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绿色可持续的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96650发布日期:2021-07-09 12:0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天然绿色可持续的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真丝汉麻混纺或交织织物及其生产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天然绿色可持续的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2.蚕丝由丝胶和丝素组成,是由18种氨基酸按不同的比例和空间组合而成,是一种蛋白质纤维,被称为"纤维皇后"。织物光泽幽雅柔和,呈珍珠光亮,手感柔软、滑爽、厚实、丰满,弹性优异,有飘逸的外观,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能,有护肤保健作用。但是真丝衣物抗皱性差,染色牢固度差,日晒易泛黄褪色,易虫蛀。
3.汉麻有“天然纤维之王”的美誉,是指植株群体花期顶部叶片及花穗的四氢大麻酚(thc)含量小于0.3%(干物质百分比),不具备提取毒品或直接作为毒品利用的大麻类型。汉麻生长期一般为100~150天,种植简单,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病虫害少,耐盐碱、耐干旱能力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适应性极广,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种植,具有不与粮、棉、油争地的种植特性。汉麻纤维具有天然抗菌、吸湿排汗、防紫外、吸附异味、耐热等功能,是一种绿色、多用途、易种植的高产特种生物资源。但纺纱难度大,面料手感粗硬,弹性差。
4.近年来,可持续时尚已经成为全球纺织服饰行业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后疫情时代,新的消费需求正在形成,新的消费结构正在构建。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持健康和强健的体魄,对服装本身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环保可持续性也更为重视。消费者更愿意支持自己喜欢与重视的产品,也愿意了解产品背后的故事——产品是如何诞生的,产品的成份是什么等等,而这些观念也将进一步刺激消费者,推动他们的购买行为。
5.目前也有将蚕丝和麻相结合的织物,如公开日为2016年08月31日,公开号为cn105908309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绢丝和亚麻混纺的湿纺工艺方法,该方法是混纺工艺,难以真正的将蚕丝和麻的性能有效结合;又如公开日为1995年06月28日,公开号为cn1104269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丝麻交织绸及其生产方法,该技术也是将丝和麻进行混纺,难以真正的将丝和麻的性能有效结合。现在还没有一种能将真丝和汉麻纯纺纱的优异性能相结合在一起的交织织物。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出一种天然绿色可持续的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及其生产工艺,将真丝和汉麻的优异性能结合在一起体现在新的织物上,使织物穿着没有其它麻类面料的刺痒感,出汗时不会粘贴在身上,同时具有持久抗菌抑菌、防静电、防紫外线的效果,而且天然绿色可持续,该织物综合真丝、汉麻纤维的优点,互补了它们各自的缺点,形成天然绿色可持续的功能性织物,主要适用于衬衫、裤子、外套、裙子等休闲服饰及家居面料。
7.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天然绿色可持续的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的特点在于:通过设计使织物获得天然的抗菌抑菌、防紫外、防静电及穿着舒适性,包
括丝纱线和麻纱线,所述丝纱线为真丝、绢丝或绢丝汉麻混纺纱,所述麻纱线为汉麻或绢丝汉麻混纺纱。
8.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真丝的规格为2/20/22d~8/20/22d,所述绢丝的规格为36nm~120nm、48nm/2~240nm/2,所述汉麻的规格为24nm~60nm纯纺纱,所述绢丝汉麻混纺纱的规格为48nm/2~170nm/2。
9.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的汉麻占比20~70%,织物紧度小于60%。
10.一种天然绿色可持续的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的生产工艺,其特点在于:步骤如下:1)材料选配、织物设计:

从24nm~60nm汉麻纯纺纱,或48nm/2~170nm/2绢丝汉麻混纺纱中选取汉麻纱线,汉麻占比20~70%,再配真丝纱线;

根据纱线及纱线排列,设计织物组织和织物紧度,织物紧度小于60%确保成品手感柔软。
11.2)织造:

分条整经,经轴的卷绕密度比筒子的卷绕密度高15~30%,整经速度为500~700m/min;

穿综穿筘,综丝密度为8~12根/cm,穿筘采用顺穿2~6穿入;

织造,平纹及平纹变化组织采用较早开口工艺,斜纹及斜纹变化组织采用中开口工艺,缎纹、小提花和大提花采用晚开口工艺;

坯布检验,修整。
12.3)染整:

前处理预处理:纯碱2~5g/l,60~80℃,30~60min;精练:精炼剂3~5g/l,纯碱5~15g/l,95
±
3℃,处理20~90min;再加双氧水5~15g/l,螯合分散剂0.5~2g/l,处理20~60min。
13.②
染色染色配方:活性染料0.1%~10%,元明粉30~50g/l,匀染剂0.5~3g/l,纯碱5~15g/l,冰醋酸0.1~1g/l;活性染料0.1%~10%中的百分比是指活性染料占织物的重量百分比;染色浴比1:10~30,加入助剂、染料与匀染剂,搅拌均匀,始染时染液ph值用冰醋酸调控为4~5,升温到45
±
5℃保温20~40min,然后加入纯碱,升温至60~70℃保温30~70min;皂煮,水洗。
14.③
后整理,机械柔软整理。
15.④
成品检验入库。
16.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天然绿色可持续的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织造如下:多臂剑杆织机,经密:24~115根/cm,纬密:20~62根/cm;经纱张力:120~160cn,车速:240~400rmp。
17.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天然绿色可持续的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的生产工艺,其
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染整如下:

前处理(精练脱胶),为保护丝素需注意精练时碱性不能太强,ph值应控制在9~11;

染色,单染丝纱线(真丝)时,用酸性染料染色,麻纱线(汉麻)留白;丝纱线和麻纱线染同一色时,用活性染料染色,始染时染液ph值控制在4~5,元明粉用量在30~50g/l,固着时纯碱用量为6~10g/l,可获得较好的同色性;

后整理,采用机械柔软整理或机械柔软加化学柔软整理的方法。
1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的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适合于男、女休闲服饰、家居面料,具有易洗快干、手感松软、吸湿性好、穿着舒适,可染单色或双色,并且具有抗菌抑菌、防紫外、防静电、出汗不贴身、吸附异味等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是由纤维物理结构、织物组织结构及纤维本身所带的天然活性酚类等物质来实现的。
19.根据gb/t 20944.3

2008,测得本发明的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具有抗菌抑菌效果。大肠杆菌抑菌率实测值大于90%;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实测值大于95%;白色念珠菌抑菌率实测值大于99%。
20.依据aatcc183

2014(e2016),测得本发明的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效果。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大于50;紫外线透过率,t(uva)小于3;紫外线透过率,t(uvb)小于2;紫外线阻碍率,315

400nm uva 大于97;紫外线阻碍率,280

315nm uvb 大于98。
21.测得本发明的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的比电阻在108~10
11
ω,具有防静电效果。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和/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和/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然绿色可持续的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25.实施例
26.本实施例中的天然绿色可持续的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包括丝纱线和麻纱线,丝纱线可以为真丝、绢丝或绢丝汉麻混纺纱,麻纱线可以为汉麻或绢丝汉麻混纺纱,其中,真丝的规格可以为2/20/22d~8/20/22d,绢丝的规格可以为36nm~120nm、48nm/2~240nm/2,所述汉麻的规格为24nm~60nm纯纺纱,所述绢丝汉麻混纺纱的规格为48nm/2~170nm/2。
27.本实施例中的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的组织结构可以为平纹、平纹变化组织、斜纹、斜纹变化组织、缎纹、缎纹变化组织、小提花或大提花。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中的经纱为丝纱线,纬纱为麻纱线或丝纱线、麻纱线混用;或者,经纱为麻纱线,纬纱为丝纱线或丝纱线、麻纱线混用。例如,图1中,经纱:(甲)3/20/22d 2.5t/s silk;纬纱:(甲)50nm hemp,(乙)6/
20/22d silk,1:1排列。
28.本实施例中的天然绿色可持续的功能性真丝汉麻织物的生产工艺的步骤如下:

分条整经,经轴的卷绕密度比筒子的卷绕密度高15~30%,整经速度为500~700m/min。
29.②
穿综穿筘,综丝密度为8~12根/cm,穿筘采用顺穿2~6穿入。
30.③
织造,平纹及平纹变化组织采用较早开口工艺,斜纹及斜纹变化组织采用中开口工艺,缎纹、小提花和大提花采用晚开口工艺;例如,对纬重平组织的织造如下:多臂剑杆织机,经密:24~115根/cm,纬密:20~62根/cm,经纱张力:120~160cn,车速:240~400rmp。本发明中所指的较早开口工艺、中开口工艺、以及晚开口工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详述。
31.④
坯布检验,修整。
32.⑤
染整。
33.⑥
成品检验入库。
34.本实施例中的步骤

的染整工序可以如下:a前处理(精练脱胶)预处理:纯碱2~5g/l,60~80℃,30~60min;精练:精炼剂3~5g/l,纯碱5~15g/l,95
±
3℃,处理20~90min;再加双氧水5~15g/l,螯合分散剂0.5~2g/l,处理20~60min。为保护丝素需注意精练时碱性不能太强,ph值应控制在9~11。
35.b染色染色配方:活性染料0.1%~10%,元明粉30~50g/l,匀染剂0.5~3g/l,纯碱5~15g/l,冰醋酸0.1~1g/l;染色浴比1:10~30,加入助剂、染料与匀染剂,搅拌均匀,始染时染液ph值用冰醋酸调控为4~5,升温到45
±
5℃保温20~40min,然后加入纯碱,升温至60~70℃保温30~70min;皂煮,水洗。
36.用活性染料染色,始染时染液ph值控制在4~5,元明粉用量在30~50g/l,可获得较好的同色性。
37.c后整理,采用机械柔软整理或机械柔软加化学柔软整理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空气拍打柔软整理机进行整理。
38.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