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621730发布日期:2022-04-13 13:2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纺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医护工作者是直接与细菌、病毒对话的人群,他们的工作环境中存在各式各样的病菌,特别是在进行输液、外伤处理和手术操作的医生,他们时常会接触病人的体液或是血液,感染的机率非常高,其自身的健康常常受到威胁。对于医疗卫生用纺织品,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类微生物,其中一部分微生物病菌可通过纺织材料等媒介接触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目前对纺织材料抗菌加工的研究报道很多,所用的抗菌手段多采用向纺织品中添加抗菌剂如季铵盐类、胍类、脂肪酸类以及金属化合物等,其中抗菌剂本身具有毒性,不环保,有的抗菌剂成本高、加工工艺复杂,除此之外现有的抗菌类纺织品往往存在抗菌药效难以维持、生物难降解、污染环境、不利于环境友好等缺点。因此研发出一种医用抗菌纺织面料的防护服是目前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该制备方法,无需专用设备,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控制方便,制备原料易得,制备效率和良品率高,适合连续规模化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另外,本发明提供的纺丝面料具有对皮肤亲和性佳,抗电磁辐射效果显著,耐久性、透气性和穿着舒适性好,综合性能优异,制备成本低廉的优点,且有效提高了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的抗菌性能。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本发明为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酯纤维15-30份,羊毛纤维4-8份,玉米纤维5-10份,尼龙纤维1-4份,黄麻纤维3-7份,纳米竹碳纤维10-30份,纳米二氧化钛4-8份,纳米银8-15份,纳米铜5-10份,吸汗速干加工剂5-7份,粘合剂10-15份,分散剂2-4份,柔软剂3-5份,驱蚊整理剂2-4份,偶联剂2-4份,抗菌改性助剂8-15份。
6.进一步地,吸汗速干加工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水分散性聚酯5-8份、聚氨基甲酸酯7-10份、有机硅3-5份。
7.进一步地,粘合剂选自环氧树脂、聚亚烷基二醇、聚氨酯中的任意一种。
8.进一步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60、硅烷偶联剂kh570中的至少一种。
9.进一步地,抗菌改性助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乙二醇8-1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6份、二甲基环己胺2-5份、聚己基胍盐酸盐2-8份、壳聚糖4-6份、乙醇1-5份、亚硫酸氢钠5-7份。
10.一种医疗用抗菌纺丝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s1、将上述配方量的聚酯纤维、羊毛纤维、玉米纤维、尼龙纤维、黄麻纤维、纳米竹
碳纤维、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纳米铜、抗菌改性助剂混合均匀,加入分散剂、粘合剂、柔软剂、偶联剂,进行高温搅拌反应,混合均匀后晾晒成型;
12.s2、将上述混合物经过清花、开棉、并条、粗纱、细纱制成功能性纱线条;
13.s3、将上述功能性纱线条采用针织或机织工艺布匹;
14.s4、退浆、水洗、烘干:先将布匹放入浓度为o.9-1.1g/l、温度为42-44℃的退浆酶bf-7658中堆置50-60分钟,然后使用清水冲洗20-30分钟,最后在温度为100-120℃的烘干机内烘干;
15.s5、加入驱蚊整理剂、吸汗速干加工剂浸溃,经过s4处理过的布匹30-70分钟,然后再在70-80℃下焙烤,最后定型处理。
16.进一步地,抗菌改性助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聚乙二醇升温至105-120℃后脱水2-3h,然后降温至55-65℃,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基环己胺和聚己基胍盐酸盐混合均匀,升温至85-105℃,保温3-5h,然后升温至95-105℃,保温20-30min,加入壳聚糖混合均匀,接着降温至15-25℃,加入乙醇和亚硫酸氢钠混合均匀,于750-950r/min转速搅拌2-4h,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改性助剂。
17.进一步地,s1中高温混合搅拌反应的搅拌速率为200-220转/分钟,反应温度为80-90℃,反应时间为110-130分钟。
18.进一步地,s5中定型处理后检查织物是否合格,合格则为成品。
19.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的制备方法,无需专用设备,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控制方便,制备原料易得,制备效率和良品率高,适合连续规模化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1.2、本发明提供的纺丝面料具有对皮肤亲和性佳,抗电磁辐射效果显著,耐久性、透气性和穿着舒适性好,综合性能优异,制备成本低廉的优点,且有效提高了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的抗菌性能。
22.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医疗用抗菌纺丝面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本发明为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酯纤维15-30
份,羊毛纤维4-8份,玉米纤维5-10份,尼龙纤维1-4份,黄麻纤维3-7份,纳米竹碳纤维10-30份,纳米二氧化钛4-8份,纳米银8-15份,纳米铜5-10份,吸汗速干加工剂5-7份,粘合剂10-15份,分散剂2-4份,柔软剂3-5份,驱蚊整理剂2-4份,偶联剂2-4份,抗菌改性助剂8-15份,其中,加入驱蚊整理剂,可以有效的防止蚊虫的叮咬,加入吸汗速干加工剂,可以快速吸干身体产生的汗液,减少不适感,并且可以预防潮湿环境下细菌的滋生,加入的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纳米铜,无毒、无味、无刺激性,热稳定性与耐热性好,不燃烧,能提高纱线的综合织造性能,增加了抗菌性能,减少pva的用量,煮浆时间短,降低了浆料成本,提高浆纱效益,也解决了pva浆料不易退浆、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
27.其中,吸汗速干加工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水分散性聚酯5-8份、聚氨基甲酸酯7-10份、有机硅3-5份。
28.其中,粘合剂选自环氧树脂、聚亚烷基二醇、聚氨酯中的任意一种。
29.其中,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60、硅烷偶联剂kh570中的至少一种。
30.其中,抗菌改性助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乙二醇8-1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6份、二甲基环己胺2-5份、聚己基胍盐酸盐2-8份、壳聚糖4-6份、乙醇1-5份、亚硫酸氢钠5-7份。
31.实施例1
32.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医疗用抗菌纺丝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3.s1、将聚酯纤维15份、羊毛纤维4份、玉米纤维5份、尼龙纤维1份、黄麻纤维3份、纳米竹碳纤维10份、纳米二氧化钛4份、纳米银8份、纳米铜5份、抗菌改性助剂8份混合均匀,加入分散剂2份、环氧树脂10份、柔软剂3份、硅烷偶联剂kh5502份,进行高温搅拌反应,搅拌速率为200转/分钟,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10分钟混合均匀后晾晒成型;
34.s2、将上述混合物经过清花、开棉、并条、粗纱、细纱制成功能性纱线条;
35.s3、将上述功能性纱线条采用针织或机织工艺布匹;
36.s4、退浆、水洗、烘干:先将布匹放入浓度为o.9g/l、温度为42℃的退浆酶bf-7658中堆置50分钟,然后使用清水冲洗20分钟,最后在温度为100℃的烘干机内烘干;
37.s5、加入驱蚊整理剂2份、吸汗速干加工剂5份浸溃,经过s4处理过的布匹30分钟,然后再在70℃下焙烤,最后定型处理,定型处理后检查织物是否合格,合格则为成品,其中,吸汗速干加工剂的原料为:水分散性聚酯5份、聚氨基甲酸酯7份、有机硅3份。
38.另外,抗菌改性助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聚乙二醇8份升温至105℃后脱水3h,然后降温至55℃,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3份、二甲基环己胺2份和聚己基胍盐酸盐2份混合均匀,升温至85℃,保温5h,然后升温至95℃,保温30min,加入壳聚糖4份混合均匀,接着降温至15℃,加入乙醇1份和亚硫酸氢钠5份混合均匀,于750r/min转速搅拌4h,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改性助剂。
39.实施例2
40.一种医疗用抗菌纺丝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1.s1、将聚酯纤维22份、羊毛纤维6份、玉米纤维7份、尼龙纤维2份、黄麻纤维5份、纳米竹碳纤维20份、纳米二氧化钛6份、纳米银10份、纳米铜7份、抗菌改性助剂11份混合均匀,加入分散剂3份、聚亚烷基二醇12份、柔软剂4份、硅烷偶联剂kh5603份,进行高温搅拌反应,
搅拌速率为210转/分钟,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120分钟混合均匀后晾晒成型;
42.s2、将上述混合物经过清花、开棉、并条、粗纱、细纱制成功能性纱线条;
43.s3、将上述功能性纱线条采用针织或机织工艺布匹;
44.s4、退浆、水洗、烘干:先将布匹放入浓度为1.0g/l、温度为43℃的退浆酶bf-7658中堆置55分钟,然后使用清水冲洗25分钟,最后在温度为110℃的烘干机内烘干;
45.s5、加入驱蚊整理剂3份、吸汗速干加工剂6份浸溃,经过s4处理过的布匹50分钟,然后再在75℃下焙烤,最后定型处理,定型处理后检查织物是否合格,合格则为成品,其中,吸汗速干加工剂的原料为:水分散性聚酯6份、聚氨基甲酸酯8份、有机硅4份。
46.另外,抗菌改性助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聚乙二醇9份升温至110℃后脱水2.5h,然后降温至60℃,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4份、二甲基环己胺3份和聚己基胍盐6份酸盐混合均匀,升温至90℃,保温4h,然后升温至100℃,保温25min,加入壳聚糖5份混合均匀,接着降温至20℃,加入乙醇3份和亚硫酸氢钠6份混合均匀,于800r/min转速搅拌3h,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改性助剂。
47.实施例3
48.一种医疗用抗菌纺丝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9.s1、将聚酯纤维30份、羊毛纤维8份、玉米纤维10份、尼龙纤维4份、黄麻纤维7份、纳米竹碳纤维30份、纳米二氧化钛8份、纳米银15份、纳米铜10份、抗菌改性助剂15份混合均匀,加入分散剂4份、聚氨酯15份、柔软剂5份、硅烷偶联剂kh5704份,进行高温搅拌反应,搅拌速率为220转/分钟,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30分钟混合均匀后晾晒成型;
50.s2、将上述混合物经过清花、开棉、并条、粗纱、细纱制成功能性纱线条;
51.s3、将上述功能性纱线条采用针织或机织工艺布匹;
52.s4、退浆、水洗、烘干:先将布匹放入浓度为1.1g/l、温度为44℃的退浆酶bf-7658中堆置60分钟,然后使用清水冲洗30分钟,最后在温度为120℃的烘干机内烘干;
53.s5、加入驱蚊整理剂4份、吸汗速干加工剂7份浸溃,经过s4处理过的布匹70分钟,然后再在80℃下焙烤,最后定型处理,定型处理后检查织物是否合格,合格则为成品,其中,吸汗速干加工剂的原料为:水分散性聚酯8份、聚氨基甲酸酯10份、有机硅5份。
54.另外,抗菌改性助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在氮气保护下,将聚乙二醇10份升温至120℃后脱水2h,然后降温至65℃,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6份、二甲基环己胺5份和聚己基胍盐酸盐8份混合均匀,升温至105℃,保温3h,然后升温至105℃,保温20min,加入壳聚糖6份混合均匀,接着降温至25℃,加入乙醇5份和亚硫酸氢钠7份混合均匀,于950r/min转速搅拌2h,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改性助剂。
55.对比例1
56.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其配方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仅有:医疗用抗菌纺丝面料的制备过程中没有添加纳米银。
57.对比例2
58.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其配方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的仅有:医疗用抗菌纺丝面料的制备过程中没有添加纳米二氧化钛。
59.对比例3
60.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其配方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的仅
有:医疗用抗菌纺丝面料的制备过程中没有纳米铜。
61.对比例4
62.一种医疗用抗菌的纺丝面料,其配方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的仅有:医疗用抗菌纺丝面料的制备过程中没有添加抗菌改性助剂。
63.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技术效果,分别就本发明实施例1-3及对比例1-4的各防辐射面料进行相关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测试方法如下:
64.防辐射性能:采用国家标准《gb/t22583-2009防辐射针织品》标准,测试实施例和对比例的面料水洗前、水洗30次后的电磁屏蔽效能。
65.抗菌性能:采用fz/t73023中的方法测定。
66.表1
[0067][0068][0069]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抗菌纺丝面料较对比例具有更加优异的抗菌效果,且防辐射性能更佳,这是各组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007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71]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