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水蓄热保暖絮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58127发布日期:2022-02-08 02:4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拒水蓄热保暖絮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絮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拒水蓄热保暖絮片。


背景技术:

2.保暖絮片是服装的主要辅料,主要起防寒、保暖等作用,其质地通常比较柔软。传统的保暖絮片采用的材料有棉絮、羊毛、羊绒和羽绒等天然保暖材料,在这些天然保暖材料中,保暖性最好的当属羽绒,其次是羊绒,再次是羊毛,棉絮在天然保暖材料中保暖性是最差的。多数天然保暖材料吸潮率很高,回弹性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保暖絮片的保暖性会大幅度下降,因此在保暖絮片的发展过程中,天然保暖材料不断地被淘汰。天然保暖材料中,羽绒是由绒核、绒枝、绒小枝组成,其中绒小枝的细度非常细(只有2-15μm),使羽绒吸附的静止空气非常多;绒枝相对较粗,弹性非常好,使羽绒的蓬松度和回弹性非常好;绒枝成伞状长在绒核上。羽绒的这种天然结构造就了其优异的保暖性能,以及良好的蓬松度和回弹性,因此现在还一直应用在羽绒服中,但是羽绒存在价格高、易钻绒、易发霉、易虫蛀、不方便水洗、吸湿后保暖性下降等问题,并且受禽流感问题的影响,其应用、发展受到限制。
3.随着科技的发展,合成保暖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因其可裁性、可洗性、不吸湿性、重量轻、厚度小等优点,逐渐的取代了天然保暖材料。近年来,采用各种保暖纤维制备保暖絮片的研究越来越多,常用的保暖纤维有中空聚酯纤维,非金属改性的蓄热保暖类纤维、复合弹性纤维等,对多功能保暖纤维也有较多研究,如增加阻燃性、远红外性、提升机械运动状况下的保暖性等,存在许多问题。
4.目前由合成保暖材料制成的保暖絮片有喷胶棉、仿丝棉等。
5.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喷胶棉、仿丝棉都主要由粗旦的涤纶普通短纤维(如2.2dtex、3.3dtex、5.5dtex的涤纶普通短纤维)和三维卷曲纤维(如6.7dtex、7.8dtex的三维卷曲纤维)制成的,尽管其蓬松度和回弹性较好,但纤维之间空间较大,在有风和内外温差较大时,保暖絮片中空气对流较为严重,因此保暖效果仍有待提高。另外,由于涤纶的刚性很好,且使用的均为粗旦纤维,因此制作出来的保暖絮片手感较硬,不符合人们希望保暖絮片柔软舒适的需求。
6.另外,市场上也有用细旦纤维制成的保暖絮片,由于梳理和铺网等工艺的不成熟,保暖絮片明显存在梳理不均匀、纤维成团等现象;由于纤维细度非常细,纤维的强力和刚性也很小,因此保暖絮片的压缩回弹性差。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了保暖絮片的保暖性不高(一般200g/

的保暖絮片的克罗值在1.8-2.2clo之间),保暖耐久性也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保暖性能好的拒水蓄热保暖絮片。
8.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9.设计一种拒水蓄热保暖絮片,包括由纤维构成的主体;主体的上下两个表面的纤
维呈融化后的凝固态构成硬质保护层并将其周围的纤维粘结,并在其形成的硬质保护层表面喷涂有由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剂层,所述主体内的纤维成立体网状交叉结构。
10.还包括贯穿所述硬质保护层表面的若干个纳米孔。
11.所述硬质保护层与粘合剂层之间设有由远红外磁粉构成的远红外磁粉保温层,所述远红外磁粉保温层呈镂空状结构并通过粘合剂层粘接。
12.还包括贯穿所述硬质保护层表面及远红外磁粉保温层的若干个纳米孔。
13.所述硬质保护层表面为网状结构。
14.所述主体为规则或不规则的片状立体结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其保暖性能好且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17.图1为设计的拒水蓄热保暖絮片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设计的拒水蓄热保暖絮片剖面结构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0.实施例1:一种拒水蓄热保暖絮片,参见图1、图2。
21.包括由纤维构成的主体3;按重量比,主体3它包括10%的细旦纤维或/和超细旦纤维、80%的中空纤维、15%的粘结纤维;在形态结构上,所述主体内的纤维成立体网状交叉结构,主体3的上下两个表面的纤维呈融化后的凝固态构成硬质保护层2并将其周围的纤维粘结,应当理解的是,本设计中的硬质保护层2是相对的,其本身在凝结后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可弯曲变形的性能。
22.进一步的,本设计在其形成的硬质保护层2表面喷涂有由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剂层1,粘合剂层1起到拒水(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拒水是相对的、并不能达到完全拒水的目的)的目的。进一步来说,其所述粘合剂层中含有重量占粘合剂总重量1%的远红外磁粉,该粘合剂层中的远红外磁粉能够辐射出比正常物体更多的远红外线,能够有效提高拒水蓄热保暖絮片的整体保温性能。
23.进一步的,为提高透气性,本设还在包括贯穿所述硬质保护层表面的若干个纳米孔4。
24.进一步的,为提高保温性能,所述硬质保护层2与粘合剂层1之间设有由远红外磁粉构成的远红外磁粉保温层,所述远红外磁粉保温层呈镂空状结构并通过粘合剂层1粘接,远红外磁粉保温层由远红外磁粉构成,在结构形态上为具有空隙或间隙的网状或镂空状结构,以便于粘合剂层1与硬质保护层2的结合,此时,所述纳米孔贯穿硬质保护层表面及远红外磁粉保温层设置。
25.进一步的,为提高粘合剂层1的粘接性,其所述硬质保护层表面为网状结构。
26.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为规则或不规则的片状立体结构。
27.进一步的,上述所述细旦纤维为细旦聚酯纤维、细旦聚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当为两者混合物时,按重量比,细旦聚酯纤维:细旦聚丙烯纤维=1.2:1;所述细
旦聚酯纤维、细旦聚丙烯纤维的纤维细度为0.44-1.65dtex,更优选为0.77dtex;其长度为54mm。
28.所述超细旦纤维为超细旦聚酯纤维、超细旦聚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该两种纤维的混合物,当为两者混合物时,按重量比,超细旦聚酯纤维:超细旦聚丙烯纤维=1:1.3;所述超细旦聚酯纤维、超细旦聚丙烯纤维的纤维细度大于或等于0.011dtex、且小于0.44dtex,其长度为64mm。
29.所述中空纤维为中空聚酯纤维、中空远红外纤维中的一种或该两种纤维的混合物,当为混合物时,按重量比,细旦聚酯纤维:细旦聚丙烯纤维=1.5:1;所述中空聚酯纤维、中空远红外纤维的纤维细度为7.7dtex,更优选为6.7dtex;其长度为64mm。
30.所述中空纤维为三维中空纤维、二维中空纤维中的一种或该两种纤维的混合物,当为混合物时,按重量比,细旦聚酯纤维:细旦聚丙烯纤维=1:1;所述三维中空纤维为中空三维卷曲聚酯纤维或中空三维卷曲远红外纤维。
31.其所述粘结纤维为低熔点聚酯纤维(聚酯纤维有低熔点和高熔点两种,本实用新型采用其中的低熔点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丙烯聚酯复合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中多种纤维的混合物,当为多种纤维的混合物时,按重量比,低熔点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丙烯聚酯复合纤维=1:1:1、或低熔点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1.5:1、或低熔点聚酯纤维:聚丙烯聚酯复合纤维=1.5:1、或聚丙烯纤维:聚丙烯聚酯复合纤维=1.5:1。
32.上述低熔点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丙烯聚酯复合纤维的纤维细度为2.2dtex;优选其长度为32mm。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