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球修剪器刀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3885发布日期:2020-11-03 23:4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毛球修剪器刀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毛球修剪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毛球修剪器刀头。



背景技术:

毛球修剪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如毛球器、剃毛器、剪绒器等,是一种专门为去除衣物表面毛球而设计的小家电。除了修剪毛球之外,还可以吸出毛衣内的灰尘等杂物。毛球修剪器多为旋转式刀头、锋利度高、迅速剃除毛球。

例如申请号:cn201910135335.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毛球修剪器,涉及家用清洁装置技术领域,以缓解现有毛球修剪器无法清洁毛屑和灰尘的技术问题。该毛球修剪器包括壳体、刀网、电机、涡轮、排屑轮和刀片轮;壳体具有开口,刀网盖合在开口处;壳体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与刀网围成第三腔室;壳体开设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电机安装于第一腔室,并且电机的转轴伸入第三腔室;涡轮安装于电机且位于第一腔室;排屑轮和刀片轮均位于第三腔室,均连接于电机的转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毛球修剪器具有涡轮,涡轮产生较大的吸力,能够将衣物上的毛屑和灰尘吸入第二腔室,同时能够防止毛球修剪器在修剪毛球时造成毛屑及灰尘分散而污染衣物。

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现有市面上的毛球修剪器刀头,刀网孔采用圆孔方式,且刀片采用三片,只能剪切相对较大的毛球,刀片与刀网采用垂直接触方式,剪毛效果不佳或剪不断现象,并且由于现有的毛球修剪器刀头上只采用弹片一种弹性结构对刀片与刀网之间进行配合,降低了刀片与刀网之间配合的浮动性,从而使得刀片与刀网之间很容易因摩擦力过大而使刀片与刀网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毛球修剪器刀头,以解决现有市面上的毛球修剪器刀头,刀网孔采用圆孔方式,且刀片采用三片,只能剪切相对较大的毛球,刀片与刀网采用垂直接触方式,剪毛效果不佳或剪不断现象,并且由于现有的毛球修剪器刀头上只采用弹片一种弹性结构对刀片与刀网之间进行配合,降低了刀片与刀网之间配合的浮动性,从而使得刀片与刀网之间很容易因摩擦力过大而使刀片与刀网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毛球修剪器刀头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毛球修剪器刀头,包括刀盘主体,所述刀盘主体上呈环形阵列状安装有十二片刀片,所述刀片还包括刀刃和刀片卡槽位,所述刀片下端设有两个刀刃,且刀片上端开设有刀片卡槽位,所述刀片通过上端刀片卡槽位处卡接在刀盘槽位内;所述刀盘主体中部上端面呈环形阵列状设有十二个冷打柱;所述刀盘主体上端面通过十二个冷打柱固定连接有弹片;所述刀盘主体上端面中心部位卡接有浮动杆,所述浮动杆还包括配合槽、卡扣和限位柱,所述浮动杆上端面开设有与主机转动杆相配合的配合槽,且浮动杆底端面边缘部位呈环形阵列状设有三个卡扣,所述浮动杆底端面中心部位还设有限位柱,所述配合槽其形状设置为三角形状;所述浮动杆内侧安装有弹簧;所述刀盘主体底部安装有刀网。

进一步的,所述刀盘主体还包括加强筋、刀盘槽位、卡套、浮动杆卡槽和轴套,所述刀盘主体上端面呈环形阵列状设有十二个加强筋,且每个加强筋上端面均开设有一个刀盘槽位,所述刀盘主体内侧中心部位设有卡套,且卡套内侧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穿过刀盘主体底端面的三个浮动杆卡槽,所述刀盘主体底端面中心部位设有轴套,所述卡套与轴套处于同一轴线,且卡套内侧底端面中心部位开设有与轴套相通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刀刃在刀片上呈倾斜状分布,所述刀片卡槽位其形状设置为t形状,且刀片卡槽位上端开口处两个夹角均设置为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还包括固定孔和弹条组,所述弹片上端面边缘部位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与冷打柱相连接的十二个固定孔,所述弹片边缘部位呈环形阵列状设有十二组弹条组,且每组弹条组中有两个弹条组成,当所述弹片与刀片处于安装状态时,每组弹条组均与一个刀片上开设的刀片卡槽位相配合;

进一步的,当所述浮动杆与刀盘主体处于安装状态时,三个卡扣分别与三个浮动杆卡槽相卡接,且浮动杆与卡套内部为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刀网还包括刀网孔、止转口和定轴,所述刀网底端面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若干个刀网孔,且刀网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设有四个止转口,所述刀网内侧底端面中心部位设有与轴套转动相连接的定轴,且刀网位于刀片底部,所述刀网孔采用方形方式;

进一步的,当所述刀网与刀片处于安装状态时,刀网内侧底端面与刀片下端刀刃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刀盘主体上呈环形阵列状安装有十二片刀片,在使用时,通过主机转动杆转动,带动浮动杆进行转动,使刀盘主体带动刀片和弹片同时转动,然后将刀网对准待修剪毛球进行修剪,通过将刀网上的刀网孔采用方形方式,且刀片呈环形阵列状设有多达十二片,使得剪切面更大,使用时剪切效率更高,对较小毛球也能一次剪干净,并且刀片与刀网是以一定角度接触,可以剪切更细小的绒毛,有效提高了本毛球修剪器刀头的剪毛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弹簧安装于浮动杆与刀盘主体之间,使得刀片与刀网配合更具有浮动性,当使用外力过大时,弹簧进行压缩,更好的避免了刀片与刀网摩擦力过大而使刀片与刀网损坏的问题,又不失剪毛效果,当浮动杆及主机转动杆配合尺寸有差异时,弹簧的可伸缩性也能使刀片与刀网良好的接触,有效提高了刀片与刀网之间配合的浮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刀盘主体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刀盘主体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刀片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弹片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浮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刀网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刀网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刀盘主体;101、加强筋;102、刀盘槽位;103、卡套;104、浮动杆卡槽;105、轴套;2、刀片;201、刀刃;202、刀片卡槽位;3、弹片;301、固定孔;302、弹条组;4、弹簧;5、浮动杆;501、配合槽;502、卡扣;503、限位柱;6、刀网;601、刀网孔;602、止转口;603、定轴;7、冷打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毛球修剪器刀头,包括有:刀盘主体1,刀盘主体1上呈环形阵列状安装有十二片刀片2,刀片2还包括刀刃201和刀片卡槽位202,刀片2下端设有两个刀刃201,且刀片2上端开设有刀片卡槽位202,刀片2通过上端刀片卡槽位202处卡接在刀盘槽位102内,刀刃201在刀片2上呈倾斜状分布,刀片卡槽位202其形状设置为t形状,且刀片卡槽位202上端开口处两个夹角均设置为倒角,使刀片2在与弹片3配合时更加方便;刀盘主体1中部上端面呈环形阵列状设有十二个冷打柱7;刀盘主体1上端面通过十二个冷打柱7固定连接有弹片3,弹片3还包括固定孔301和弹条组302,弹片3上端面边缘部位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与冷打柱7相连接的十二个固定孔301,弹片3边缘部位呈环形阵列状设有十二组弹条组302,且每组弹条组302中有两个弹条组成,当弹片3与刀片2处于安装状态时,每组弹条组302均与一个刀片2上开设的刀片卡槽位202相配合;刀盘主体1上端面中心部位卡接有浮动杆5,浮动杆5还包括配合槽501、卡扣502和限位柱503,浮动杆5上端面开设有与主机转动杆相配合的配合槽501,且浮动杆5底端面边缘部位呈环形阵列状设有三个卡扣502,浮动杆5底端面中心部位还设有限位柱503,配合槽501其形状设置为三角形状,通过将配合槽501其形状设置为三角形状,可以起到更好的扭矩传递,且拆卸便捷,可更换不同配合形状浮动杆浮动杆5,当浮动杆5与刀盘主体1处于安装状态时,三个卡扣502分别与三个浮动杆卡槽104相卡接,且浮动杆5与卡套103内部为滑动连接;浮动杆5内侧安装有弹簧4;刀盘主体1底部安装有刀网6,当刀网6与刀片2处于安装状态时,刀网6内侧底端面与刀片2下端刀刃201相接触,从而可以剪切更细小的绒毛。

其中,刀盘主体1还包括加强筋101、刀盘槽位102、卡套103、浮动杆卡槽104和轴套105,刀盘主体1上端面呈环形阵列状设有十二个加强筋101,且每个加强筋101上端面均开设有一个刀盘槽位102,刀盘主体1内侧中心部位设有卡套103,且卡套103内侧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穿过刀盘主体1底端面的三个浮动杆卡槽104,刀盘主体1底端面中心部位设有轴套105,卡套103与轴套105处于同一轴线,且卡套103内侧底端面中心部位开设有与轴套105相通的通孔。

其中,刀网6还包括刀网孔601、止转口602和定轴603,刀网6底端面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若干个刀网孔601,且刀网6外周面呈环形阵列状设有四个止转口602,与主机装配后在使用过程中防止刀网6随之转动,以保证剪毛效果,刀网6内侧底端面中心部位设有与轴套105转动相连接的定轴603,且刀网6位于刀片2底部,刀网孔601采用方形方式,使得剪切面更大,使用时剪切效率更高,对较小毛球也能一次剪干净。

安装时:先将十二片刀片2依次装入刀盘主体1上开设的十二个刀盘槽位102内,然后将弹片3与十二个刀片卡槽位202相配合,并采用十二个冷打柱7进行固定,然后再将弹簧4和浮动杆5通过卡扣502与浮动杆卡槽104的卡和安装到刀盘主体1上,然后再将刀网6通过定轴603安装到刀盘主体1和刀片2底部,最后再将刀网6与主机配合,同时将浮动杆5上开设的配合槽501与主机转动杆进行配合,通过将配合槽501其形状设置为三角形状,可以起到更好的扭矩传递,且拆卸便捷,可更换不同配合形状浮动杆5;

使用时:通过主机转动杆转动,带动浮动杆5进行转动,使刀盘主体1带动刀片2和弹片3同时转动,然后将刀网6对准待修剪毛球进行修剪,通过将刀网6上的刀网孔601采用方形方式,且刀片2呈环形阵列状设有多达十二片,使得剪切面更大,使用时剪切效率更高,对较小毛球也能一次剪干净,并且刀片2与刀网6是以一定角度接触,可以剪切更细小的绒毛,有效提高了本毛球修剪器刀头的剪毛效果;

通过弹片3的设置,一是对刀片2进行限位固定,使每一片刀片2都在同一高度,使每片刀片2与刀网6达到更好的接触配合,以保证达到一致的剪毛效果;二是弹片3本身具有弹性,使刀片2与刀网6间配合不至于会产生硬碰硬,具有一定浮动性更柔性的接触,可以达到最佳的剪毛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