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7798发布日期:2022-05-06 07:0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氨纶包芯纱多层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纶包芯纱多层管。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普通络筒车或单锭高速车(络筒机)氨纶包芯纱坯纱倒筒时,一定要在氨纶包芯纱纱管上套上筒套(也称袜套),并将氨纶包芯纱纱管两头多出的筒套塞进氨纶包芯纱纱管内进行倒纱,完成倒纱后再将两头的筒套拉出来包裹在氨纶包芯纱坯纱上,通过气缸压纱的方法将氨纶包芯纱坯纱(连筒套)压在染色管上后进行染色,染色完后进行脱水烘干,再将包裹在氨纶包芯纱上的筒套塞进染色管内才能进行色纱回倒。
3.采用现有的筒套结构进行倒纱染色的工艺过程复杂繁琐,由于筒套沾色影响染色质量;筒套极易破损,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因为筒套破损和皱角引起断纱问题,严重影响色纱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氨纶包芯纱多层管,能够确保色纱质量,同时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美观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氨纶包芯纱多层管,包括:
6.管体,管体两端分别为压纱起始端和压纱末尾端,管体直径从压纱起始端向压纱末尾端递减,形成塔状结构;
7.接近压纱起始端的管体上设有防滑层,防滑层包括卡圈槽和防滑圈,所述卡圈槽是从管体表面向管体中心方向设置凹型槽口,防滑圈设于卡圈槽内;
8.接近压纱末尾端的管体上设有单层或多层阶梯层,阶梯层与压纱末尾端之间通过坡面过渡层连接;防滑层与阶梯层之间为载纱层,载纱层和阶梯层为氨纶包芯纱倒纱的层面。
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层距离压纱起始端端面2-4mm开始设置,所述防滑层的最大外径处超过管体最大外径的0.2-3mm。
10.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卡圈槽深度为1-3mm,宽度为2-8mm,卡圈槽内设有1-3个防滑圈。
11.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防滑圈包括截面为圆型的o型圈或截面为矩形的o型带,其中,o型圈的截面直径为2-5mm, o型带的带宽和带厚均为2-8mm。
12.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防滑圈为橡胶防滑圈、聚氨酯防滑圈、氟胶防滑圈或其它软性非金属防滑圈。
13.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阶梯层长度不超过管体总长的四分之一,包括不超过5层的台阶;台阶形成处直径差为0.2-2mm,台阶间隔距离为5-10mm。台阶有效控制小头氨纶包芯纱向管中心滑移。
14.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载纱层表面光滑,载纱层最小直径处连接阶梯层最大外径,两层交接处直径差为0.2-2mm。
15.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坡面过渡层是自阶梯层最小外直径处向管中心方向倾斜。
1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坡面过渡层最小外径处大于等于染色管大头外径4-6mm,倒纱时坡面过渡层上不载纱,有效控制压移纱时纱筒的结构变化。
1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载纱层的最大外直径是染色管最大外径的2-3.5倍,阶梯层最小外径是染色管最小外径的2-3.5倍。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取消筒套结构,直接将坯纱翻到在管体上,通过气缸移纱的方式将氨纶包芯纱转移至筒染管上,操作简单便捷,能够确保色纱质量,同时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美观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氨纶包芯纱多层管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7.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28.一种氨纶包芯纱多层管,包括:
29.管体,管体两端分别为压纱起始端1和压纱末尾端2,管体直径从压纱起始端1向压纱末尾端2递减,形成塔状结构。
30.接近压纱起始端1的管体上设有防滑层3,起始倒纱时有槽筒接触防滑层3,倒纱筒时不让槽筒与多层管直接摩擦纱线,也有效控制了槽筒与多层管打滑,防滑层3同样起着抗震、防跳动作用。
31.防滑层3包括卡圈槽31和防滑圈32,所述卡圈槽31是从管体表面向管体中心方向设置凹型槽口,防滑圈32设于卡圈槽内。
32.本实用新型优选:防滑层3距离压纱起始端端面2-4mm开始设置,所述防滑层3的最大外径处超过管体最大外径的0.2-3mm。
33.其中,卡圈槽31深度为1-3mm,宽度为2-8mm,卡圈槽31内设有1-3个防滑圈32。
34.防滑圈32包括截面为圆型的o型圈或截面为矩形的o型带,其中,o型圈的截面直径为2-5mm, o型带的带宽和带厚均为2-8mm。
35.防滑圈32为橡胶防滑圈、聚氨酯防滑圈、氟胶防滑圈或其它软性非金属防滑圈。
36.接近压纱末尾端2的管体上设有阶梯层4,有效控制小头氨纶包芯纱向管中心滑移,阶梯层4可以是单层或多层。
37.本实用新型优选:阶梯层4长度不超过管体总长的四分之一,层数为1-5层;阶梯台阶形成处直径差为0.2-2mm,阶梯台阶间隔距离为5-10mm。
38.阶梯层4与压纱末尾端2之间通过坡面过渡层6连接;坡面过渡层6是自阶梯层4最小外直径处向管中心方向倾斜。
39.坡面过渡层6最小外径处大于等于染色管大头外径4-6mm,倒纱时坡面过渡层上不载纱,有效控制压移纱时纱筒的结构变化。
40.防滑层3与阶梯层4之间为载纱层5,载纱层5和阶梯层4为氨纶包芯纱倒纱的层面。
41.载纱层5表面光滑,载纱层5最小直径处连接阶梯层4最大外径,两层交接处直径差为0.2-2mm。
42.载纱层5的最大外直径是染色管最大外径的2-3.5倍,阶梯层4最小外径是染色管最小外径的2-3.5倍。
43.本实用新型取消筒套结构,直接将坯纱翻到在管体上,通过气缸移纱的方式将氨纶包芯纱转移至筒染管上,操作简单便捷,能够确保色纱质量,同时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美观性。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