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气织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喷气织机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喷气织机的织造过程中,由于综框反复的提综和回综,钢筘快速的往复打纬,而经纱排列密度大,导致了经纱与经纱、综丝和钢筘之间产生剧烈的摩擦力,使经纱表面的毛羽和浆料脱落形成大量的灰尘,这些灰尘会在静电作用下吸附到已经纺织好的布料上,然后随着布料的收卷一同被卷入布料中,目前中国专利号为cn201921103191.9,专利名称为用于喷气织机的除尘设备,公开了用于喷气织机的除尘设备,其有益效果是使得布料上的灰尘被第一静电吸附辊和第二静电吸附辊吸附,最后灰尘在抽风机的抽取下被收集到过滤盒内,达到了有效减少纺织布料上携带的灰尘,避免灰尘污染环境,保证职工健康,除尘效果好的目的,但其还存在以下缺点:灰尘容易残留在设备内部,除尘的效果一般,且容易产生二次扬尘,导致除尘不彻底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喷气织机的除尘装置,其解决了灰尘容易残留在设备内部,除尘的效果一般,且容易产生二次扬尘,导致除尘不彻底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喷气织机的除尘装置,包括机体,所述的机体内设有前后贯通的除尘腔,所述的除尘腔内转动设有上下对称的吸附辊,用于吸附布料上下表面的灰尘,所述的吸附辊两端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的吸附辊上可左右滑动地设有除尘块,所述的除尘块内设有开口向右且向下的容纳腔,所述的吸附辊外侧滑动设有卸灰板,用于灰尘的转移,所述的卸灰板左端面与所述的容纳腔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上下对称的连接弹簧,所述的除尘块左端固定设有矩形块。
优选的,所述的吸附辊包括静电段和非静电段,所述的非静电段左右对称地分布在两端,所述的静电段分布在所述的非静电段之间,所述的静电段横向长度大于布料的宽度,便于将所述的吸附辊上静电段的灰尘刮下,同时能够保证布料除尘的全面性。
优选的,所述的吸附辊外侧滑动设有刮灰筒,所述的刮灰筒与所述的卸灰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刮灰筒内端与所述的吸附辊外端紧密贴合,便于所述的刮灰筒将所述的吸附辊外端堆积的灰尘全部刮下,提高除尘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的矩形块内设有滑槽,所述的滑槽内滑动设有贯穿所述的除尘块的集尘板,所述的集尘板左端与所述的滑槽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通过所述的复位弹簧实现所述的集尘板的复位,使其进行下一次除尘。
优选的,所述的卸灰板与所述的集尘板垂直分布,且所述的卸灰板下表面与所述的集尘板上表面紧密贴合,便于彻底将所述的集尘板上表面的灰尘刮下,提高除尘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的集尘板右端设有向两边开口的卡槽,避免有灰尘残留在挡板上,保证除尘的彻底性。
优选的,所述的除尘腔右侧设有集尘箱,所述的除尘腔与所述的集尘箱之间固定设有上下对称的导灰板,所述的导灰板左端伸入到所述的除尘腔内并固定设有挡板,通过所述的挡板可使得灰尘掉落在所述的导灰板内。
优选的,所述的导灰板横截面呈半圆弧状,所述的导灰板右端与所述的集尘箱连通,便于灰尘全部进入到所述的集尘箱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吸附辊吸附布料上下表面的灰尘,通过刮灰筒与吸附辊紧密贴合,刮灰筒向右滑动时可将吸附辊外侧堆积的灰尘刮落至集尘板上表面,而后在卸灰板的作用下灰尘全部通过导灰板落入到集尘箱内进行收集,避免了二次扬尘的产生,同时能够实现对布料彻底且全面地除尘,除尘的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导灰板与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0、机体;11、除尘块;12、吸附辊;13、除尘腔;14、挡板;15、限位板;16、连接弹簧;18、矩形块;19、滑槽;20、复位弹簧;21、导灰板;22、集尘箱;23、刮灰筒;24、卸灰板;25、集尘板;26、容纳腔;27、卡槽;28、静电段;29、非静电段。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喷气织机的除尘装置,包括机体10,所述的机体10内设有前后贯通的除尘腔13,所述的除尘腔13内转动设有上下对称的吸附辊12,所述的吸附辊12两端固定设有限位板15,所述的吸附辊12上可左右滑动地设有除尘块11,所述的除尘块11内设有开口向右且向下的容纳腔26,所述的吸附辊12外侧滑动设有卸灰板24,所述的卸灰板24左端面与所述的容纳腔26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上下对称的连接弹簧16,所述的除尘块11左端固定设有矩形块18。
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吸附辊12包括静电段28和非静电段29,所述的非静电段29左右对称地分布在两端,所述的静电段28分布在所述的非静电段29之间,所述的静电段28横向长度大于布料的宽度,便于将所述的吸附辊12上静电段28的灰尘刮下,同时能够保证布料除尘的全面性。
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吸附辊12外侧滑动设有刮灰筒23,所述的刮灰筒23与所述的卸灰板24固定连接,所述的刮灰筒23内端与所述的吸附辊12外端紧密贴合,便于所述的刮灰筒23将所述的吸附辊12外端堆积的灰尘全部刮下,提高除尘的效果。
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矩形块18内设有滑槽19,所述的滑槽19内滑动设有贯穿所述的除尘块11的集尘板25,所述的集尘板25左端与所述的滑槽19左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0,通过所述的复位弹簧20实现所述的集尘板25的复位,使其进行下一次除尘。
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卸灰板24与所述的集尘板25垂直分布,且所述的卸灰板24下表面与所述的集尘板25上表面紧密贴合,便于彻底将所述的集尘板25上表面的灰尘刮下,提高除尘的效果。
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集尘板25右端设有向两边开口的卡槽27,避免有灰尘残留在14挡板上,保证除尘的彻底性。
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除尘腔13右侧设有集尘箱22,所述的除尘腔13与所述的集尘箱22之间固定设有上下对称的导灰板21,所述的导灰板21左端伸入到所述的除尘腔13内并固定设有挡板14,通过所述的挡板14可使得灰尘掉落在所述的导灰板21内。
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灰板21横截面呈半圆弧状,所述的导灰板21右端与所述的集尘箱22连通,便于灰尘全部进入到所述的集尘箱22内。
具体实施时,操作人员将纺织好的布料从除尘腔13穿过上下对称的吸附辊12之间,使得布料上下表面的灰尘被吸附辊12吸附,吸附的灰尘堆积在吸附辊12外侧,除尘块11可在吸附辊12上左右滑动,当除尘块11向右滑动时,除尘块11可通过连接弹簧16驱动卸灰板24向右滑动,进而带动刮灰筒23向右滑动,刮灰筒23可将吸附辊12外侧堆积的灰尘向右推,大部分灰尘由于重力作用落在集尘板25上表面,由于吸附辊12的静电的作用使得少许灰尘继续吸附在吸附辊12外侧,当刮灰筒23推着灰尘离开静电段28后,残留在吸附辊12外侧的少许灰尘也全部掉落在集尘板25上表面,除尘块11继续向右滑动时,挡板14可顶着集尘板25向左滑动,由此集尘板25上表面的灰尘在卸灰板24的作用下全部通过导灰板21落入到集尘箱22内进行收集,从而达到了有效减少纺织布料上携带的灰尘,避免灰尘污染环境,改善工作环境的目的,同时除尘的效果好。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