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28065304发布日期:2021-12-17 23:3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1.本技术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防疫服饰。


背景技术:

2.日常生活中都有抗菌抗病毒需求,特别是在医院等病人集中的区域抗菌抗病毒传染显得尤为重要。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引起了全球关注,病原体被鉴定为sars

cov

2。自2019年末爆发新冠肺炎以来,已对全球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对全球的生活、经济等都产生了根本性深远影响,控制/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播成为目前的重中之重。目前,在医院等易感染场所多采用定期消杀的方式消毒,医护人员采取穿着口罩、防护服、手套、面罩等方式保护自己避免感染病毒。
3.然而,现有的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防疫物资不具备抗病毒功能,表面仍可能有病毒存留,进一步出现“物传人”再“人传人”的风险大幅增加。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抗菌抗病毒无纺布,该无纺布可直接用于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防疫物资,降低病毒“物传人”的风险,节约病毒管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防疫服饰,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防疫物资不具有抗菌抗病毒效果,病毒的传播存在“物传人”再“人传人”的风险问题。
5.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菌抗病毒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制备抗菌抗病毒浆料,所述抗菌抗病毒浆料包含金属纳米线和抗菌多肽;
8.在无纺布的成型工艺过程中,将所述抗菌抗病毒浆料与无纺布原料和/或无纺布结合,得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所述成型工艺为非织造成型工艺。
9.进一步地,制备所述抗菌抗病毒浆料的步骤包括:将所述金属纳米线、所述抗菌多肽与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偶联剂和溶剂混合,得到所述抗菌抗病毒浆料。
10.进一步地,所述非织造成型工艺选自:水刺工艺、热粘合工艺、气流成网工艺、湿法工艺、熔喷工艺、针刺工艺、缝编工艺中的至少一种。
11.进一步地,所述无纺布原料包括:聚丙烯、棉、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酰胺、聚丙烯腈、聚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粒料。
12.进一步地,将所述抗菌抗病毒浆料与无纺布原料和/或无纺布结合的方式包括:共混、浸渍、喷涂中的至少一种。
13.进一步地,所述所述金属纳米线的直径为10~100nm,长度为1~50μm。
14.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纳米线中包括:银、氧化银、铜、氧化铜、锌、氧化锌、钛、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
15.进一步地,所述抗菌多肽包括ll

37。
16.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剂包括: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17.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烷基糖苷、椰油酸二乙醇酰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聚氧乙烯硬脂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18.进一步地,所述增稠剂包括: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19.进一步地,所述偶联剂包括:乙烯基硅烷、氨基硅烷、环氧基硅烷、巯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20.进一步地,所述溶剂包括:水、乙醇、甲醇、丙酮、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21.进一步地,以所述抗菌抗病毒浆料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抗菌多肽0.01~1wt%,金属纳米线0.01~0.5wt%,聚氨酯分散剂0.01~0.1wt%,表面活性剂0.1~1.2wt%,增稠剂1~2wt%,偶联剂0.1~0.5wt%,余量的溶剂。
2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菌抗病毒无纺布,所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和结合在所述无纺布本体中的抗菌抗病毒物质;所述抗菌抗病毒物质包括:抗菌多肽和金属纳米线。
23.进一步地,所述抗菌多肽和所述金属纳米线的质量比为(0.01~1):(0.01~0.5)。
24.进一步地,所述所述金属纳米线的直径为10~100nm,长度为1~50μm。
25.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纳米线中包括:银、氧化银、铜、氧化铜、锌、氧化锌、钛、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
26.进一步地,所述抗菌多肽包括ll

37。
27.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疫服饰,所述防疫服饰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抗菌抗病毒无纺布或者上述的抗菌抗病毒无纺布缝制而成。
28.进一步地,所述防疫服饰包括口罩、防护服、手套、面罩中的至少一种。
29.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抗菌抗病毒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制备包含有金属纳米线和抗菌多肽的抗菌抗病毒浆料后,在无纺布的成型工艺过程中,将所述抗菌抗病毒浆料与无纺布原料和/或无纺布结合,使浆料中金属纳米线和抗菌多肽等抗菌抗病毒物质稳定且均匀地结合在无纺布中,从而得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可广泛且灵活运用于口罩、防护服、手套、面罩等防疫物资。
30.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和结合在无纺布本体中的抗菌多肽和金属纳米线等抗菌抗病毒物质,一方面,采用的无纺布本体具有孔隙率高,透气性好,易保持布面干爽等特性,有利于金属纳米线、抗菌多肽等抗菌抗病毒物质附着结合在无纺布中,提高无纺布的抗菌抗病毒稳定性和效果。使得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具有抗菌抗病毒稳定性好,时效长,毒副作用小,环境友好,抗菌灭菌效果好等特性,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菌率大于99%,对新冠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大于99%。另一方面,无纺布本体没有经纬线,质地轻容易定型,剪裁和缝纫都非常方便,可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有利于将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制作成各种防疫物资。
31.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的防疫服饰,由于采用上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制成,该无纺
布中均匀稳定的结合有金属纳米线、抗菌多肽等抗菌抗病毒物质,抗菌抗病毒效果好且稳定,时效长;因而使得缝制而成的防疫服饰对细菌病毒也具有高的杀灭和抑制效果,且时效长,效果稳定,毒副作用小,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菌率大于99%,对新冠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大于99%。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抗菌抗病毒浆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5.本技术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6.本技术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或,“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均可以表示:a,b,c,a

b(即a和b),a

c,b

c,或a

b

c,其中a,b,c分别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37.应理解,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部分或全部步骤可以并行执行或先后执行,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39.本技术实施例说明书中所提到的相关成分的重量不仅仅可以指代各组分的具体含量,也可以表示各组分间重量的比例关系,因此,只要是按照本技术实施例说明书相关组分的含量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均在本技术实施例说明书公开的范围之内。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说明书中的质量可以是μg、mg、g、kg等化工领域公知的质量单位。
40.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用来将目的如物质彼此区分开,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xx也可以被称为第二xx,类似地,第二xx也可以被称为第一xx。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41.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抗菌抗病毒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2.s10.制备抗菌抗病毒浆料,抗菌抗病毒浆料包含金属纳米线和抗菌多肽;
43.s20.在无纺布的成型工艺过程中,将抗菌抗病毒浆料与无纺布原料和/或无纺布结合,得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成型工艺为非织造成型工艺。
44.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抗菌抗病毒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制备包含有金属纳米线和抗菌多肽的抗菌抗病毒浆料后,在无纺布的成型工艺过程中,将抗菌抗病毒浆料与无纺布原料和/或无纺布结合,使浆料中金属纳米线和抗菌多肽等抗菌抗病毒物质稳定且均匀地结合在无纺布中,从而得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可广泛且灵活运用于口罩、防护服、手套、面罩等防疫物资。本技术实施例抗菌抗病毒浆料中包含有金属纳米线和抗菌多肽等抗菌抗病毒物质,其中,抗菌多肽,分子量小,具有抗菌活性的二肽和三肽,具有两亲性,可在细菌细胞质膜上穿孔形成离子孔道,造成细菌细胞膜结构破坏引起胞内水溶性物质大量渗出而导致细胞死亡;同时,抗菌多肽也能通过作用于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来杀死细胞,但对宿主细胞的毒性极低。而金属纳米线,不但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解离出金属离子,发挥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的抑制作用,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而且金属纳米线生物毒性小,提高了抗菌抗病毒浆料的使用安全性。并且,抗菌多肽可与金属纳米线结合,提高抗菌抗病毒浆料的稳定性。
45.本技术实施例制备无纺布作为基体材料,通过无纺布的非织造成型工艺,可制备不同厚度、硬度、手感等的特性的无纺布,并且,制备的无纺布孔隙率高,透气性好,易保持布面干爽,不但有利于金属纳米线、抗菌多肽等抗菌抗病毒物质附着结合在无纺布中,提高无纺布的抗菌抗病毒稳定性和效果;而且能隔离存在于液体内的细菌及虫类的侵蚀,不霉蛀。另外,制备的无纺布厚度可通过工艺灵活调控,且没有经纬线,质地轻容易定型,剪裁和缝纫都非常方便,可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有利于将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制作成各种防疫物资。
4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中,制备抗菌抗病毒浆料的步骤包括:将金属纳米线、抗菌多肽与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偶联剂和溶剂混合,得到抗菌抗病毒浆料。本技术实施例将金属纳米线、抗菌多肽与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偶联剂和溶剂混合,通过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偶联剂、增稠剂等助剂的共同作用即可得到分散稳定的抗菌抗病毒浆料,制备方法简单,效率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抗菌多肽包括ll

37,其氨基酸序列号为:llgdffrkskekigkefkrivqrikdflrnlvprtes,即,leu

leu

gly

asp

phe

phe

arg

lys

ser

lys

glu

lys

ile

gly

lys

glu

phe

lys

arg

ile

val

gln

arg

ile

lys

asp

phe

leu

arg

asn

leu

val

pro

arg

thr

glu

ser。ll

37是内源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多种革兰阳性球菌及阴性杆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在静电作用下,ll

37可与细胞膜表面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由线性结构转变为螺旋结构,并插入细菌的细胞膜,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而造成其溶解死亡。除直接杀菌作用外,ll

37还可抑制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和cd14+结合,有助于改善败血症并减少感染导致的死亡。另外,抗菌多肽ll

37可以诱导抗原提呈细胞产生强有力的免疫应答,通过产生和释放玉型干扰素及促进树突细胞的成熟,增强病毒dsdna向位于细胞核附近的toll样受体的传递,从而达到有效的抗病毒作用。ll

37通过与细胞膜和病毒外壳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抗病毒活性,针对多种病毒,如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

1)、甲型流感病毒(ia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牛痘病毒(vacv)、单纯疱疹病毒(hs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等均具有抗病毒作用。
48.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纳米线的直径为10~100nm,长度为1~50μm。本技术实施例抗菌抗病毒浆料中,包含的金属纳米线具有大的长径比,从而使得金属纳米线有较大的活性比表面积,有利金属离子解离,游离的金属离子对细菌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从而提高浆料的抗菌抗病毒效率。另外,金属纳米线还具有优异的透光性和耐曲绕性,提高了抗菌抗病毒浆料在无纺布基体上的应用灵活性。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金属纳米线的直径可以是10~20nm、20~50nm、50~80nm、80~100nm等,长度可以是1~10μm、10~20μm、20~30μm、30~50μm等。
49.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纳米线中包括:银、氧化银、铜、氧化铜、锌、氧化锌、钛、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实施例金属纳米线既可以包含银、铜、锌、钛等金属单质,也可以包含氧化银、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这些材料形成的金属纳米线均具有优异的透光性、耐曲绕性、抗菌抗病毒等性能。金属纳米线中解离出来的金属离子,具有很高的活性,尤其是银离子,可与组织蛋白结合,给细菌细胞壁和核膜带来结构的变化,导致细胞扭曲和死亡,从而起到灭菌和抗菌的作用。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散剂包括: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这些分散剂属于水溶性的聚氨酯分散剂,无污染、安全可靠、机械性能优良、相容性好,可有效提高金属纳米线等浆料在溶剂中分散稳定性。
51.在一些实施例中,表面活性剂包括: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烷基糖苷、椰油酸二乙醇酰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聚氧乙烯硬脂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表面活性剂均能显著降低金属纳米线等无机浆料的表面张力,提高抗菌抗病毒浆料中各组分的分散稳定性,从而提高浆料在无纺布中的粘附性能。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增稠剂包括: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增稠剂可提高抗菌抗病毒浆料的物系黏度,使物系保持均匀稳定的悬浮状态或者乳浊状态,有利于浆料粘附在无纺布中,提高抗菌抗病毒浆料与无纺布的结合稳定性。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偶联剂包括:乙烯基硅烷、氨基硅烷、环氧基硅烷、巯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偶联剂可进一步提高抗菌抗病毒浆料中各组分的分散稳定性,提高浆料与无纺布的结合稳定性。
54.在一些实施例中,溶剂包括:水、乙醇、甲醇、丙酮、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溶剂对抗菌多肽、金属纳米线、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偶联剂等组分均有较好的溶解或分散性能,使抗菌抗病毒浆料分散稳定,提高其施工应用性能。
55.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抗菌抗病毒浆料的总质量为100%计,抗菌多肽0.01~1wt%,金属纳米线0.01~0.5wt%,聚氨酯分散剂0.01~0.1wt%,表面活性剂0.1~1.2wt%,增稠剂1~2wt%,偶联剂0.1~0.5wt%,余量的溶剂。本发明实施例抗菌抗病毒浆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既有效确保了浆料的抗菌抗病毒效果,又确保了浆料的分散稳定性和与无纺布的结合效果。若抗菌多肽含量过低,或者金属纳米线含量过低,则浆料的抗菌抗病毒效果不佳;若抗菌多肽含量过高,或者金属纳米线含量过高,则降低了抗菌多肽、金属纳米线等抗菌抗病毒成分与织物的结合稳定性,从而降低了织物的抗菌效果,且成本高。若聚氨酯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增稠剂、偶联剂等助剂的含量过低,则降低了抗菌抗病毒浆料的分
散稳定性;若助剂的含量过高,则会导致形成的浆料中抗菌多肽、金属纳米线等抗菌组分比例降低,降低了结合在无纺布中的抗菌抗病毒物质,从而降低了无纺布的抗菌抗病毒效果。
5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中,无纺布的成型工艺为非织造成型工艺,其中,非织造成型工艺选自:水刺工艺、热粘合工艺、气流成网工艺、湿法工艺、熔喷工艺、针刺工艺、缝编工艺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水刺工艺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网得以加固而具备一定强力。热粘合工艺是指在纤网中加入纤维状或粉状热熔粘合加固材料,纤网再经过加热熔融冷却加固成布。气流成网工艺是采用气流成网技术将木浆纤维板开松成单纤维状态,然后用气流方法使纤维凝集在成网帘上,纤网再加固成布。湿法工艺是将置于水介质中的纤维原料开松成单纤维,同时使不同纤维原料混合,制成纤维悬浮浆,悬浮浆输送到成网机构,纤维在湿态下成网再加固成布。熔喷工艺过程包括:聚合物喂入

熔融挤出

纤维形成

纤维冷却

成网

加固成布。针刺工艺是干法无纺布的一种,针刺无纺布是利用刺针的穿刺作用,将蓬松的纤网加固成布。缝编工艺是干法无纺布的一种,缝编法是利用经编线圈结构对纤网、纱线层、非纺织材料(例如塑料薄片、塑料薄金属箔等)或它们的组合体进行加固,以制成无纺布。
57.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纺布原料包括:聚丙烯、棉、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酰胺、聚丙烯腈、聚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粒料;这些原料通过相应的成型工艺可制成不同厚度、硬度、孔隙率等特性的无纺布。
58.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无纺布原料和/或无纺布与抗菌抗病毒浆料结合的方式包括:共混、浸渍、喷涂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实施例抗菌抗病毒浆料既可以通过共混、浸渍、喷涂等方式与无纺布原料混合,使金属纳米线、抗菌多肽等物质结合在原料中后,再进行无纺布的成型处理形成抗菌抗病毒的无纺布。也可以待无纺布成型后,再将抗菌抗病毒浆料通过共混、浸渍、喷涂等方式结合到无纺布中,得到具有抗菌抗病毒特性的无纺布。另外,也可以将抗菌抗病毒浆料通过共混、浸渍、喷涂等方式,先与无纺布原料混合后,再进行无纺布的成型工艺,然后对制得的无纺布再次通过共混、浸渍、喷涂等方式与抗菌抗病毒浆料结合,干燥得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通过将抗菌抗病毒浆料同时与无纺布原料和成型后的无纺布结合,更充分地确保无纺布的抗菌抗病毒效果。
59.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和结合在无纺布本体中的抗菌抗病毒物质;抗菌抗病毒物质包括:抗菌多肽和金属纳米线。
60.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和结合在无纺布本体中的抗菌多肽和金属纳米线等抗菌抗病毒物质,一方面,采用的无纺布本体具有孔隙率高,透气性好,易保持布面干爽等特性,有利于金属纳米线、抗菌多肽等抗菌抗病毒物质附着结合在无纺布中,提高无纺布的抗菌抗病毒稳定性和效果。使得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具有抗菌抗病毒稳定性好,时效长,毒副作用小,环境友好,抗菌灭菌效果好等特性,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菌率大于99%,对新冠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大于99%。另一方面,无纺布本体没有经纬线,质地轻容易定型,剪裁和缝纫都非常方便,可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有利于将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制作成各种防疫物资。
61.在一些实施例中,抗菌多肽和金属纳米线的质量比为(0.01~1):(0.01~0.5);该配比使得抗菌多肽和金属纳米线有更好的协同抗菌抗病毒效果,有利于抗菌多肽与金属纳米线结合,并共同结合到无纺布中,充分确保了无纺布的抗菌抗病毒效果。
62.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纳米线的直径为10~100nm,长度为1~50μm。
63.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纳米线中包括:银、氧化银、铜、氧化铜、锌、氧化锌、钛、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
64.在一些实施例中,抗菌多肽包括ll

37。
65.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效果在前文中均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66.本技术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防疫服饰,防疫服饰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抗菌抗病毒无纺布或者上述的抗菌抗病毒无纺布缝制而成。
67.本技术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防疫服饰,由于采用上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制成,该无纺布中均匀稳定的结合有金属纳米线、抗菌多肽等抗菌抗病毒物质,抗菌抗病毒效果好且稳定,时效长;因而使得缝制而成的防疫服饰对细菌病毒也具有高的杀灭和抑制效果,且时效长,效果稳定,毒副作用小,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菌率大于99%,对新冠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大于99%。
68.在一些实施例中,防疫服饰包括但不限于口罩、防护服、手套、面罩中的至少一种。
69.为使本技术上述实施细节和操作能清楚地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以及本技术实施例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的进步性能显著的体现,以下通过多个实施例来举例说明上述技术方案。
70.实施例1
71.一种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其制备包括步骤:
72.第一步,制备抗菌抗病毒粒料:
73.称取0.1g银纳米线加入到50ml水中分散均匀,继续加入加入0.1g抗菌多肽ll

37,0.05g水性聚氨酯、0.5g聚乙二醇表面活性剂、1.5g乙基纤维素增稠剂、0.15g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最后加水至总重100g,混合均匀得到纳米金属丝悬浮浆料。
74.第二步,制备无纺布复合粒料:
75.选取聚丙烯粒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粒料为复合粒料,按9:1的比例混合均匀,备用。
76.第三步,制备抗菌抗病毒无纺布:
77.采用气流成网(热风)工艺制备无纺布,将无纺布复合粒料加入设备进样口,通过熔融、挤出的方式制备无纺布,在热风口将抗菌抗病毒粒料以喷雾的方式喷到无纺布表面,60℃烘干,得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
78.实施例2
79.一种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其制备包括步骤:
80.第一步,制备抗菌抗病毒粒料:
81.称取0.5g铜纳米线加入到50ml水中分散均匀,继续加入加入0.5g抗菌多肽ll

37,0.1g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1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1.5g乙基纤维素增稠剂、0.3g乙烯基硅烷偶联剂,最后加水至总重100g,混合均匀得到纳米金属丝悬浮浆料。
82.第二步,制备无纺布复合粒料:
83.选取聚丙烯粒为原料,备用。
84.第三步,制备抗菌抗病毒无纺布:
85.采用熔喷的方式制备无纺布,将无纺布复合粒料加入熔喷设备进样口,通过熔融、
喷丝的方式制备无纺布,在熔喷头边上通过喷雾设备将抗菌抗病毒粒料以喷雾的方式喷到熔喷纤维上,待无纺布成型后60℃烘干,得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
86.实施例3
87.一种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其制备包括步骤:
88.第一步,制备抗菌抗病毒粒料:
89.称取0.3g铜纳米线和银纳米线(质量比为1:1)加入到50ml水中分散均匀,继续加入0.8g抗菌多肽ll

37,0.09g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0.8g椰油酸二乙醇酰胺表面活性剂、1.2g羟乙基纤维素增稠剂、0.3g乙烯基硅烷偶联剂,最后加水至总重100g,混合均匀得到纳米金属丝悬浮浆料。
90.第二步,制备无纺布复合粒料:
91.选取聚丙烯粒料、棉为复合粒料,按1:1的比例混合均匀,备用。
92.第三步,制备抗菌抗病毒无纺布:
93.采用水刺布的生产工艺制备无纺布,将无纺布复合粒料加入设备进样口进行生产,在水刺工艺环节的水中加入抗菌抗病毒粒料,50℃烘干,得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
94.实施例4
95.一种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其制备包括步骤:
96.第一步,制备抗菌抗病毒粒料:
97.称取0.3g银纳米线加入到50ml水中分散均匀,继续加入1g抗菌多肽ll

37,0.05g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0.5g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表面活性剂、1.2g甲基纤维素增稠剂、0.5g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最后加水至总重100g,混合均匀得到纳米金属丝悬浮浆料。
98.第二步,制备无纺布复合粒料:
99.选取棉、聚氯乙烯为复合粒料,按7:3的比例混合均匀,备用。
100.第三步,制备抗菌抗病毒无纺布:
101.采用湿法制备无纺布,在无纺布最后环节增加一道抗菌抗病毒粒料浸渍槽,无纺布以50m/min的速度通过浸渍槽后,60℃烘干,得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
102.实施例5
103.一种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步中银纳米线的添加量为0.6。
104.实施例6
105.一种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步中抗菌多肽的添加量为1.1g。
106.对比例1
107.一种抗菌抗病毒的无纺布,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步中不添加抗菌多肽。
108.对比例2
109.一种抗菌抗病毒的无纺布,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步中不添加银纳米线。
110.对比例3
111.一种抗菌抗病毒的无纺布,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步中将银纳米线替换成银纳米粉。
112.进一步的,为了验证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步性,对各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了如下性
能测试:
113.1、抗菌测试,采用gb/t 20944.2

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抗菌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114.另外,实施例1中抗菌抗病毒浆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实验如附图1所示,其中,图1a为空白培养基,图1b为涂布实施例1抗菌抗病毒浆料后的培养皿。通过附图1可见,本技术实施例1中抗菌抗病毒浆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优异的抑制效果。
115.表1
[0116][0117]
由上述表1测试结果可知,本技术实施例1~6制备的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细菌均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其中,实施例1~4无纺布的抑菌率均达到99%以上,当实施例5中金属纳米线含量过高或者实施例6中抗菌多肽添加量过高时,反而降低了无纺布的抗菌效果。而当对比例1中不含有抗菌多肽,对比例2中不含有金属纳米线时,显著降低了无纺布的抗菌效果,说明无纺布中同时含有抗菌多肽和金属纳米线两种抗菌成分,通过两者的协同增效作用可显著提高无纺布的抗菌效果。另外,对比例3中采用金属纳米粉末后,其抗菌性能也降低。
[0118]
2、抗病毒测试,采用iso 21702:2019中的方法;抗病毒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
[0119]
表2
[0120][0121]
由上述表2测试结果可知,本技术实施例1~6制备的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对甲型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病毒均具有优异的抗病毒效果。其中,实施例1~4无纺布的抗病毒活性率均达到99%以上,实施例5和实施例6中,当金属纳米线含量过高或者抗菌多肽添加量过高时,反而降低了无纺布的抗病毒效果。而当对比例1中不含有抗菌多肽,对比例2中不含有金属纳米线时,显著降低了无纺布的抗病毒效果,说明无纺布中同时含有抗菌多肽和金属纳米线两种抗菌成分,通过两者的协同增效作用可显著提高无纺布的抗病毒效果。另外,对比例3中采用金属纳米粉末后,其抗病毒性能也降低。
[0122]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