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布的印花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27593发布日期:2021-06-11 21:4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布料印花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涤纶布的印花工艺。
背景技术
:对涤纶布印花,是使用染料在涤纶布上形成图案的过程。相关技术中涤纶印花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前处理,将织物进行水洗和漂白;s2:预定型,将经过前处理的布料进行预定型;s3:制网;s4:印花,对涤纶布进行印花;s5:蒸化,将经过印花的涤纶布进行蒸化;s6:水洗,将经过蒸化的涤纶布进行水洗;s7:脱水,将经过水洗的涤纶布脱水;s8:开幅定型。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目前对涤纶布进行洗涤时,一般会采用次氯酸钠洗涤涤纶布,而印花后的图案随着洗涤的次数变多,容易出现印花图案褪色的情况,对涤纶布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增强涤纶布上图案的耐氯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涤纶布的印花工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涤纶布的印花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涤纶布的印花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前处理,对涤纶布进行前处理;s2:印花,对经过步骤s1处理的涤纶布进行印花;所述步骤s2中,使用的印花剂包括染料和印花糊料,所述印花糊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s3:后整理,将经过步骤s2印花的涤纶布进行后整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散剂较好地将印花剂的其他组分分散于水中,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海藻酸钠在水中分散均匀、减少沉降,使涤纶布较好地与印花剂接触,使涤纶布得色均匀,渗透性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印花后涤纶布上图案的褪色。单宁酸和硬脂酰胺共同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涤纶布上印花图案的耐氯漂性能。硬脂酰胺具有提高染料及印花糊料其他组分的分散效果,并且能使印刷于涤纶布上的图案具有较好的光泽。在涤纶布使用次氯酸钠洗涤时,次氯酸钠与硬脂酰胺反应生成具有抗菌作用的氯胺化合物。优选的,所述印花糊料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羧甲基纤维素4-8份;棕榈酰胺6-8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羧甲基纤维素与海藻酸钠之间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染料以及印花糊料与涤纶布之间的连接强度。棕榈酰胺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染料和印花糊料的其他组分较好地分散于水中,并且提高印花糊料和染料在水中的稳定性。并且棕榈酰胺与次氯酸钠接触时,生成具有抗菌作用的氯胺化合物。优选的,所述印花糊料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氯化钙10-12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氯化钙对海藻酸钠以及羧甲基纤维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印花糊料与涤纶布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氯化钙在储存印花糊料时作为干燥剂和抗菌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印花糊料在储存过程中遇水膨胀、减少印花糊料在储存过程中变质消耗。优选的,所述印花糊料中的分散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亚甲基二萘磺酸钠40%-60%;间硝基苯磺酸钠盐30%-32%;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1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亚甲基二萘磺酸钠具有促进印花糊料和染料分散于水中的作用,亚甲基二萘磺酸钠对单宁酸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亚甲基二萘磺酸钠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染料与布料联系。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与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进一步促进印花糊料和染料分散于水中,促进染料连接于布料上。间硝基苯磺酸钠对染料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次氯酸钠漂白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涤纶布上图案的褪色,并且间硝基苯磺酸钠与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以及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之间具有较好的配伍性。优选的,所述步骤s3后整理中使用的整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丁烷四羧酸具有促进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乳液连接于涤纶布上的效果,整理剂中的羧甲基纤维素与海藻酸钠之间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固色的效果。丙烯酸乳液与羧甲基纤维素共同作用于涤纶布上后,能使涤纶布具有较好的抗皱效果。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使用的整理剂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10-12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份;十二烷基甜菜碱3-4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甜菜碱作用下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并且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与羧甲基纤维素以及丙烯酸乳液之间共同作用使涤纶布具有更好地抗静电效果。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使用的整理剂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芥酸酰胺10-20份;油酸酰胺10-20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芥酸酰胺可增强染料与印花糊料在涤纶布上的附着性。油酸酰胺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效果。芥酸酰胺与油酸酰胺共同作用能增强涤纶布的抗静电性。在涤纶布使用次氯酸钠洗涤时,芥酸酰胺与油酸酰胺反应生成具有抗菌作用的氯胺化合物,在经过次氯酸钠洗涤后具有抗菌作用,当随着涤纶布的使用时间延长,抗菌效果逐渐变弱,再次经过次氯酸钠洗涤之后再次具有抗菌作用。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使用的整理剂包括以下步骤制得:步骤一:将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乳液、丁烷四羧酸、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甜菜碱添加至水中,在转速为2000-2400r/min的条件下搅拌40-60min,得到混合物a;步骤二:将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芥酸酰胺和油酸酰胺添加至混合物a中,在转速为2000-2400r/min的条件下搅拌30-40min得到整理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乳液、丁烷四羧酸、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甜菜碱和水进行混合,再将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芥酸酰胺和油酸酰胺添加至水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甜菜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芥酸酰胺和油酸酰胺更好地混合于水中。优选的,所述步骤s3后整理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a:蒸化,将经过印花的涤纶布进行蒸化;步骤s3b:向水中添加次氯酸钠,使次氯酸钠在水中的质量浓度为1-2%,将经过蒸化的涤纶布放入加有次氯酸钠的水中,浸泡20-30min;步骤s3c:水洗,将经过次氯酸钠处理的涤纶布进行水洗;步骤s3d:脱水,将经过水洗的涤纶布进行脱水;步骤s3e:整理,向水中添加整理剂,将经过脱水的涤纶布浸入添加有整理剂的水中,浸泡20-30min;步骤s3f:定型,将经过整理的涤纶布进行定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步骤s3b中使用次氯酸钠对经过印花印花的涤纶布进行蒸化,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洗去浮色,而且次氯酸钠能与硬脂酰胺、棕榈酰胺、芥酸酰胺和油酸酰胺反应生成具有抗菌作用的氯胺化合物,使涤纶布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并且单宁酸和硬脂酰胺共同作用下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次氯酸钠对印花图案的损伤。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使用的染料为活性染料士林漂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染料士林漂蓝具有较好的耐氯漂的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印花图案随着次氯酸钠洗涤而褪色。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分散剂较好地将印花剂的其他组分分散于水中,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海藻酸钠在水中分散均匀、减少沉降,使涤纶布较好地与印花剂接触,使涤纶布得色均匀,渗透性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印花后涤纶布上图案的褪色。单宁酸和硬脂酰胺共同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涤纶布上印花图案的耐氯漂性能。硬脂酰胺具有提高染料及印花糊料其他组分的分散效果,并且能使印刷于涤纶布上的图案具有较好的光泽。在涤纶布使用次氯酸钠洗涤时,次氯酸钠与硬脂酰胺反应生成具有抗菌作用的氯胺化合物。2、羧甲基纤维素与海藻酸钠之间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染料以及印花糊料与涤纶布之间的连接强度。棕榈酰胺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染料和印花糊料的其他组分较好地分散于水中,并且提高印花糊料和染料在水中的稳定性。并且棕榈酰胺与次氯酸钠接触时,生成具有抗菌作用的氯胺化合物。3、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甜菜碱作用下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并且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与羧甲基纤维素以及丙烯酸乳液之间共同作用使涤纶布具有更好地抗静电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原料及其来源印花糊料的制备例制备例1-3将海藻酸钠、分散剂(分散剂选自分散剂nno)、尿素、单宁酸和硬脂酰胺在转速为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20min,得到印花糊料。其中,海藻酸钠、分散剂、尿素、单宁酸和硬脂酰胺添加的重量份如表1所示:表1制备例4-6制备例4-6与制备例3的区别在于:制备例4-6中添加了羧甲基纤维素和棕榈酸钠。将海藻酸钠、分散剂(分散剂选自分散剂nno)、尿素、单宁酸、硬脂酰胺羧甲基纤维素和棕榈酸钠在转速为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20min,得到印花糊料。其中,羧甲基纤维素和棕榈酸钠添加的重量份如表2所示:表2制备例7-9制备例7-9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制备例7-9中添加了氯化钙。将海藻酸钠、分散剂(分散剂选自分散剂nno)、尿素、单宁酸、硬脂酰胺羧甲基纤维素、棕榈酸钠和氯化钙在转速为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20min,得到印花糊料。其中,氯化钙添加的重量份如表3所示:表3制备例10-12制备例10-12与制备例9的区别在于:制备例10-12中使用的分散剂种类与制备例9不同。其中,分散剂中具体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如表4所示:表4制备例13制备例13与制备例12的区别在于:制备例17中将亚甲基二萘磺酸钠替换为等摩尔量的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制备例14制备例14与制备例12的区别在于:制备例18中将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替换为等摩尔量的亚甲基二萘磺酸钠。制备例15制备例15与制备例12的区别在于:制备例19中将间硝基苯磺酸钠盐替换为等摩尔量的亚甲基二萘磺酸钠。制备例16制备例16与制备例12的区别在于:制备例13中未添加分散剂。制备例17制备例17与制备例12的区别在于:制备例14中未添加尿素。制备例18制备例18与制备例12的区别在于:制备例15中未添加单宁酸。制备例19制备例19与制备例12的区别在于:制备例16中未添加硬脂酰胺。整理剂的制备例制备例1-3步骤一:将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乳液、丁烷四羧酸添加至水中,在转速为2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50min,得到混合物a,即为整理剂。其中,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乳液、丁烷四羧酸和水添加的重量份如表5所示:表5制备例4-6制备例4-6与制备例3的区别在于:制备例4-6中添加了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甜菜碱。步骤一:将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乳液、丁烷四羧酸、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甜菜碱添加至水中,在转速为2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50min,得到混合物a;步骤二:将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添加至混合物a中,在转速为2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35min得到整理剂。其中,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甜菜碱添加的重量份如表6所示:表6制备例7-9制备例7-9与制备例6的区别在于:制备例7-9中添加了芥酸酰胺和油酸酰胺。步骤一:将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乳液、丁烷四羧酸、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甜菜碱添加至水中,在转速为2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50min,得到混合物a;步骤二:将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芥酸酰胺和油酸酰胺添加至混合物a中,在转速为2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35min得到整理剂。其中,芥酸酰胺和油酸酰胺添加的重量份如表7所示:表7制备例10制备例10与制备例9的区别在于:芥酸酰胺替换为等摩尔量的油酸酰胺。制备例11制备例11与制备例9的区别在于:油酸酰胺替换为等摩尔量的芥酸酰胺。制备例12制备例12与制备例9的区别在于:未添加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制备例13制备例13与制备例9的区别在于: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替换为等重量份的十二烷基甜菜碱。制备例14制备例14与制备例9的区别在于:将十二烷基甜菜碱替换为等重量份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制备例15制备例15与制备例9的区别在于:未添加羧甲基纤维素。实施例实施例1-30一种涤纶布的印花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前处理,对涤纶布进行水洗、漂白和预定型;s2:印花,对经过步骤s1处理的涤纶布进行印花,使用的印花剂包括染料和印花糊料,染料为士林漂蓝,使用的印花糊料如表8所示,向水中添加20g/l的士林漂蓝、30g/l的印花糊料,搅拌;s3:后整理,将经过步骤s2印花的涤纶布进行后整理;步骤s3a:蒸化,将经过印花的涤纶布进行蒸化;步骤s3b:向水中添加次氯酸钠,使次氯酸钠在水中的质量浓度为2%,将经过蒸化的涤纶布放入加有次氯酸钠的水中,浸泡30min;步骤s3c:水洗,将经过次氯酸钠处理的涤纶布进行水洗;步骤s3d:脱水,将经过水洗的涤纶布进行脱水;步骤s3e:整理,向水中添加整理剂,使用的整理剂如表8所示,将经过脱水的涤纶布浸入添加有整理剂的水中,浸泡30min;步骤s3f:定型,将经过整理的涤纶布进行定型。表8实施例印花糊料制备例整理剂制备例实施例1制备例1制备例9实施例2制备例2制备例9实施例3制备例3制备例9实施例4制备例4制备例9实施例5制备例5制备例9实施例6制备例6制备例9实施例7制备例7制备例9实施例8制备例8制备例9实施例9制备例9制备例9实施例10制备例10制备例9实施例11制备例11制备例9实施例12制备例12制备例9实施例13制备例13制备例9实施例14制备例14制备例9实施例15制备例15制备例9实施例16制备例12制备例1实施例17制备例12制备例2实施例18制备例12制备例3实施例19制备例12制备例4实施例20制备例12制备例5实施例21制备例12制备例6实施例22制备例12制备例7实施例23制备例12制备例8实施例24制备例12制备例9实施例25制备例12制备例10实施例26制备例12制备例11实施例27制备例12制备例12实施例28制备例12制备例13实施例29制备例12制备例14实施例30制备例12制备例15实施例31实施例31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实施例31中使用的染料为宁波市鄞州兰迪化工有限公的分散大红xf。对比例对比例1-4对比例1-4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4中印花糊料的制备例分别使用的是16-19的印花糊料制备例。性能检测试验一、耐皂洗色牢度测试参照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测定。试验方法:选择b(2):皂液温度为50℃、时间为45min、钢柱数量为0、不添加碳酸钠。耐氯漂:与b(2)的区别在于,将皂液替换为质量分数为1%的次氯酸钠溶液,温度为25℃,钢柱数量为0,不添加碳酸钠。试样:取100mm×40mm试样一块,正面与一块100mm×40mm多纤维贴衬织物相接触,沿一短边缝合。每个实施例剪取三块试样进行试验,在三个试样评定的试样变色级数均相同时,将该变色级数记录至表9中。二、抗菌性测试采用gb/t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测试整理后涤纶布的抗菌性能。测试菌种有大肠杆菌,通过计算存活菌落数目来计算抗菌率。涤纶布对菌种的抑菌率用r(%)表示,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r=(1-c/f)×100%式中:c为整理涤纶布振荡接触菌液18h后的菌液浓度,cfu/ml;f为未经整理涤纶布振荡接触菌液18h后的菌液浓度,cfu/ml。试验结果如表9所示。三、抗皱整理效果参照gb/t3819-1997《纺织物织品折痕回复性的测定回复角法》,应用yg(b)541b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测试仪对涤纶布进行测量,试验结果如表9所示。四、抗静电性按照标准gb/t12703.2-2009《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二部分:电荷面密度》,在距离布边5cm幅宽内裁取尺寸为250×400mm,沿长向一端缝制为套状,未被缝住部分长度为270mm(有效摩擦长度260mm),缝制完毕后,首先对试样进行预处理,参照gb/t8629-2001中7a程序进行洗涤,洗涤5次,将洗涤后的样品在50℃的真空烘箱中预烘一定时间,然后将试样放置在温度20℃,相对湿度35%,环境风速0.1m/s的条件下平衡24h以上。将绝缘棒插入缝好的套内,放置于垫板上并摩擦,将经过摩擦装置摩擦后的试样投入法拉第筒,以测量试样的电荷面密度,并将试验结果记录至表9的“电荷面密度c·m2”中。表9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