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纱机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79428发布日期:2022-03-09 11:07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浆纱机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浆纱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浆纱机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可织性是指经纱在织机上能承受经停片、综、筘等的反复摩擦、拉伸、弯曲等作用而不致大量起毛甚至断裂的性能,未上浆的单纱纤维互相抱合不牢,表面毛羽较多,难以织制,上浆后一部分浆液透入纤维之间,另一部分粘附在经纱表面,以浆液透入纤维之间为主的上浆称浸透性上浆,以浆液粘附在经纱表面为主的上浆称被覆性上浆。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浆纱工序一般是将纱布浸泡在浆纱机的内部,然后通过加热浆水加速织物的上浆,但是浆纱机在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如果不加以回收不但会造成厂房内水汽弥漫降低厂房内的可视距离,而且还会增加空气中的湿气,若人体长期呆在厂房里面会有不适感。
4.因此,发明一种浆纱机余热回收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浆纱机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回收机构的设计,可以对余热气体进行回收排放,不仅可以通过第一扇叶的转动将热气吸入,而且也可以通过过滤网将气体与其中的小分子液体进行分离,再通过第二扇叶将分离出的气体排出,以解决水汽弥漫导致降低厂房内的可视距离和湿气过大导致人体不适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浆纱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有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延伸出箱体外部;所述回收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于箱体顶部,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延伸入箱体内部并与箱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箱体内腔一侧设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设有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回收机构还包括两个回收组件,两个所述回收组件分别设于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底部;所述回收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固定设于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底部,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之间设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外部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往复丝杆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
7.优选的,所述往复丝杆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设于第一锥齿轮底部并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底部设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顶部固定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设于第二锥齿轮底部并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转动杆底部固定设有第一扇叶。
8.优选的,所述箱体底部两侧均开设有通槽,所述箱体内腔底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轴承座底部固定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轴承座顶部固定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顶部设有集料框,所述集料框底部与固定块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
集料框底部两侧均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部与集料框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底部与固定块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外部固定设有弹簧,所述集料框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空槽,所述集料框顶部固定设有三角形块。
9.优选的,所述箱体内部固定设有过滤网,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均贯穿过滤网并与过滤网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一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延伸入箱体内部并与箱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连接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二扇叶,所述箱体内腔顶部固定设有支板,所述连接杆贯穿支板并与支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设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设于第四锥齿轮一侧并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箱体内部固定设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延伸出箱体外部并连接有热交换器。
10.优选的,所述箱体顶部固定设有保护框,所述电机固定设于保护框内部,所述箱体内腔后侧壁固定设有支撑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均延伸入支撑框内部并与支撑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往复丝杆与第三转动杆均延伸入支撑框内部并与支撑框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箱体两侧均固定设有挡板,所述挡板顶部设有框体,所述箱体内腔两侧壁均固定设有斜板,所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均贯穿斜板并与斜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箱体两侧均开设有出水槽。
11.优选的,所述箱体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分别固定设于箱体底部两侧。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回收机构的设计,可以对余热气体进行回收排放,不仅可以通过第一扇叶的转动将热气吸入,而且也可以通过过滤网将气体与其中的小分子液体进行分离,再通过第二扇叶将分离出的气体排出,以解决水汽弥漫导致降低厂房内的可视距离和湿气过大导致人体不适的问题;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不仅可以对热气进行回收排放,而且也可以对积水进行收集,一方面,可以有效达到排出气体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积累在过滤网上的水滴进行刮壁收集,以达到节约资源和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中的a处放大图;
19.图中:1箱体、2电机、3第一转动杆、4第一皮带轮、5第二转动杆、6第二皮带轮、7皮带、8第一锥齿轮、9往复丝杆、10轴承座、11第二锥齿轮、12 第三转动杆、13第三锥齿轮、14集料框、15伸缩杆、16三角形块、17第四锥齿轮、18连接杆、19第五锥齿轮、20支撑框、21支撑板、22支撑杆、23保护框、24挡板、25框体、26第一扇叶、27通槽、28限位槽、29限位杆、30固定块、31空槽、32过滤网、33第二扇叶、34支板、35出风管、36热交换器、37 斜板、38出水槽、39浆纱机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1.参照附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浆纱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延伸出箱体1外部。
22.所述回收机构包括电机2,所述电机2固定设于箱体1顶部,所述电机2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3,所述第一转动杆3延伸入箱体1内部并与箱体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3外部固定设有第一皮带轮4,所述箱体1 内腔一侧设有第二转动杆5,所述第二转动杆5外部固定设有第二皮带轮6,所述第一皮带轮4与第二皮带轮6之间设有皮带7,所述第一皮带轮4与第二皮带轮6通过皮带7连接,所述回收机构还包括两个回收组件,两个所述回收组件分别设于第一转动杆3与第二转动杆5底部。
23.所述回收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8,所述第一锥齿轮8分别固定设于第一转动杆3与第二转动杆5底部,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8之间设有往复丝杆9,所述往复丝杆9外部设有轴承座10,所述轴承座10与往复丝杆9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
24.进一步地,所述往复丝杆9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二锥齿轮11,所述第二锥齿轮11设于第一锥齿轮8底部并与第一锥齿轮8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11底部设有第三转动杆12,所述第三转动杆12顶部固定设有第三锥齿轮13,所述第三锥齿轮13设于第二锥齿轮11底部并与第二锥齿轮11相啮合,所述第三转动杆12底部固定设有第一扇叶26,方便第一扇叶26转动对余热进行吸附。
25.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底部两侧均开设有通槽27,所述箱体1内腔底部开设有限位槽28,所述轴承座10底部固定设有限位杆29,限位杆29与限位槽28 滑动连接,所述轴承座10顶部固定设有固定块30,所述固定块30顶部设有集料框14,所述集料框14底部与固定块30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集料框 14底部两侧均设有伸缩杆15。所述伸缩杆15顶部与集料框14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15底部与固定块30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 15外部固定设有弹簧,所述集料框14顶部两侧均开设有空槽31,所述集料框 14顶部固定设有三角形块16,方便对轴承座10限位并且方便对积水进行收集。
26.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内部固定设有过滤网32,所述第一转动杆3与第二转动杆5均贯穿过滤网32并与过滤网32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3外部固定设有第四锥齿轮17,所述第四锥齿轮17一侧设有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一端延伸入箱体1内部并与箱体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连接杆18外部固定设有第二扇叶33,所述箱体1内腔顶部固定设有支板34,所述连接杆18贯穿支板34并与支板34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连接杆18一端固定设有第五锥齿轮 19,所述第五锥齿轮19设于第四锥齿轮17一侧并与第四锥齿轮17相啮合,所述箱体1内部固定设有出风管35,所述出风管35延伸出箱体1外部并连接有热交换器36,方便将吸附分离后的热风进行排出到热交换器36以回收余热。
27.进一步地,所述箱体1顶部固定设有保护框23,所述电机2固定设于保护框23内部,所述箱体1内腔后侧壁固定设有支撑框20,所述第一转动杆3与第二转动杆5均延伸入支撑框20内部并与支撑框20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往复丝杆9与第三转动杆12均延伸入支撑框20内部并与支撑框20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箱体1两侧均固定设有挡板24,所述挡板24顶部设有框体25,所述箱体1 内腔两侧壁均固定设有斜板37,所述第一转动杆3与第二转动杆5均贯穿斜板37并与斜板37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箱体1两侧均开设有出水槽38,所述箱体1 底部设
有浆纱机本体39,方便对电机2进行保护,方便支撑框20对第一转动杆 3、第二转动杆5、往复丝杆9与第三转动杆12进行支撑,方便对积水进行收集;
28.进一步地,箱体1底部设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分别固定设于箱体1 底部两侧,方便对箱体1进行支撑。
29.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本实用新型连接外部电源,当需要对浆纱机本体39进行余热吸收时,电机2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杆3转动,第一转动杆3转动带动第一皮带轮4转动,第一皮带轮4转动带动皮带7转动,皮带7转动带动第二皮带轮6转动,第二皮带轮6转动带动第二转动杆5转动,第一转动杆3与第二转动杆5同时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8转动,第一锥齿轮8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11转动,第二锥齿轮11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13转动,第三锥齿轮13转动带动第三转动杆12转动,第三转动杆12转动带动第一扇叶转动,第一扇叶转动从而达到对浆纱机本体进行余热吸收的效果,当需要对过滤网上的积水进行收集时,第二锥齿轮11转动带动往复丝杆9转动,往复丝杆9转动带动轴承座10移动,轴承座10移动带动固定块移动,固定块移动集料框14移动,集料框14移动带动三角形块16移动,三角形块16移动对积水进行刮壁收集,若需要对积水倒出时,斜板与集料框14相接触,集料框 14倾斜带动两个伸缩杆15分别拉伸与压缩,两个伸缩杆15拉伸压缩带动两个弹簧拉伸与压缩,此时集料框14倾斜使水流通过斜板进入框体25,从而完成对积水的收集,当需要对热风进行排出时,第四锥齿轮17转动带动第五锥齿轮19 转动,第五锥齿轮19转动带动连接杆18转动,连接杆18转动带动第二扇叶转动,第二扇叶转动使热风被吹出出风口,从而达到排出热风到热交换器36以回收余热的效果。
30.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