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织针引导功能的拾取转移针及织物拾取转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405102发布日期:2021-03-26 16:51阅读:85来源:国知局
具有织针引导功能的拾取转移针及织物拾取转移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针织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具有织针引导功能的拾取转移针以及织物拾取转移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织袜机或圆型针织设备编织完最后一圈后,需要把织袜机或圆型针织设备上的针筒里的袜子转移到附加加工设备上去缝头,往往在转移过程中产生上转移和针筒上的织针没有对齐而产生漏针、挂圈,脱针的等情况。
3.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如何提高、确保袜机上的织针准确的与上转移针对齐,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织针与上转移针对齐准确,避免织物拾取、转移中出现漏针、挂圈、脱针的具有织针引导功能的拾取转移针以及织物拾取转移方法。
5.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具有织针引导功能的拾取转移针,包括拾取转移针本体,所述拾取转移针本体包括针脚和针杆;所述的针杆包括一体的前针杆和后针杆,前针杆横向底部边缘设有导针面,通过导针面结构将偏离的织针引导到上转移针处,确保织针与上转移针对齐准确,避免织物拾取、转移中出现漏针、挂圈、脱针问题。
6.所述的前针杆的厚度小于后针杆的厚度,在保证拾取转移针机械强度的基础上,这种后面厚前面薄的结构,后面厚有利于确保拾取转移针前后和上下运动时导针面对于织针的引导和对位的准确性,而前针杆薄的技术结构可以减小织针与拾取转移针硬性碰撞的可能以及减少袜或织物最后一圈的线圈转移到移动圈针后和拾取转移针之间的摩擦。所述的前针杆与后针杆之间通过过渡段渐变增厚,提高拾取转移针的结构强度。
7.所述的导针面为两个分别位于前针杆左右两侧,两侧均设有导针面提高导针面对于织针的引导性能。
8.所述的导针面横向长度包括整个前针杆以及部分后针杆,通过导针面长度的延长进一步提高引导效果。
9.所述的前针杆的上顶面为拾取面,拾取面的高度低于后针杆的上顶面,减小前针杆的高度有利于拾取转移针与织针的配合性能,方便织针与上转移针对齐。
10.一种织物拾取转移方法,所述的织物拾取转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织袜机或圆型针织设备编织完最后一圈后,设置在针筒内的托袜筒把织物托离生克片,同时织针带动袜或织物上升到等待拾取转移的高度,上拾取转移机构和下拾取转移机构移动到针筒上方,上拾取转移机构的轴心、下拾取转移机构的轴心以及针筒的轴心,相互对齐;
步骤二,下拾取转移机构向下移动,而后拾取转移针向内运动,使得拾取转移针的导针面移动到织针对应位置;步骤三,上拾取转移机构和下拾取转移机构同时向下移动,织针沿导针面向上运动到上转移针的对应位置,织针针头导入到上转移针内;步骤四,下拾取转移机构和拾取转移针继续向下移动使得袜或者织物的最后一圈推动到织针针舌下面的位置后下拾取转移机构停止移动;步骤五,拾取转移针向外移动使得拾取转移针的前针杆脱离织针;步骤六,下拾取转移机构继续向下移动,使得拾取转移针同时向下移动到织针针舌下侧,而后拾取转移针向内移动,使得拾取转移针的前针杆的上顶面进入织针针舌下面也就是袜或织物最后一圈下面的位置;步骤七,下拾取转移机构向上移动拾取转移针把袜或织物最后一圈转移到上转移针上;步骤八,上拾取转移机构和下拾取转移机构同时向上移动把袜或织物从织针处完全脱离;步骤九,上拾取转移机构和下拾取转移机构同时往附加工作的设备方向移动实现袜或织物拾取转移。
11.所述的步骤四采用推圈装置把袜和织物最后一圈推动到织针针舌下面的位置。
12.所述的拾取转移针两个为一组配合引导织针,进一步提高拾取转移针对于织针的引导效果。
13.本发明通过导针面结构将偏离的织针引导到上转移针处,确保织针与上转移针对齐准确,避免织物拾取、转移中出现漏针、挂圈、脱针问题。
14.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具有织针引导功能的拾取转移针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中织针和上转移针对齐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中织针和上转移针对齐分步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中织针和上转移针对齐分步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织物拾取转移方法步骤一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织物拾取转移方法步骤二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织物拾取转移方法步骤三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织物拾取转移方法步骤四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发明织物拾取转移方法步骤五结构示意图。
24.图10为本发明织物拾取转移方法步骤六结构示意图。
25.图11为本发明织物拾取转移方法步骤七结构示意图。
26.图12为本发明织物拾取转移方法步骤八结构示意图。
27.图13为本发明织物拾取转移方法步骤九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如图1

13所示的一种具有织针引导功能的拾取转移针,包括拾取转移针本体1,拾取转移针本体1包括针脚3和针杆4。针杆4包括一体的前针杆2和后针杆6,前针杆2横向底部边缘设有导针面5,通过导针面5对织针进行引导,用于纠正织针和上转移针对应位置,解决了因为织针和上转移针之间的错位而导致的漏针、挂圈,脱针现象。
29.作为结构优选前针杆2的厚度小于后针杆6的厚度。前针杆2与后针杆6之间通过过渡段20渐变增厚。
30.为了进一步提高引导效果导针面5为两个分别位于前针杆2左右两侧。导针面5横向长度包括整个前针杆2以及部分后针杆6。
31.前针杆2的上顶面为拾取面(附图标记2所指位置),拾取面的高度低于后针杆6的上顶面(附图标记6所指位置)。
32.一种织物拾取转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织袜机或圆型针织设备编织完最后一圈后,设置在针筒13内的托袜筒15把织物托离生克片14,同时织针8带动袜或织物上升到等待拾取转移的高度,上拾取转移机构11和下拾取转移机构10移动到针筒13上方,上拾取转移机构11的轴心、下拾取转移机构10的轴心10a以及针筒13的轴心13a,相互对齐;步骤二,下拾取转移机构10向下移动,而后拾取转移针1向内运动,使得拾取转移针的导针面5移动到织针8对应位置;步骤三,上拾取转移机构11和下拾取转移机构10同时向下移动,织针8沿导针面5向上运动到上转移针9的对应位置,织针针头8a导入到上转移针9内;步骤四,下拾取转移机构10和拾取转移针1继续向下移动使得袜16或者织物的最后一圈推动到织针针舌8b下面的位置后下拾取转移机构10停止移动;步骤五,拾取转移针1向外移动使得拾取转移针的前针杆2脱离织针8;步骤六,下拾取转移机构10继续向下移动,使得拾取转移针1同时向下移动到织针针舌8b下侧,而后拾取转移针1向内移动,使得拾取转移针的前针杆2的上顶面进入织针针舌8b下面的位置;步骤七,下拾取转移机构10向上移动拾取转移针1把袜16或织物最后一圈转移到上转移针9上;步骤八,上拾取转移机构11和下拾取转移机构10同时向上移动把袜16或织物从织针8处完全脱离;步骤九,上拾取转移机构11和下拾取转移机构10同时往附加工作的设备方向移动实现袜16或织物拾取转移。最后使得袜或者织物完全从针筒脱离到附加加工处做附加缝头加工。
33.作为优选方案拾取转移针1两个为一组配合引导织针8,使得弯曲的织针8被拾取转移针上的导针面5纠正导入到和上转移针9相对应的位置上。
34.作为优选方案步骤四采用推圈装置12把袜和织物最后一圈推动到织针针舌8b下面的位置。
3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
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36.本文所使用的结构名称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所使用的织袜机、圆型针织设备、上拾取转移机构11、下拾取转移机构10、推圈装置12均为现有技术市场产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