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89227发布日期:2021-03-30 21:14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防水纺织面料采用的防水剂的防水效果较差,抗菌剂的抗菌效果较差,且有效时间较短。

专利文件(cn201810209601.1)公开了一种保暖抗菌型抗静电面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制得的面料添加了氧化锌晶须以及一种高分子抗静电剂,1-乙烯基-3-丁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与二氯硅烷等成分的相互作用赋予了纤维料优异的抗静电性能,但是该面料的抗菌以及防水效果均不理想。现有的双层纺织面料在制备过程中通常会在双层面料中添加胶黏剂,使得双层面料可以贴合,现有的加工设备往往只对其中一层面料涂覆胶黏剂,这样会导致双层面料的胶黏效果不佳,同时现有的双面涂覆设备结构往往复杂,制造成本高。同时现有的涂覆设备往往内腔不方便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解决以下技术问题:(1)通过防水面料和抗菌面料的纺织,使得制备得到的纺织面料同时具备良好的防水效果和抗菌效果,通过聚乙烯醇、有机硅氧烷、石蜡等制备得到的防水剂,可以有效提升纺织面料的防水效果,同时通过异丙醇、纳米氧化锌、聚乙二醇制备得到的抗菌溶液,可以有效提升纺织面料的抗菌效果,根据fz/t01042-1996测定,该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的感应电压为2749-2863v;(2)通过将防水面料绕卷在涂胶设备的外层面料辊上,将抗菌面料绕卷在涂胶设备的内层面料辊上,泵机抽取储胶箱内的胶黏剂,并通过输送管输送至储胶腔内,防水面料和抗菌面料分别经过两个涂覆辊,位于上方的涂覆辊将胶黏剂涂覆在抗菌面料的下表面,位于下方的涂覆辊将胶黏剂涂覆在防水面料的上表面,而后抗菌面料和防水面料经过两个导向辊的引导进入两个压合辊之间,开启压合电机,压合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二丝杠转动,第二丝杠带动两个第一辊座相向移动,两个第一辊座带动两个压合辊相向移动,两个压合辊对抗菌面料和防水面料进行压合处理,压合后得到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通过以上结构设置,该涂胶设备可以对防水面料和抗菌面料相对面同时涂覆胶黏剂,使得防水面料和抗菌面料之间可以形成双层的胶黏层,使得防水面料和抗菌面料的胶黏效果更好,同时两个压合辊可以随意调节间距,满足不同厚度的防水面料和抗菌面料的压合处理;(3)需要对上加工室、下加工室内腔清理时,开启分离电机,分离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一丝杠转动,第一丝杠带动上分离板与下分离板反向移动,进而上加工室与下加工室反向移动,即可对上加工室、下加工室内腔进行清理,通过以上结构设置,该涂胶设备可以调节上加工室和下加工室的间距,进而方便对上加工室和下加工室内腔的清理。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包括内层面料、外层面料;

其中,该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一:将亚麻籽油漆均匀涂抹在外层面料表面,后置入烘箱烘烤2-2.5h,烘箱内的温度保持在120-150℃,将外层面料放入防水剂中并持续循环拉动,同时加热至160-180℃,持续2-3h,制得防水面料;

步骤二:将内层面料放入抗菌溶胶中并持续循环拉动,同时加热至180-200℃,持续2-3h,制得抗菌面料;

步骤三:将防水面料绕卷在涂胶设备的外层面料辊上,将抗菌面料绕卷在涂胶设备的内层面料辊上,泵机抽取储胶箱内的胶黏剂,并通过输送管输送至储胶腔内,防水面料和抗菌面料分别经过两个涂覆辊,位于上方的涂覆辊将胶黏剂涂覆在抗菌面料的下表面,位于下方的涂覆辊将胶黏剂涂覆在防水面料的上表面,而后抗菌面料和防水面料经过两个导向辊的引导进入两个压合辊之间,开启压合电机,压合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二丝杠转动,第二丝杠带动两个第一辊座相向移动,两个第一辊座带动两个压合辊相向移动,两个压合辊对抗菌面料和防水面料进行压合处理,压合后得到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开启升降气缸,升降气缸活塞杆推动裁切刀座下降,裁切刀座上的裁切刀片对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进行裁切,需要对上加工室、下加工室内腔清理时,开启分离电机,分离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一丝杠转动,第一丝杠带动上分离板与下分离板反向移动,进而上加工室与下加工室反向移动,即可对上加工室、下加工室内腔进行清理。

进一步的,步骤一中防水剂的制备过程如下:按重量份计,称取聚乙烯醇6-10份、有机硅氧烷9-15份、石蜡6-10份、脂肪酸钠8-14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2-5份、不饱和聚酯树脂8-12份、白土纤维15-25份、防水腈纶6-9份,80-90份去离子水,将上述原料加入搅拌罐,加热至130-160℃,边加热边搅拌直至粘稠,静置2-2.5h,得到防水剂,置于保温箱内保温备用,保温箱内温度为120-150℃。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抗菌溶胶的制备过程如下:按重量份计,称取10-15份异丙醇、3-6份纳米氧化锌、8-11份聚乙二醇、4-10份纤维素、3-5份agno3、80-90份正硅酸乙酯、120-150份水,将异丙醇、纳米氧化锌、聚乙二醇溶解在水中,而后与冰醋酸按照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复合醋酸溶液,将纤维素溶解到复合醋酸溶液中,得到纤维素醋酸溶液,而后将agno3溶解到纤维素醋酸溶液中得到纤维素-银复合抗菌溶液,将正硅酸乙酯在高速搅拌下加入到纤维素-银复合抗菌溶液中,室温下磁力搅拌机搅拌3小时,得到抗菌溶胶。

进一步的,内层面料由竹纤维和棉纤维交织制得,外层面料由木纤维和棉纤维交织制得。

进一步的,涂胶设备包括上加工室、下加工室,所述上加工室与下加工室呈上、下相对设置,所述上加工室内安装有内层面料辊,所述下加工室内安装有外层面料辊,所述下加工室两侧设置有两个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上分离板、下分离板,所述上分离板与上加工室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下分离板与下加工室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上加工室与下加工室之间设置有压合机构,所述压合机构包括安装壳、安装板,所述安装壳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两个压合辊,所述上加工室与下加工室内均转动设置有导向辊,所述上加工室与下加工室之间安装有涂覆箱,所述涂覆辊顶部、底部均设置有涂覆辊,所述下加工室内腔安装有支撑板,所述上加工室顶部安装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活塞杆端部安装有裁切刀座,所述裁切刀座底部安装有裁切刀片,所述裁切刀片设置于支撑板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外层面料辊设置于内层面料辊正下方,所述支撑架顶部安装有分离电机,所述分离电机输出轴连接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两端螺纹沿中部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丝杠两端分别螺纹连接上分离板、下分离板,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两个第一导向杆,两个第一导向杆分别设置于第一丝杠两侧,所述上分离板、下分离板均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

进一步的,两个上分离板对称安装于上加工室两侧外壁,两个下分离板对称安装于下加工室两侧外壁,所述安装壳上安装有压合电机,所述压合电机输出轴连接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两端螺纹沿中部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丝杠两端螺纹连接两个第一辊座,所述安装壳内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向杆,两个第二导向杆分别设置于第二丝杠两侧,所述第一辊座滑动连接第二导向杆,所述安装板上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二辊座,两个第一辊座与两个第二辊座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辊座与第二辊座之间转动安装有压合辊。

进一步的,所述涂覆箱内设置有储胶腔,所述储胶腔顶部、底部均连通涂覆箱,所述下加工室一侧设置有储胶箱,所述储胶箱顶部安装有泵机,所述泵机抽料口连通储胶箱,所述泵机出料口安装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连通涂覆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通过防水面料和抗菌面料的纺织,使得制备得到的纺织面料同时具备良好的防水效果和抗菌效果,通过聚乙烯醇、有机硅氧烷、石蜡等制备得到的防水剂,可以有效提升纺织面料的防水效果,同时通过异丙醇、纳米氧化锌、聚乙二醇制备得到的抗菌溶液,可以有效提升纺织面料的抗菌效果,根据fz/t01042-1996测定,该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的感应电压为2749-2863v;

(2)通过将防水面料绕卷在涂胶设备的外层面料辊上,将抗菌面料绕卷在涂胶设备的内层面料辊上,泵机抽取储胶箱内的胶黏剂,并通过输送管输送至储胶腔内,防水面料和抗菌面料分别经过两个涂覆辊,位于上方的涂覆辊将胶黏剂涂覆在抗菌面料的下表面,位于下方的涂覆辊将胶黏剂涂覆在防水面料的上表面,而后抗菌面料和防水面料经过两个导向辊的引导进入两个压合辊之间,开启压合电机,压合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二丝杠转动,第二丝杠带动两个第一辊座相向移动,两个第一辊座带动两个压合辊相向移动,两个压合辊对抗菌面料和防水面料进行压合处理,压合后得到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通过以上结构设置,该涂胶设备可以对防水面料和抗菌面料相对面同时涂覆胶黏剂,使得防水面料和抗菌面料之间可以形成双层的胶黏层,使得防水面料和抗菌面料的胶黏效果更好,同时两个压合辊可以随意调节间距,满足不同厚度的防水面料和抗菌面料的压合处理;

(3),裁切刀座上的裁切刀片对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进行裁切,需要对上加工室、下加工室内腔清理时,开启升降气缸,升降气缸活塞杆推动裁切刀座下降开启分离电机,分离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一丝杠转动,第一丝杠带动上分离板与下分离板反向移动,进而上加工室与下加工室反向移动,即可对上加工室、下加工室内腔进行清理,通过以上结构设置,该涂胶设备可以调节上加工室和下加工室的间距,进而方便对上加工室和下加工室内腔的清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涂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上加工室与下加工室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压合辊的安装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安装壳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涂覆箱的内部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支撑架的内部结构图。

图中:1、上加工室;2、下加工室;3、内层面料辊;4、外层面料辊;5、分离机构;6、分离电机;7、第一丝杠;8、上分离板;9、下分离板;10、支撑架;11、压合机构;12、安装壳;13、安装板;14、压合辊;15、压合电机;16、第二丝杠;17、第一辊座;18、第二辊座;19、导向辊;20、涂覆箱;21、涂覆辊;22、储胶腔;23、输送管;24、泵机;25、储胶箱;26、支撑板;27、升降气缸;28、裁切刀座;29、裁切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所示

实施例1

一种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包括内层面料、外层面料;

其中,该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一:将亚麻籽油漆均匀涂抹在外层面料表面,后置入烘箱烘烤2h,烘箱内的温度保持在120℃,将外层面料放入防水剂中并持续循环拉动,同时加热至160℃,持续2h,制得防水面料;

步骤二:将内层面料放入抗菌溶胶中并持续循环拉动,同时加热至180℃,持续2h,制得抗菌面料;

步骤三:将防水面料绕卷在涂胶设备的外层面料辊4上,将抗菌面料绕卷在涂胶设备的内层面料辊3上,泵机24抽取储胶箱25内的胶黏剂,并通过输送管23输送至储胶腔22内,防水面料和抗菌面料分别经过两个涂覆辊21,位于上方的涂覆辊21将胶黏剂涂覆在抗菌面料的下表面,位于下方的涂覆辊21将胶黏剂涂覆在防水面料的上表面,而后抗菌面料和防水面料经过两个导向辊19的引导进入两个压合辊14之间,开启压合电机15,压合电机15输出轴带动第二丝杠16转动,第二丝杠16带动两个第一辊座17相向移动,两个第一辊座17带动两个压合辊14相向移动,两个压合辊14对抗菌面料和防水面料进行压合处理,压合后得到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开启升降气缸27,升降气缸27活塞杆推动裁切刀座28下降,裁切刀座28上的裁切刀片29对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进行裁切,需要对上加工室1、下加工室2内腔清理时,开启分离电机6,分离电机6输出轴带动第一丝杠7转动,第一丝杠7带动上分离板8与下分离板9反向移动,进而上加工室1与下加工室2反向移动,即可对上加工室1、下加工室2内腔进行清理。

具体的,步骤一中防水剂的制备过程如下:按重量份计,称取聚乙烯醇6份、有机硅氧烷9份、石蜡6份、脂肪酸钠8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2份、不饱和聚酯树脂8份、白土纤维15份、防水腈纶6份,80份去离子水,将上述原料加入搅拌罐,加热至130℃,边加热边搅拌直至粘稠,静置2h,得到防水剂,置于保温箱内保温备用,保温箱内温度为120℃。步骤二中抗菌溶胶的制备过程如下:按重量份计,称取10份异丙醇、3份纳米氧化锌、8份聚乙二醇、4份纤维素、3份agno3、80份正硅酸乙酯、120份水,将异丙醇、纳米氧化锌、聚乙二醇溶解在水中,而后与冰醋酸按照1:2的体积比混合,得到复合醋酸溶液,将纤维素溶解到复合醋酸溶液中,得到纤维素醋酸溶液,而后将agno3溶解到纤维素醋酸溶液中得到纤维素-银复合抗菌溶液,将正硅酸乙酯在高速搅拌下加入到纤维素-银复合抗菌溶液中,室温下磁力搅拌机搅拌3小时,得到抗菌溶胶。内层面料由竹纤维和棉纤维交织制得,外层面料由木纤维和棉纤维交织制得。

实施例1的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的感应电压为2863v。

实施例2

一种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包括内层面料、外层面料;

其中,该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一:将亚麻籽油漆均匀涂抹在外层面料表面,后置入烘箱烘烤2.5h,烘箱内的温度保持在150℃,将外层面料放入防水剂中并持续循环拉动,同时加热至180℃,持续3h,制得防水面料;

步骤二:将内层面料放入抗菌溶胶中并持续循环拉动,同时加热至200℃,持续3h,制得抗菌面料;

步骤三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的,步骤一中防水剂的制备过程如下:按重量份计,称取聚乙烯醇10份、有机硅氧烷15份、石蜡10份、脂肪酸钠14份、月桂醇聚氧乙烯醚5份、不饱和聚酯树脂12份、白土纤维25份、防水腈纶9份,90份去离子水,将上述原料加入搅拌罐,加热至160℃,边加热边搅拌直至粘稠,静置2.5h,得到防水剂,置于保温箱内保温备用,保温箱内温度为150℃。步骤二中抗菌溶胶的制备过程如下:按重量份计,称取15份异丙醇、6份纳米氧化锌、11份聚乙二醇、10份纤维素、5份agno3、90份正硅酸乙酯、150份水,将异丙醇、纳米氧化锌、聚乙二醇溶解在水中,而后与冰醋酸按照1:2.5的体积比混合,得到复合醋酸溶液,将纤维素溶解到复合醋酸溶液中,得到纤维素醋酸溶液,而后将agno3溶解到纤维素醋酸溶液中得到纤维素-银复合抗菌溶液,将正硅酸乙酯在高速搅拌下加入到纤维素-银复合抗菌溶液中,室温下磁力搅拌机搅拌3小时,得到抗菌溶胶。内层面料由竹纤维和棉纤维交织制得,外层面料由木纤维和棉纤维交织制得。

实施例2的防水抗菌复合功能纺织面料的感应电压为2749v。

涂胶设备包括上加工室1、下加工室2,上加工室1与下加工室2呈上、下相对设置,上加工室1内安装有内层面料辊3,下加工室2内安装有外层面料辊4,下加工室2两侧设置有两个分离机构5,分离机构5包括支撑架10,支撑架10上安装有上分离板8、下分离板9,上分离板8与上加工室1外壁固定连接,下分离板9与下加工室2外壁固定连接,上加工室1与下加工室2之间设置有压合机构11,压合机构11包括安装壳12、安装板13,安装壳12与安装板13之间设置有两个压合辊14,上加工室1与下加工室2内均转动设置有导向辊19,上加工室1与下加工室2之间安装有涂覆箱20,涂覆辊21顶部、底部均设置有涂覆辊21,下加工室2内腔安装有支撑板26,上加工室1顶部安装有升降气缸27,升降气缸27活塞杆端部安装有裁切刀座28,裁切刀座28底部安装有裁切刀片29,裁切刀片29设置于支撑板26上方。

外层面料辊4设置于内层面料辊3正下方,支撑架10顶部安装有分离电机6,分离电机6输出轴连接第一丝杠7,第一丝杠7两端螺纹沿中部呈对称设置,第一丝杠7两端分别螺纹连接上分离板8、下分离板9,支撑架10上安装有两个第一导向杆,两个第一导向杆分别设置于第一丝杠7两侧,上分离板8、下分离板9均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

两个上分离板8对称安装于上加工室1两侧外壁,两个下分离板9对称安装于下加工室2两侧外壁,安装壳12上安装有压合电机15,压合电机15输出轴连接第二丝杠16,第二丝杠16两端螺纹沿中部呈对称设置,第二丝杠16两端螺纹连接两个第一辊座17,安装壳12内安装有两个第二导向杆,两个第二导向杆分别设置于第二丝杠16两侧,第一辊座17滑动连接第二导向杆,安装板13上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二辊座18,两个第一辊座17与两个第二辊座18一一对应,第一辊座17与第二辊座18之间转动安装有压合辊14。

涂覆箱20内设置有储胶腔22,储胶腔22顶部、底部均连通涂覆箱20,下加工室2一侧设置有储胶箱25,储胶箱25顶部安装有泵机24,泵机24抽料口连通储胶箱25,泵机24出料口安装有输送管23,输送管23连通涂覆箱2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