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用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9146发布日期:2021-02-26 22:25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用喷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纺织用喷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纺织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纺织行业中,常常会使用到印染设备,喷涂装置是印染设备中的一种。目前使用的喷涂设备分为两种,一种是全自动喷涂,投入成本较高,喷涂的产品还常常会出现二次返工,给人们的实际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另一种是手工喷涂,虽然可以实现自由调节,但是耗费很大的人力和物理,也同时会出现漏喷现象,导致后期返工现象,这样不但对纺织品的成色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整体生产加工效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纺织用喷涂装置,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可以实现纺织品的360度无死角喷涂,有效的保障纺织品的质量,提高整体喷涂效率,便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纺织用喷涂装置,具有c形支架,所述的c形支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上喷涂组件和下喷涂组件;所述的上喷涂组件位于下喷涂组件的正下方;所述的上喷涂组件包括上壳体、上喷嘴和上进料腔;所述的上进料腔固定设置在上壳体上端,所述的上壳体下端面上均匀设置上喷嘴,所述的上进料腔与上壳体内部连通;所述的下喷涂组件包括下壳体、下喷嘴和下进料腔;所述的下壳体下端固定连接下进料腔,所述的下壳体内壁上均匀设置下喷嘴,所述的下进料腔与下壳体连通。
[0005]
进一步的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进料腔与下进料腔均通过软管连接颜料箱。
[0006]
进一步的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软管上均固定设置压力泵。
[0007]
进一步的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颜料箱侧壁上固定设置控制按钮,用于压力泵的控制运行。
[0008]
进一步的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壳体截面呈弧形条状结构;所述的下壳体沿长度方向中部还设置储料槽。
[0009]
进一步的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进料腔另一侧与下进料腔另一侧均通过c形支架固定连接。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纺织用喷涂装置,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可以实现纺织品的360度无死角喷涂,有效的保障纺织品的质量,提高整体喷涂效率,便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001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图1中上喷涂组件与下喷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
附图中的标号为:1、c形支架,2、上壳体,3、上喷嘴,4、上进料腔,5、下壳体,6、下喷嘴,7、下进料腔,8、软管,9、颜料箱,10、压力泵,11、控制按钮,12、储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6]
在本申请中,储料槽12的设置是为了在进行喷涂过程中多余的颜料滴落后的收集处理。
[0017]
见图1和图2所示的是一种纺织用喷涂装置,具有c形支架1,c形支架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上喷涂组件和下喷涂组件;上喷涂组件位于下喷涂组件的正下方;上喷涂组件包括上壳体2、上喷嘴3和上进料腔4;上进料腔4固定设置在上壳体2上端,上壳体2下端面上均匀设置上喷嘴3,上进料腔4与上壳体2内部连通;下喷涂组件包括下壳体5、下喷嘴6和下进料腔7;下壳体5下端固定连接下进料腔7,下壳体5内壁上均匀设置下喷嘴6,下进料腔7与下壳体5连通。
[0018]
其中,上进料腔4与下进料腔7均通过软管8连接颜料箱9。软管8上均固定设置压力泵10。颜料箱9侧壁上固定设置控制按钮11,用于压力泵10的控制运行。上壳体2截面呈弧形条状结构;下壳体5沿长度方向中部还设置储料槽12。上进料腔4另一侧与下进料腔7另一侧均通过c形支架1固定连接。
[0019]
该纺织用喷涂装置的使用原理如下:
[0020]
首先,操作人员只需要将需要喷涂的纺织品通过挂杆挂置后,依次穿过上喷涂组件和下喷涂组件之间,通过控制按钮11控制压力泵10运行,压力泵10运行,会使得上喷嘴3和下喷嘴6进行喷涂,这样可以实现纺织品的上下360度喷涂,操作简单方便,可以大大提高喷涂质量和喷涂效率。
[0021]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