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衣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顶天立地晾衣架。
背景技术:
由于顶天立地晾衣架具有较大的晾晒空间、占地面积较少、室内室外均适用等突出性优点,使得顶天立地晾晒架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特殊时期,安装工人无法上门负责安装工作,使得传统的需要螺钉固定到墙内的晾衣架的市场需求急剧下滑;而顶天立地晾衣架的市场需求却逆向攀升,体现出顶天立地晾衣架的巨大优势。
但是,现有的顶天立地晾晒架仍然存在以下缺点:
1、晾晒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大。
2、由于其为笔直长杆结构,因而不宜单侧过度受重,导致其无法晾晒大件衣服或被子。
3、现有的顶天立地晾衣架展开和折叠过程都相对复杂、耗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顶天立地晾衣架,其进一步扩大了晾晒空间,而且能够晾晒较重的衣物和被子;并且,展开和折叠过程都相对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顶天立地晾衣架,包括:
立柱,用于撑地以及抵顶天花板;
至少一组扩展晾晒空间组件,所述扩展晾晒空间组件包括横向晾衣杆、用于撑地以及支撑所述横向晾衣杆的脚杆;
所述横向晾衣杆包括第一晾衣支杆和第二晾衣支杆,所述第一晾衣支杆与所述第二晾衣支杆相互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晾衣支杆和所述第二晾衣支杆能够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
所述第一晾衣支杆远离所述第二晾衣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晾衣支杆远离所述第一晾衣支杆的一端与所述脚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晾衣支杆与所述第二晾衣支杆相互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晾衣支杆与所述第二晾衣支杆能够沿水平方向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
所述第一晾衣支杆远离所述第二晾衣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立柱铰接;所述第二晾衣支杆远离所述第一晾衣支杆的一端与所述脚杆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晾衣支杆远离所述第二晾衣支杆的一端与所述立柱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晾衣支杆能够相对于所述立柱在水平方向上摆动;
所述第二晾衣支杆远离所述第一晾衣支杆的一端与所述脚杆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晾衣支杆能够相对于所述脚杆在水平方向上摆动。
进一步地,定义所述第一晾衣支杆远离所述第二晾衣支杆的一端为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
定义所述第二晾衣支杆远离所述第一晾衣支杆的一端为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
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有第一换向件,以使所述第一晾衣支杆能够相对于所述立柱在水平方向上摆动;所述第一换向件活动连接所述立柱;
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枢转连接有第二换向件,以使所述第二晾衣支杆能够相对于所述脚杆在水平方向上摆动;所述第二换向件活动连接所述脚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件枢转连接所述立柱,以使所述第一换向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立柱在竖直方向上摆动;
所述第二换向件枢转连接所述脚杆,以使所述第二换向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脚杆在竖直方向上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向件连接有第一枢转轴、与第一枢转轴垂直设置的第二枢转轴,所述第一枢转轴与所述第二枢转轴相互独立转动;
所述第一枢转轴与所述立柱枢转连接,且所述第一枢转轴水平放置;
所述第二枢转轴与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且所述第二枢转轴竖直放置;
所述第二换向件连接有第三枢转轴、与第三枢转轴垂直设置的第四枢转轴;
所述第三枢转轴与所述脚杆枢转连接,且所述第三枢转轴水平放置;
所述第四枢转轴与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枢转连接,且所述第四枢转轴竖直放置。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设有第一支撑面,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受托面;所述第一晾衣支杆相对于所述立柱转动,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支撑面对所述第一受托面进行支承,或解除所述第一支撑面对所述第一受托面的支承。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受托面;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面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受托面之间;
所述脚杆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面,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设有两个第二受托面;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受托面之间;所述第二晾衣支杆相对于所述脚杆转动,能够使得第二支撑面对第二受托面进行支承,或解除所述第二支撑面对所述第二受托面的支承。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包括柱子本体及活动套接所述柱子本体的转动座;
所述柱子本体用于撑地以及抵顶天花板;所述第一支撑面设在所述转动座上;
所述转动座开设有第一容置腔体,所述第一换向件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体内;所述第一支撑面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体的正上方;
所述脚杆包括脚杆本体、与所述脚杆本体连接的支承座;
所述脚杆本体用于撑地以及支撑所述横向晾衣杆,所述第二支撑面设在所述支承座上;
所述支承座开设有第二容置腔体,所述第二换向件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体内;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体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包括柱子本体及活动套接所述柱子本体的转动座;所述第一换向件枢转连接所述转动座,以使所述第一换向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柱子本体在竖直方向上摆动;
所述脚杆包括脚杆本体、与所述脚杆本体连接的支承座;所述第二换向件枢转连接所述脚杆本体,以使所述第二换向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脚杆本体在竖直方向上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柱子本体包括第一节段杆、与第一节段杆伸缩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节段杆下方的第二节段杆;所述第二节段杆套接在第一节段杆外;所述第二节段杆的顶部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位于所述转动座下方并对所述转动座进行支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段杆活动套接第二节段杆;所述顶天立地晾衣架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夹紧所述第一节段杆并挤压所述转动座,从而阻止所述第一节段杆相对于第二节段杆往下坠。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件包括活动套接所述第一节段杆的升降座、套接所述第一节段杆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升降座和所述转动座;所述升降座具有用于挤压所述第一节段杆的预紧件。
进一步地,所述扩展晾晒空间组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扩展晾晒空间组件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立柱相对的两侧,且位于所述脚杆相对的两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保持了立柱撑地以及抵顶天花板的作用,使得立柱的固定相对稳固;且立柱具有较高的高度,因而本身可以挂靠较多的衣物。另外,通过增设横向晾衣杆,从而沿水平方向大幅度地扩大晾衣架的晾晒空间。
2、通过增设横向晾衣杆,可以使得本晾晒架能够平稳地晾晒大件的衣物。并且,立柱和脚杆均撑地,保证了整个晾衣架的平衡,且脚杆替立柱分担了衣物的重力,使得晾衣架更耐用。
3、横向晾衣杆与立柱、横梁晾衣杆与脚杆的连接关系均采用转动连接关系,从而使得当所述横向晾衣杆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横向晾衣杆、脚杆均与所述立柱接近平行或平行;从而使得本晾衣架十分便于组装和拆卸,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4、本顶天立地晾衣架处于折叠状态时,占据的空间极小,因而能够大批量运送,节约运输成本。
5、通过平移脚杆便可联动第二晾衣支杆,并同时联动第一晾衣支杆,使得晾衣架的状态切换非常简便,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6、特别是,所述第一晾衣支杆与所述第二晾衣支杆相互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晾衣支杆和所述第二晾衣支杆能够沿水平方向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时,脚杆相对于立柱的平移,可以使得晾晒空间大小的变化,以及晾衣架占地面积的变化,进而使得使用者可以灵活地控制晾衣架的晾晒空;而且控制过程尤为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天立地晾衣架(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分解图;
图4为图3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6为图3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的顶天立地晾衣架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时的状态图;
图8图7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1的顶天立地晾衣架(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立柱;11、柱子本体;111、第一节段杆;112、第二节段杆;1121、限位台;12、转动座;121、第一支撑面;122、第一容置腔;2、扩展晾晒空间组件;21、横向晾衣杆;211、第一晾衣支杆;212、第二晾衣支杆;213、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214、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215、第一受托面;216、第二受托面;22、脚杆;221、脚杆本体;222、支承座;2221、第二支撑面;2222、二容置腔;3、第一换向件;31、第一枢转轴;32、第二枢转轴;33、第一通孔;34、第二通孔;4、第二换向件;41、第三枢转轴;42、第四枢转轴;43、第三通孔;44、第四通孔;5、锁止件;51、升降座;52、弹簧;53、预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代表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当存在第一杆件的一端的第二杆件进行连接接且两者呈一定角度时,允许第一杆件沿自身长度方向继续延伸形成第三杆件,而第一杆件与第三杆件可以一体制造形成一个零件,例如,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呈l型结构,而第一杆件、第二杆件与第三杆件呈t型结构。
当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铰接或枢转连接,不排除第一杆件和/或第二杆件由若干子杆件构成,即若干子杆件收尾依次线性连接形成第一杆件和/或第二杆件。
这里需要指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有铰接关系均优选为枢转连接方式。
特别定义:转动连接,即两构件铰接轴(或称铰链)的三维坐标是保持不变的(即铰接)。或者,两构件铰接轴(或称铰链)的三维坐标是可变动的(定义为含可移动式组合铰接),例如:两构件铰接轴(或称铰链)的三维坐标能够沿其中两构建中的其中一者的长度方向移动,且不影响两者的相对转动关系。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顶天立地晾衣架,包括:立柱1、至少一组扩展晾晒空间组件2。
立柱1用于撑地以及抵顶天花板。当然,不排除环境特征中,天花板被其他物体替代。立柱1的主要作用在于作为支撑主体,使得依附在立柱1上的物体被吊挂起来,且不倾倒。
扩展晾晒空间组件2,其主要是基于立柱1具备一定晾晒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本顶天立地晾衣架的晾晒空间。所述扩展晾晒空间组件2包括横向晾衣杆21、用于撑地以及支撑所述横向晾衣杆21的脚杆22。
所述横向晾衣杆21包括第一晾衣支杆211和第二晾衣支杆212,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与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相互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和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能够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
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远离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远离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的一端与所述脚杆22转动连接。
先以: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与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相互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和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能够沿水平方向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为例:
当所述晾衣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参见图1),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与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呈v型结构布置,在两组扩展晾晒空间组件2的情形下,两个v型结构的内角相对设置,固定方式尤为可靠。
当所述晾衣架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过程中(参见图7-图8),所述脚杆22相对于立柱1平移,可以使得位于同一组横向晾衣杆21上的第一晾衣支杆211和第二晾衣支杆212相互靠拢。当立柱1与脚杆22靠拢后(即第一晾衣支杆211与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靠拢后),所述横向晾衣杆21继续相对于立柱1沿竖直方向摆动,可以使得横向晾衣杆21从水平放置状态切换至与竖直放置状态(此时即为晾衣架处于折叠状态,参见图9和图10),即立柱1、横向晾衣杆21、脚杆22相互线性靠拢。
使用时,立柱1一般固定不动(或者,也可以将立柱1的两端分别套接至少一个轴承),从而使得立柱1作为支撑主体。通过脚杆22相对于立柱1平移,可以使第二晾衣支杆212跟随脚杆22联动,而第一晾衣杆与第二晾衣支杆212同步联动,从而使得第一晾衣支杆211与第二晾衣支杆212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此过程即:可以调节晾晒空间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各铰接关系运行结束后,如何保持构件三维坐标不变动,既可以通过外界的构件进行固定以解决交接关系无法承重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内部的结构进行固定。
再以: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与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相互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和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能够沿竖直方向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为例(与前文同理):
即同理,脚杆22相对于立柱1进行平移,可以使第二晾衣支杆212跟随脚杆22联动,而第一晾衣杆与第二晾衣支杆212同步联动,从而改变第一晾衣杆与第二晾衣支杆212支架之间的夹角。此时,其晾衣架展开状态为,横向晾衣杆21水平放置,且第一晾衣杆与第二晾衣支杆212(或接近)共线。其折叠状态为,横向晾衣杆21折叠后竖直放置,即第一晾衣杆与第二晾衣支杆212均竖直放置,且相互(或接近)平行。
显然,无论: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与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相互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和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能够沿水平方向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或是: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与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相互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和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能够沿竖直方式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均有以下技术效果:
1、由于保持了立柱1撑地以及抵顶天花板的作用,使得立柱1的固定相对稳固;且立柱1具有较高的高度,因而本身可以挂靠较多的衣物。另外,通过增设横向晾衣杆21,从而沿水平方向大幅度地扩大晾衣架的晾晒空间。
2、通过增设横向晾衣杆21,可以使得本晾晒架能够平稳地晾晒大件的衣物。并且,立柱1和脚杆22均撑地,保证了整个晾衣架的平衡,且脚杆22替立柱1分担了衣物的重力,使得晾衣架更耐用。
3、横向晾衣杆21与立柱1、横梁晾衣杆与脚杆22的连接关系均采用转动连接关系,从而使得当所述横向晾衣杆21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横向晾衣杆21、脚杆22均与所述立柱1接近平行或平行;从而使得本晾衣架十分便于组装和拆卸,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4、本顶天立地晾衣架处于折叠状态时,占据的空间极小,因而能够大批量运送,节约运输成本。
5、通过平移脚杆22便可联动第二晾衣支杆212,并同时联动第一晾衣支杆211,使得晾衣架的状态切换非常简便,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6、特别是,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与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相互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和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能够沿水平方向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时,脚杆22相对于立柱1的平移,可以使得晾晒空间大小的变化,以及晾衣架占地面积的变化,进而使得使用者可以灵活地控制晾衣架的晾晒空;而且控制过程尤为简便。
请注意,下文,将对: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与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相互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和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能够沿水平方向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这一特殊设置方式(即本实施例最优的设置方式)进行展开: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与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相互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与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能够沿水平方向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
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远离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铰接;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远离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的一端与所述脚杆22铰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远离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的一端与所述立柱1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能够相对于所述立柱1在水平方向上摆动。
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远离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的一端与所述脚杆22枢转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能够相对于所述脚杆22在水平方向上摆动。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定义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远离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的一端为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213。
定义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远离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的一端为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214。
参见图2,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213枢转连接有第一换向件3,以使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能够相对于所述立柱1在水平方向上摆动;所述第一换向件3活动连接所述立柱1。
参见图3和图6,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214枢转连接有第二换向件4,以使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能够相对于所述脚杆22在水平方向上摆动;所述第二换向件4活动连接所述脚杆22。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所述第一换向件3枢转连接所述立柱1,以使所述第一换向件3能够相对于所述立柱1在竖直方向上摆动,即使得横向晾衣杆21的第一晾衣支杆211和第二晾衣支杆212靠拢后,能够相对于立柱1在竖直方向上摆动。
参见图6,所述第二换向件4枢转连接所述脚杆22,以使所述第二换向件4能够相对于所述脚杆22在竖直方向上摆动,即使得横向晾衣杆21的第一晾衣支杆211和第二晾衣支杆212靠拢后,能够相对于立柱1在竖直方向上摆动。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4,所述第一换向件3连接有第一枢转轴31、与第一枢转轴31垂直设置的第二枢转轴32,所述第一枢转轴31与所述第二枢转轴32相互独立转动,从而避免相互干涉。
所述第一枢转轴31与所述立柱1枢转连接,且所述第一枢转轴31水平放置。
所述第二枢转轴32与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213枢转连接,且所述第二枢转轴32竖直放置。
参见图6,所述第二换向件4连接有第三枢转轴41、与第三枢转轴41垂直设置的第四枢转轴42。
所述第三枢转轴41与所述脚杆22枢转连接,且所述第三枢转轴41水平放置。
所述第四枢转轴42与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214枢转连接,且所述第四枢转轴42竖直放置。
参见图4,具体来说,第一换向件3开设有第一通孔33、与第一通孔33相互垂直的第二通孔34,第一枢转轴31活动套接第一通孔33,第二枢转轴32活动套接第二通孔34。同理,参见图6,第二换向件4开设有第三通孔43、与第三通孔43相互垂直的第四通孔44,第三枢转轴41活动套接第三通孔43,第四枢转轴42活动套接第四通孔44。
但是,可以理解的是,作为替换方式,第一换向件3可以只是一个常规具有多个空间自由度的铰链座,第二换向件4也可以只是一个常规具有多个空间自由度的铰链座,等等。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4,所述立柱1设有第一支撑面121,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213设有第一受托面215;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1相对于所述立柱1转动,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支撑面121对所述第一受托面215进行支承,或解除所述第一支撑面121对所述第一受托面215的支承。显然,若采用第一换向件3与第二换向件4后,为了使得体系内部结构足以对横向晾衣杆21进行支撑或解除支撑,通过第一支撑面121与第一受托面215沿重力方向层叠一部分或完全层叠时,则第一支撑面121对第一受托面215进行支撑(此时横向晾衣杆21不能够相对于立柱1沿竖直方向摆动,以保持晾衣架的展开状态)。而第一支撑面121与第一受托面215沿重力方向完全没有层叠时,则解除第一支撑面121对第一受托面215的支撑(此时横向晾衣杆21能够相对于立柱1沿竖直方向摆动,以使得晾衣架能够进行状态的切换)。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4,所述立柱1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面121,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213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受托面215;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面121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受托面215之间。
参见图,6,所述脚杆22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面2221,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214设有两个第二受托面216;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面222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受托面216之间;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2相对于所述脚杆22转动,能够使得第二支撑面2221对第二受托面216进行支承,或解除所述第二支撑面2221对所述第二受托面216的支承。显然,第二支撑面2221与第二受托面216的原理与第一支撑面121与第一受托面215的原理一致,此处不进行赘述。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4,所述立柱1包括柱子本体11及活动套接所述柱子本体11的转动座12。如此,脚杆22可以绕立柱1的周向转动,且脚杆22同步联动横向晾衣杆21一起作转动运动,以匹配户型。
所述柱子本体11用于撑地以及抵顶天花板。所述第一支撑面121设在所述转动座12上。
所述转动座12开设有第一容置腔122体,所述第一换向件3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122体内;所述第一支撑面121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22体的正上方。
参见图6,所述脚杆22包括脚杆本体221、与所述脚杆本体221连接的支承座222。
所述脚杆本体221用于撑地以及支撑所述横向晾衣杆21,所述第二支撑面2221设在所述支承座222上。
所述支承座222开设有第二容置腔2222体,所述第二换向件4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2222体内;所述第二支撑面2221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2222体的正上方。
或者,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4,所述立柱1包括柱子本体11及活动套接所述柱子本体11的转动座12;所述第一换向件3枢转连接所述转动座12,以使所述第一换向件3能够相对于所述柱子本体11在竖直方向上摆动。
参见图6,所述脚杆22包括脚杆本体221、与所述脚杆本体221连接的支承座222;所述第二换向件4枢转连接所述脚杆本体221,以使所述第二换向件4能够相对于所述脚杆本体221在竖直方向上摆动。
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述柱子本体11包括第一节段杆111、与第一节段杆111伸缩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节段杆111下方的第二节段杆112。所述第二节段杆112套接在第一节段杆111外;所述第二节段杆112的顶部设有限位台1121(参见图5),所述限位台1121位于所述转动座12下方并对所述转动座12进行支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段杆111活动套接第二节段杆112;参见图4,所述顶天立地晾衣架还包括锁止件5,所述锁止件5夹紧所述第一节段杆111并挤压所述转动座12,从而阻止所述第一节段杆111相对于第二节段杆112往下坠。如此,可以使得第一节段杆111预紧接天花板,而第二节段杆112预紧地面,防止立柱1松动。除此设置方式之外,第一节段杆111与第二节段杆112也可以螺纹连接(即伸缩连接中的一种,而本实施例中,第一节段杆111与第二节段杆112直接相互套接),从而能够调节立柱1的高度。
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述锁止件5包括活动套接所述第一节段杆111的升降座51、套接所述第一节段杆111的弹簧52,所述弹簧52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升降座51和所述转动座12;所述升降座51具有用于挤压所述第一节段杆111的预紧件53。由于第二节段杆112对第一转动座12进行支撑,在此基础上,结合弹簧52的弹力使得第一节段杆111与第二节段杆112产生相互远离的趋势,从而使得立柱1同时对天花板和地面进行挤压。显然,预紧件53可以是销钉,也可以是螺钉(如此可无极调节,即任意高度调节),还可以是常规的夹子。
另外,第一晾衣支杆211和/或第二晾衣支杆212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若干衣架支撑件,衣架支撑件可以是孔、和/或挂钩、和/或杆件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述扩展晾晒空间组件2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扩展晾晒空间组件2相对设置,并位于所述立柱1相对的两侧,且位于所述脚杆22相对的两侧。显然,这样设置可以使得两组扩展晾晒空间组件2相互支持和相互约束,既可以合理地强化晾衣架的强度,而且也是的晾衣架的状态切换过程更加平稳。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