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料分步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99979发布日期:2021-03-09 18:5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料分步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料分步浸料装置。


背景技术:

2.一般滤料的后整理工序是分为乳液浸渍、压轧上胶、烘焙、收卷几步完成,常规后整理工序是单次浸料、压轧、烘焙,一次制得成品。由于滤料所用的玻纤、化纤等对乳液的吸附量存在上限,一次浸料后的含胶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滤料分步浸料装置,其包括支撑架,沿高度方向,在支撑架上由下向上分别形成为浸料区、干燥区和转向区,在干燥区设置有四个干燥箱,四个干燥箱两两分为一组,每组干燥箱中的两个干燥箱沿竖直方向连接在一起,且相互连通;对应于每个干燥箱均设置有一台干燥风机,每台干燥风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连通所对应的干燥箱,在每一干燥风机的出风口均安装有一加热器;
4.在浸料区内,在每组干燥箱的正下方均设置有一浸料器;在转向区内,在每组干燥箱的正上方均设置有一个转向轮组,每个转向轮组包括至少一个转向轮;
5.每一浸料器均包括一料液槽、一升降架和一气缸,该气缸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该升降架的上端连接在该气缸的活塞杆上,该料液槽位于该升降架的正下方、且用于盛装浸渍液;在每个升降架的下端均安装有滚筒,在该气缸的带动下,该升降架能够在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使滚筒能够进出该料液槽。具体地,每个转向轮组均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转向轮。
6.在本申请工作时,滤料经其中一个浸料器上的滚筒后,向上延伸、并依次经过第一组干燥箱后,到达第一组干燥箱所对应的转向轮组,然后绕过该转向轮组中的转向轮后,再次经第一组干燥箱向下延伸,并绕过另一个浸料器上的滚筒。滤料在绕过另一个浸料器上滚筒后,向上延伸并依次经过第二组干燥箱后,到达第二组干燥箱所对应的转向轮组,然后绕过转向轮组中的转向轮后,再次经第二组干燥箱向下延伸,并伸出滤料分步浸料装置,完成滤料的浸渍。
7.由于在本申请中,设置有气缸,利用气缸可以调节滚筒伸入到浸渍液中的深度,从而调节滤料经过浸渍液中的时间。利用两个料液槽,可以盛装不同配方、浓度和温度的浸渍液,实现滤料中含胶量的控制,提升后整理性能。
8.进一步,为保证升降架能够竖直方向上顺利地上下移动,在升降架上设置有导向杆,在支撑架上设置有导向孔,该导向杆插入到该导向孔内。
9.具体地,每个升降架的下端均安装有三个滚筒,该三个滚筒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转轴相互平行;在高度方向上,位于中间的滚筒的位置高于另外两个滚筒,使三个滚筒呈三角形布置。滤料依次经过三个滚筒后,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较大的长度,当滚筒被浸入到料液槽内的浸渍液中后,可以保证滤料在浸渍液中的浸渍时间,使浸渍液能够充分地渗入到
滤料中。
10.进一步,为使干燥风能够均匀地进入到各干燥箱内,每一干燥风机的出风口均经一进风管伸入到所对应的干燥箱的底部内,在该进风管内设置有导风板。
11.进一步,在每一干燥箱的顶部均设置有回风管,该回风管连接到干燥风机的进风口上。相比在干燥箱的侧壁上开设回风口,在干燥箱的顶部设置回风管后,可以是干燥箱内的热风直接进入到回风管内,避免热风在转向过程中,产生漩涡,增大阻力。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参阅图1,一种滤料分步浸料装置,其包括支撑架11,沿高度方向,在支撑架上由下向上分别形成为浸料区121、干燥区122和转向区123,在干燥区122设置有四个干燥箱,四个干燥箱两两分为一组,每组干燥箱中的两个干燥箱沿竖直方向连接在一起,且相互连通。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将四个干燥箱分别称为第一干燥箱41、第二干燥箱42、第三干燥箱43、第四干燥箱44,其中第一干燥箱41和第二干燥箱42为第一组干燥箱,第二干燥箱42位于第一干燥箱41的上侧,且相互连通。第三干燥箱43和第四干燥箱44为第二组干燥箱,第三干燥箱43位于第四干燥箱44的上侧,且相互连通。
14.对应于每个干燥箱均设置有一台干燥风机,每台干燥风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连通所对应的干燥箱,在每一干燥风机的出风口均安装有一加热器。其中第一干燥风机51对应于第一干燥箱41,第二干燥风机52对应于第二干燥箱42,第三干燥风机53对应于第三干燥箱43,第四干燥风机54对应于第四干燥箱44。
15.以下以第一干燥风机51为例说明各干燥风机与所对应的干燥箱的连接方式。在第一干燥箱41的顶部设置有回风管514,在第一干燥箱41的底部设置有进风管513,第一干燥风机51的出风口连接到进风管513上,第一风机的进风口连接到回风管514上,在进风管513内安装有电加热器515。在进风管513内设置有导风板516。
16.在浸料区121内,在每组干燥箱的正下方均设置有一浸料器,具体为第一浸料器20和第二浸料器30,其中第一浸料器20位于第一干燥箱41的正下方,第二浸料器30位于第四干燥箱44的正下方。在各个干燥箱的外壁上均包括有保温层12。
17.第一浸料器20和第二浸料器30的结构相同,以下以第一浸料器为例,说明浸料器的结构。
18.第一浸料器20均包括一料液槽21、一升降架25和一气缸24,在支撑架上沿水平方向安装有一横梁13,该气缸24固定安装在该横梁13上,且该气缸的活塞杆朝向下方伸出。
19.该升降架25的上端连接在该气缸的活塞杆上。
20.在升降架25上设置有两根导向杆22,对应于每根导向杆22,在横梁13上均设置有一导向孔26,导向杆22插入到所对应的导向孔26内。料液槽21位于该升降架25的正下方、且用于盛装浸渍液。
21.在每个升降架的下端均安装有三个滚筒23,该三个滚筒23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转轴相互平行;在高度方向上,位于中间的滚筒的位置高于另外两个滚筒,使三个滚筒呈
三角形布置。
22.在气缸24的带动下,升降架25能够在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使滚筒能够进出料液槽21。
23.在转向区内,在每组干燥箱的正上方均设置有一个转向轮组,分别为第一转向轮组14和第二转向轮组15,其中第一转向轮组14位于第二干燥箱42的正上方,第二转向轮组15位于第三干燥箱43的正上方。每个转向轮组均包括两个转向轮,其中第一转向轮组14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转向轮141,第二转向轮组15包括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转向轮151。
24.在滤料分步浸料装置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牵引机61和第二牵引机62。
25.在本实施工作时,滤料100经第一牵引机61后进入到浸料区内,然后绕过第一浸料器上的三个滚筒后,向上延伸、并依次经过第一组干燥箱的第一干燥箱和第二干燥箱后,到达转向区,然后绕过第一转向轮组14中的两个第一转向轮141后,再向下依次经过第二干燥箱和第一干燥箱后,到达浸料区。然后滤料在绕过第二浸料器上的三个滚筒后,再次向上延伸、并经过第二组干燥箱的第四干燥箱和第三干燥箱后,到达转向区,然后绕过第二转向轮组15中的两个第二转向轮151后,再向下依次经过第三干燥箱和第四干燥箱后,到达浸料区,并伸出浸料区到达第二牵引机62,并经第二牵引机后进入到下道工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