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皱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32784341发布日期:2023-01-03 17:0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菌防皱织物,其特征在于:该抗菌防皱织物是由涤纶弹性纤维和抗菌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0.25~0.35的比例制成纱线,然后将制成的纱线在抗皱防缩树脂液中浸轧整理,烘干进行纺织,得到抗菌防皱织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防皱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皱防缩树脂液由如下组分制得:醋酸乙烯酯100份、丙烯酸甲酯50~60份、聚乙烯醇10~15份、乳化剂4~6份、引发剂0.1~0.5份、去离子水400~600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防皱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皱防缩树脂液由如下步骤制得:1)将聚乙烯醇加入去离子水中,油浴加热,冷凝回流,升高温度至80~90℃,在800~1000转/分钟的搅拌条件下,搅拌反应40~60分钟;2)继续加入乳化剂和ph调节剂,调节ph为4~6,在800~1000转/分钟的搅拌条件下,搅拌反应5~10分钟;3)继续加入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酯和引发剂,在800~1000转/分钟的搅拌条件下,搅拌反应20~30分钟;降至室温,过滤,出料即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菌防皱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选自聚氧乙烯脂肪醇醚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菌防皱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铵或者过硫酸钾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防皱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纤维由如下步骤制得:1)按重量份称取涤纶切片,再将涤纶切片加入混合物中并进行加热,得到涤纶混合熔融液;2)将制得的涤纶混合熔融液进行纺丝,冷却后得到涤纶弹性纤维;其中,所述的混合物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聚醚二醇100份、环糊精20~60份、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60~80份、气相二氧化硅10~20份、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10~20份、硬脂酸钙10~20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防皱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菌纤维由如下步骤制得:1)将棉麻纤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常温下浸渍,洗涤至中性并烘干,得到预处理棉麻纤维;2)将预处理的棉麻纤维加入丙酮溶液中,然后将抗菌整理功能剂加入混合均匀后,逐滴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滴加完毕后,升温搅拌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抗菌纤维。8.一种生产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抗菌防皱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方法包括步骤:1)将涤纶弹性纤维和抗菌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0.25~0.35制成纱线;2)将制成的纱线在抗皱防缩树脂液中浸轧,浸轧完成后,先在90~100℃下进行烘干,然后在温度150~160℃下进行焙烘,最后得到抗菌防皱织物。9.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抗菌防皱织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生产针织混纺织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防皱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该抗菌防皱织物是由涤纶弹性纤维和抗菌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0.25~0.35的比例制成纱线,然后将制成的纱线在抗皱防缩树脂液中浸轧整理,烘干进行纺织,得到抗菌防皱织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优点在于:1)经3次水洗后,织物缩水率<5%;2)大肠杆菌抑菌率99.5%,洗涤50次后,大肠杆菌抑菌率99.0%;3)具有较强的强度和弹性恢复能力,急弹回复角高达332


技术研发人员:潘宇 钱晓华 陈佳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盛邦纺织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1
技术公布日:2023/1/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