份、发泡剂3-5重量份、整泡剂0.2-1重量份、稳定剂2-4重量份、阻燃剂3-8重量份和色料2-6重量份。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人造革,不含有毒有害组分,可降低聚氯乙烯人造革的气味等级,提升汽车内饰用材的环保性和舒适性,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挥发性组分,可满足安全环保要求,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影响。本发明经原材料优化、工艺改善,使聚氯乙烯人造革不含刺激性气味,经过q/batcs451车内非金属材料气味性测试,检测结果为≤3.5级,可满足主机厂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氯乙烯致密层由以下第二组分制备,所述第二组分包括: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增塑剂85-100重量份、碳酸钙助剂10-20重量份、稳定剂1.5-3重量份和色料4-8重量份。可选地,制备聚氯乙烯致密层的第二组分还可以包括阻燃剂,比如2-6重量份阻燃剂,阻燃剂可以为三氧化二锑。

可选地,在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中,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酯,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其中,第一组分中的稳定剂为钙锌稳定剂,第二组分中的稳定剂为环氧锌稳定剂。上述组分可降低聚氯乙烯人造革的气味等级,提升汽车内饰用材的环保性和舒适性,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挥发性组分,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形成聚氯乙烯致密层之后,还可以包括:

在聚氯乙烯致密层的表面涂覆聚氨酯型水性处理剂以形成处理层,并进行发泡和压花,得到聚氯乙烯人造革。通过聚氨酯型水性处理剂形成处理层能够对聚氯乙烯致密层具有保护作用,便于发泡压花。在实际过程中,可以在发泡和压花之后在聚氯乙烯致密层的表面涂覆聚氨酯型水性处理剂以形成处理层,具体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聚氯乙烯人造革。将聚氯乙烯人造革应用于汽车内饰,提升汽车内饰用材的环保性和舒适性,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挥发性组分,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影响。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聚氯乙烯人造革的制备过程,包括:制备聚氯乙烯发泡层和聚氯乙烯致密层,聚氯乙烯发泡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90重量份、碳酸钙助剂20重量份、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3.8重量份、整泡剂0.5重量份、钙锌稳定剂4重量份、三氧化二锑阻燃剂3重量份、色料4重量份。

聚氯乙烯致密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85重量份、碳酸钙助剂10重量份、环氧锌稳定剂1.5重量份、色料6重量份、阻燃剂2重量份。

聚氯乙烯发泡层生产工序: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碳酸钙助剂、钙锌稳定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料;对混合料先在1100~15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低速搅拌,然后在2300~26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高速搅拌,当混合机温升至120℃时,停止高速搅拌;与色料、三氧化二锑阻燃剂、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整泡剂再一起下料至密炼机进行密炼塑化,然后在开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均匀的混合料即为聚氯乙烯发泡层混合料,即可传送至四辊压延机中,与背衬织物(基层)进行贴合。

聚氯乙烯致密层生产工序: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碳酸钙助剂、环氧锌稳定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料;对混合料先在1100~15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低速搅拌,然后在2300~26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高速搅拌,当混合机温升至120℃时,停止高速搅拌;与色料、三氧化二锑阻燃剂再一起下料至密炼机进行密炼塑化,然后在开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均匀的混合料即为聚氯乙烯致密层混合料,即可传送至四辊压延机中,与贴合有聚氯乙烯发泡层材料的背衬织物进行贴合,聚氯乙烯致密层贴合在聚氯乙烯发泡层的一侧表面。

表面前处理:聚氯乙烯发泡层、致密层贴合完后,通过亚克力型水性处理剂进行前处理;

发泡压花:将前处理完成的半成品送至发泡炉加热至185℃进行发泡,再经过中波石英加热器后通过压花轮压出所需纹理,最后冷却卷取。

表面后处理:聚氯乙烯人造革发泡压花完成后,再将聚氨酯型水性处理剂涂饰至聚氯乙烯致密层表面,印刷机烘箱出料表面温度控制在100℃-110℃。最后得到聚氯乙烯人造革。

实施例2

聚氯乙烯人造革的制备过程,包括:制备聚氯乙烯发泡层和聚氯乙烯致密层,聚氯乙烯发泡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100重量份、碳酸钙助剂30重量份、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3重量份、整泡剂0.2重量份、钙锌稳定剂3重量份、三氧化二锑阻燃剂8重量份、色料2重量份。

聚氯乙烯致密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95重量份、碳酸钙助剂20重量份、环氧锌稳定剂2.5重量份、色料4重量份、阻燃剂4重量份。

聚氯乙烯发泡层生产工序: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碳酸钙助剂、钙锌稳定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料;对混合料先在1100~15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低速搅拌,然后在2300~26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高速搅拌,当混合机温升至120℃时,停止高速搅拌;与色料、三氧化二锑阻燃剂、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整泡剂再一起下料至密炼机进行密炼塑化,然后在开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均匀的混合料即为聚氯乙烯发泡层混合料,即可传送至四辊压延机中,与背衬织物(基层)进行贴合。

聚氯乙烯致密层生产工序: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碳酸钙助剂、环氧锌稳定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料;对混合料先在1100~15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低速搅拌,然后在2300~26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高速搅拌,当混合机温升至120℃时,停止高速搅拌;与色料、三氧化二锑阻燃剂再一起下料至密炼机进行密炼塑化,然后在开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均匀的混合料即为聚氯乙烯致密层混合料,即可传送至四辊压延机中,与贴合有聚氯乙烯发泡层材料的背衬织物进行贴合,聚氯乙烯致密层贴合在聚氯乙烯发泡层的一侧表面。

表面前处理:聚氯乙烯发泡层、致密层贴合完后,通过亚克力型水性处理剂进行前处理;

发泡压花:将前处理完成的半成品送至发泡炉加热至185℃进行发泡,再经过中波石英加热器后通过压花轮压出所需纹理,最后冷却卷取。

表面后处理:聚氯乙烯人造革发泡压花完成后,再将聚氨酯型水性处理剂涂饰至聚氯乙烯致密层表面,印刷机烘箱出料表面温度控制在100℃-110℃。最后得到聚氯乙烯人造革。

实施例3

聚氯乙烯人造革的制备过程,包括:制备聚氯乙烯发泡层和聚氯乙烯致密层,聚氯乙烯发泡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110重量份、碳酸钙助剂25重量份、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5重量份、整泡剂1重量份、钙锌稳定剂2重量份、三氧化二锑阻燃剂5重量份、色料6重量份。

聚氯乙烯致密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100重量份、碳酸钙助剂15重量份、环氧锌稳定剂3重量份、色料8重量份、阻燃剂6重量份。

聚氯乙烯发泡层生产工序: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碳酸钙助剂、钙锌稳定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料;对混合料先在1100~15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低速搅拌,然后在2300~26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高速搅拌,当混合机温升至120℃时,停止高速搅拌;与色料、三氧化二锑阻燃剂、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整泡剂再一起下料至密炼机进行密炼塑化,然后在开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均匀的混合料即为聚氯乙烯发泡层混合料,即可传送至四辊压延机中,与背衬织物(基层)进行贴合。

聚氯乙烯致密层生产工序: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碳酸钙助剂、环氧锌稳定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料;对混合料先在1100~15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低速搅拌,然后在2300~26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高速搅拌,当混合机温升至120℃时,停止高速搅拌;与色料、三氧化二锑阻燃剂再一起下料至密炼机进行密炼塑化,然后在开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均匀的混合料即为聚氯乙烯致密层混合料,即可传送至四辊压延机中,与贴合有聚氯乙烯发泡层材料的背衬织物进行贴合,聚氯乙烯致密层贴合在聚氯乙烯发泡层的一侧表面。

表面前处理:聚氯乙烯发泡层、致密层贴合完后,通过亚克力型水性处理剂进行前处理;

发泡压花:将前处理完成的半成品送至发泡炉加热至185℃进行发泡,再经过中波石英加热器后通过压花轮压出所需纹理,最后冷却卷取。

表面后处理:聚氯乙烯人造革发泡压花完成后,再将聚氨酯型水性处理剂涂饰至聚氯乙烯致密层表面,印刷机烘箱出料表面温度控制在100℃-110℃。最后得到聚氯乙烯人造革。

实施例4

聚氯乙烯人造革的制备过程,包括:制备聚氯乙烯发泡层和聚氯乙烯致密层,聚氯乙烯发泡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90重量份、碳酸钙助剂20重量份、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3.8重量份、整泡剂0.5重量份、钙锌稳定剂4重量份、三氧化二锑阻燃剂3重量份、色料4重量份。

聚氯乙烯致密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85重量份、碳酸钙助剂10重量份、环氧锌稳定剂1.5重量份、色料6重量份。

聚氯乙烯发泡层生产工序: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碳酸钙助剂、钙锌稳定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料;对混合料先在1100~15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低速搅拌,然后在2300~26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高速搅拌,当混合机温升至120℃时,停止高速搅拌;与色料、三氧化二锑阻燃剂、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整泡剂再一起下料至密炼机进行密炼塑化,然后在开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均匀的混合料即为聚氯乙烯发泡层混合料,即可传送至四辊压延机中,与背衬织物(基层)进行贴合。

聚氯乙烯致密层生产工序: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碳酸钙助剂、环氧锌稳定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料;对混合料先在1100~15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低速搅拌,然后在2300~26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高速搅拌,当混合机温升至120℃时,停止高速搅拌;与色料再一起下料至密炼机进行密炼塑化,然后在开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均匀的混合料即为聚氯乙烯致密层混合料,即可传送至四辊压延机中,与贴合有聚氯乙烯发泡层材料的背衬织物进行贴合,聚氯乙烯致密层贴合在聚氯乙烯发泡层的一侧表面。

表面前处理:聚氯乙烯发泡层、致密层贴合完后,通过亚克力型水性处理剂进行前处理;

发泡压花:将前处理完成的半成品送至发泡炉加热至185℃进行发泡,再经过中波石英加热器后通过压花轮压出所需纹理,最后冷却卷取。

表面后处理:聚氯乙烯人造革发泡压花完成后,再将聚氨酯型水性处理剂涂饰至聚氯乙烯致密层表面,印刷机烘箱出料表面温度控制在100℃-110℃。最后得到聚氯乙烯人造革。

实施例5

聚氯乙烯人造革的制备过程,包括:制备聚氯乙烯发泡层和聚氯乙烯致密层,聚氯乙烯发泡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100重量份、碳酸钙助剂30重量份、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3.8重量份、整泡剂0.5重量份、钙锌稳定剂4重量份、三氧化二锑阻燃剂3重量份、色料6重量份。

聚氯乙烯致密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85重量份、碳酸钙助剂10重量份、环氧锌稳定剂1.5重量份、色料6重量份。

聚氯乙烯发泡层生产工序: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碳酸钙助剂、钙锌稳定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料;对混合料先在1100~15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低速搅拌,然后在2300~26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高速搅拌,当混合机温升至120℃时,停止高速搅拌;与色料、三氧化二锑阻燃剂、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整泡剂再一起下料至密炼机进行密炼塑化,然后在开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均匀的混合料即为聚氯乙烯发泡层混合料,即可传送至四辊压延机中,与背衬织物(基层)进行贴合。

聚氯乙烯致密层生产工序: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碳酸钙助剂、环氧锌稳定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料;对混合料先在1100~15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低速搅拌,然后在2300~26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高速搅拌,当混合机温升至120℃时,停止高速搅拌;与色料再一起下料至密炼机进行密炼塑化,然后在开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均匀的混合料即为聚氯乙烯致密层混合料,即可传送至四辊压延机中,与贴合有聚氯乙烯发泡层材料的背衬织物进行贴合,聚氯乙烯致密层贴合在聚氯乙烯发泡层的一侧表面。

表面前处理:聚氯乙烯发泡层、致密层贴合完后,通过亚克力型水性处理剂进行前处理;

发泡压花:将前处理完成的半成品送至发泡炉加热至185℃进行发泡,再经过中波石英加热器后通过压花轮压出所需纹理,最后冷却卷取。

表面后处理:聚氯乙烯人造革发泡压花完成后,再将聚氨酯型水性处理剂涂饰至聚氯乙烯致密层表面,印刷机烘箱出料表面温度控制在100℃-110℃。最后得到聚氯乙烯人造革。

实施例6

聚氯乙烯人造革的制备过程,包括:制备聚氯乙烯发泡层和聚氯乙烯致密层,聚氯乙烯发泡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100重量份、碳酸钙助剂30重量份、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3.8重量份、整泡剂0.5重量份、钙锌稳定剂4重量份、三氧化二锑阻燃剂5重量份、色料2重量份。

聚氯乙烯致密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95重量份、碳酸钙助剂10重量份、环氧锌稳定剂2重量份、色料4重量份。

聚氯乙烯发泡层生产工序: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碳酸钙助剂、钙锌稳定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料;对混合料先在1100~15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低速搅拌,然后在2300~26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高速搅拌,当混合机温升至120℃时,停止高速搅拌;与色料、三氧化二锑阻燃剂、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整泡剂再一起下料至密炼机进行密炼塑化,然后在开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均匀的混合料即为聚氯乙烯发泡层混合料,即可传送至四辊压延机中,与背衬织物(基层)进行贴合。

聚氯乙烯致密层生产工序: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碳酸钙助剂、环氧锌稳定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料;对混合料先在1100~15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低速搅拌,然后在2300~26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高速搅拌,当混合机温升至120℃时,停止高速搅拌;与色料再一起下料至密炼机进行密炼塑化,然后在开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均匀的混合料即为聚氯乙烯致密层混合料,即可传送至四辊压延机中,与贴合有聚氯乙烯发泡层材料的背衬织物进行贴合,聚氯乙烯致密层贴合在聚氯乙烯发泡层的一侧表面。

表面前处理:聚氯乙烯发泡层、致密层贴合完后,通过亚克力型水性处理剂进行前处理;

发泡压花:将前处理完成的半成品送至发泡炉加热至185℃进行发泡,再经过中波石英加热器后通过压花轮压出所需纹理,最后冷却卷取。

表面后处理:聚氯乙烯人造革发泡压花完成后,再将聚氨酯型水性处理剂涂饰至聚氯乙烯致密层表面,印刷机烘箱出料表面温度控制在100℃-110℃。最后得到聚氯乙烯人造革。

实施例7

聚氯乙烯人造革的制备过程,包括:制备聚氯乙烯发泡层和聚氯乙烯致密层,聚氯乙烯发泡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110重量份、碳酸钙助剂30重量份、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3.8重量份、整泡剂0.5重量份、钙锌稳定剂4重量份、三氧化二锑阻燃剂8重量份、色料6重量份。

聚氯乙烯致密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100重量份、碳酸钙助剂10重量份、环氧锌稳定剂3重量份、色料8重量份。

聚氯乙烯发泡层生产工序: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碳酸钙助剂、钙锌稳定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料;对混合料先在1100~15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低速搅拌,然后在2300~26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高速搅拌,当混合机温升至120℃时,停止高速搅拌;与色料、三氧化二锑阻燃剂、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整泡剂再一起下料至密炼机进行密炼塑化,然后在开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均匀的混合料即为聚氯乙烯发泡层混合料,即可传送至四辊压延机中,与背衬织物(基层)进行贴合。

聚氯乙烯致密层生产工序:将聚氯乙烯树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碳酸钙助剂、环氧锌稳定剂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料;对混合料先在1100~15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低速搅拌,然后在2300~26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高速搅拌,当混合机温升至120℃时,停止高速搅拌;与色料再一起下料至密炼机进行密炼塑化,然后在开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均匀的混合料即为聚氯乙烯致密层混合料,即可传送至四辊压延机中,与贴合有聚氯乙烯发泡层材料的背衬织物进行贴合,聚氯乙烯致密层贴合在聚氯乙烯发泡层的一侧表面。

表面前处理:聚氯乙烯发泡层、致密层贴合完后,通过亚克力型水性处理剂进行前处理;

发泡压花:将前处理完成的半成品送至发泡炉加热至185℃进行发泡,再经过中波石英加热器后通过压花轮压出所需纹理,最后冷却卷取。

表面后处理:聚氯乙烯人造革发泡压花完成后,再将聚氨酯型水性处理剂涂饰至聚氯乙烯致密层表面,印刷机烘箱出料表面温度控制在100℃-110℃。最后得到聚氯乙烯人造革。

除非另作定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