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易分解型的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742767发布日期:2022-04-21 19:5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无纺布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易分解型的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无纺布具有透气、防霉、耐久的特点,而且其制造速度快、价格低,是当今社会的常用纺织品。包装袋是指用于包装各种用品的袋子,使货物在生产流通过程中方便运输,容易存储,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实际数字显示,有80%使用后的塑料袋,最终与一般垃圾一样被运至垃圾堆田区处理,仅有百分之七的塑料被回收循环使用,包装袋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传统的包装袋不能进行分解,不利于回收,因此,国家正大力推广无纺布包装袋,而现有技术中的无纺布不易被分解,即使埋入地下很长时间,也不能完全被生物分解,容易产生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有抗菌性差,柔软度也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技术中的无纺布不易被分解,同时抗菌性差,柔软度也不足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易分解型的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4.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易分解型的抗菌无纺布,是使用改性聚乳酸经过熔融喷丝后制备得到;所述改性聚乳酸为柠檬烯基酯化聚乳酸。
6.优选地,所述柠檬烯基酯化聚乳酸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7.第一步,以乳酸作为基料,通过脱水环化后与琥珀酸进行反应,得到羧基化聚乳酸;
8.第二步,以柠檬烯与β-巯基乙醇发生巯基-烯点击反应,得到柠檬烯基醇;
9.第三步,使用端羧基聚乳酸与柠檬烯基醇发生缩合反应,得到柠檬烯基酯化聚乳酸。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步中羧基化聚乳酸的制备方法为:
11.称取乳酸与去离子水混合,超声分散均匀后,升温至155~180℃,减压使得水分完全挥发后,依次加入三苯基锡与琥珀酸,搅拌反应6~10h,得到羧基化聚乳酸;乳酸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2~0.5,三苯基锡、琥珀酸与乳酸的质量比为0.01~0.04:0.1~0.3:1。
12.优选地,所述第二步中柠檬烯基醇的制备方法为:
13.称取柠檬烯与2-巯基乙醇共混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安息香双甲醚,充分混合后,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室温处理5~8h,依次经过洗涤和干燥处理,得到柠檬烯基醇;柠檬烯、安息香双甲醚、β-巯基乙醇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02~0.06:0.5~0.7:2~4。
14.优选地,所述紫外光的波长为365nm。
15.优选地,所述洗涤是使用氯仿或二氯甲烷清洗,所述干燥是使用减压干燥的方法。
16.优选地,所述第三步中柠檬烯基酯化聚乳酸的制备方法为:
17.称取端羧基聚乳酸与柠檬烯基醇混合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酸性催化剂条件下升温至125~135℃,搅拌反应2~5h,依次经过洗涤和干燥处理,得到柠檬烯基酯化聚乳酸;端羧基聚乳酸、柠檬烯基醇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0.2~0.5:3~6,酸性催化剂与端羧基聚乳酸的质量比为1%~4%。
18.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易分解型的抗菌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步骤1,使用乳酸、柠檬烯与β-巯基乙醇作为原料,制备得到改性聚乳酸;
20.步骤2,将改性聚乳酸熔融之后,通过喷丝成型,得到改性聚乳酸纤维;
21.步骤3,将改性聚乳酸纤维依次经过热压和成卷工艺,得到环保易分解型的抗菌无纺布。
22.优选地,所述熔融的温度为170~185℃,所述喷丝的速度为550~650m/min。
23.优选地,所述热压的温度为90~120℃,所述成卷的速度为5~20m/min。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易分解型的抗菌无纺布,该无纺布是建立在无毒、易降解、不污染环境的聚乳酸的基础上改性后得到,改性聚乳酸除了具有较好的抗溶剂性、抗拉强度及延展度,还在韧性和抗菌性得到较好的改善,此外还具有较好的易分解性。
26.本发明对聚乳酸的改性过程为:先使用乳酸经过脱水环化形成丙交酯,然后在丙交酯的聚合过程中与琥珀酸进行结合反应,得到羧基化聚乳酸;之后使用抗菌性较强的柠檬烯和β-巯基乙醇就发生巯基-烯点击反应,柠檬烯上的双键与巯基结合生成含有醇基的柠檬烯基醇;再然后通过使用端羧基聚乳酸与柠檬烯基醇发生酯化缩合反应,最终得到了柠檬烯基酯化聚乳酸,即改性聚乳酸。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28.实施例1
29.一种环保易分解型的抗菌无纺布,是使用改性聚乳酸经过熔融喷丝后制备得到;所述改性聚乳酸为柠檬烯基酯化聚乳酸。
30.所述柠檬烯基酯化聚乳酸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31.第一步,称取乳酸与去离子水混合,超声分散均匀后,升温至155℃,减压使得水分完全挥发后,依次加入三苯基锡与琥珀酸,搅拌反应6h,得到羧基化聚乳酸;乳酸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2,三苯基锡、琥珀酸与乳酸的质量比为0.01:0.1:1;
32.第二步,称取柠檬烯与2-巯基乙醇共混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安息香双甲醚,充分混合后,在365nm紫外光的作用下室温处理5h,依次经过氯仿或二氯甲烷洗涤和减压干燥处理,得到柠檬烯基醇;柠檬烯、安息香双甲醚、β-巯基乙醇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02:0.5:2;
33.第三步,称取端羧基聚乳酸与柠檬烯基醇混合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酸性催化剂条件下升温至125℃,搅拌反应2h,依次经过洗涤和干燥处理,得到柠檬烯基酯化聚乳酸;端羧基聚乳酸、柠檬烯基醇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0.2:3,酸性催化剂与端
羧基聚乳酸的质量比为1%。
34.一种环保易分解型的抗菌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步骤1,使用乳酸、柠檬烯与β-巯基乙醇作为原料,制备得到改性聚乳酸;
36.步骤2,将改性聚乳酸在170℃下熔融之后,以550m/min的速度喷丝成型,得到改性聚乳酸纤维;
37.步骤3,将改性聚乳酸纤维依次经过90℃热压和以5m/min的速度成卷,得到环保易分解型的抗菌无纺布。
38.实施例2
39.一种环保易分解型的抗菌无纺布,是使用改性聚乳酸经过熔融喷丝后制备得到;所述改性聚乳酸为柠檬烯基酯化聚乳酸。
40.所述柠檬烯基酯化聚乳酸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41.第一步,称取乳酸与去离子水混合,超声分散均匀后,升温至160℃,减压使得水分完全挥发后,依次加入三苯基锡与琥珀酸,搅拌反应7h,得到羧基化聚乳酸;乳酸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4,三苯基锡、琥珀酸与乳酸的质量比为0.02:0.2:1;
42.第二步,称取柠檬烯与2-巯基乙醇共混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安息香双甲醚,充分混合后,在365nm紫外光的作用下室温处理8h,依次经过氯仿或二氯甲烷洗涤和减压干燥处理,得到柠檬烯基醇;柠檬烯、安息香双甲醚、β-巯基乙醇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04:0.6:3;
43.第三步,称取端羧基聚乳酸与柠檬烯基醇混合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酸性催化剂条件下升温至130℃,搅拌反应3h,依次经过洗涤和干燥处理,得到柠檬烯基酯化聚乳酸;端羧基聚乳酸、柠檬烯基醇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0.3:4,酸性催化剂与端羧基聚乳酸的质量比为2%。
44.一种环保易分解型的抗菌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5.步骤1,使用乳酸、柠檬烯与β-巯基乙醇作为原料,制备得到改性聚乳酸;
46.步骤2,将改性聚乳酸在175℃下熔融之后,以600m/min的速度喷丝成型,得到改性聚乳酸纤维;
47.步骤3,将改性聚乳酸纤维依次经过100℃热压和以15m/min的速度成卷,得到环保易分解型的抗菌无纺布。
48.实施例3
49.一种环保易分解型的抗菌无纺布,是使用改性聚乳酸经过熔融喷丝后制备得到;所述改性聚乳酸为柠檬烯基酯化聚乳酸。
50.所述柠檬烯基酯化聚乳酸的制备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51.第一步,称取乳酸与去离子水混合,超声分散均匀后,升温至180℃,减压使得水分完全挥发后,依次加入三苯基锡与琥珀酸,搅拌反应10h,得到羧基化聚乳酸;乳酸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0.5,三苯基锡、琥珀酸与乳酸的质量比为0.04:0.3:1;
52.第二步,称取柠檬烯与2-巯基乙醇共混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安息香双甲醚,充分混合后,在365nm紫外光的作用下室温处理8h,依次经过氯仿或二氯甲烷洗涤和减压干燥处理,得到柠檬烯基醇;柠檬烯、安息香双甲醚、β-巯基乙醇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06:0.7:4;
53.第三步,称取端羧基聚乳酸与柠檬烯基醇混合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酸性催化剂条件下升温至135℃,搅拌反应5h,依次经过洗涤和干燥处理,得到柠檬烯基酯化聚乳酸;端羧基聚乳酸、柠檬烯基醇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0.5:6,酸性催化剂与端羧基聚乳酸的质量比为4%。
54.一种环保易分解型的抗菌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5.步骤1,使用乳酸、柠檬烯与β-巯基乙醇作为原料,制备得到改性聚乳酸;
56.步骤2,将改性聚乳酸在185℃下熔融之后,以650m/min的速度喷丝成型,得到改性聚乳酸纤维;
57.步骤3,将改性聚乳酸纤维依次经过120℃热压和以20m/min的速度成卷,得到环保易分解型的抗菌无纺布。
58.对照例
59.一种环保易分解型的抗菌无纺布,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在于:
60.将柠檬烯基酯化聚乳酸替换为普通的聚乳酸。
61.经过检测,实施例1~实施例3以及对照例中的无纺布的抑菌性和降解性,抑菌性是根据gb/t 20994.2-2007检测,降解性是依据标准gb/t 19277.1-2011进行检测(温度(58
±
2)℃,湿度50%~55%,时间45天,用实际的co2释放量与其理论最大放出量的比值来表示材料的生物降解率)。
62.结果如下表:
[0063] 大肠杆菌抑菌率(%)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生物降解率(%)实施例1>98>9579实施例2>98>9586实施例3>98>9581对照例716563
[0064]
上表中,能够看出,实施例1~3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表现较好,生物降解率高达86%。
[0065]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