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加热模块和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7802发布日期:2022-01-05 10:0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气流加热模块和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晾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晾衣系统上的烘干模块。


背景技术:

2.在某些光照较少的地区或季节,衣服晾干速度比较慢,带烘干功能的晾衣机能加快衣物的烘干速度。
3.传统的晾衣机包括安装于天花板上的主机部件及可升降的晾衣杆,烘干装置布置在主机部件内,烘干装置产生向下热气流对晾衣杆上的衣物进行烘干,由于热气流的特性所致该烘干效率较低。
4.现有的烘干装置中的风机,有采用离心风机和贯流风机,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1396333a的一种智能离心风机及晾衣机;cn111396327a的空气净化贯流风机组件及晾衣机。
5.有一种加热模块,包括电热管和套在电热管上的多个散热片,电热管发热传导至散热片上,风机产生气流流经散热片,以加热气流用于烘干衣物。现有的加热模块的生产工艺麻烦、热利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流加热模块;工艺简化、热利用效率较高;进一步地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加热模块的烘干装置及晾衣系统。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气流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加热管和用热传导基材制成的导热部件,所述的导热部件与加热管的长度延伸方向保持一致;
8.所述的导热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加热管的导热基体及与向气流传递热量的热交换部件;所述的导热基体与所述的热交换部件连接;所述的加热管产生的热量经导热基体传递给热交换部件。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加热管设于所述的导热基体的中心。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热交换部件包括众多间隔分布的导热片,所述的众多导热片沿着导热基体的长度方向排列,相邻两个导热片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气流口。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导热片的第一导热面和第二导热面相互平行,所述的导热片的厚度为1

1.8毫米,气流口的宽度为是5.2

5.8毫米。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加热管为两根,热交换部件的一侧各设有一个导热基部。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导热基体包括用于埋设加热管的圆形基部、连接导热片的内连接部及位于圆形基部外侧的外连接部。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加热管通过浇注工艺成型在导热部件中;或所述的加热管插入所述的导热基体中。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可独立控制,以调节气流温度。
1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主题为: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和设于风道中的贯流风机,所述的贯流风机以产生气流,所述的气流加热模块设于气流路径上;外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的风道。
17.另一优选主题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气流加热模块设于风道的进风口。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气流加热模块包括加热管和用于热传导的导热部件,加热管安装在导热部件的导热基体上,加热管产生的热量经导热基体传递给导热部件的热交换部件,上述热量的传递均为直接的热传导,以提高热利用效率;上述气流加热模块结构简单以简化生产工艺,且可根据实际需求将其安装至烘干装置的所需位置处,安装更为灵活、便捷。
附图说明
19.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烘干装置的结构拆解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模块侧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烘干装置上加热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烘干装置烘干衣物时气流状态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的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烘干装置100,包括风道h和设于风道h中的贯流风机101。贯流风机101气动后产生气流,气流在风道h中流动;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气流加热模块200设于
气流路径上,当需要加热气流时,开启气流加热模块200,则得以对流经气流加热模块200的气流进行加热处理。
2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气流加热模块200优选安装在风道h的进风口k处,此时当需要对气流进行加热时,则在气流流入的初始位置处即可进行加热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安装时,气流加热模块200的外连接部01与烘干装置100的外壳体连接固定,且气流加热模块200连接在风道h上,当气流从进风口k处流入时会预先经过气流加热模块200以便对气流进行加热处理。
30.气流加热模块200,包括布置在两侧的加热管10和用热传导基材制成的导热部件20,导热部件20与加热管10的长度延伸方向保持一致,以使导热部件20与加热管10的长度基本相当。
31.如图1至图5所示,导热部件20包括布置在两侧的安装加热管10的导热基体21,以及与向气流传递热量的热交换部件22;导热基体21与热交换部件22连接,以使两者之间可以发生有效且及时的热传导效果;安装在导热基体21上的加热管10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给导热基体21,而后导热基体21上的热量传递给热交换部件22,最终热交换部件22的热量对流经的气流进行加热处理。
32.需要说明的,本实施例中,气流加热模块100的加热管10安装在导热部件20的导热基体21上,加热管10产生的热量经导热基体21传递给导热部件20的热交换部件22,加热管10与导热部件20的长度相当,且上述热传递均为直接的热传导从而提高热利用效率;上述气流加热模块100结构简单以简化生产工艺,且可根据实际需求将其安装至烘干装置的所需位置处,安装更为灵活、便捷。
33.优选地,如图4所示,加热管10设于导热基体21的中心,以便加热管10产生的热量能够均匀、充分地传递给导热基体21,以使导热基体21受热均匀,继而得以进一步均匀地传递给热交换部件22,从而优化对气流的加热效果。
34.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热交换部件22包括众多间隔分布的导热片f,众多导热片f沿着导热基体21的长度方向排列,相邻两个导热片f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气流口p。
35.在实际设计安装时,导热片f的第一导热面f1和第二导热面f2相互平行,导热片f的厚度为1

1.8mm,气流口的宽度为是5.2

5.8mm;其中导热片f的厚度优选为1.4mm,气流口p的宽度优选为是5.6mm。上述设计一方面使导热片f能够充分受热,另一方面气流口p的尺寸也正好使气流能够充分且均匀地受热,且该热量能够有效烘干衣物并不会烫坏衣物。
36.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加热管10安装有两根,且两根加热管10分别安装在气流加热模块200的两侧部,对应地热交换部件22的一侧各设有一个导热基体21,加热管10安装的对应的导热基体21上。
37.具体地说,对于本实施例中的导热基体21,其包括用于埋设加热管10的圆形基部03、连接导热片f的内连接部02及位于圆形基部03外侧的外连接部01。优选地,圆形基部03、内连接部02及外连接部01一体成型设置,以减少热量散逸,进一步提高热利用率。
38.在实际安装时,加热管10通过浇注工艺成型在导热部件20中;或加热管10插入导热基体21中。生产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两种对加热管10的安装方式。
39.在实际使用本实施例的烘干装置100时,第一加热管11和第二加热管12可独立控制,以调节气流温度。具体地说,当使用者拨动控制开关至第一档位时,第一加热管11工作
并加热升温至预设温度t1,当使用者调整控制开关至第二档位时,第二加热管12工作并加热至预设温度t2,当使用者调整控制开关至第三档位时,两根加热管同时开始工作并加热至预设温度t3,此时加热温度最高,对衣物的烘干速度也最快。不同的温控档位可以满足用户对烘干速度的不同需求。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联接”、“安装”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流加热模块、烘干装置和晾衣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