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纠偏的分切刀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9035发布日期:2020-10-28 12:0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纠偏的分切刀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垂直帘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便于纠偏的分切刀头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制作垂直百叶窗帘的垂直帘布,如中国专利201080021360.x所披露的技术方案,相邻两遮光部之间设有分切口,分切口、透光部和遮光部织为一体,所述分切口的织物编织密度小于分切口且透光部的厚度也小于遮光部。在制作时,需要首先使用切刀沿分切口将垂直帘布分切,为了保证垂直帘布分切整齐,切刀在工作时必须与分切口对齐,现有技术中使用人工目视观察的方式来确认切刀是否与分切口对齐,如果发现切刀与分切口错开,需要重新拆装切刀来调整切刀的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缺点:1、需要操作人员一直目视切刀与分切口之间的相对位置,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高;1、拆装切刀来调整切刀的位置,过程繁琐,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便于纠偏的分切刀头机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便于纠偏的分切刀头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收料侧框架上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上安装有上导轨及上齿条,所述上导轨上滑动连接有运动箱体,所述运动箱体上安装有由上驱动装置驱动且与上齿条啮合的上驱动齿轮,所述运动箱体上还安装有由刀座驱动装置驱动升降的刀座,所述刀座上安装有切刀,所述收料侧框架上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下横梁,所述下横梁上安装有下导轨及下齿条,所述下导轨上滑动连接有下滑座,所述下滑座上安装有光感头,所述下滑座上安装有由下驱动装置驱动且与下齿条啮合的下驱动齿轮,所述运动箱体上安装有与光感头配合的光源,所述光源位于切刀正前方。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当切刀与分切口对齐时,光源的光束穿过分切口被光感头接收,当切刀与分切口错开时,光源的光束被遮光部遮挡,光感头接收不到光源的光束。当切刀与分切口错开时,此时启动上驱动装置,上驱动装置驱动运动箱体沿上横梁运动,当切刀重新与分切口对齐时,关闭上驱动装置;启动刀座驱动装置,驱动刀座下降,切刀切割垂直帘布。

所述切刀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切刀连接有由切刀驱动装置驱动且与刀座转动连接的刀柄。切刀转动的同时切割垂直帘布。

所述刀柄包括与切刀连接的变幅杆,所述变幅杆远离切刀的一端依次连接有第二导体环、绝缘环、第一导体环及尾段,所述第二导体环、绝缘环及第一导体环所构成的空腔内安装有压电振子,所述压电振子一端连接有与第一导体环电连接的第一电极片,所述压电振子另一端连接有与第二导体环电连接的第二电极片,所述刀座上安装有能够与第一导体环接触的第一电刷及能够与第二导体环接触的第二电刷,所述第一电刷及第二电刷连接有电源。启动电源,第一电极片及第二电极片通电后,压电振子产生超声振动,进而通过变幅杆带动切刀产生超声振动,方便切割垂直帘布。

所述尾段开设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底部开设有螺杆过孔,所述操作孔内设有能够穿过螺杆过孔且与变幅杆螺纹连接的螺杆,所述第一电极片、压电振子及第二电极片套接在螺杆上。安装时,将第一导体环连同第一电极片、压电振子、第二导体环电连同第二电极片放置在变幅杆尾端,安装尾段及螺杆即可,方便拆装。

所述尾段上安装有刀柄齿轮,所述刀座上还转动连接有由切刀驱动装置驱动的且与刀柄齿轮啮合的切刀驱动齿轮。机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尾段的前端为台阶状,所述变幅杆的后端为台阶状,所述绝缘环的两端均为台阶状,所述第一导体环与尾段及绝缘环配合设置,所述第二导体环与变幅杆及绝缘环配合设置。保证刀柄各部件的同心度,提高切刀转动稳定性。

所述运动箱体上设有竖直设置的滑槽,所述刀座连接有能够在滑槽内上下滑动的刀座连杆,所述运动箱体上转动连接有与刀座连杆螺纹连接的丝杠,所述丝杠上安装有丝杠齿轮,所述运动箱体上还转动连接有由刀座驱动装置驱动且与丝杠齿轮啮合的刀座驱动齿轮。启动刀座驱动装置,刀座驱动装置驱动丝杠转动,进而驱动刀座下降,切刀与分切口接触,并沿分切口切割垂直帘布。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光源及光感头来确认切刀是否与分切口对齐,不需要操作人员一直目视切刀与分切口之间的相对位置,且使用齿轮齿条结构来调整切刀的位置,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纠偏的分切刀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纠偏的分切刀头机构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图2中局部a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纠偏的分切刀头机构中运动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图4中截面c-c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纠偏的分切刀头机构中刀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图2中局部b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下齿条;3-光感头安装板;4-垂直帘布;5-下驱动电机;6-下驱动齿轮;7-下滑座;8-光感头;9-第一导体环;10-绝缘环;11-第二导体环;12-第一支撑辊;13-变幅杆;14-第二支撑辊;15-上横梁;16-下驱动电机支架;17-运动箱体;18-下导轨;19-下横梁;20-分切口;21-透光部;22-遮光部;23-光源安装板;24-光源支架;25-上齿条;26-上导轨;27-光源;28-上驱动齿轮;29-上滑座;30-刀座;31-切刀;32-上驱动电机;33-刀座驱动电机;34-刀座驱动齿轮;35-丝杠;36-丝杠齿轮;37-滑槽;38-刀座连杆;39-切刀驱动齿轮;40-刀柄;41-刀柄齿轮;42-第一电刷;43-第二电刷;44-切刀驱动电机;45-尾段;46-操作孔;47-螺杆;48-螺杆过孔;49-第一电极片;50-压电振子;51-第二电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2所示,一种便于纠偏的分切刀头机构,包括机架1,机架1上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上横梁15及位于上横梁15下方的第一支撑辊12及第二支撑辊14。

上横梁15上安装有上导轨26及上齿条25,上导轨26上滑动连接有上滑座29及运动箱体17,运动箱体17上安装有由上驱动装置驱动且与上齿条25啮合的上驱动齿轮28,选优的,上驱动装置驱动包括水平设置的上驱动电机32,上驱动电机32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如附图3、4及5所示,运动箱体17上还安装有由刀座驱动装置驱动升降的刀座30,具体的,运动箱体17上设有竖直设置的滑槽37,刀座30连接有能够在滑槽37内上下滑动的刀座连杆38,运动箱体17上转动连接有与刀座连杆38螺纹连接的丝杠35,丝杠35上安装有丝杠齿轮36,运动箱体17上还转动连接有由刀座驱动装置驱动且与丝杠齿轮36啮合的刀座驱动齿轮34。选优的,刀座驱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刀座驱动电机33,刀座驱动电机33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刀座驱动电机33位于上驱动电机32上方,所述丝杠齿轮36及刀座连杆38位于运动箱体17一侧,刀座驱动电机33及上驱动电机32位于运动箱体17另一侧,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如附图5、6所示,安装在刀座30上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切刀31,切刀31的形状为圆形,切刀31连接有由切刀驱动装置驱动且与刀座30转动连接的刀柄40。选优的,切刀驱动装置包括切刀驱动电机44,所述电机44水平设置且位于刀柄40上方,切刀驱动电机44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刀柄40包括与切刀31连接的变幅杆13,变幅杆13远离切刀31的一端依次连接有第二导体环11、绝缘环10、第一导体环9及尾段45,第一导体环9及第二导体环11由铜制成。

尾段45的前端为台阶状,变幅杆13的后端为台阶状,绝缘环10的两端均为台阶状,第一导体环9与尾段45及绝缘环10配合设置,第二导体环11与变幅杆13及及绝缘环10配合设置。尾段45与第一导体环9粘接,第一导体环9与绝缘环10粘接,绝缘环10与第二导体环11粘接,第二导体环11与变幅杆13粘接。

尾段45开设有操作孔46,操作孔46底部开设有螺杆过孔48,操作孔46内设有能够穿过螺杆过孔48且与变幅杆13螺纹连接的螺杆47。

第二导体环11、绝缘环10及第一导体环9所构成的空腔内安装有压电振子50,压电振子50一端连接有与第一导体环9电连接的第一电极片49,压电振子50另一端连接有与第二导体环11电连接的第二电极片51,第一电极片49、压电振子50及第二电极片51套接在螺杆47上。

刀座30上安装有能够与第一导体环9接触的第一电刷42及能够与第二导体环11接触的第二电刷43,第一电刷42及第二电刷43连接有电源,电源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尾段45上安装有刀柄齿轮41,刀座30上还转动连接有由切刀驱动电机44驱动的且与刀柄齿轮41啮合的切刀驱动齿轮39。

如附图3、7所示,机架16上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下横梁19,下横梁19的数量为两件,每件下导轨18上滑动连接有下滑座7,两件下滑座7之间安装有光感头安装板3,光感头安装板3上安装有光感头8。

其中一件下横梁19上安装有下导轨18及下齿条2,下滑座7上安装有由下驱动装置驱动且与下齿条2啮合的下驱动齿轮6,下驱动装置包括下驱动电机5,下驱动电机5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选优的,光感头安装板3侧部安装有下驱动电机支架16,下驱动齿轮6及下驱动电机5安装在下驱动电机支架16上。

运动箱体17上安装有光源支架24,光源支架24上安装有呈l形的光源安装板23,光源安装板23上安装有与光感头8配合的光源27,光源27位于切刀31正前方。

现有技术中的垂直百叶窗帘,如中国专利201720079975.7所披露的技术方案,包括多条由织物织成且呈长条状并竖向延伸的帘片,帘片包括中间的透光部21和分别位于每个透光部21两侧的两个遮光部22,透光部21和遮光部22织为一体;所述透光部21的织物编织密度小于遮光部22且透光部21的厚度也小于遮光部22。

现有技术中用于制作垂直百叶窗帘的垂直帘布4,如中国专利201080021360.x所披露的技术方案,相邻两遮光部22之间设有分切口20,分切口20、透光部21和遮光部22织为一体,所述分切口20的织物编织密度小于分切口20且透光部21的厚度也小于遮光部22。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垂直帘布4经切刀31沿分切口20切割。

具体的,首先,启动切刀驱动电机44及电源,切刀驱动电机44驱动刀柄40及切刀31转动;第一电极片49及第二电极片51通电后,压电振子50产生超声振动,进而带动切刀31产生超声振动,压电振子50如何产生超声振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然后,启动刀座驱动电机33,刀座驱动电机33驱动丝杠35转动,进而驱动刀座30下降,切刀31与分切口20接触,并沿分切口20切割垂直帘布4。

当切刀31与分切口20对齐时,光源27的光束穿过分切口20被光感头8接收,当切刀31与分切口20错开时,光源27的光束被遮光部22遮挡,光感头8接收不到光源27的光束,此时启动上驱动电机32及下驱动电机5,上驱动电机32驱动运动箱体17沿上横梁15运动,下驱动电机5驱动光感头安装板3沿下横梁19运动,当切刀31重新与分切口20对齐时,关闭上驱动电机32及下驱动电机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所有这些变化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