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11240发布日期:2022-04-13 08:5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纺织品领域,涉及一种面料,具体涉及一种消臭面料。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面料在穿着的过程中,会粘附身体皮肤表面的微生物,运动大量出汗时,微生物会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迅速繁殖,并使沾有汗水和人体分泌物的面料产生恶臭,严重影响穿着者的舒适感和自信心。
3.目前市场上抗菌及消臭面料的种类很多,如专利文献cn101324027a 公开了一种抗菌消臭纺织品的制备方法,将面料分别浸渍茶多酚和金属离子溶液,在纤维上形成茶多酚金属离子络合物,从而赋予纺织品优良的抗菌消臭功能。但面料上的金属离子,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
4.再如专利文献cn108085961a公开了一种梭织面料的消臭整理方法,该面料使用无机化合物类型的消臭助剂,利用化学的吸附作用进行消臭,且只能吸收氨水、氨水、醋酸、硫化氢类臭气,对产生臭气的细菌无法起到抑制作用,无法从根源上抑制细菌的繁殖和臭的产生。
5.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822411a中公开了一种除臭性纤维结构物,该结构物是在聚酯系纤维上固着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等包含羟基酸衍生物的物质而成的。该纤维结构物表面附着的羟基酸的单体、聚合物及共聚物,使得对氨气除臭容量高,但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不符合安全标准,而且增加水洗工程,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抗菌性、消臭性于一体,且耐洗性优异,生产方法简单,安全环保的面料。
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的面料,含有60重量%以上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上含有羧酸或酸酐类衍生物,且根据酸碱滴定法测得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上羧基含量为0.010mol/l-1.000mol/l。
8.本发明含有60重量%以上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面料上含有羧酸或酸酐类的衍生物,使得面料呈酸性,从而抑制产生臭气的细菌生长繁殖,从源头抑制臭气的产生,所得面料消臭抗菌、安全环保、耐久性好,且生产方法简单易行。
具体实施方式
9.考虑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pet),耐摩擦且具有不易折皱的特点,制成的面料尺寸稳定性好,适合做内衣等纺织品,但因其也具有疏水性,导致制得的面料透气性差、吸湿性小,汗渍极容易产生,造成细菌快速滋生,从而产生恶臭。
10.本发明的面料,含有60重量%以上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上含有羧酸或酸酐类衍生物,使布面呈酸性,人类汗液产生的汗臭,实际上是汗液中的氨气,醛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及醇类化合物等散发出的臭气,这些臭气是由于皮肤表皮细菌分泌汗液产生的,在酸性条件下,这些产生臭气的细菌,其细胞壁在酸性条件下会被破坏,细菌存活量、繁殖量急剧减少,有效抑制了皮肤表面产生臭气的细菌生长繁殖,从而抑制臭气的产生。
11.本发明中所指的羧酸或酸酐类衍生物可以是2-羟基丙酸(乳酸)、 羟基丙二酸、2,3-二羟基丙酸、羟基丁酸、2-羟基丁二酸(苹果酸)、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柠檬酸)、2,3-二羟基丁二酸(酒石酸)、异柠檬酸、2-羟基-4-甲基戊酸、3,5-二羟-3-甲基戊酸、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12-羟基,顺-9-十八碳一烯酸(蓖麻油酸)、3,4,5-三羟基-1-环己烯-1-甲酸(莽草酸)、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香草酸)、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丁香酸)、2,3-二羟基苯甲酸、二羟基苯甲酸、3,4-二羟基苯甲酸、2,5-二羟基苯甲酸、4,6-二羟-2甲苯甲酸、3,4,5-三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α-羟基苯乙酸、二苯基乙醇酸、2-羟基-2-苯丙酸、2-吡喃酮-5-羧酸、3,4-二羟基肉桂酸、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4-羟基-3,5-二甲氧基肉桂酸等,以及上述羧酸的酸酐类衍生物。考虑到多元酸或多元酸酐水解后羧基量较多,对消臭效果及其耐久性呈现好的趋势,所述羧酸或酸酐类衍生物优选多元酸或多元酸酐。考虑到多元酸的每一分子内羧基量、产品安全性及操作简便性,更优选多元酸为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中的一种或更多种,进一步优选为柠檬酸。
12.本发明的面料,根据酸碱滴定法测得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上羧基含量为0.010mol/l-1.000mol/l,在该含量范围内,布面呈酸性,可以有效抑制产生臭气的细菌生长繁殖,从而抑制臭气的产生。作为优选,羧基含量为0.030mol/l-0.060mol/l。如果羧基含量过低,织物酸性过弱,无法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繁殖,不能获得良好的消臭性能;如果羧基含量过高,除了与在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末端存在的羟基、羧基反应,大量羟基在热作用下自我进行聚合反应,聚合物在纤维表面大量附着,面料手感硬化,不适合着用,而且酸性过强,可能会破坏人体皮肤表面环境,引起瘙痒,皮肤容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甚至引发皮炎等症状。
13.作为优选,本发明的面料中还含有聚氨基甲酸酯纤维(pu)、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并列型复合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并列型复合纤维、高粘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低粘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复合纤维中的一种或更多。
14.作为优选,本发明的面料根据jis l 1902:2015标准测得该面料的抗菌活性值为6.0以上。根据jis l 0217 103 标准洗涤50 回后,该面料的抗菌活性值仍然在6.0以上。
15.作为优选,将本发明的面料制成服装并进行穿着实验后,所述服装的臭气强度等级为1级以下,尤其对臭气中的异丁醛、异戊醛等醛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内衣,运动服,家居服,袜子等。
16.本发明的面料,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上含有羧酸或酸酐类衍生物的,其中羧酸中本身含有羧基,而酸酐类衍生物可以水解产生羧基,在加热处理时,随温度高低而进行不同程度的聚合反应,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上形成了不同聚合度的疏水化聚
合物,从而与亲和性高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牢固地吸附,提高了面料的消臭耐久性;同时附着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上的羧酸或酸酐类衍生物,前述基团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末端的羟基和羧基进行酯化反应,进行吸附,使其有效地结合于纤维表面,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消臭耐久性。
17.水解方式如下:。
18.本发明的面料,加工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后整理加工可以是浴中加工也可以是浸轧加工。浴中加工可以如下具体条件进行:在温度100~140℃的温度下热处理5~60分钟,随后在温度为110~130℃的条件下干燥处理。浸轧加工可以如下具体条件进行:采用一浸一轧或二浸二轧,浸轧后干燥,在70~200℃的温度下进行0.1~30分钟的干热处理,优选在100~190℃的温度下进行干热处理。考虑到工程成本及效率性,整理加工优选浸轧加工,更优选一浸一轧。
1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说明。本发明的各物性参数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测定:(1) 羧基含量(羧基酸碱滴定法)

用煮沸过的冷却了的蒸馏水配制浓度为0.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将邻苯二甲酸氢钾放入110℃的烘箱中烘2h,然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称取三份,质量为0.1 g,分别放入锥形瓶中。用100ml煮沸后刚冷却的蒸馏水使其溶解,滴加3滴酚酞溶液,用氢氧化钠滴定至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重复3次,计算求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控制相对误差小于0.2%;

称取1g(精确到0.01g)的样品,剪成粉末状;

新配制0.1mol/l的醋酸钙溶液;

将剪成粉末状的粘胶纤维样品放入盛有新配制的醋酸钙溶液的锥形瓶中,放入8℃冰箱中,静置2h;

从冰箱取出后,加入3滴浓度为1%酚酞溶液,用标定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直至溶液变成微红色,静置30s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滴定量v1,不加样品作空白样,记录滴定液用量为v0。每个样品重复3次,控制相对误差小于0.2%;

计算端羧基含量公式如下:羧基含量(mol/l)=(v
1-v0)*n/w式中:v1为样品滴定时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v0为空白样定时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n为naoh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w为样品的质量(g)。
20.(2) 穿着实验及臭气的官能评价

穿着试验
选取身体健康,本身无异味的3名实验者,在温度30
±
2℃、湿度60
±
2%rh的室内,使用速度为6km/h的跑步机进行慢跑运动,具体按照下表1实验方案。
21.表1 穿着实验方案
时间(分钟)0~3030~6060~7575~105105~120120~150150~165165~195195~210210~240内容运动安静运动安静运动安静运动安静运动安静

对臭气的官能评价选择3-5人同时进行臭气的官能评价,根据下表2的评价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数值越低,防臭性越好。
22.表2 对臭气的官能评价。
23.(3)抗菌性(抗菌活性值)根据jis l 1902:2015标准,菌种类型为莫拉氏菌。其中以抗菌活性值作为指标,抗菌活性值越大,则表明抗菌性越好。
24.(4)洗涤方法根据jis l 0217 103:1995标准。
25.实施例1将100%pet针织物放入如下组成的加工液中进行一浸一轧加工,然后在温度130℃的条件下热处理2分钟后,在170℃的条件下热处理1分钟,得到本发明的消臭面料,其各项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加工液由下列成分组成:柠檬酸5g/l其余为软水。
26.实施例2加工液中柠檬酸浓度为7.5g/l,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消臭面料,其各项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
27.实施例3加工剂选用酒石酸,浓度为7.5g/l,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消臭面料,其各项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
28.实施例4加工剂选用苹果酸,浓度为7.5g/l,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消臭面料,其各项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
29.实施例5加工剂选用醋酸,浓度为7.5g/l,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消臭面料,其各项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
30.实施例6待加工品选用pet/pu针织物,其余同实施例2,得到本发明的柔软吸水面料,其各项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
31.由实施例1-6的消臭面料制得的内衣,运动服,家居服,袜子等。
32.比较例1加工液为软水,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面料,其各项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
33.比较例2待加工品选用全棉机织物,其余同实施例2,得到面料,其各项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
34.表3根据表3,(1)由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可知,在同等条件下,羧基含量为0.026mol/l的面料与羧基含量为0.043mol/l的面料,前者消臭性、抗菌性及耐久性均不如后者。
35.(2)由实施例2和实施例3可知,同等条件下,使用柠檬酸的面料与使用酒石酸的面
料相比,前者的消臭性、抗菌性及耐久性均优于后者。
36.(3)由实施例2和实施例4可知,同等条件下,使用柠檬酸的面料与使用苹果酸的面料相比,前者的消臭性、抗菌性及耐久性均优于后者。
37.(4)由实施例2和实施例5可知,同等条件下,使用柠檬酸(多元酸)的面料与使用醋酸(一元酸)的面料相比,初期臭气等级及抗菌活性值两者相当,即洗涤前两者的消臭性、抗菌性相当,但洗涤耐久性前者优于后者。
38.(5)由实施例2与可比较例1知,同等条件下,羧基含量为0.043mol/l的面料与羧基含量为0.002mol/l的面料,前者消臭性、抗菌性及耐久性均远优于后者。
39.(6)由实施例2与比较例2可知,同等条件下,使用100%pet的面料和使用全棉的面料相比,前者的消臭性、抗菌性及耐久性均优于后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