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4722发布日期:2021-01-12 07:4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车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车缝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许多衣物、饰品都具有立体部分,即带有弧度的部分,例如:帽子(鸭舌帽)的帽沿、西服为提升立体感,故西服的前片与后片皆通过弧度车缝成型,而上述呈现出立体感的车缝都是由极具经验的缝纫师傅在平板缝纫机上车缝成型,具体为:车缝师傅先划出弧线,随后调整车缝针下针间距,并计算预留线,最后在平板缝纫机上车缝,通过肉眼及手感来车缝成型;虽然这种传统的车缝方式沿用至今,但随着生产需求拓展以及对服饰品质的提升(尤其是高端西服等),传统方式已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也无法达到现有品质的要求,具体表现为:(1)现有的方式需要工作经验极其丰富的车缝师傅来完成(车缝工龄至少6-10年以上),对于新手而言是无法完成;(2)生产效率低,每小时仅能车缝5-20件的西服前片;(3)车缝成型后立体感无法保证统一,由于车缝师傅经验不同,导致西服的左、右前片无法保持对称,最终缝合的衣服无法形成完整的成衣;(4)车缝不同规格的衣帽,其弧度不同,需要对不同经验的车缝师傅来完成,对人员的要求过高,导致无法高效、统一的完成生产制备任务;

综上,急需一款能够模拟出真实立体线条且能够快速制备的装置来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立体车缝装置,其结构简单、制作简便且易实现,能够解决现有设备中无法实现立体车缝、车缝后品质不统一及无法批量生产等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体车缝装置,其包括工作台、缝纫机及车缝针,所述车缝针装设于缝纫机上,并驱动车缝针穿刺工作台上的布料;还包括:顶升机构、第一、第二滑动机构及至少两夹持组件;

顶升机构,其设置于工作台;该顶升机构包括升降块及顶升单元;所述升降块贯穿工作台,且对应车缝针设置;所述顶升单元与升降块相连,并用于驱动升降块移动,以使该升降块的上表面相对工作台台面形成高度差;

第一滑动机构,其设置于工作台,且用于带动夹持组件沿工作台横向位移;

第二滑动机构,其设置于工作台,且用于带动第一滑动机构沿工作台纵向位移;

至少两夹持组件,其相对地置于工作台台面,且通过连接板与第一滑动机构相接;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底座及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相对于底座运动,并夹持置放在底座上的布料;

其中,布料置放于底座与夹持单元之间,并驱使夹持单元相对于底座运动,以夹持布料;车缝时,所述顶升机构、第一、第二滑动机构根据弧度带动夹持组件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单元包括连为一体的固定板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装设于工作台下部,并驱动固定板相对于工作台台面上下位移;所述升降块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其包括一基座、第一电机、第一传送带、滑块、第一主动轮及第一从动轮;基座,其设于工作台台面,且通过第二滑动机构带动基座沿工作台纵向位移;所述第一电机、第一传送带、第一主动轮及第一从动轮分别装设于基座内;所述第一传送带绕设于第一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且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电机止转配合;所述滑块供夹持组件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滑轨,所述滑块滑设在第一滑轨且与第一传送带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传送带、第二主动轮及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主动轮与第二从动轮分别固定工作台下表面,且供第二传送带绕设;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主动轮止转配合;其中,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二滑轨供基座沿该第二滑轨滑移;所述基座通过连接座贯穿第二滑轨与第二传送带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壳体、第三电机、螺杆、滑动杆及止转块;所述第三电机装设于壳体外侧,并与内置在壳体的螺杆止转连接;所述滑动杆一端与螺杆螺接,另一端供所述底座装设;所述止转块固接于滑动杆外侧,且与壳体形成止转配合;其中,所述第三电机驱动螺杆转动,联动所述滑动杆沿螺杆轴线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车缝装置包括四组夹持组件,且各组夹持组件通过连接座与第一滑动组件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若干个装接位,所述夹持组件选择性与任意装接位固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供一种立体车缝装置,其结构简单、制作简便且易实现,提供一种能够一次车缝成型出具有立体感的服饰或衣帽等,不仅简化了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尤其适用于批量生产,对无经验或少经验的操作人员也能制作;不仅如此,所生产出的衣品标准统一、质量稳定,尤其是高度商务服饰,能够保证左右对称,版型统一,更受消费者青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车缝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车缝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夹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车缝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至图4,一种立体车缝装置,该立体车缝装置主要用来一次车缝成型立体的服饰和帽子等纺织品;

该立体车缝装置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工作台1、缝纫机2、车缝针20、顶升机构3、第一、第二滑动机构4、5及至少两夹持组件6;

所述车缝针20装设于缝纫机2上,并驱动车缝针20穿刺工作台1上的布料;

顶升机构3,其设置于工作台1下表面,用来顶起铺设在工作台1上表面的布料;该顶升机构3包括升降块31及顶升单元32;所述升降块31贯穿工作台1,且对应车缝针20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顶升单元32包括连为一体的固定板321及第一驱动件322;所述第一驱动件322装设于工作台1下部,并驱动固定板321相对于工作台1台面上下位移(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驱动件322以气缸举例,当然也可以是其他驱动方式,例如液压缸等);所述升降块31通过螺母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固定板321上;进而使得所述第一驱动件322带动连接在固定板321上的升降块31沿垂直于工作台1面的方向位移,最终顶升所述布料;

第一滑动机构4,其设置于工作台1,且用于带动夹持组件6沿工作台1横向位移;所述第一滑动机构4,其包括一基座41、第一电机42、第一传送带43、滑块44、第一主动轮45及第一从动轮46;基座41,本实用新型的基座41为具有容置部的基座41,且在基座41面向夹持组件6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轨410;该基座41设于工作台1台面,且通过第二滑动机构5带动基座41沿工作台1纵向位移;所述滑块44供夹持组件6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基座41上还设有第一滑轨410,所述滑块44滑设在第一滑轨410且与第一传送带43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电机42、第一传送带43、第一主动轮45及第一从动轮46分别装设于基座41内;所述第一传送带43绕设于第一主动轮45与第一从动轮46,且第一主动轮45与所述第一电机42止转配合;其中,所述夹持组件6通过滑块44在第一滑轨410上滑动;

第二滑动机构5,其设置于工作台1,且用于带动第一滑动机构4沿工作台1纵向位移;所述第二滑动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51、第二传送带52、第二主动轮53及第二从动轮54;所述第二主动轮53与第二从动轮54分别通过轴装设在工作台1下表面,且供第二传送带52绕设;所述第二电机51与第二主动轮53止转配合;其中,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第二滑轨11供基座41沿该第二滑轨11滑移;所述基座41通过连接件9贯穿第二滑轨11与第二传送带52相连。

至少两夹持组件6,其相对地置于工作台1台面,且通过连接板60与第一滑动机构4的滑块44相接(需说明的是:所述车缝装置包括四组夹持组件6,且各组夹持组件6通过连接座7与第一滑动机构4相接;本实用新型将四组夹持组件6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具有并列的两组夹持组件6,且皆平行于所述基座41设置,通过四组夹持组件6以夹持布料的4个角,这样能够平稳的移动布料,以及更好的做调整);

所述夹持组件6包括底座61及夹持单元62,所述夹持单元62相对于底座61运动,并夹持置放在底座61上的布料;需说明的是,所述底座61为l形底座61,夹持单元62为气缸,该气缸62的侧壁与l形底座61侧壁固接,气缸62活塞杆的运动方向面对l形底座61的底壁;

所述夹持组件6还包括壳体63、第三电机64、螺杆65、滑动杆66及止转块67;所述第三电机64装设于壳体63外侧,并与内置在壳体63的螺杆65止转连接;所述滑动杆66一端具有一开口660,开口660内设与螺杆65螺接配合的螺纹部,而另一端贯穿连接座7的装接位70,且供所述底座61装设;所述止转块67固接于滑动杆66外侧,且与壳体63形成止转配合;其中,所述第三电机64驱动螺杆65转动,联动所述滑动杆66转动,但由于固接在滑动上的止转块67与壳体63止转配合,固限定滑动杆66只能沿螺杆65轴线位移;

所述连接座7上开设有若干个装接位70,所述夹持组件6选择性与任意装接位70固接;

图像获取设备8,其设置于台面及缝纫机2上,用于摄入车缝轨迹及落针点;所述的图像获取设备8可以是摄录机、视觉扫描仪等;

处理器(图中未示出),其用于存储图像获取设备8所摄取的车缝轨迹及落针点,并与预设坐标系匹配,根据匹配信息形成指令信息发送给各执行部件,这里的执行部件指各驱动件及电机等;

其中,布料置放于底座61与夹持单元62之间,并驱使夹持单元62相对于底座61运动,以夹持布料;车缝时,所述顶升机构3、第一、第二滑动机构4、5根据弧度带动夹持组件6位移。

一种立体车缝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所述的立体车缝装置动作;

实际车缝时,人为调取已存储在处理器(图中未示出)的车缝轨迹信息;当然,在车缝前所存储的车缝轨迹信息(即待车缝衣品上车缝线的弧度信息)可以通过制图软件导入和/或模拟车缝并通过图像获取设备8摄入;

获取待车缝布料的以下信息:包括对待车缝施以车缝的各车缝线弧度信息;其中,所述车缝线的弧度信息被表征为各个车缝针20落针点所构建出的弧线轨迹、落针点在水平面的坐标信息及落针点在竖直面的坐标信息;

所述车缝线的弧度信息,其包括通过图像获取设备8摄录模拟车缝手动车缝路线,并存储车缝轨迹以及模拟的落针点,并根据落针点与人为设定的预设坐标系进行匹配,以获取在该车缝轨迹上各个落针点在水平面坐标系及竖直面坐标系的信息,并对上述信息进行标记。

基于车缝线的弧度信息,控制立体车缝装置的工作模式,其中包括控制顶升机构3、第一、第二滑动机构4、5及夹持组件6动作;

控制各夹持组件6的夹持单元62相对底座61运动以夹持布料;

控制第一、第二滑动机构4、5带动夹持挡在工作台1台面平移;

控制顶升单元32带动升降块31相对于工作台1台面抬升,以使布料相对于工作台1台面升降;

控制各夹持组件6中螺杆65与滑动杆66,以使夹持有布料的底座61沿工作台1平移。

以西服的前片举例,调取相应的各车缝线弧度信息,并根据该车缝线的弧度信息设定出坐标信息,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西服前片的4个角分别放置在底座61的底壁上,驱动所述气缸62动作,气缸62的活塞杆垂直于工作台1台面运动,将西服前片夹持固定;

其次,根据坐标信息开启各执行部件,如,西服前片靠近腋下及胸部的区域的车缝线弧度信息;根据该线条弧度信息定义出连成这条弧线的落针点,并将落针点在水平面与竖直面坐标信息后,发送到第一、第二电机51;其中所述第一电机42带动第一主动轮45转动,第一主动轮45转动联动第一传送带43旋转,以使固接在第一传送带43的滑块44运动,最终带动夹持组件6沿工作台1的横向位移(即沿x轴移动);

同样,通过第二滑动机构5带动基座41沿工作台1纵向位移(即沿y轴移动),具体为:所述第二电机51工作,带动第二主动轮53转动,第二主齿轮53转动联动第二传送带52旋转,以使固接在第二传送带52的基座41运动;

与此同时,在竖直坐标系中,所述顶升单元32的气缸62在每个落针点都会随之升降,这样顶起西服前片;需说明的是,在顶起过程中,西服前片的布料需要向升降座位置运动,让西服前片保有一定的松紧量,此部分的控制即为控制第三电机64工作,联动螺杆65转动,而滑动杆66运动以调整松紧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供一种立体车缝装置,其结构简单、制作简便且易实现,提供一种能够一次车缝成型出具有立体感的服饰或衣帽等,不仅简化了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尤其适用于批量生产,对无经验或少经验的操作人员也能制作;不仅如此,所生产出的衣品标准统一、质量稳定,尤其是高度商务服饰,能够保证左右对称,版型统一,更受消费者青睐。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