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时器及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30299发布日期:2021-11-03 17:43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时器及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时器及干衣机。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干衣机定时器主要由上、下凸轮,设置在其外周的支架,抵接支架触发不同通断状态的导电片,以及推杆、棘轮、过轮、壳体、盖板、电机、减速齿轮等组成。
3.电机带动减速齿轮系转动,再由减速齿轮系推动推杆和过轮分别传动至上、下凸轮,通过上、下凸轮的运转分别带动不同导电片所连支架偏转。由此,各支架分别响应于凸轮的不同转动位置而带动其上所搭接的导电片移动以切换不同电路通断状态,完成干衣机滚筒正反运转及加热干燥,吹风冷却等功能。
4.为防止衣服在滚筒内形成皱褶,下凸轮需触发导电片每间隔一段时间切换电通路以实现换向运转。对于小容量的衣物烘干机,上述切换间隔时间一般设置为每2.5~3分钟反转一次。而对于大容量、工作时间设置较长的衣物烘干机,其需要设置滚筒每正向运转4分半钟后,触发反向运转12秒,并在反向运转过程中断开加热电通路,停止加热。
5.现有干衣机,其定时器通过一体设置的上凸轮和下凸轮分别控制加热和滚筒运转,无法在滚筒反转过程中增加对加热电通路通断状态的切换,因而不能实现在滚筒反转时自动停止加热。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定时器及干衣机,本技术在现有定时器下凸轮中增加一层加热控制层,并相应在凸轮外设置与之配套的加热支架和加热通路导电片,通过加热控制层触发加热支架在滚筒反转状态下切断加热通路导电片的电连接通路而触发干衣机停止加热。本技术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首先,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定时器,用于干衣机,其包括:上凸轮,其由电机驱动运转;下凸轮,其包括滚筒控制层和加热控制层,所述下凸轮与上凸轮同步转动;滚筒控制支架,其内侧抵接滚筒控制层,随滚筒控制层转动而在正转位置和反转位置之间往复偏转;加热控制支架,其内侧抵接加热控制层,随加热控制层转动而在滚筒控制支架位于正转位置时偏转至加热位置,在滚筒控制支架位于反转位置时偏转至停止位置;滚筒导电片,其搭接在滚筒控制支架上,随滚筒控制支架偏转而相应连通滚筒正转电通路或滚筒反转电通路;加热导电片,其搭接在加热控制支架上,随加热控制支架偏转而相应连通加热电通路或切断加热电通路。
8.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定时器,其中,所述上凸轮与下凸轮设置为一整体。
9.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定时器,其中,所述滚筒控制层具有第一环形外周,第一环形外周上设置有反转凹口;滚筒控制支架的内侧设置有滚筒控制端子,所述滚筒控制端子的内侧端面抵接第一环形外周表面,随滚筒控制层转动而由第一环形外周陷入反转凹口时,滚筒控制支架由正转位置偏转至反转位置,触发滚筒导电片切断滚筒正转电通路而连
通滚筒反转电通路;而在随滚筒控制层转动而由反转凹口转出至第一环形外周时,滚筒控制支架由反转位置偏转至正转位置,触发滚筒导电片切断滚筒反转电通路而连通滚筒正转电通路。
10.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定时器,其中,所述加热控制层具有第二环形外周,所述第二环形外周上还设置有加热凸台;加热控制支架的内侧设置有加热控制端子,所述加热控制端子抵接第二环形外周表面,随加热控制层转动而由第二环形外周爬升至加热凸台时,加热控制支架由加热位置偏转至停止位置,触发加热导电片由连通加热电通路切换至切断加热电通路;而在随加热控制层转动,由加热凸台回落至第二环形外周时,加热控制支架由停止位置偏转至加热位置,触发加热导电片由切断加热电通路切换至连通加热电通路。
11.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定时器,其中,所述滚筒控制支架和加热控制支架相互正对设置在下凸轮的周向两侧,所述反转凹口和加热凸台相互正对设置在下凸轮的周向两侧,且,反转凹口与加热凸台具有相同大小的弧度角。
12.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定时器,其中,所述加热电通路包括:电源导电片,其设置在加热控制支架上方,位于加热导电片与加热凸台之间;所述加热导电片从动于加热控制支架,随加热控制层转动而在加热控制支架由加热凸台返回第二环形外周时,由被加热控制支架向外推开脱离与电源导电片电接触的切断状态切换至向内回弹保持与电源导电片电接触的连通状态;而在加热控制支架由第二环形外周爬升至加热凸台时,由保持与电源导电片电接触的连通状态切换至被加热控制支架向外推开脱离与电源导电片电接触的切断状态。
13.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定时器,其中,所述上凸轮的外侧、加热控制支架的上方还设置有风机控制支架,其内侧抵接上凸轮的外周,随加上凸轮转动而在出风位置和无风位置之间偏转;风机控制支架的外侧还设置有风机导电片,电源导电片位于风机导电片与加热导电片之间;风机控制支架转动至出风位置时,其外侧向外推动风机导电片,使风机导电片与电源导电片电接触导通风机电通路;风机控制支架转动至无风位置时,其撤回对风机导电片的推动,使风机导电片与电源导电片脱离电接触切断风机电通路。
14.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定时器,其中,所述加热控制支架的末端设置有突出于其上表面的推移凸触,推移凸触位于所述加热导电片与电源导电片之间,加热导电片、电源导电片、风机导电片及风机控制支架均位于加热控制支架的上方。
15.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定时器,其中,所述滚筒导电片的外侧设置有滚筒正转电通路导电片,所述滚筒导电片的内侧设置有滚筒反转电通路导电片,滚筒反转电通路导电片位于第一环形外周与滚筒导电片之间;滚筒控制支架的末端上表面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位于滚筒导电片与滚筒反转电通路导电片之间;滚筒控制支架位于正转位置时,凸起结构外侧抵接滚筒导电片,使滚筒导电片向外偏转与滚筒正转电通路导电片电连接触发滚筒正转电通路连通;滚筒控制支架位于反转位置时,凸起结构内侧贴近滚筒反转电通路导电片,滚筒导电片向内偏转与滚筒反转电通路导电片电连接触发滚筒反转电通路连通。
16.同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干衣机,其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定时器。
17.有益效果
18.本技术通过电机驱动上、下凸轮转动,根据干衣机工作周期而相应在上、下凸轮外周分层布置风机凹口、加热凸台和反转凹口,从而通过抵接上、下凸轮外周相应分层位置的风机控制支架加热控制支架和滚筒控制支架,触发风机导电片、加热导电片和滚筒导电片连通或断开相应电通路,实现对干衣机风机、电加热元件和滚筒运行状态的切换。由此,本技术可以通过加热控制层触发加热支架在滚筒反转状态下切断加热通路导电片的电连接通路,进而在干衣机滚筒反转时暂停加热。
19.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
附图说明
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21.图1是本技术的定时器拆除上凸轮的运行状态示意图;
22.图2是本技术的定时器底部外壳的剖视图;
23.图3是本技术定时器中下凸轮剖开视角的示意图
24.图4是本技术定时器中下凸轮的立体图;
25.图5是本技术的定时器安装上凸轮的运行状态示意图。
26.图中,1表示上凸轮;2表示下凸轮;21表示滚筒控制层;211表示反转凹口;22表示加热控制层;221表示加热凸台;3表示滚筒控制支架;31滚筒控制端子;4表示加热控制支架;41加热控制端子;5表示滚筒导电片;51表示滚筒正转电通路导电片;52表示滚筒反转电通路导电片;6表示加热导电片;61表示电源导电片;62表示风机导电片;7表示风机控制支架;8表示减速齿轮系;9表示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29.本技术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
30.本技术中所述的“内、外”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定时器本身而言,由其外壳指向内部的下凸轮中心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而非对本技术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31.本技术中所述的“左、右”的含义指的是使用者正对上凸轮时,使用者的左边即为左,使用者的右边即为右,而非对本技术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32.本技术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33.本技术中所述的“上、下”的含义指的是使用者正对定时器外壳顶部开口时,由上凸轮指向下凸轮的方向即为下,反之即为上,而非对本技术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34.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安装于干衣机中的定时器。其包括:
35.外壳,其一般为矩形结构,具有能够打开的外壳盖板,以及图2所示由外壳底部伸出能够为定时器内部各导电片的电路提供电连接的电路焊盘;
36.电机9,其设置在外壳底部,通过减速齿轮系运动,由偏心齿轮带动推杆和过轮运动,最终驱动上、下凸轮运转;
37.上凸轮1,其设置在外壳内,位于电机由电机9顶部;
38.下凸轮2,其设置在电机9与上凸轮之间,一般与上凸轮一体设置,也可以设置为能够与上凸轮分离,仅通过限位凹槽、螺纹、插销、卡簧等结构与上凸轮连接为一整体以同步转动,本技术考虑大容量的衣物烘干机需要在滚筒反向运转过程中断开加热电通路停止加热,因此在下凸轮上设置滚筒控制层21和加热控制层22两层结构,保持两层结构同步转动以分别触动不同支架对相应导电片提供偏转,从而通过导电片的偏转位移实现对其不同连接状态的切换,并由此将导电片背后的电路焊盘设置在匹配于干衣机运行周期的不同导电状态下,实现滚筒正反向运转、加热、冷却,并在滚筒反向运转时,不加热的全部功能;
39.具体设置时,下凸轮所配合的支架与导电片可相应设置为以下形式:
40.滚筒控制支架3,其设置在外壳内一端,其内侧抵接滚筒控制层21,随滚筒控制层21转动而被触发在正转位置和反转位置之间往复偏转;
41.加热控制支架4,其设置在外壳内另一端,其内侧抵接加热控制层22,随加热控制层22转动而被触发,在滚筒控制支架3位于正转位置时偏转至加热位置,而在滚筒控制支架3位于反转位置时偏转至停止位置;
42.滚筒导电片5,其搭接在滚筒控制支架3上,随滚筒控制支架3偏转而相应在滚筒控制支架3偏转至正转位置时连通滚筒正转电通路,或在滚筒控制支架3偏转至反转位置时连通滚筒反转电通路;
43.加热导电片6,其搭接在加热控制支架4上,随加热控制支架4偏转而相应地在加热控制支架4被偏转至加热位置时连通加热电通路,而在加热控制支架4被偏转至停止位置时切断加热电通路。
44.由此,本技术的定时器通过电机按照设定的周期驱动上、下凸轮转动,根据干衣机工作周期而相应在上、下凸轮外周分层布置分层,从而通过各层结构相应驱动分层设置的风机控制支架、加热控制支架和滚筒控制支架,以触发风机导电片、加热导电片和滚筒导电片连通或断开相应电通路,实现对干衣机风机、电加热元件和滚筒运行状态的切换。由此,本技术可以通过加热控制层触发加热支架在滚筒反转状态下切断加热通路导电片的电连接通路,进而在干衣机滚筒反转时暂停加热。
45.具体参照图4所示,本技术可在下凸轮底部设置所述滚筒控制层21而在下凸轮轮齿以下、滚筒控制层21以上设置加热控制层。其剖面结构如图3所示,加热控制层22、滚筒控制层21外径可设置不同,以在两者连接部位形成能够供支架底部搭接以提供导向和限位的平台,使各支架仅沿其所对应的一层外周滑动而不会受其他层影响。
46.为触发滚筒控制支架3,所述滚筒控制层21可设置具有第一环形外周,第一环形外周上设置有反转凹口211;
47.与之相配合,滚筒控制支架3可设置为以一端为旋转中心以另一端接触第一环形外周表面的腰形状转动件,其内侧设置有凸出于内周的滚筒控制端子31,所述滚筒控制端子的内侧端面抵接第一环形外周表面,随滚筒控制层21转动而在由第一环形外周陷入反转凹口211时,触发滚筒控制支架3由正转位置偏转至反转位置,通过滚筒控制支架作用于滚筒导电片5使其向内偏转,切断其外侧滚筒正转电通路而连通其内侧滚筒反转电通路;该滚筒控制端子31在随滚筒控制层21转动而由反转凹口211转出至第一环形外周时,触发滚筒控制支架3由反转位置偏转至正转位置,通过滚筒控制支架作用于滚筒导电片5使其向外偏转,触发滚筒导电片5端头向外切断其内侧滚筒反转电通路而连通其外侧滚筒正转电通路。
48.上述滚筒反转电通路和滚筒正转电通路可分别由滚筒导电片5内外两侧的滚筒反转电通路导电片52和滚筒正转电通路导电片51两个金属片通过其背侧电路焊盘连接滚筒电机的不同驱动端子而实现。
49.类似于滚筒控制层21,为触发加热控制支架4,所述加热控制层22可设置具有第二环形外周,所述第二环形外周上还设置有加热凸台221;
50.与加热控制层相配合,加热控制支架4可设置为安装于滚筒控制支架3对侧,以其一端为旋转中心而以其另一端接触第二环形外周表面的腰形状转动件。加热控制支架4内侧同样设置有凸出于其内周的加热控制端子41,所述加热控制端子的内侧端面抵接第二环形外周表面,随加热控制层22转动而在由第二环形外周爬升至加热凸台221时,触发加热控制支架4由加热位置偏转至停止位置,通过加热控制支架作用于触发加热导电片6使其向外偏转,使得加热导电片6由连通加热电通路的靠内位置切换至切断加热电通路的靠外位置;该加热控制支架4在随加热控制层22转动而由加热凸台221回落至第二环形外周时,加热控制支架4向其内侧由停止位置偏转至加热位置,以此通过其位置变化而触发设置在加热控制支架4偏转行程上的加热导电片6由切断加热电通路的靠外位置返回至连通加热电通路的靠内位置。
51.上述的加热电通路可由加热导电片6内侧所设置的电源导电片61实现供电。两个金属片通过其背侧电路焊盘连接滚筒电机的电加热元件和电源输出而构成电加热回路,在两金属片搭接形成通路时实现对电加热元件的供电,从而向干衣机滚筒提高加热功能。
52.一般,为保证加热控制支架4、滚筒控制支架及其所连接的导电片运转偏移过程中不会相互影响,本技术可将所述滚筒控制支架3和加热控制支架4分别设置在定时器外壳腔体内的左右两侧,使其相互正对设置在下凸轮2周向的两侧,与之对应,下凸轮中的反转凹口211和加热凸台221可相互正对以接近180度的间隔角度设置在下凸轮2的周向两侧,且,为配合滚筒反转周期相应控制加热电通路在滚筒反转过程中不提供加热,本技术一般需要将反转凹口211所占弧度角大小设置为与加热凸台221相同或至少相接近。
53.为将电加热元件通电加热的热能输送至滚筒内部,并在滚筒运转过程中提供吹干功能,本技术还利用上凸轮1外周设置与下凸轮运转周期相匹配的触发圈,在触发圈外周设置图5所示的内凹缺口。并在触发圈所在上层,上凸轮外侧、加热控制支架4的上方进一步设置风机控制支架7。利用风机控制支架7的内侧抵接上凸轮的外周,随加上凸轮转动而在触发圈外周所对应的出风位置和内凹缺口所对应的无风位置之间偏转。
54.与触发圈、风机控制支架7偏转位置相配合,本技术还在风机控制支架7的外侧进一步设置有风机导电片62。风机导电片62与加热导电片6分别设置在电源导电片61内外两侧,将电源导电片61夹在中间。
55.由此,当风机控制支架7沿触发外圈外周表面转动时,其处于风位置。该位置下,风机控制支架7外侧向外推动风机导电片62,使风机导电片62与电源导电片61电接触而导通风机电通路,通过电源导电片61为风机供电而向滚筒内送风;送风状态下,是否为滚筒提供加热则进一步由电源导电片61与加热导电片6之间接触状态确定:风机导电片62与电源导电片61、加热导电片6同时电连接时触发送风和加热,风机导电片62与电源导电片61电连接但与加热导电片6无接触时只提供送风,风机导电片62与电源导电片61、加热导电片6均无电接触时停止加热也停止送风,此时3个导电片相互分开,定时器处于停止,不工作;
56.而当风机控制支架7沿触发外圈转动至其内凹缺口内时,风机控制支架7向内偏转至无风位置,此时,其会因为位置向内偏转而撤回对风机导电片62的推动,使风机导电片62向内回弹而离开电源导电片61内面,与电源导电片61脱离电接触切断其对风机电通路的供电从而关闭向滚筒内部送风。
57.由此,本技术将下凸轮加高设计成两层功能层:一层控制加热控制支架41,另一侧控制滚筒控制支架31实现滚筒正反转。下凸轮上层的所连接的加热控制支架41能够控制加热导电片6内外偏转,以在滚筒反转时,使其与电源导电片61分开,停止加热。
58.工作过程中,上述加热电通路具体可设置为包括:
59.电源导电片61,其设置在加热控制支架4上方,由图1视角下外壳下侧的插接卡槽引出向上到达下凸轮右侧,安装在加热导电片6与加热凸台221之间;
60.所述加热导电片6由图1视角下外壳上侧的插接卡槽引出向下延伸到达下凸轮右侧接近与电源导电片61末端平齐的位置,安装在电源导电片61的外侧。所述加热导电片6从动于加热控制支架4,随加热控制层22转动而在加热控制支架4由加热凸台221返回第二环形外周时,由被加热控制支架4向外推开脱离与电源导电片61电接触的切断状态切换至向内回弹保持与电源导电片61电接触的连通状态;而在加热控制支架4由第二环形外周爬升至加热凸台221时,由保持与电源导电片61电接触的连通状态切换至被加热控制支架4向外推开脱离与电源导电片61电接触的切断状态。由此,电源导电片61与加热导电片电接触时可通过其背后电路焊盘连接电加热元件所在回路实现对电加热元件的供电而提供加热。而电源导电片61与加热导电片分开脱离电接触时可通过其背后电路焊盘连接电加热元件所在回路阻断对电加热元件的供电而停止加热。
61.为更稳定触发加热导电片6相应向外偏移或回弹,加热控制支架4中与旋转中心相对的末端还可设置有突出于其上表面的推移凸触,推移凸触位于所述加热导电片6与电源导电片61之间,加热导电片6、电源导电片61、风机导电片62及风机控制支架7均位于加热控制支架4的上方。由此,该推移凸触能够推动加热控制支架4上层的导电片相应向外偏转或撤销对其的推动使加热导电片6向内回弹,而推移凸触下侧的加热控制支架4主体结构又能够配合加热凸台和加热控制层的高度,由加热控制层触发相应进行偏转。
62.位于下凸轮另一侧的滚筒导电片5,其可类似的在外侧设置有图1视角下由外壳上部左侧插接卡槽引出向下延伸到达下凸轮左侧接近与滚筒导电片5末端平齐的位置的滚筒正转电通路导电片51,而在所述滚筒导电片5的内侧设置图1视角下由外壳下部靠内插接卡
槽引出向上延伸到达下凸轮左侧接近滚筒导电片5末端的滚筒反转电通路导电片52,设置滚筒反转电通路导电片52位于第一环形外周与滚筒导电片5之间。滚筒正转电通路导电片51通过其背侧伸出外壳底板的电路焊盘连接至连接滚筒正转的电源接收端;滚筒反转电通路导电片52通过其背侧伸出外壳底板的电路焊盘连接至连接滚筒反转的电源接收端,由此滚筒导电片5通过其背侧伸出外壳底板的电路焊盘所连接的电源向滚筒正转或反转的电源接收端供电,以相应驱动滚筒在设定时间周期内正转而在另外的设定周期内反转。
63.为更稳定触发滚筒导电片5相应向外偏移或回弹,滚筒控制支架3的末端上表面可同样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位于滚筒导电片5与滚筒反转电通路导电片52之间。由此,当滚筒控制支架3位于第一环形外周正转位置时,凸起结构外侧抵接滚筒导电片5,使滚筒导电片5向外偏转与滚筒正转电通路导电片51电连接触发滚筒正转电通路连通;而当滚筒控制支架3位于第一环形外周反转凹口211内的反转位置时,凸起结构向内收回使其内侧贴近滚筒反转电通路导电片52,滚筒导电片5向内偏转与滚筒反转电通路导电片52电连接触发滚筒反转电通路连通。
64.综上,本技术按照干衣机要求,在下凸轮的上下两层上,分布凸台和凹处,并相依由下层滚筒控制层21的第一环形外周及设置在其内的反转凹口211,使滚筒导电片5向外抬或起向内落下,分别和滚筒正转电通路导电片51或滚筒反转电通路导电片52接触、断开,使干衣机滚筒正转或反转。在下凸轮上层、上凸轮下侧对应处位置设计一加热控制层,并相应由加热控制层的第二环形外周及设置在其上的加热凸台22使加热控制支架41相应向内收回或向外抬起,以切换加热控制支架41上加热导电片6内收或外转,分别和加热控制支架4上方电源导电片61搭接或脱离电连接,为电加热元件供电或断开其加热电通路。加热凸台22及反转凹口211长度按干衣机断开加热要求设计。两者相互配合用以控制新设计的加热控制支架41,在滚筒反转时触发加热导电片6与电源导电片61断开,而在需要提供加热时与其闭合,在两导电片接通时加热工作,断开时停止加热。本技术实现了在滚筒反转时停止加热的功能,也不影响正常的滚筒运行和加热、冷却功能。
65.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