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装置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4816发布日期:2021-12-22 17:0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调节装置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节装置及缝纫机。


背景技术:

2.缝纫机中通常集成多个实现不同功能的运动机构,如剪线机构、送布机构等,缝纫机通过这些机构之间协调配合从而完成缝纫作业。
3.剪线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往复运动并带动剪线刀在出刀和收刀状态间不断切换,从而持续勾线并切断;送布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往复运动并通过送布牙不断将针板上的布料顶起和拖动,从而将布料持续向机头处运送。
4.现有的缝纫机为上述功能机构分别配置了不同的调节机构,这导致缝纫机中的驱动部件和传动部件的结构趋于复杂,且占据的空间较大,进而导致缝纫机的体积增加、重量变大,使得缝纫机的运输成本上升,此外增加的驱动部件还会导致缝纫机的生产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缝纫机中的剪线刀及送布牙的状态,调节装置包括驱动构件、剪线调节机构及牙架调节机构;驱动构件连接于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包括能够随驱动源运动而转动的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第一驱动部与剪线调节机构形成随动配合,用于带动剪线调节机构动作,以带动剪线刀动作;及,第二驱动部与牙架调节机构形成随动配合,用于带动牙架调节机构动作,以改变送布牙的位置。
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构件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上;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连接于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能够在驱动源的驱动下同步转动。
7.如此设置,调节装置通过凸轮传动实现了向剪线调节机构及牙架调节机构的动力分配,并提高了剪线调节机构和牙架调节机构对驱动构件动力输出的响应速度和灵敏程度,因而调节装置的调节效率更高、动作切换更快,有利于降低缝纫作业误差或延迟,提高缝纫质量。
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部包括剪线驱动区及收刀位保持区,剪线驱动区平滑连接于收刀位保持区,并具有相对靠近收刀位保持区的收刀位点及相对远离收刀位保持区的出刀位点;剪线驱动区的驱动半径从收刀位点向出刀位点增大,收刀位保持区的驱动半径与收刀位点的驱动半径一致;剪线调节机构与剪线刀连接,当剪线驱动区与剪线调节机构的配合位置从收刀位点向出刀位点转移时,剪线调节机构运动并带动剪线刀从收刀状态向出刀状态切换;当收刀位保持区与剪线调节机构形成随动配合时,剪线调节机构使得剪线刀保持收刀状态。
9.如此设置,剪线驱动区的形状与剪线刀的运动状态和位置相对应,即使剪线调节机构多次运行,仍能够保证剪线刀具有确定不变出刀位置和收刀位置,以及确定不变的出刀和收刀行程,进而保证每次动作时剪线和勾线动作的一致性;当收刀位保持区与剪线调
节机构随动配合时,剪线调节机构能够相对缝纫机机架固定,进而使剪线刀在收刀位置处保持固定。
1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剪线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摆动件及第一滑动件,第一摆动件与第一驱动部通过滚动接触形成随动配合,并与第一滑动件活动连接,第一滑动件与缝纫机机架滑动配合,并与剪线刀连接;当剪线驱动区与第一摆动件的配合位置从收刀位点向出刀位点切换时,第一摆动件相对缝纫机机架摆动并带动第一滑动件移动,第一滑动件带动剪线刀从收刀状态向出刀状态切换;当收刀位保持区与第一摆动件形成随动配合时,第一摆动件、第一滑动件及剪线刀相对固定。
11.如此设置,剪线调节机构的结构和装配过程简单,容易布置,传力过程简单且传力平稳可靠。
1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部包括牙架高度调节区及牙架高位保持区,牙架高度调节区平滑连接于牙架高位保持区,并具有相对靠近牙架高位保持区的牙架高位点及相对远离牙架高位保持区的牙架低位点;牙架高度调节区的驱动半径从牙架低位点向牙架高位点增大,牙架高位保持区的驱动半径与牙架高位点的驱动半径一致;牙架调节机构连接送布牙,能够与牙架高位保持区随动配合以使送布牙保持在上极限位置,也能够与牙架高度调节区随动配合以使牙架调节机构动作;当牙架高度调节区与牙架调节机构的配合位置在牙架高位点与牙架低位点之间切换时,收刀位保持区与剪线调节机构随动配合;当剪线驱动区与剪线调节机构随动配合时,牙架高位保持区与牙架调节机构随动配合。
13.如此设置,调节装置具有了以下两项功能:在其带动送布牙运动并调节送布牙位置的同时,剪线刀能够保持在其收刀位置而不动作;在剪线调节机构带动剪线刀动作过程中,送布牙处于其上极限位置而不动作。因而能够防止送布牙与剪线刀同时动作从而产生运动干涉,保证缝纫机送布和剪线效率,以提高缝纫机的作业质量,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1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牙架调节机构包括牙架调节组件、偏心轴组件及牙架摆动组件,牙架调节组件与第二驱动部随动配合,偏心轴组件连接牙架调节组件,并与主轴连接,牙架摆动组件连接偏心轴组件及牙架调节组件,并与送布牙连接;当牙架高度调节区与牙架调节组件的配合位置从牙架高位点向牙架低位点转移时,牙架调节组件带动牙架摆动组件运动,以使送布牙从上极限位置向下极限位置移动;当牙架高位保持区与牙架调节组件随动配合时,牙架调节组件与牙架摆动组件相对固定。
15.如此设置,牙架调节机构能够与主轴驱动协调以带动送布牙动作,同时改变送布牙的位置,调节便利性更显著。
1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牙架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摆动单元、第一转动单元及第二转动单元,第二摆动单元与第二驱动部随动配合,并与第一转动单元万向连接,第一转动单元与第二转动单元转动连接,第二转动单元连接偏心轴组件及牙架摆动组件;第二摆动单元能够随第二驱动部转动而摆动,并带动第一转动单元与第二转动单元转动,第二转动单元带动牙架摆动组件摆动,以改变送布牙的位置。
17.如此设置,牙架调节组件的力传递效率更高,能够减少传动过程中的力损失,并且能够降低驱动构件输出动力时对牙架摆动组件冲击的幅度,有利于延长牙架调节机构的使用寿命。
1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摆动单元包括第二摆动件及第二连杆,第二摆动件与第二驱动部通过滚动接触形成随动配合,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摆动件,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转动单元。
19.如此设置,第二摆动单元的结构简单,连接可靠。
20.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单元包括万向连接件、第一扭转件及第三连杆,万向连接件具有固定连接于第一扭转件的固定安装部以及转动连接于第二摆动单元的万向连接部;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扭转件,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转动单元,第三连杆在第一扭转件上的转动中心与第一扭转件的扭转中心之间形成第一偏心距,第三连杆在第二转动单元上的转动中心与第二转动单元的扭转中心之间形成第二偏心距。
21.如此设置,第一转动单元能够实现将第二摆动单元的往复运动转化为定轴转动,在改变动力传递方向的同时缓和了来自驱动构件的运动冲击,保证第二转动单元平稳可靠地运行。
2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单元包括第二扭转件及第一曲柄,第二扭转件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转动单元,另一端与第一曲柄铰接,第一曲柄铰接于偏心轴组件及牙架摆动组件;第一曲柄在第二扭转件上的转动中心与第二扭转件的扭转中心之间形成第三偏心距,第一曲柄相对于偏心轴组件及牙架摆动组件的转动中心与第二扭转件的扭转中心之间形成第四偏心距。
23.如此设置,第二转动单元在传递动力的同时改变了动力传递方向,并且实现了主轴动力和驱动构件的动力在第一曲柄处的汇合,并使汇合后的动力作用于牙架摆动组件。
24.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偏心轴组件包括偏心轴及偏心连杆,偏心轴连接于主轴,偏心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偏心轴,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牙架调节组件及牙架摆动组件;偏心连杆相对于偏心轴的转动中心与主轴的转动中心之间形成第五偏心距。
25.如此设置,偏心轴组件与牙架调节组件的连接装配简单,即使主轴动力输入和驱动构件的动力向牙架调节机构输入时,也能够保证偏心轴组件和牙架调节组件协调运行。
2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牙架摆动组件包括抬牙曲柄、第一抬牙连杆及第二抬牙连杆,抬牙曲柄铰接于牙架调节组件,第一抬牙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抬牙曲柄及第二抬牙连杆铰接,第二抬牙连杆相对远离第一抬牙连杆的一端连接送布牙。
27.如此设置,牙架摆动组件的结构简单,装配布置方便。
2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缝纫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调节装置。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装置,通过与驱动源随动连接的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实现了对剪线刀和送布牙架的独立切换调整,该调节装置能够显著减少缝纫机中的驱动部件的数量,并简化传动部件的结构和布置,因而能够降低缝纫机的体积和重量,进而有利于降低缝纫机的生产和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缝纫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剪线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牙架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图3所示牙架调节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驱动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图5所示驱动构件中的第二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图5所示驱动构件中的第一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随动配合的示意图;
38.图9为图3所示牙架调节机构将送布牙调节至上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39.图10为图3所示牙架调节机构将送布牙调节至过渡位置的示意图;
40.图11为图3所示牙架调节机构将送布牙调节至下极限位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41.100、调节装置;10、驱动构件;101、驱动源;11、第一驱动部;111、第一凸轮;12、第二驱动部;121、第二凸轮;20、剪线调节机构;211、第一滚动接触件;212、第一摆动件;213、第一连杆;221、第一滑动件;222、第一复位件;223、第一铰接座;30、牙架调节机构;3111、第二滚动接触件;3112、第二摆动件;3113、第二连杆;3121、第一扭转件;3122、万向连接件;3123、第三连杆;3124、第二复位件;3125、弹簧挡圈;3126、第一偏心铰接部;3131、第二扭转件;3132、第一曲柄;3133、第二铰接座;3134、第二偏心铰接部;321、偏心轴;322、偏心连杆;3311、抬牙曲柄;3312、抬牙轴;3313、第一抬牙连杆;3314、第二抬牙连杆;3315、第三铰接座;3321、抬牙滑块;3322、第一牙架;3323、第二牙架;3324、主动牙;3325、差动牙;3326、针板;200、缝纫机;210、机架;220、剪线机构;230、电机安装座;240、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4.缝纫机中通常集成多个实现不同功能的运动机构,如剪线机构、送布机构等,缝纫机通过这些机构之间的协同配合完成缝纫作业。
45.其中,剪线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往复运动,带动剪线刀在出刀和收刀状态间反复切换,从而持续勾线并切断线;送布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往复运动并且通过送布牙不断地将针板上的布料顶起和拖动,从而将布料持续向机头处运送。
46.现有的缝纫机为上述功能机构分别配置了不同的调节机构,这导致缝纫机中的驱动部件和传动部件的结构复杂,占据的空间较大,进而导致缝纫机的体积增加、重量变大,使得缝纫机的运输成本上升,此外增加的驱动部件还会导致缝纫机的生产成本上升。
47.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节装置100以及具有该调节装置100的缝纫机200。调节装置100用于调节缝纫机200的剪线刀及送布牙的状态。调节装置100包括驱动构件10、剪线调节机构20及牙架调节机构30。驱动构件10连接于同一驱动源101的动力输出端,包括能够随驱动源101运动而转动的第一驱动部11及第二驱动部12;剪线调节机构20连接剪线
刀组,剪线刀组设有剪线刀;牙架调节机构30与送布牙连接。
48.剪线调节机构20与第一驱动部11通过滚动接触形成随动配合,第一驱动部11在驱动源101的驱动下运动且随即带动剪线调节机构20动作,从而带动剪线刀动作;牙架调节机构30与第二驱动部12通过滚动接触形成随动配合,第二驱动部12在同一驱动源101的驱动下运动且随即带动牙架调节机构30动作,从而改变送布牙的运动幅度和相对于针板3326的位置。
49.请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缝纫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剪线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牙架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牙架调节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驱动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5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构件10包括第一凸轮111及第二凸轮121。第一驱动部11、第二驱动部12分别为第一凸轮111的凸轮曲面、第二凸轮121的凸轮曲面;驱动源101为固定安装在电机安装座230上的步进电机,具有能够输出角位移运动的动力输出轴,电机安装座230为设置于缝纫机机架210上的固定结构。
51.第一凸轮111、第二凸轮121沿动力输出轴的轴向依次设置且相对固定。驱动源101运行并随即带动驱动构件10绕动力输出轴的轴线等速率转动,换言之,当驱动源101运行时,第一凸轮111与第二凸轮121均以相同的瞬时角速度绕同一转动中心转动。
52.驱动构件10可以包括分体成型后相对固定设置的第一凸轮111与第二凸轮121,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当驱动构件10为一体成型结构时,分别对其加工出第一凸轮111曲面及第二凸轮121曲面,从而获得第一驱动部11及第二驱动部12。
53.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源101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电机,并且驱动源101和驱动构件10之间还可以设置减速装置,以实现对驱动源101输出动力的降速增矩。
54.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8。图6为图5所示驱动构件中的第二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驱动构件中的第一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随动配合的示意图。
55.图7所示的第一驱动部11包括剪线驱动区β’及收刀位保持区α’。剪线驱动区β’与收刀位保持区α’平滑连接,其中收刀位保持区α’是与第一驱动部11的转动中心同轴的圆弧面。剪线驱动区β’具有相对靠近收刀位保持区α’的收刀位点l’及相对远离收刀位保持区α’的出刀位点h’。
56.收刀位保持区α’的驱动半径r1’与收刀位点l’的驱动半径一致,其数值大小均为收刀位保持区α’所在圆弧面的半径;剪线驱动区β’的驱动半径r2’从收刀位点l’向出刀位点h’逐渐增大。需要说明的是,收刀位点l’的驱动半径,以及出刀位点h’的驱动半径,为收刀位点l’或者出刀位点h’到第一驱动部11的转动中心的距离。
57.图6所示的第二驱动部12包括牙架高度调节区α及牙架高位保持区β。牙架高度调节区α与牙架高位保持区β平滑连接,其中牙架高位保持区β是与第二驱动部的转动中心同轴的圆弧面。牙架高度调节区α具有相对靠近牙架高位保持区β的牙架高位点h及相对远离牙架高位保持区β的牙架低位点l。
58.牙架高位保持区β的驱动半径r2与牙架高位点h的驱动半径一致,其数值大小均为牙架高位保持区β所在圆弧面的半径;牙架高度调节区α的驱动半径r1从牙架低位点l向牙
架高位点h逐渐增大。需要说明的是,牙架低位点l的驱动半径,以及牙架高位点h的驱动半径,为牙架低位点l或者牙架高位点h到第二驱动部12的转动中心的距离。
59.牙架调节机构30连接牙架机构,牙架机构设有送布牙。当牙架调节机构30与牙架高位保持区β随动配合时,牙架调节机构30能够约束牙架机构使得送布牙保持在上极限位置,此时送布牙将布料顶起,并达到最大顶起高度;当牙架调节机构30与牙架高度调节区α随动配合,且二者的接触位置随第二凸轮121转动而改变时,牙架调节机构30运动并带动送布牙在上极限位置与下极限位置之间运动切换。
60.请参阅图9

图11。图9为图3所示牙架调节机构将送布牙调节至上极限位置的示意图;图10为图3所示牙架调节机构将送布牙调节至过渡位置的示意图;
61.图11为图3所示牙架调节机构将送布牙调节至下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62.具体而言,当牙架调节机构30与牙架高度调节区α在牙架高位点h接触时,送布牙处于上极限位置,此时送布牙伸出针板3326,如图9所示;当牙架调节机构30与牙架高度调节区α的接触位置处于牙架高位点h与牙架低位点l之间时,送布牙处于过渡位置,过渡位置介于上极限位置和下极限位置之间,如图10所示,此时送布牙顶起布料的高度相较于在上极限位置时有所降低;当牙架调节机构30与牙架高度调节区α在牙架低位点l接触时,送布牙处于下极限位置,此时送布牙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低于针板3326的高度,送布牙松释布料以便于送布机构(图未示)拖拽布料,也便于放入布料,如图11所示。
63.剪线调节机构20连接剪线机构220,剪线机构220设有剪线刀。当收刀位保持区α’与剪线调节机构20随动配合时,剪线调节机构20与剪线机构220不动作,剪线刀在剪线调节机构20的约束下保持收刀状态;当剪线驱动区β’与剪线调节机构20随动配合,且二者的接触位置从收刀位点l’向出刀位点h’转移时,剪线调节机构20带动剪线刀正向运动,由收刀状态向出刀状态切换。
64.在剪线调节机构20与第一驱动部11的配合位置从收刀位点l’开始经过剪线驱动区β’到达出刀位点h’后,驱动源101继续运行并继续带动第一凸轮111转动,使得第一驱动部11与剪线调节机构20的配合位置从出刀位点h’沿图6所示第一凸轮111的逆时针方向再次向收刀位保持区α’转移,此时剪线调节机构20带动剪线刀反向运动,剪线刀从出刀状态向收刀状态切换。
65.至此,剪线调节机构20带动剪线刀完成了一个[伸出

收回]动作过程,在该动作过程中剪线刀对线分别进行了切割和勾取。驱动源101持续运行并带动第一驱动部11持续转动即可重复该动作过程,从而使剪线刀往复运动,多次进行上述动作过程,剪线调节机构20使剪线刀在出刀状态和收刀状态之间反复切换,从而持续进行缝纫作业。
[0066]
剪线机构220及剪线刀的动作过程和原理并非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方案,采用传统公知的剪线机构220即可实现上述动作过程,因此对于剪线机构220及剪线刀的连接和动作过程不再进行详述。
[0067]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中剪线调节机构20的具体结构及连接关系。具体地,剪线调节机构20包括第一摆动件212及第一滑动件221,第一摆动件212设置于电机安装座230的活动空间内,该活动空间由开设在电机安装座230朝向电机一侧的凹腔形成。第一摆动件212与电机安装座230的内壁面滚动接触,并且与第一驱动部11通过滚动接触形成随动配合;第一滑动件221与第一摆动件212活动连接,并且与缝纫机机架210滑动配合,能够在第一摆动件
212的带动下沿轴向相对于机架210移动;剪线机构220活动连接于第一滑动件221的端部。
[0068]
当第一驱动部11与第一摆动件212的接触位置从收刀位点经过剪线驱动区向出刀位保持区或出刀位点转移时,第一摆动件212相对于机架210摆动,同时带动第一滑动件221移动,第一滑动件221通过剪线机构220带动剪线刀从收刀状态切换至出刀状态。
[0069]
进一步地,剪线调节机构20还包括第一复位件222,第一复位件222能够弹性作用于第一摆动件212或第一滑动件221,以使第一摆动件212与第一驱动部11保持滚动接触,从而保持随动配合。
[0070]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222为套设于第一滑动件221的伸缩弹簧,第一复位件222的一端抵接第一铰接座223,另一端抵接于缝纫机机架210,且处于弹性压缩状态,具有使第一摆动件212与第一驱动部11的收刀位保持区保持接触的弹性形变趋势,也即第一复位件222具有使剪线刀保持在收刀状态的趋势。
[0071]
可选地,第一摆动件212与第一滑动件221之间还设有第一铰接座223及第一连杆213,第一铰接座223固定套设于第一滑动件221外周壁,第一连杆2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摆动件212和第一铰接座223铰接;第一摆动件212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一滚动接触件211,第一滚动接触件211优选为轴承,轴承外圈周壁与第一驱动部11滚动接触。
[0072]
请再次参阅图6

图8。当牙架高度调节区α与牙架调节机构30的配合位置在牙架高位点h与牙架低位点l之间切换时,收刀位保持区α’与剪线调节机构20随动配合;当剪线驱动区β’与剪线调节机构20随动配合时,牙架高位保持区β与牙架调节机构30随动配合。
[0073]
如此设置,调节装置100具有了以下两项功能:在其带动送布牙运动并调节送布牙相对于针板3326的位置同时,剪线刀能够保持收刀状态,在受到位置处不动作;在剪线调节机构20带动剪线刀动作过程中,送布牙能够保持在上极限位置而不动作。因而调节装置100能够防止送布牙与剪线刀同时动作,避免二者产生运动干涉,保证缝纫机200的送布和剪线效率,以提高缝纫机200的作业质量,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0074]
如图8所示,此时牙架高度调节区α与牙架调节机构30接触,剪线驱动区α’与剪线调节机构20接触,驱动源101带动第二凸轮121转动,第二凸轮121驱动牙架调节组件进行送布牙高度调节。第二凸轮121沿图8所示第二凸轮121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使送布牙调高,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送布牙调低。当第二凸轮121继续转动使得牙架调节机构30与牙架高位保持区β配合后,驱动构件10继续沿图8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得剪线驱动区β’开始与剪线调节机构20接触,随着驱动源101转动,剪线驱动区β’驱动剪线调节机构20带动剪线刀伸出,驱动到预设位置后驱动源101反向转动并带动剪线刀收回,完成剪线和勾线动作。
[0075]
值得说明的是,图6

图7所示的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8所示的驱动构件10与剪线调节机构20和牙架调节机构30的随动配合,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组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构件与剪线调节机构及牙架调节机构还可以有更多不同形式的随动配合布置方案,而不仅限于上述布置方案。换言之,上述布置方案不应当被理解为驱动构件10与剪线调节机构20及牙架调节机构30形成随动配合的唯一可能的实施方式。
[0076]
以下是本实施例中牙架调节机构30的具体结构及连接关系。牙架调节机构30包括牙架调节组件、偏心轴组件及牙架摆动组件。牙架调节组件与第二驱动部12随动配合;偏心轴组件连接牙架调节组件,并与缝纫机200的主轴240连接;牙架摆动组件连接偏心轴组件
及牙架调节组件,并通过上述牙架机构与送布牙连接。
[0077]
驱动源101产生的部分动力通过牙架调节组件向牙架摆动组件传递;同时主轴240产生的部分动力通过偏心轴321向牙架摆动组件传递,主轴240产生的这部分动力用以带动送布牙持续往复运动,并且与驱动源101的动力汇合后共同作用于牙架摆动组件,以保证送布牙的位置调节和往复运动相互协调。
[0078]
牙架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摆动单元、第一转动单元及第二转动单元,第二摆动单元与第二驱动部12随动配合,并与第一转动单元万向连接,第一转动单元与第二转动单元转动连接,第二转动单元连接偏心轴组件及牙架摆动组件,驱动源101的动力和主轴240的动力在第二转动单元处汇合并共同作用于牙架摆动组件。
[0079]
第二摆动单元能够随第二驱动部12转动而摆动,并带动第一转动单元与第二转动单元转动,第二转动单元带动牙架摆动组件摆动,以改变送布牙的位置。
[0080]
具体地,第二摆动单元包括第二摆动件3112及第二连杆3113,第二摆动件3112与第二驱动部12通过滚动接触形成随动配合,第二连杆3113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摆动件3112,另一端通过万向连接方式连接第一转动单元。
[0081]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摆动单元还包括第二滚动接触件3111,第二滚动接触件3111相对于第二摆动件3112固定设置,并且与第二驱动部12随动配合。第二滚动件优选为轴承,通过其外圈周壁与第二驱动部12滚动接触。
[0082]
第一转动单元包括万向连接件3122、第一扭转件3121及第三连杆3123,万向连接件3122具有固定连接于第一扭转件3121的固定安装部以及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杆3113的万向连接部,万向连接部优选采用球铰链关节。第一扭转件3121为杆件,其相对远离第二连杆3113的一端固设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一偏心铰接部3126,第三连杆3123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偏心铰接部3126,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转动单元。
[0083]
第三连杆3123在第一扭转件3121上的转动中心,也即第三连杆3123与第一偏心铰接部3126之间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扭转件3121的扭转中心形成第一偏心距,第一扭转件3121的扭转中心即为第一扭转件3121的轴线;第三连杆3123在第二转动单元上的转动中心与第二转动单元的扭转中心之间形成第二偏心距。
[0084]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单元还包括第二复位件3124及弹簧挡圈3125,弹簧挡圈3125固定套设在第一扭转件3121上,弹簧挡圈3125优选采用扭簧,两端分别连接缝纫机机架210以及弹簧挡圈3125。第二复位件3124能够对第一扭转件3121产生弹性回复力,该弹性回复力具有带动第二摆动件3112与第二驱动部12上的牙架低位保持区接触配合的趋势,也即第二复位件3124具有带动送布牙向下极限位置运动并保持在下极限位置的趋势。
[0085]
第二转动单元包括第二扭转件3131及第一曲柄3132,第二扭转件3131为杆件,其相对远离第一曲柄3132的一端固设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第二偏心铰接部3134,第三连杆3123铰接于第二偏心铰接部3134,且第三连杆3123与第二偏心铰接部3134之间的转动轴线与第二扭转件3131的扭转中心之间形成上述第二偏心距,第二扭转件3131的扭转中心即为第二转动单元的扭转中心,具体为第二扭转件3131的轴线。
[0086]
第一曲柄3132与第二扭转件3131铰接,并且与偏心轴组件及牙架摆动组件铰接。第一曲柄3132在第二扭转件3131上的转动中心与第二扭转件3131的扭转中心之间形成第
三偏心距,第一曲柄3132相对于偏心轴组件和牙架摆动组件的转动中心与第二扭转件3131的扭转中心之间形成第四偏心距。驱动源101传递至牙架调节机构30的动力和主轴240通过偏心轴321传递的动力在第一曲柄3132交汇,作用于牙架摆动组件。
[0087]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单元还包括第二铰接座3133,第二铰接座3133固定套设于第二扭转件3131,并与第一曲柄3132铰接。
[0088]
偏心轴组件包括偏心轴321及偏心连杆322,偏心轴321套接在主轴240的外周壁上,偏心连杆322的一端套设并转动连接于偏心轴321,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牙架摆动组件及牙架调节组件。具体而言,偏心连杆322相对于偏心轴321的转动中心与主轴240的转动中心之间形成第五偏心距。
[0089]
在本实施例中,偏心轴321与主轴240分体成型。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偏心轴321还可以是设置在主轴240上的偏心轴321段,也即偏心轴321段还可以是与主轴240一体成型的结构,偏心连杆322相对于该偏心轴321段的转动中心与主轴240的转动中心之间形成上述第五偏心距。
[0090]
牙架摆动组件包括抬牙曲柄3311、第一抬牙连杆3313及第二抬牙连杆3314,抬牙曲柄3311铰接于第一曲柄3132,且抬牙曲柄3311相对于第一曲柄3132转动的轴线与偏心连杆322相对于抬牙曲柄3311和第一曲柄3132的转动轴线共线,也即第一曲柄3132、偏心连杆322及抬牙曲柄3311三者相互铰接。第一抬牙连杆3313的两端分别与抬牙曲柄3311及第二抬牙连杆3314铰接,第二抬牙连杆3314相对远离第一抬牙连杆3313的一端铰接于抬牙轴3312,从而通过抬牙轴3312实现了与送布牙的连接。
[0091]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抬牙轴3312外周壁固定套设有第三铰接座3315,第二抬牙连杆3314铰接于第三铰接座3315。
[0092]
驱动源101动力和主轴240动力共同作用于牙架调节机构30。主轴240通过偏心轴组件带动牙架摆动组件摆动,牙架摆动组件通过牙架机构使得送布牙沿竖直方向运动;驱动源101带动牙架调节组件运动,使得第一曲柄3132、偏心连杆322及抬牙曲柄3311的铰接点相对于机架210的位置改变,从而改变牙架摆动组件的摆动幅度,并且改变送布牙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针板3326的位置。
[0093]
进一步地,牙架机构包括抬牙轴3312、抬牙滑块3321、第三铰接座3315、第一牙架3322、第二牙架3323,第一牙架3322与第二牙架3323上分别设有穿设并伸出针板3326的主动牙3324和差动牙3325,主动牙3324与差动牙3325共同形成送布牙;抬牙轴3312固定穿设于第三铰接座3315并通过第三铰接座3315与牙架调节机构30转动连接;抬牙滑块3321转动连接于抬牙轴3312的端部;第一牙架3322与第二牙架3323分别开设第一滑道与第二滑道,抬牙滑块3321滑动设置于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内。
[0094]
抬牙轴3312能够在牙架调节机构30及主轴240的带动下摆动,第一牙架3322与第二牙架3323导引抬牙滑块3321在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内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将抬牙轴3312摆动中的水平位移分量释放,而保留竖直位移分量并带动送布牙沿竖直方向运动。送布牙的竖直运动轨迹具有用于顶起布料的上极限位置和用于松释布料的下极限位置,当送布牙从下极限位置向上极限位置运动时,送布牙伸出针板3326,反之送布牙向背离针板3326的方向下沉运动。
[009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装置,通过与驱动源随动连接的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
实现了对剪线刀和送布牙架的独立切换调整,该调节装置能够显著减少缝纫机中的驱动部件的数量,并简化传动部件的结构和布置,因而能够降低缝纫机的体积和重量,进而有利于降低缝纫机的生产和运输成本。
[0096]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97]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