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衣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顶天立地晾衣架。
背景技术:
由于顶天立地晾衣架具有较大的晾晒空间、占地面积较少、室内室外均适用等突出性优点,使得顶天立地晾晒架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特殊时期,安装工人无法上门负责安装工作,使得传统的需要螺钉固定到墙内的晾衣架的市场需求急剧下滑;而顶天立地晾衣架的市场需求却逆向攀升,体现出顶天立地晾衣架的巨大优势。
但是,现有的顶天立地晾晒架仍然存在以下缺点:
1、晾晒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大。
2、由于其为笔直长杆结构,因而不宜单侧过度受重,导致其无法晾晒大件衣服或被子。
3、现有的顶天立地晾衣架展开和折叠过程都相对复杂、耗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顶天立地晾衣架,其进一步扩大了晾晒空间,而且能够晾晒较重的衣物和被子;并且,展开和折叠过程都相对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顶天立地晾衣架,包括:
立柱,用于撑地以及抵顶天花板;
至少一组扩展晾晒空间组件,所述扩展晾晒空间组件包括横向晾衣杆、脚杆;
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中部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横向晾衣杆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设有第一限位面;
所述脚杆设有第二限位面;所述脚杆用于支撑所述横向晾衣杆以及撑地;
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脚杆两者中的其中一者设有限位槽,另一者设有转轴;
所述限位槽包括锁止段、与所述锁止段衔接的解锁段;
所述转轴设在所述限位槽内,并能够在所述锁止段和所述解锁段之间移动;
当所述横向晾衣杆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横向晾衣杆受所述脚杆承托而与竖直面沿重力方向呈一定夹角a;且此时所述转轴位于所述锁止段内,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贴合;
当所述横向晾衣杆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所述转轴从所述锁止段内移动至所述解锁段内,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分离,从而使得所述脚杆能够相对于所述横向晾衣杆转动;
当所述横向晾衣杆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横向晾衣杆、所述脚杆均与所述立柱相互并拢。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a的范围为60°-90°或90°-120°;当所述横向晾衣杆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横向晾衣杆、所述脚杆均与所述立柱平行,或所述横向晾衣杆与所述立柱呈一定夹角b,所述夹角b≤30°,或所述脚杆与所述立柱呈一定夹角c,所述夹角c≤30°;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中部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中部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能够相对于立柱的轴线作水平转动运动;所述转动座与所述横向晾衣杆铰接,以使所述横向晾衣杆能够作竖直方向的转动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中部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位于所述转动座的下方并支撑所述转动座;所述转动座枢转连接所述立柱。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包括第一节段杆、与第一节段杆伸缩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节段杆下方的第二节段杆;所述第二节段杆套接在所述第一节段杆外,所述限位台设在所述第二节段杆的顶部;
所述第一节段杆活动套接第二节段杆;所述顶天立地晾衣架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夹紧所述第一节段杆并挤压所述转动座,从而阻止所述第一节段杆相对于第二节段杆往下坠。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件包括呈开环状且具有缺口的开环套、分别固定于开环套的两端的两块受力块、与两块所述受力块连接的挤压杆、铰接所述挤压杆的第一端的偏心杆;
所述开环套环套在所述第一节段杆的外围,并受所述转动座承托;
所述挤压杆的第一端从两块所述受力块之间起延伸,并贯穿其中一块所述受力块;
所述偏心杆包括偏心盘以及与所述偏心盘固定连接的把手;
当所述偏心杆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挤压杆的第二端、偏心盘分别挤压其中一块所述受力块,使两块所述受力块相互靠拢而使得所述开环套夹紧所述第一节段杆;
当所述偏心杆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挤压杆的第二端、偏心盘均释放对应的受力块,使两块所述受力块自然复位而使得所述开环套松脱所述第一节段杆。
进一步地,所述顶天立地晾衣架还包括微动调节件,所述微动调节件设在所述转动座与所述锁止件之间;
所述微动调节件包括套接在所述立柱外的第一螺纹套和套接在立柱外的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与所述第二螺纹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套受所述转动座承托,所述第二螺纹套位于所述锁止件下方并承托所述锁止件。
进一步地,述立柱至少一端连接有轴承,以使所述立柱能够绕自身轴线发生自转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晾衣杆包括第一晾衣支杆、与第一晾衣支杆伸缩连接的第二晾衣支杆;所述第一晾衣支杆远离所述第二晾衣支杆的端部为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晾衣支杆远离所述第一晾衣支杆的端部为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晾衣支杆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地设有若干第一衣架支撑件;
所述第二晾衣支杆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地设有若干第二衣架支撑件。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脚杆上,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
以所述横向晾衣杆处于展开状态时作为参照系,所述限位槽的所述锁止段从下向上延伸直至接通所述解锁段;所述解锁段从自身与所述锁止段衔接的部位起向水平方向延伸一定距离;
当所述转轴从所述锁止段进入所述解锁段时,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沿水平方向相互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晾衣杆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解锁段从自身与所述锁止段衔接的部位起向水平方向延伸一定距离后,所述解锁段沿所述脚杆的长度方向自上而下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脚杆上;
以所述横向晾衣杆处于展开状态时作为参照系,所述限位槽的所述锁止段从上向下延伸直至接通所述解锁段;所述解锁段从自身与所述锁止段衔接的部位起向水平方向延伸一定距离;
当所述转轴从所述锁止段进入所述解锁段时,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沿水平方向相互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脚杆包括杆件本体、套接在所述杆件本体上并能够沿所述脚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套、及与所述移动套连接并用于将所述移动套固定在所述杆件本体上的松紧调节件;
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移动套上,以跟随所述移动套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松紧调节件为螺纹旋钮,所述螺纹旋钮螺纹连接所述移动套。
进一步地,所述杆件本体设有第一顶面,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顶面;
当所述横向晾衣杆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顶面位于所述第二顶面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二顶面相互干涉以阻止所述脚杆相对于所述横向晾衣杆作转动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脚杆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容置槽,当所述横向晾衣杆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横向晾衣杆被收容在所述容置槽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顶天立地晾衣架保持了立柱撑地以及抵顶天花板的作用,使得立柱的固定相对稳固;且立柱具有较高的高度,因而本身可以挂靠较多的衣物。
第二、通过增设横向晾衣杆,从而沿水平方向大幅度地扩大晾衣架的晾晒空间。通过设置横向晾衣杆,可以使得本晾晒架能够平稳地晾晒大件的衣物。并且,立柱和脚杆均撑地,保证了整个晾衣架的平衡,且脚杆替立柱分担了衣物的重力,使得晾衣架更耐用。
第三、更重要地,本晾衣架的横向晾衣杆与立柱之间、横向晾衣杆与脚杆之间的连接关系均采用转动连接关系(其中,横向晾衣杆与脚杆之间的转动连接关系来源于:转轴落入解锁段时,此时转轴与解锁段之间为转动连接关系),从而使得当所述横向晾衣杆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横向晾衣杆、脚杆均能够与所述立柱接近平行;从而使得本晾衣架十分便于组装和拆卸,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第四、本顶天立地晾衣架处于折叠状态时,占据的空间极小,因而能够大批量运送,节约运输成本。
第五、通过转轴与限位槽的锁止段配合时,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相互干涉而无法相对转动;以及,转轴与限位槽的解锁段配合时,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分离;从而使得设有第一限位面的横向晾衣杆以及设有第二限位面的脚杆展开时状态稳定,且折叠时顺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天立地晾衣架(处于展开状态,其中,限位槽与脚杆的设置方式为第一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示图;
图3为图1的分解图;
图4为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的另一视角图;
图7为图6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7的分解图;
图9为图1的另一视角图;
图10为图9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1的锁止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1的分解图;
图13为图1的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图1所示的顶天立地晾衣架(处于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天立地晾衣架(处于展开状态,其中,限位槽与脚杆的设置方式为第二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0为图19的分解图;
图21为图19的剖视图;
图22为图21的分解图;
图23为图18所示的顶天立地晾衣架(处于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11、第一节段杆;12、第二节段杆;121、限位台;2、扩展晾晒空间组件;21、横向晾衣杆;211、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212、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213、第一限位面;214、转轴;215、第一晾衣支杆;216、第二晾衣支杆;217、第一衣架支撑件;218、第二衣架支撑件;22、脚杆;221、第二限位面;222、限位槽;2221、锁止段;2222、解锁段;223、杆件本体;2231、第一顶面;224、移动套;225、松紧调节件;226、第二顶面;227、容置槽;3、转动座;4、锁止件;41、开环套;42、受力块;43、挤压杆;44、偏心杆;441、把手;442、偏心盘;5、微动调节件;51、第一螺纹套;52、第二螺纹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代表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当存在第一杆件的一端的第二杆件进行连接接且两者呈一定角度时,允许第一杆件沿自身长度方向继续延伸形成第三杆件,而第一杆件与第三杆件可以一体制造形成一个零件,例如,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呈l型结构,而第一杆件、第二杆件与第三杆件呈t型结构。
这里需要指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有铰接关系均优选为枢转连接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顶天立地晾衣架,顶天立地晾衣架包括立柱1、至少一组扩展晾晒空间组件2(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两组,并沿立柱1周向间隔地布置,以贴切实际)。
立柱1用于撑地以及抵顶天花板。即,在大多数实际使用环境中,立柱1的底部需要撑地,且立柱1的顶部需要支撑天花板。当然,不排除环境特征中,天花板被其他物体替代。立柱1的主要作用在于作为支撑主体,使得依附在立柱1上的物体被吊挂起来,且不倾倒。
扩展晾晒空间组件2,其主要是基于立柱1具备一定晾晒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本顶天立地晾衣架的晾晒空间。所述扩展晾晒空间组件2包括横向晾衣杆21、脚杆22。
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211与所述立柱1的中部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横向晾衣杆21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其中,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立柱1的两端之间即可被定义为立柱1的中部,即非绝对性地限定立柱1的中部为立柱1的正中间部位。而且,在保证横向晾衣杆21与立柱1之间能够作相对转动运动的基础上,允许横向晾衣杆21与立柱1之间的铰接轴的三维坐标保持不变,即铰接。同理,也允许横向晾衣杆21与立柱1之间的铰接轴(或称铰链)的三维坐标是可变动的,定义为含可移动式组合铰接,即横向晾衣杆21与立柱1之间的铰接轴能够沿横向晾衣杆21的长度方向或立柱1的长度方向,滑移而配合横向晾衣杆21的折叠过程。也即是说,该三种情况均视为横向晾衣杆21与立柱1的中部之间存在转动连接关系(而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实施方式为,横向晾衣杆21与立柱1之间的铰接轴的三维坐标保持不变)。在横向晾衣杆21处于展开状态下,作为必要且可靠地阻止横向晾衣杆21作不期望转动的前提条件: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212设有第一限位面213(参见图5,可同步参考图3)。
所述脚杆22设有第二限位面221(参见图14,可同步参考图13);第二限位面221用于与第一限位面213相互干涉,从而使第一限位面213与第二限位面221之间无法相对转动。所述脚杆22用于支撑所述横向晾衣杆21以及撑地,在实际使用环境中,横向晾衣杆21的底端独立撑地,以替立柱1分担重量。
参见图5和图22,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212与所述脚杆22两者中的其中一者设有限位槽222,另一者设有转轴214。
所述限位槽222包括锁止段2221、与所述锁止段2221衔接的解锁段2222。
所述转轴214设在所述限位槽222内,并能够在所述锁止段2221和所述解锁段2222之间移动。
参见图1,当所述横向晾衣杆21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横向晾衣杆21受所述脚杆22承托而与竖直面沿重力方向呈一定夹角a(即一个具有确定值的固定夹角);且此时所述转轴214位于所述锁止段2221内(参见图5、图21或图22),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面213(参见图5)与所述第二限位面221(参见图14)贴合。通过第一限位面213与第二限位面221相互干涉而使得横向晾衣杆21和立柱1之间无法相对转动,因而此时夹角a无法发生角度变化,进而保持横向晾衣杆21处于展开状态,且状态稳定、可靠。
当所述横向晾衣杆21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所述转轴214从所述锁止段2221内移动至所述解锁段2222内,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面213与所述第二限位面221分离,从而使得所述脚杆22能够相对于所述横向晾衣杆21转动,即使得夹角a能够进行缩小以使得横向晾衣杆21、脚杆22、立柱1能够相互靠近。
当所述横向晾衣杆21处于折叠状态时(参见图13或图23),所述横向晾衣杆21、所述脚杆22均与所述立柱1相互并拢;从而使得顶天立地晾衣架在折叠后,其结构较为紧凑,占据空间更小,从而利于大批量运输和利于使用者收藏。
一般使用情况下,安装完立柱1后,立柱1可以长久性不拆卸,而横向晾衣杆21展开与否,则可以根据使用者实情进行决定。另外,立柱1通过外界物体进行固定或是通过自身结构进行固定均可。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横向晾衣杆可以是直杆型、s型或折线形等。显然,无论横向晾衣杆是何种结构,横向晾衣杆均存在相对于水平面近视于平行的状态(或称横向晾衣杆水平放置,此时即夹角a=90°),此时最有利于横向晾衣杆平稳地支撑衣物以防止衣物沿任何一侧发生滑移。
其中,展开横向晾衣杆21的操作步骤为(主要参见图1和图5):立柱1顶天立地而保持自身三维坐标不变,转动横向晾衣杆21,使得横向晾衣杆21接近水平或水平放置;然后转动脚杆22,使得脚杆22接近竖直或竖直放置;接着,调节转轴214和/或限位槽222,使得转轴214从限位槽222的解锁段2222落入限位槽222的锁止段2221(此时,第一限位面213与第二限位面221相互贴合,需要注意的是,贴合并不绝对性要求零距离接触,只要能够相互干涉转动即可)。如此,横向晾衣杆21与立柱1之间,沿重力方向呈一定夹角a(或称一个固定的夹角a,即展开状态下,夹角a为固定值,以保持横向晾衣杆21的展开状态)。
其中,折叠横向晾衣杆21操的作步骤为:先调节调节转轴214和/或限位槽222,使得转轴214从限位槽222的锁止段2221落入限位槽222的解锁段2222(此时,第一限位面213与第二限位面221相互分离)。如此横向晾衣杆21能够相对于立柱1沿重力方向转动,从而向立柱1接近以趋向两者相互平行。
显然,第一、本顶天立地晾衣架保持了立柱1撑地以及抵顶天花板的作用,使得立柱1的固定相对稳固;且立柱1具有较高的高度,因而本身可以挂靠较多的衣物。
第二、通过增设横向晾衣杆21,从而沿水平方向大幅度地扩大晾衣架的晾晒空间。通过设置横向晾衣杆21,可以使得本晾晒架能够平稳地晾晒大件的衣物。并且,立柱1和脚杆22均撑地,保证了整个晾衣架的平衡,且脚杆22替立柱1分担了衣物的重力,使得晾衣架更耐用。
第三、更重要地,本晾衣架的横向晾衣杆21与立柱1之间、横向晾衣杆21与脚杆22之间的连接关系均采用转动连接关系(其中,横向晾衣杆21与脚杆22之间的转动连接关系来源于:转轴214落入解锁段2222时,此时转轴214与解锁段2222之间为转动连接关系),从而使得当所述横向晾衣杆21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横向晾衣杆21、脚杆22均能够与所述立柱1接近平行;从而使得本晾衣架十分便于组装和拆卸,使用起来更加灵活。
第四、本顶天立地晾衣架处于折叠状态时,占据的空间极小,因而能够大批量运送,节约运输成本。
第五、通过转轴214与限位槽222的锁止段2221配合时,第一限位面213与第二限位面221相互干涉而无法相对转动;以及,转轴214与限位槽222的解锁段2222配合时,第一限位面213与第二限位面221分离;从而使得设有第一限位面213的横向晾衣杆21以及设有第二限位面221的脚杆22展开时状态稳定,且折叠时顺畅方便。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夹角a的范围为60°-90°或90°-120°;当夹角a为90°时,即对应于横向晾衣杆21水平放置。显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夹角a的范围为60°-90°或90°-120°,此时可以有效地防止衣物掉落,而实质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当允许:0°<夹角a<180°。
当所述横向晾衣杆21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横向晾衣杆21、所述脚杆22均与所述立柱1平行,或所述横向晾衣杆21与所述立柱1呈一定夹角b(即一个具有确定值的固定夹角),所述夹角b≤30°,或所述脚杆22与所述立柱1呈一定夹角c(即一个具有确定值的固定夹角),所述夹角c≤30°。可以理解,由于顶天立地晾衣架折叠后,仍然具有一定的长度,此时的夹角b和夹角c的范围值比较切合实际需求,避免顶天立地晾衣架的横向尺寸过大而占据过大的空间。但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并不限定夹角b≤30°以及夹角c≤30°。优选地,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立柱的中部铰接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8(为了便于理解图8,可以同步参阅图6-图8),所述立柱1的中部连接有转动座3,所述转动座3能够相对于立柱1的轴线作水平转动运动(转动座3与立柱1一起联动,或者第一转动座3活动套接立柱1);所述转动座3与所述横向晾衣杆21铰接,以使所述横向晾衣杆21能够作竖直方向的转动运动。这样设置,使得横向晾衣杆21在具备折叠条件的基础上(即横向晾衣杆21能够作竖直方向的转动运动的基础上),能够沿水平方向转动;从而利于使用者可以先对立柱1进行固定,且允许立柱1沿任意方向固定,最后再沿水平方向转动横向晾衣杆21即可,以使横向晾衣杆21转动至适宜的位置处(即适应户型)。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15和图16,所述立柱1的中部设有限位台121,所述限位台121位于所述转动座3(参见图8)的下方并支撑所述转动座3;所述转动座3枢转连接所述立柱1。可以理解,通过限位台121对转动座3进行限位,可以避免转动座3下滑。当然,除了通过限位台121对转动座3进行支撑外,也可以是转动座3通过自身摩擦力以保持高度;或者是通过立柱1的外径渐变或转动座3的内径渐变以保持转动座3的高度。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5和图16,所述立柱1包括第一节段杆11、与第一节段杆11伸缩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节段杆11下方的第二节段杆12。所述第二节段杆12套接在所述第一节段杆11外,所述限位台121设在所述第二节段杆12的顶部。如此,立柱1可以伸缩以适应不同的空间高度。同时,利用了第二节段杆12包裹第一节段杆11的同时,使第二节段杆12对转动座3(参见图8)进行支撑,一物两用,降低了立柱1的加工难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直接通过第二节段杆12的顶部作为限位台121,也可以是第二节段杆12沿自身径向凸出形成该限位台121(即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还可以是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二节段杆12上作为限位台121等等。
继续结合图9-图12,所述第一节段杆11活动套接第二节段杆12;所述顶天立地晾衣架还包括锁止件4,所述锁止件4夹紧所述第一节段杆11并挤压所述转动座3,从而阻止所述第一节段杆11相对于第二节段杆12往下坠。如此,可以使得第一节段杆11预紧接天花板,而第二节段杆12预紧地面,防止立柱1松动。除此设置方式之外,第一节段杆11与第二节段杆12也可以螺纹连接(即伸缩连接中的一种,而本实施例中,第一节段杆11与第二节段杆12直接相互套接),从而能够调节立柱1的高度。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所述锁止件4包括呈开环状且具有缺口的开环套41(缺口使开环套41形成不接触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开环套41的两端的两块受力块42、与两块所述受力块42连接的挤压杆43、铰接所述挤压杆43的第一端的偏心杆44。
参见图10,所述开环套41环套在所述第一节段杆11的外围,并受所述转动座3承托。
参见图11和图12,所述挤压杆43的第一端从两块所述受力块42之间起延伸,并贯穿其中一块所述受力块42。
参见图12,所述偏心杆44包括偏心盘442以及与所述偏心盘442固定连接的把手441。
当所述偏心杆44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挤压杆43的第二端、偏心盘442分别挤压其中一块所述受力块42,使两块所述受力块42相互靠拢而使得所述开环套41夹紧所述第一节段杆11。
当所述偏心杆44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挤压杆43的第二端、偏心盘442均释放对应的受力块42,使两块所述受力块42自然复位而使得所述开环套41松脱所述第一节段杆11。
显然,通过偏心原理,偏心盘442绕旋转轴214转动时,偏心盘442的中心轴与受力块42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从而起来挤压和释放的效果。
通过开环套41夹紧所述第一节段杆11并挤压所述转动座3,则可以使得第一节段杆11预紧天花板,且第二节段杆12预紧底板,从而强化立柱1的稳定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此设置方式之外,作为次选择,锁止件4也如此设置:锁止件4包括升降座、弹簧以及螺纹连接升降座的紧固件,升降座和弹簧均套接第一节段杆11,且升降座、弹簧、转动座3沿重力方向依次连接,通过紧固件压紧第一节段杆11完成升降座的固定和释放,并通过弹簧挤压转动座3即可。或者,锁止件4也可以是普通的快速夹。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8、图10和图11,所述顶天立地晾衣架还包括微动调节件5,所述微动调节件5设在所述转动座3与所述锁止件4之间。
参见图8(为了便于理解微动调节件5的作用,可以同步参见图2),所述微动调节件5包括套接在所述立柱1外的第一螺纹套51和套接在立柱1外的第二螺纹套52,所述第一螺纹套51与所述第二螺纹套5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套51受所述转动座3承托,所述第二螺纹套52位于所述锁止件4(即锁止件4的开环套41)下方并承托所述锁止件4。
通过微动调节件5结合锁止件4后,使用过程中,锁止件4实现粗调节,即先将第一节段杆11和第二节段杆12分别抵接天花板和底板,然后锁止件4夹紧第一节段杆11进行锁止;此时,由于转动座3支撑锁止件4,使得锁止件4不可坠落,即立柱1的第一节段杆11和第二节段杆12已经被初步固定在一起。需要进一步加固立柱1时,可以通过调节微动调节件5。例如,由于微动调节件5设在所述转动座3与所述锁止件4之间,通过第一螺纹套51与第二螺纹套52螺纹转动,使得第一螺纹套51向上挤压锁止件4,第二螺纹套52向下挤压转动座3,从而使得锁止件4与转动座3进一步相互远离,即使得第一节段杆11进一步挤压天花板,第二节段杆12进一步挤压底板,从而使得立柱1更加稳固。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所述立柱1至少一端连接有轴承,以使所述立柱1能够绕自身轴线发生自转运动,从而能够更加便利地调节横向晾衣杆21的水平位置。也即,立柱1的两端均连接有轴承则更利于立柱1的安装以及便利晾衣架的使用。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3和图4,所述横向晾衣杆21包括第一晾衣支杆215、与第一晾衣支杆215伸缩连接的第二晾衣支杆216;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5远离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6的端部为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一端211,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6远离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5的端部为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212。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横向晾衣杆21折叠后占用更小的面积,以利于晾衣架的存放和大批量运输。更重要的是,如此可以使得横向晾衣杆21的长度得以调节,即长度范围为连续值。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将晾衣架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前,最好先将横向晾衣杆21的第一晾衣支杆215和第二晾衣支杆216进行收缩,以减短横向晾衣杆21的长度。同时,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一晾衣支杆215与第二晾衣支杆216之间,也可以存在中间的第三晾衣杆、第四晾衣杆等等,而连接方式均采用伸缩方式即可。其中:
所述第一晾衣支杆215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地设有若干第一衣架支撑件217。
所述第二晾衣支杆216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地设有若干第二衣架支撑件218。
可以理解,第一衣架支撑件217、第二衣架支撑件218可以是通孔、和/或挂钩、和/或杆件。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其中,限位槽222与脚杆22的设置方式包括以下两种相互替换的方式(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
第一方式(参见图5,并结合图1):
所述限位槽222设置在所述脚杆22上,所述转轴214设置在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212;其中,转轴214可以完全固定在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212上,也可以枢转连接在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212上。
以所述横向晾衣杆21处于展开状态时作为参照系:所述限位槽222的所述锁止段2221从下向上延伸直至接通所述解锁段2222;所述解锁段2222从自身与所述锁止段2221衔接的部位起向水平方向(只要存在水平方向即可,无论仅仅水平方向还是水平分向量方向,均视为存在水平方向)延伸一定距离。
当所述转轴214从所述锁止段2221进入所述解锁段2222时,所述第一限位面213与所述第二限位面221沿水平方向(只要存在水平方向即可,无论仅仅水平方向还是水平分向量方向,均视为存在水平方向)相互分离。
这样设置,可以使得转轴214与限位槽222连接方式简单,而控制方式牢靠、简易,以便于使用者理解和操作。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横向晾衣杆21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解锁段2222从自身与所述锁止段2221衔接的部位起向水平方向延伸一定距离后,所述解锁段2222沿所述脚杆22的长度方向自上而下延伸(可参考图14)。这样设置,横向晾衣杆21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过程中,转轴214将沿着解锁段2222与锁止段2221的交界处逐渐远离锁止段2221(即使得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212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横向晾衣杆21处于折叠状态时,横向晾衣杆21可以位于立柱1与脚杆22之间。如此,则可以作为脚杆22设置有容置槽227的技术效果的前置条件,为了避免赘述,此处先不进行展开。
第二方式(参见图18-图23):
所述限位槽222设置在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212,所述转轴214设置在所述脚杆22上;其中,转轴214可以完全固定在脚杆22上,也可以枢转连接在脚杆22上。
以所述横向晾衣杆21处于展开状态时作为参照系:所述限位槽222的所述锁止段2221从上向下延伸直至接通所述解锁段2222;所述解锁段2222从自身与所述锁止段2221衔接的部位起向水平方向(只要存在水平方向即可,无论仅仅水平方向还是水平分向量方向,均视为存在水平方向)延伸一定距离。
当所述转轴214从所述锁止段2221进入所述解锁段2222时,所述第一限位面213与所述第二限位面221沿水平方向(只要存在水平方向即可,无论仅仅水平方向还是水平分向量方向,均视为存在水平方向)相互分离。
这样设置,可以使得转轴214与限位槽222连接方式简单,而控制方式牢靠、简易,以便于使用者理解和操作。
这里需要额外指出的是,显然,在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中,第一限位面213和第二限位面221均特别适于(但并未绝对)沿竖直方向放置。而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面213和第二限位面221也可以水平放置,只要满足转轴214从限位槽222的锁止段2221进入限位槽222的解锁段2222时,第一限位面213和第二限位面221从贴合到相互远离即可,即只要合理地调节限位槽222的轨迹即可。另外,第一限位面213和第二限位面221相互远离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地远离,两者也可以是从完全层叠切换至交叉层叠,直至无层叠的分离过程,显然,第一限位面213和第二限位面221相互贴合和相互分离的方式取决于限位槽222的轨迹设计。
作为第二方式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22,所述脚杆22包括杆件本体223、套接在所述杆件本体223上并能够沿所述脚杆22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套224、及与所述移动套224连接并用于将所述移动套224固定在所述杆件本体223上的松紧调节件225。这里需要插入说明的是,第二限位面221既可以设在杆件本体223上,也可以设在移动套224上。
所述转轴214安装在所述移动套224上,以跟随所述移动套224运动。
在横向晾衣杆21保持展开状态下,松紧调节件225将移动套224固定在杆件本体223上。由于第一限位面213与第二限位面221贴合,因而移动套224无法下坠,而横向晾衣杆21的自行下坠,使得转轴214始终落入限位槽222的锁止段2221内,进而使得横向晾衣杆21的展开状态尤为稳固,即在非人操作下无法进行折叠。
需要将横向晾衣杆21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即需要将转轴214从锁止段2221下降并进入解锁段2222时,以使第一限位面213与第二限位面221远离,才能为脚杆22转动提供前提条件。因此,先通过人手扶持横向晾衣杆21以阻止横向晾衣杆21下坠,拧松松紧调节件225,然后将移动套224向下移动(此时转轴214同步从解锁段2222向下移动至锁止段2221与解锁段2222的交界处),然后沿水平方向挪动移动套224(只要存在水平分向量移动即可),使得第一限位面213与第二限位面221分离(即转轴214同步进入解锁段2222),便可以实现脚杆22与横向晾衣杆21之间的相对转动。同步地,当横向晾衣杆21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移动套224从杆件本体223的顶部移动至杆件本体223的底部(同步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212跟随移动套224移动至杆件本体223的底部)。如此,则也可以作为脚杆22设置有容置槽227的技术效果的前置条件,为了避免赘述,此处也先不进行展开。
作为第二方式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松紧调节件225为螺纹旋钮,所述螺纹旋钮螺纹连接所述移动套224。显然,螺纹旋钮便于使用者直接操作。可以理解,松紧调节件225也可以是螺栓或螺钉等等。
作为第二方式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22,所述杆件本体223设有第一顶面2231,所述横向晾衣杆的第二端212设有第二顶面226(这里拓展说明的是,第一顶面2231、第二顶面226水平放置时适于分别替代第一限位面213和第二限位面221,即只要合理地设置限位槽222的轨迹即可;但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22)。
当所述横向晾衣杆21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顶面2231位于所述第二顶面226的正上方,且所述第一顶面2231与所述第二顶面226相互干涉以阻止所述脚杆22相对于所述横向晾衣杆21作转动运动。
这样设置,可以使得进一步强化横向晾衣杆21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牢固性。并且,当转轴214从限位槽222的锁止段2221进入到锁止段2221与解锁段2222的分界处时,第一顶面2231与第二顶面226分离。当转轴214继续进入解锁段2222时,第一限位面213与第二限位面221分离;设计十分巧妙,固定方式牢靠,使用过程方便。
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0,所述脚杆22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容置槽227,当所述横向晾衣杆21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横向晾衣杆21被收容在所述容置槽227内,从而使得横向晾衣杆21在折叠状态下(即晾衣架在折叠状态下,参见图17和图23)占据更小的空间。另外,请结合前文,在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中,由于此时横向晾衣杆21位于立柱1与脚杆22之间,因而将横向晾衣杆21收容在脚杆22的容置槽227内,可以最大化地缩小晾衣架占据的空间。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