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纱架及针织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5696发布日期:2020-11-25 14:43阅读:62来源:国知局
加湿纱架及针织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湿纱架及针织圆机。



背景技术:

花灰纱是纤维染色后再经过纺纱的一系列工序制备得到的,纤维直接染色导致花灰纱短纤多、毛羽多,织造时易断头影响织造效率。现存的解决方法一般是改善纱线品质,提高纱线强力、降低纱线毛羽数,或者在纱线表面涂抹一层蜡,改善表面光滑程度,降低纱线毛羽数。这两种方法对于织造断头虽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成本比较高。还有一种办法则是在织造时从上部喷洒水蒸气,对纱线起到润湿的作用,改善表面毛羽,从而减少织造断头。此种方法虽然节约了成本,但是在润湿纱线的同时,也给予了针织圆机织造设备一定的湿度,长此以往,会使设备生锈、损害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润湿纱线的加湿纱架。

一种加湿纱架,包括机架、挂纱装置、加湿装置和排汽管,所述挂纱装置设于所述机架上以用于放置筒子纱,所述加湿装置用于产生水蒸气且具有水蒸汽输出口,所述水蒸气输出口与所述排汽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排汽管与所述挂纱装置相邻设置,以用于对放置于所述挂纱装置上的筒子纱进行加湿,所述排汽管靠近所述水蒸汽输出口的一端为输入端,所述排汽管远离所述水蒸汽输出口的一端为输出端,所述排汽管在工作状态时,所述输入端的高度小于所述输出端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工作状态时所述输入端的高度大于所述挂纱装置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汽管的管壁设有多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孔径大小为18mm~2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汽管为截面是圆形的直线型排汽管,所述排汽管的管径为90mm~11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纱装置包括固定杆和多个挂料组件,所述固定杆水平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多个所述挂料组件间隔且平行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料组件包括第一导杆、第二导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竖直安装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二导杆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导杆向远离所述连接杆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导杆向远离所述连接杆的方向水平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纱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挂纱装置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挡板和可开合的移动门,当所述移动门闭合时,所述移动门与所述挡板共同围成一个封闭的容纳腔,所述挂纱装置和所述排汽管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为透明挡板,所述移动门为透明移动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针织圆机,包括织造装置和上述加湿纱架,所述加湿纱架与所述织造装置相邻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纱架使用时,只需将筒子纱放在挂纱装置上,然后开启加湿装置,使水蒸气通过排汽管输出到筒子纱上,从而即可润湿纱线,之后即可开启针织圆机织造设备开始织造。如此,通过在纱架内部润湿纱线,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水蒸气对针织圆机织造设备的损害。而且,排汽管的输入端的高度小于输出端的高度,可以使管内凝结的水回流到加湿装置内,从而重复利用,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且可以避免水流直接淋在筒子纱或纱架上,对纱线和设备造成损害。通过上述加湿纱架实验检测得出,纱线湿度为80%时,最有利于织造的进行,最终生产效率可以提高29%。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纱架使针织圆机织造效率和布面飞花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完美解决了一大行业难题,成效显著,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加湿纱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加湿纱架的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加湿纱架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湿纱架100,包括机架10、挂纱装置20、加湿装置30和排汽管40,挂纱装置20设于机架10上以用于放置筒子纱,加湿装置30用于产生水蒸气且具有水蒸汽输出口31,水蒸气输出口31与排汽管40的一端连通,排汽管40与挂纱装置20相邻设置,以用于对放置于挂纱装置20上的筒子纱进行加湿,排汽管40靠近水蒸汽输出口31的一端为输入端41,排汽管40远离水蒸汽输出口31的一端为输出端42,排汽管40在工作状态时,输入端41的高度小于输出端42的高度。

本实施例的加湿纱架100使用时,只需将筒子纱放在挂纱装置20上,然后开启加湿装置30,使水蒸气通过排汽管40输出到筒子纱上,从而即可润湿纱线,之后即可开启针织圆机织造设备开始织造。如此,通过在纱架内部润湿纱线,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水蒸气对针织圆机织造设备的损害。而且,排汽管40的输入端41的高度小于输出端42的高度,可以使管内凝结的水回流到加湿装置30内,从而重复利用,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且可以避免水流直接淋在筒子纱或纱架上,对纱线和设备造成损害。通过上述加湿纱架100实验检测得出,纱线湿度为80%时,最有利于织造的进行,最终生产效率可以提高29%。本实施例的加湿纱架100使针织圆机织造效率和布面飞花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完美解决了一大行业难题,成效显著,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在工作状态时排汽管40的输入端41的高度大于挂纱装置20的高度。如此,从排汽管40排出的水蒸气将在高度逐渐下降的过程中,降落到放置于挂纱装置20的筒子纱上,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对纱线进行加湿。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排汽管40的管壁设有多个排气孔43,排气孔43的孔径大小为18mm~22mm。如此,可使排汽管40的水蒸气排出更有效率,且水蒸气排出范围更广更均匀,从而提高纱线润湿效果。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排汽管40为截面为圆形的直线型排汽管,排汽管40的管径为90mm~110mm,该直线型排汽管可以水平地设于挂纱装置20的上方。可以理解,排汽管40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弯折延伸的排汽管等,从而可设置更多排气孔,提高排气的效率和均匀性。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挂纱装置20包括固定杆21和多个挂料组件22,固定杆21水平安装于机架10上,多个挂料组件22间隔且平行地安装于固定杆21上。如此,一个挂纱装置20上即可放置多个筒子纱,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挂料组件22包括第一导杆221、第二导杆222和连接杆223,连接杆223竖直安装于固定杆21上,第一导杆221和第二导杆222分别连接于连接杆223的两端,且第一导杆221向远离连接杆223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第二导杆向远离连接杆223的方向水平延伸。可选地,第一导杆221与第二导杆222之间的角度为30度~45度,方便退纱。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挂纱装置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挂纱装置20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从而可以放置多层筒子纱。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加湿纱架100还包括安装于机架10上的挡板和可开合的移动门,当移动门闭合时,移动门与挡板共同围成一个封闭的容纳腔,挂纱装置20和排汽管40位于容纳腔内。如此,水蒸气只存在于容纳腔内,不会飘散到外部空间,从而可以提高加湿效率,同时也避免水分快速蒸发需要频繁加湿。可选地,挡板为透明挡板,移动门为透明移动门,便于看清内部物料情况。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移动门包括若干个单层移动门,每个单层移动门分别与一个挂纱装置高度对应,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打开对应的单层移动门。可选地,移动门可以是平开门、推拉门等等,推拉门则可进一步选择双门式、三门式等等,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加湿装置30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例如超声波加湿器,采用超声波高频震荡1.7mhz频率,将水雾化为1~5微米的超微粒子,能清新空气,增进健康,营造舒适的环境。超声波加湿器的优点包括加湿强度大、加湿均匀、加湿效率高,且节能、省电,耗电仅为电热加湿器的1/10至1/15,使用寿命长,湿度自动平衡,无水自动保护。直接蒸发型加湿器也通常被称为纯净型加湿器,纯净加湿技术则是加湿领域刚刚采用的新技术,纯净加湿器通过分子筛蒸发技术,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彻底解决“白粉”问题。热蒸发型加湿器也叫电热式加湿器,其工作原理是将水在加热体中加热到100度,产生水蒸气,用风机将蒸气送出。所以电加热式加湿器是技术最简单的加湿方式,缺点是能耗较大,不能干烧,安全系数较低、加热器上容易结垢。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针织圆机,包括织造装置(图未示)和上述加湿纱架100,加湿纱架100与织造装置相邻设置。

该针织圆机在使用时,只需将筒子纱放在挂纱装置20上,然后开启加湿装置30,使水蒸气通过排汽管40输出到筒子纱上,从而即可润湿纱线,之后即可通过织造装置开始织造。如此,通过在纱架内部润湿纱线,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水蒸气对织造装置的损害。而且,排汽管40的输入端41的高度小于输出端42的高度,可以使管内凝结的水回流到加湿装置30内,从而重复利用,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且可以避免水流直接淋在筒子纱或纱架上,对纱线和设备造成损害。本实施例的针织圆机织造效率和布面飞花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完美解决了一大行业难题,成效显著,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