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钢帘线捻股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高伸长钢帘线的双捻机组合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2.在橡胶轮胎制造工艺流程中,用于零度带束层的钢帘线一般为高伸长型结构钢帘线,其使用的钢帘线主要规格有3
×
7、3
×
4、4
×
4等结构。在钢帘线合股成绳工序,一般使用外收线双捻机来生产高伸长结构钢帘线。
3.捻距是指在捻股或合绳时,钢丝围绕股芯或绳股围绕绳芯旋转一周(360
°
)的起止点间的直线距离。在捻制过程中,钢丝或绳股由捻制设备的机身带动作匀速圆周转动,在捻合的同时又被牵引轮带动作匀速直线运动,即成为绳股(简称股)或钢丝绳,钢丝在股中和股在钢丝绳中呈现圆柱螺旋线状态。
4.捻距是钢帘线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捻制工艺参数,对钢帘线的结构性能和产量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通过改变牵引装置的转速来改变捻距的大小。
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现有外收线双捻机通过牵引装置来实现卷取钢帘线。现有的牵引装置一般包括多个牵引轮,经过捻器出来且消除应力的钢帘线会依次穿过这些牵引轮,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20326607.3中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伸长钢帘线的表面缺陷检测装置,其牵引装置包括第一牵引轮与第二牵引轮。钢帘线通过过捻器,之后所述钢帘线再依次绕过第一牵引轮和第二牵引轮,再绕回第一牵引轮,之后再次依次绕过第一牵引轮和第二牵引轮;往返绕线第一牵引轮和第一牵引轮若干圈后再绕过第一引线轮。所述牵引装置能够对通过过捻器的钢帘线进行牵引。
6.但是上述内容存在缺陷,钢帘线缠绕在所述第一牵引轮与所述第二牵引轮的表面,当上述第一牵引轮与第二牵引轮磨损后,所述第一牵引轮与所述第二牵引轮无法对钢帘线进行稳定的牵引,进而会对高伸长钢帘线的捻距及伸长率控制带来影响。
7.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避免因牵引张力不稳、牵引轮磨损导致的高伸长钢帘线捻距及伸长率不合格等质量缺陷问题的双捻机组合牵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生产高伸长钢帘线的双捻机组合牵引装置。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0.一种生产高伸长钢帘线的双捻机组合牵引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按照顺序依次设置有将多根单丝捻成单根绳状钢帘线的双捻机旋转体、消除所述绳状钢帘线中残留扭转应力的过捻器、牵引所述绳状钢帘线移动的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呈三角形设置的主牵引轮、第一从牵引轮、第二从牵引轮,以及驱动所述主牵引轮转动的变速器;经过所述过捻器的所述绳状钢帘线在所述第一从牵引轮与所述主牵引轮两者的表面依次往返缠
绕数次,之后所述绳状钢帘线在所述主牵引轮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两者的表面依次往返缠绕数次;所述主牵引轮通过所述绳状钢帘线在静摩檫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从牵引轮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转动。所述过捻器与电机连接,通过电机带动运行。
11.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装置增加了第二从牵引轮,可以有效避免因牵引轮磨损、钢帘线在牵引轮上打滑,导致的钢帘线线速下降、钢帘线捻距不合格的现象。此外。钢帘线打滑也会造成帘线牵引张力变化,进而导致钢帘线伸长率不合格。
12.经过所述过捻器的所述绳状钢帘线依次往返在所述第一从牵引轮和所述主牵引轮表面缠绕数圈后,再在所述主牵引轮和所述第二从牵引轮之间往复缠绕数圈。复缠绕数圈能够增强所述绳状钢帘线与牵引轮之间的静摩擦力。所述变速器驱动所述主牵引轮转动,当所述主牵引轮转动,缠绕在所述主牵引轮表面的所述绳状钢帘线在静摩擦力的作用下所述绳状钢帘线也随之移动;通过静摩擦力,所述第一从牵引轮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在移动的所述绳状钢帘线作用下随之转动,靠近所述第一从牵引轮的所述绳状钢帘线放线,靠近所述第二从牵引轮的所述绳状钢帘线收线,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所述绳状钢帘线牵引功能。
13.一个变速器作为驱动力,带动一个主牵引轮转动,随之带动所述绳状钢帘线移动,进而带动两个从牵引轮转动。两个从牵引轮与现有技术中的一个牵引轮相比,防出错概率提升,当一个从牵引轮表面打滑,则还有另一个从牵引轮能够牵引所述绳状钢帘线的移动。
14.进一步的,所述主牵引轮中心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输入端与所述变速器的输出端共轴连接;所述变速器与所述机架固设,所述变速器位于所述主牵引轮的下方。通过上述方式,所述变速器能够驱使所述主牵引轮转动。通过调节所述变速器的转速能够控制所述牵引装置对钢帘线的牵引速度,进而调整帘线捻距。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从牵引轮、所述第二从牵引轮均转动设有心轴的一端,所述心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固设。通过上述方式,所述第一从牵引轮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能够在移动的所述绳状钢帘线作用下转动,进而对所述绳状钢帘线进行牵引。
16.进一步的,所述主牵引轮、所述第一从牵引轮、所述第二从牵引轮三者的表面均设有帘线槽,所述帘线槽用于隔开往返缠绕的所述绳状钢帘线;缠绕的单根所述绳状钢帘线嵌入单个所述帘线槽内。所述帘线槽一方面能够隔开往返缠绕的所述绳状钢帘线,另一方面所述帘线槽能够方便所述绳状钢帘线绕线。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从牵引轮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直径相同,且所述第一从牵引轮距所述主牵引轮的距离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距所述主牵引轮的距离相同。通过上述方式,能够确定当所述主牵引轮转动时,所述第一从牵引轮上的所述绳状钢帘线移动长度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上的所述绳状钢帘线移动长度相同,确保所述绳状钢帘线顺利移动。
18.进一步的,所述绳状钢帘线在所述第一从牵引轮与所述主牵引轮两者的表面依次往返缠绕次数为缠绕次数a,所述绳状钢帘线在所述主牵引轮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两者的表面依次往返缠绕次数为缠绕次数b,所述缠绕次数a与所述缠绕次数b相同。
19.进一步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过线轮、排线器、收线组成;所述过线轮位于所述牵引装置的一侧,且所述过线轮位于所述第一从牵引轮上方;所述排线器与所述收线组成两者位于所述牵引装置的另一侧;所述绳状钢帘线依次绕过所述过线轮、所述排线器,并与所述收线组成缠绕设置。所述过线轮能够改变所述绳状钢帘线的过线角度,使
得所述绳状钢帘线能够绕过所述排线器。所述的排线器和所述收线组成可以将所述绳状钢帘线均匀的缠绕在收线工字轮上。
20.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同轴可转动设有左主轴与右主轴,所述左主轴与所述右主轴之间设有所述双捻机旋转体;所述左主轴内设有左主轴滑轮,所述右主轴内设有右主轴滑轮,所述双捻机旋转体内设有放线工字轮。所述的双捻机旋转体是双捻机的重要部位,所述双捻机旋转体内部放有放线工字轮,所述放线工字轮能够进行所述绳状钢帘线的放线。所述双捻机旋转体每旋转1圈捻制,所述绳状钢帘线会产生2个捻距。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从牵引轮与所述主牵引轮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二从牵引轮位于所述主牵引轮正上方。上述方式为所述主牵引轮、所述第一从牵引轮、所述第二从牵引轮呈三角形布置方式的一种,即三者呈直角三角形布置。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装置增加了第二从牵引轮,通过改变现有牵引轮绕线方法,能够减少因捻距及钢帘线伸长率变化而导致的不合格品的产生,提高了高伸长钢帘线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双捻机旋转体;2、右主轴滑轮;3、左主轴滑轮;4、过捻器;5-1、第一从牵引轮;5-2、主牵引轮;5-3、第二从牵引轮;6、变速器;7、过线轮;8、排线器;9、收线组成;10、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产高伸长钢帘线的双捻机组合牵引装置,包括机架10,所述机架10按照顺序依次设置有将多根单丝捻成单根绳状钢帘线的双捻机旋转体1、消除所述绳状钢帘线中残留扭转应力的过捻器4、牵引所述绳状钢帘线移动的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呈三角形设置的主牵引轮5-2、第一从牵引轮5-1、第二从牵引轮5-3,以及驱动所述主牵引轮5-2转动的变速器;经过所述过捻器4的所述绳状钢帘线在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与所述主牵引轮5-2两者的表面依次往返缠绕数次,之后所述绳状钢帘线在所述主牵引轮5-2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两者的表面依次往返缠绕数次;所述主牵引轮5-2通过所述绳状钢帘线在静摩檫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转动。所述过捻器4与电机连接,通过电机带动运行。
27.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装置增加了第二从牵引轮5-3,可以有效避免因牵引轮磨损、钢帘线在牵引轮上打滑,导致的钢帘线线速下降、钢帘线捻距不合格的现象。此外。钢帘线打滑也会造成帘线牵引张力变化,进而导致钢帘线伸长率不合格。
28.经过所述过捻器4的所述绳状钢帘线依次往返在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和所述主牵引轮5-2表面缠绕数圈后,再在所述主牵引轮5-2和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之间往复缠绕
数圈。复缠绕数圈能够增强所述绳状钢帘线与牵引轮之间的静摩擦力。所述变速器驱动所述主牵引轮5-2转动,当所述主牵引轮5-2转动,缠绕在所述主牵引轮5-2表面的所述绳状钢帘线在静摩擦力的作用下所述绳状钢帘线也随之移动;通过静摩擦力,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在移动的所述绳状钢帘线作用下随之转动,靠近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的所述绳状钢帘线放线,靠近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的所述绳状钢帘线收线,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所述绳状钢帘线牵引功能。
29.一个变速器作为驱动力,带动一个主牵引轮5-2转动,随之带动所述绳状钢帘线移动,进而带动两个从牵引轮转动。两个从牵引轮与现有技术中的一个牵引轮相比,防出错概率提升,当一个从牵引轮表面打滑,则还有另一个从牵引轮能够牵引所述绳状钢帘线的移动。
30.进一步的,所述主牵引轮5-2中心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输入端与所述变速器6的输出端共轴连接;所述变速器6与所述机架10固设,所述变速器6位于所述主牵引轮5-2的下方。通过上述方式,所述变速器6能够驱使所述主牵引轮5-2转动。通过调节所述变速器6的转速能够控制所述牵引装置对钢帘线的牵引速度,进而调整帘线捻距。
3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均转动设有心轴的一端,所述心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10固设。通过上述方式,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能够在移动的所述绳状钢帘线作用下转动,进而对所述绳状钢帘线进行牵引。
32.进一步的,所述主牵引轮5-2、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三者的表面均设有帘线槽,所述帘线槽用于隔开往返缠绕的所述绳状钢帘线;缠绕的单根所述绳状钢帘线嵌入单个所述帘线槽内。所述帘线槽一方面能够隔开往返缠绕的所述绳状钢帘线,另一方面所述帘线槽能够方便所述绳状钢帘线绕线。
3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直径相同,且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距所述主牵引轮5-2的距离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距所述主牵引轮5-2的距离相同。通过上述方式,能够确定当所述主牵引轮5-2转动时,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上的所述绳状钢帘线移动长度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上的所述绳状钢帘线移动长度相同,确保所述绳状钢帘线顺利移动。
34.进一步的,所述绳状钢帘线在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与所述主牵引轮5-2两者的表面依次往返缠绕次数为缠绕次数a,所述绳状钢帘线在所述主牵引轮5-2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两者的表面依次往返缠绕次数为缠绕次数b,所述缠绕次数a与所述缠绕次数b相同。
35.进一步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10上的过线轮7、排线器8、收线组成9;所述过线轮7位于所述牵引装置的一侧,且所述过线轮7位于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上方;所述排线器8与所述收线组成9两者位于所述牵引装置的另一侧;所述绳状钢帘线依次绕过所述过线轮7、所述排线器8,并与所述收线组成9缠绕设置。所述过线轮7能够改变所述绳状钢帘线的过线角度,使得所述绳状钢帘线能够绕过所述排线器8。所述的排线器8和所述收线组成9可以将所述绳状钢帘线均匀的缠绕在收线工字轮上。
36.进一步的,所述机架10同轴可转动设有左主轴与右主轴,所述左主轴与所述右主轴之间设有所述双捻机旋转体1;所述左主轴内设有左主轴滑轮3,所述右主轴内设有右主轴滑轮2,所述双捻机旋转体1内设有放线工字轮。所述的双捻机旋转体1是双捻机的重要部位,所述双捻机旋转体1内部放有放线工字轮,所述放线工字轮能够进行所述绳状钢帘线的
放线。所述双捻机旋转体1每旋转1圈捻制,所述绳状钢帘线会产生2个捻距。
3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与所述主牵引轮5-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位于所述主牵引轮5-2正上方。上述方式为所述主牵引轮5-2、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呈三角形布置方式的一种,即三者呈直角三角形布置。
38.工作流程:
39.双捻机旋转体将多根单丝捻成单根绳状钢帘线,随后所述绳状钢帘线穿过所述左主轴滑轮,之后经过所述过捻器4的所述绳状钢帘线依次往返在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和所述主牵引轮5-2表面缠绕数圈后,再在所述主牵引轮5-2和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之间往复缠绕数圈。复缠绕数圈能够增强所述绳状钢帘线与牵引轮之间的静摩擦力。所述变速器驱动所述主牵引轮5-2转动,当所述主牵引轮5-2转动,缠绕在所述主牵引轮5-2表面的所述绳状钢帘线在静摩擦力的作用下所述绳状钢帘线也随之移动;通过静摩擦力,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在移动的所述绳状钢帘线作用下随之转动,靠近所述第一从牵引轮5-1的所述绳状钢帘线放线,靠近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的所述绳状钢帘线收线,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所述绳状钢帘线牵引功能。
40.所述绳状钢帘线从所述第二从牵引轮5-3绕线出线后绕过所述过线轮7后,经过所述排线器8和所述收线组合9均匀的缠绕在收线工字轮上。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